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简单动作判定脑中风
脑中风是老年患者的杀手之一,脑中风被称作“脑卒中”,也叫“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就像水管子一样,水管子发生意外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不是堵了,就是破了。脑血管也是如此,堵了,我们就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破了,我们就叫做“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出血”。“脑梗塞”、“脑出血”绝对是一个妈生的两亲兄弟。
发病以后,有很多症状都是一样的,起病前都有可能出现呕吐、头痛、眩晕,随即可出现口齿不清、视物障碍、口角歪斜、肢体活动障碍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怎么拍都没有反应了。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三个动作可判定脑中风:
第一个动作是“笑一笑”。让他笑,发现面部不对称了,就是中风了;
第二个动作是“动一动,走一走”。平举双臂坚持10秒,发现一侧肢体坚持不了,突然下坠,走路也不灵活,不是一边倒就是走不了,这也不用想,中风了!
第三个动作是“说一说”。和他聊两句,结巴了,出不了声了,唉!真中风了,还是快点去医院吧,越快越快好!
现场急救千万不要乱喂药
当然能以最快速度去医院是必须,但是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昏迷,人事不醒,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可不能只陪同,啥事也不做哦!你应该懂得一些现场急救知识:
保持合适的体位。脑出血病人头部稍垫高,脑栓塞病人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如果你无法判断是哪种中风,你就跳过这一步直接记住第二步。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有呕吐,应把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当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做心肺复苏,不会人工呼吸就不停的按压…,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必须强调一点,现场急救千万不要乱吃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为什么呢?你想想阿司匹林是啥药?是抗凝药,你能肯定发病就一定是脑梗塞吗?不能!医师有时候都不能区别出来,您怎么就那么肯定呢?万一一起病就是脑出血呢?你这阿司匹林一进肚,好了,可能出血量一下子就增加了,本来人还清楚的,最后昏迷了,本来还喘着气的,这下气也不喘了,所以用药还是交给医生吧!
有人说“我不吃阿司匹林,吃别的药可以吗?都中风了,还不得吃点药!”切记,先不说你不知道该给什么药,关键很多中风患者都伴有吞咽困难,喝水都呛,何况是喂药丸啊!一但卡住,后果不堪设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早点送医院是王道。
6小时以内取栓保生命
为什么总是说要早送医院呢?等我收拾下东西再去嘛!去了肯定要住院,不带东西多麻烦!都中风了,您还不急,心也真宽,抢时间是关键。目前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医学已经进步到出现了一个超强的“逆天技术”,那就是“介入取栓术”,这个手术需要的就是赢得时间。
如果是6小时以内的脑梗塞,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直接把血栓取出来,效果明显优于不取栓,取栓后有60%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而且每耽误半小时,就有15%的患者失去恢复的机会。这下知道为什么“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了吧!
当然,并非所有脑梗患者都可以“取栓”,这一项复杂的评估工作还是交给专业的医生们吧,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所以越早到医院越好!
输液并不能预防脑卒中
中风可以预防吗?当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但是你这样做了,一定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首先得说说一个老年人通常容易犯的误区“输液预防脑卒中”。有不少老年人认为每年去打几天活血的藥可以通血管,预防脑中风,其实现实是残酷的,这样是真不能预防脑卒中。
预防中风必须要针对病因,早期干预进行二级预防,输液极有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输液是真没有作用。
到底怎么预防,重点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80%的脑中风患者可以被有效预防。什么是“筛查”?筛查就是针对脑中风所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哪些是高危人群?“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生活习惯不规律,又抽烟又喝酒还熬夜,另外就是曾出现过一过性症状,很快就恢复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
另外还有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比如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等等,这些高危人群需要做哪些检查呢?普通的健康体健就可以吗?
NO!做健康体检是基础,但还必须要有针对性,常规做颈动脉超声,颅内超声多普勒,进一步可以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者CT脑血管成像,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脑血管是否有狭窄,是否有颅内动脉瘤,是否有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
除了这些高危人群,其他的人就不要筛查了吗?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还是可以做颈动脉超声,颅内超声多普勒的,经济条件好的也还是可以考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出血的病人,有绝大一部分都是有高血压病史的,而且平素血压控制欠佳,降压药是吃一天不吃一天的,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血压波动对血管造成极大的伤害,“爆血管”可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为预防脑出血控制血压很重要,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那降压药就必须要天天吃,吃一辈子!
脑中风是老年患者的杀手之一,脑中风被称作“脑卒中”,也叫“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就像水管子一样,水管子发生意外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不是堵了,就是破了。脑血管也是如此,堵了,我们就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破了,我们就叫做“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出血”。“脑梗塞”、“脑出血”绝对是一个妈生的两亲兄弟。
发病以后,有很多症状都是一样的,起病前都有可能出现呕吐、头痛、眩晕,随即可出现口齿不清、视物障碍、口角歪斜、肢体活动障碍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怎么拍都没有反应了。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三个动作可判定脑中风:
第一个动作是“笑一笑”。让他笑,发现面部不对称了,就是中风了;
第二个动作是“动一动,走一走”。平举双臂坚持10秒,发现一侧肢体坚持不了,突然下坠,走路也不灵活,不是一边倒就是走不了,这也不用想,中风了!
第三个动作是“说一说”。和他聊两句,结巴了,出不了声了,唉!真中风了,还是快点去医院吧,越快越快好!
现场急救千万不要乱喂药
当然能以最快速度去医院是必须,但是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昏迷,人事不醒,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可不能只陪同,啥事也不做哦!你应该懂得一些现场急救知识:
保持合适的体位。脑出血病人头部稍垫高,脑栓塞病人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如果你无法判断是哪种中风,你就跳过这一步直接记住第二步。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有呕吐,应把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当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做心肺复苏,不会人工呼吸就不停的按压…,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必须强调一点,现场急救千万不要乱吃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为什么呢?你想想阿司匹林是啥药?是抗凝药,你能肯定发病就一定是脑梗塞吗?不能!医师有时候都不能区别出来,您怎么就那么肯定呢?万一一起病就是脑出血呢?你这阿司匹林一进肚,好了,可能出血量一下子就增加了,本来人还清楚的,最后昏迷了,本来还喘着气的,这下气也不喘了,所以用药还是交给医生吧!
有人说“我不吃阿司匹林,吃别的药可以吗?都中风了,还不得吃点药!”切记,先不说你不知道该给什么药,关键很多中风患者都伴有吞咽困难,喝水都呛,何况是喂药丸啊!一但卡住,后果不堪设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早点送医院是王道。
6小时以内取栓保生命
为什么总是说要早送医院呢?等我收拾下东西再去嘛!去了肯定要住院,不带东西多麻烦!都中风了,您还不急,心也真宽,抢时间是关键。目前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医学已经进步到出现了一个超强的“逆天技术”,那就是“介入取栓术”,这个手术需要的就是赢得时间。
如果是6小时以内的脑梗塞,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直接把血栓取出来,效果明显优于不取栓,取栓后有60%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而且每耽误半小时,就有15%的患者失去恢复的机会。这下知道为什么“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了吧!
当然,并非所有脑梗患者都可以“取栓”,这一项复杂的评估工作还是交给专业的医生们吧,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所以越早到医院越好!
输液并不能预防脑卒中
中风可以预防吗?当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但是你这样做了,一定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首先得说说一个老年人通常容易犯的误区“输液预防脑卒中”。有不少老年人认为每年去打几天活血的藥可以通血管,预防脑中风,其实现实是残酷的,这样是真不能预防脑卒中。
预防中风必须要针对病因,早期干预进行二级预防,输液极有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输液是真没有作用。
到底怎么预防,重点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80%的脑中风患者可以被有效预防。什么是“筛查”?筛查就是针对脑中风所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哪些是高危人群?“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生活习惯不规律,又抽烟又喝酒还熬夜,另外就是曾出现过一过性症状,很快就恢复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
另外还有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比如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等等,这些高危人群需要做哪些检查呢?普通的健康体健就可以吗?
NO!做健康体检是基础,但还必须要有针对性,常规做颈动脉超声,颅内超声多普勒,进一步可以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者CT脑血管成像,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脑血管是否有狭窄,是否有颅内动脉瘤,是否有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
除了这些高危人群,其他的人就不要筛查了吗?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还是可以做颈动脉超声,颅内超声多普勒的,经济条件好的也还是可以考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出血的病人,有绝大一部分都是有高血压病史的,而且平素血压控制欠佳,降压药是吃一天不吃一天的,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血压波动对血管造成极大的伤害,“爆血管”可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为预防脑出血控制血压很重要,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那降压药就必须要天天吃,吃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