晚清条约外交的现代性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西方国家在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实践中冲破了教皇外交的束缚,确立了以条约外交为代表的近代外交体系。伴随着中外接触的渐趋频繁,清代传统的藩属体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逐渐瓦解,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艰难转型。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南北洋通商大臣,从使领制度到外务部,在制度变迁的同时国人对近代外交的制度、规则和理念持续而理性地思考着。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的音响创造和它的传播与欣赏,是要借助于演奏与演唱等表演来进行的,音乐音响存在的本身就奠定了这一艺术形态必须进行表演的性质。不通过表演,音乐的音响不仅不能体现,而且欣赏也无从聆听。作为具有时间性特点的听觉艺术,表演就成了这一艺术形态的传播与欣赏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
[摘 要]《火祭舞》是西班牙著名音乐家马尼埃尔·德·法雅的代表作,创作于1954年,是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中第八段“火祭舞”的配乐,也是该舞剧最著名的一段音乐。该作品有管弦乐版本、双钢琴版本和钢琴独奏版本,本文选取独奏版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入手,探究其具有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的旋律素材、调式和声、吉他音效模仿以及钢琴演奏技巧,最终落脚点在如何释出该作品的西班牙音乐的风格特色,彰
新冠肺炎的肆虐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既有格局,疫情期间日本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国疫情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关注中国抗疫进展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以“他者”的角度塑造中国抗疫形象。研究采取框架分析法,选取了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日本5大主流媒体的1090则日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题材框架、议题框架、叙事框架、态度框架四个维度探析了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题材框架注重延伸解读,议题框架上中美关系贯穿整个议程,叙事框架被西方强调
作为生命化教育推广人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在平时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咨询中,一提及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些家长就“摩拳擦掌”:“对啊,不能让孩子处处顺心、事事顺意、时时顺利,我们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地制造些困难、障碍、挫折,让孩子多吃点苦,多走点弯路,多经历些磨难,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叫人生!”这或许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挫折教育是靠“制造”机会而来的吗?是需要父母用心良苦刻意为之的吗?其实不然。  先来看
期刊
随着“体医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探寻影响“体医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体医融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描述其在“后疫情时代”所发挥的功能,同时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反映“体医融合”深入推进实施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发挥体医融合的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