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为人生的艺术观”对当代审美教育的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美学在当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组建功能,发掘古典美学的现代价值与资源,彰显其现代意义,激活民族精神文化,从而参与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无疑是我国美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宗白华“为人生的艺术观”提倡人与自然的合一,并对当代审美教育产生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为艺术的人生观”;美育
  导论
  上世纪初我国出现了包括王国维、鲁迅、郭沫若、朱光潜、宗白华等在内的一批学贯中西、具有现代美学意识的美学家,他们以其融贯中西的学养背景积极参与古典美学的现代性建构。而宗白华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第一人”(徐复观),则是促成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向现代性审美转换的关键性人物。
  宗白华既被深厚的儒学传统浸润,又深谙西方文化的深邃,最关键的是他的美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化复兴事业相统一的观点。他把传统文化看成一个可以救疗、自我调节与更新的生命体,认为中国民族现代所需要的是“复兴”和“建设”。宗白华的整个学术活动,就是从庄子、儒学所代表的中国古典美学出发,在现代性文化语境之中,把人生和艺术相联系, 秉承传统文化“诗教”、“乐教”的历史传统,创建一种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境界,将“为人生的艺术”上升为明确的理论话语,从而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形上美学理论
  体系。
  1. “为人生的艺术观”的内涵
  在学习和深入了解西方美学的过程中,中国的美学家们并没有停留在摈弃中国传统美学、全面照搬西方美学的水平上。他们越来越发现中国传统美学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西方美学难以媲美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中国传统美学一点也不比西方现代美学逊色,甚至超越西方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可以弥补西方现代美学的不足。宗白华的美学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发现了中国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独特的生命精神,从而将中国传统美学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身处风云际会、危机四伏的时代,宗白华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严肃的追问和探索。他穷其一生都试图在寻找一条完善人生的道路。倡导一种为人生的艺术观遂成为他美学中最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
  “为人生的艺术观”就是通过艺术的特殊审美功能来发挥其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意义,用艺术来塑造人生,使人生艺术化和完美化,从而“诗意的栖居”。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美学关注的核心内容。宗白华把古典美学中的这一理想从理论上加以升华,人生的审美化、艺术化成为他思想内容的核心之一, 并始终同他个人的追求艺术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宗白华执着于实现人生“艺术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尊崇和对理想义无反顾的追求催生了他对人生艺术化的热情,为生活确立了现实的目标。他认为,美学家们、哲学家们的责任就是要赋予中国平民一种精神生活,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以外,还追求一种超功利的生活,一种精神生活。 他把普通人民的这种“精神生活”称其为一种“人生艺术化”或“为人生的艺术观”。
  2.“ 为人生的艺术观”的审美教育功能
  2.1 “为人生的艺术观”探讨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观问题,其核心是人的问题。
  宗白华认为新的、正确的人生观理应是科学的、艺术的人生观。宗白华把树立“为人生的艺术观” 当作了排解青年苦闷的救疗法 。他意识到,在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 处在一种信仰的真空状态,即:旧的思想和信条都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而新的价值观和信仰还未有着落。这种失落、苦闷、空虚就是那个时代青年的集体写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和需要,宗白华提出了将人生艺术化的主张,主张从现实生活中的丑看出美,在一切无秩序的现象里看出秩序,从而克服现实人生中的矛盾与焦虑,也就是倡导一种“为人生的艺术观”。在这种审美化、艺术化的人生观里,不难发现它对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意义。这种人生观就是把把生活当做艺术品来看待和创造,赋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来提高公民的人格。宗白华尤其强调这一人生观对青年的积极意义,他把个体的新生和国家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身上,并希望他们来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
  2.2 “为人生的艺术观”对于当代美学重构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艺术的精神有自己的传统,相比于西方,它更强调主体性,即这种艺术精神与个人修养紧密相连。“为人生的艺术观”就是在人生需要提升和完满的前提下,通过艺术的功能使生活理想化。需要澄清的是:艺术的人生态度不是把玩人生、游戏人生,而是要按照美的理想去创造人生。总之,“为人生的艺术观” 或“人生艺术化”就是要把个体生命在审美的过程中升华。宗白华对美学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认为这种生命精神只能在艺术和审美中才能得到完全的表达,从而将艺术和审美赋予了一种本体论地位。并强调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意的文化、审美的文化,而不是科学的文化。
  中国的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以探寻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和谐共生为目标。在长期的探索中,他们发现艺术是实现物我合一、实现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最佳途径。宗白华的美学恰恰抓住中国美学中最核心的部分,贯穿“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的主线和灵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建构了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精神,使人们复返“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
  3. 结语
  在迈向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机器节奏”加速了人的异化,人的整体性变得支离破碎,因而如何留住人间的诗意和温存,变成了一个世界性问题,同时也是美学所应研究的方向之一。传统美学关注个体,而现代性则以强势的姿态将传统美学所营造的诗意空间正在日益缩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关于美的观念。今天,艺术的精神与形式的分裂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黑格尔曾在《美学》中宣告艺术终结:当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关系一旦发生偏离或者形式不足以表达精神时,艺术便将从理想的古典主义走向衰退之路;而当两者重新达到契合时,艺术的精神重又趋于完美。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复归”。艺术的复归在西方是走向哲学,而在中国,其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藝术,体现在由儒学到庄子的“天人合一、无往不复”的最高精神境界上。
  今天,宗白华的人生美学观与诗性艺术观已然成为对主体追求“诗意栖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当代审美生活中追求形式化与娱乐化的泛审美倾向、崇尚感官享乐的颓废思潮,当代生活中商品主导的物欲性、技术理性至上的片面性和无意义性,宗白华的思想将有助于指引我们达成人格精神和人生境界的诗意提升,并闪耀着积极的美学批判
  锋芒。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 叶朗.美学的双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4] 王德胜.宗白华评传[M].商务印书馆,2001.
  [5]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6] 宗白华.青年烦闷的解救法[J].解放与改造,1920 .
  [7] 宗白华.艺术生活[J].少年中国, 1920 .
其他文献
【摘要】:型录设计是广告学专业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型录设计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广告专业人才面对社会的接触度。本文通过型录设计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对学生习作的型录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以使得教学课程可以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教学目标。  【关键词】:型录;设计;教学;创新   20世纪九十年代型录设计进入中国市场,距今二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型录已不陌生。可以说,我们城市生活环境中时刻充满着
期刊
【摘要】:《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中古时期的一部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其中的神话传说、婚姻恋爱、经商冒险、道德教诲等等有很多涉及女性题材的有关内容,透过文本中的描绘女性的话语,折射出中古阿拉伯的妇女观及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和理想愿望。  【关键词】:妇女;地位  在阿拉伯经典文本中,《一千零一夜》是一个令人目不接暇的奇异世界,它以浓郁多姿的东方情调、宏伟辉煌的规模结构、离奇突兀的情节场面、奇特诡异的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了论语中有关色的描述,并指出在论语中色的释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作为脸色、作为生理欲求、作为颜色、代指色彩和立意不明等五类。  【关键字】:论语;色:释意  在《论语》中共有二十三个篇章提到了“色”字,其中又有两篇章重复,是故实际上为二十一个篇章;以下则是将提及”色”的篇章逐一列出:〈学而〉篇:三、七,〈为政〉篇:八,〈公冶长〉篇:十九、二十五,〈泰伯〉篇:四,〈子罕〉篇:十八,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的40年代起,贝律铭进入建筑行业,六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来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关键词】:事业开端;对其影响的人物;建筑特色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8--1995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延续和进化。贝聿铭一直表示希望能够被视为新时代建筑师,使用现代词汇,运用新兴技术,
期刊
【摘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遗忘自己的初心:面对升学、就业、社会价值等衡量成功标准的压力,纠缠于现状与梦想的差距,以至于渐渐失去梦想,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如行尸走肉一般。希望我的创作《面朝大海》可以在生活中创造一个空间,给坚持在努力奋斗路上的人们找一个出口,有一个可以停下来的机会,感受生活。全文围绕我的创作从构思到完成过程中一系列的思考,结合思想因素和造型因素,来探讨
期刊
【摘要】: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品格,通过对辽南地域民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所进行的审美观照,对乡村的自由精神做了艺术性的阐释;以出走为“审美母题”,在对人与土地、人与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的观照中,透视着辽南人的精神  之变。  【关键词】:孙惠芬;乡土小说;地域性品格;自由精神;开放情怀  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以辽南乡村为原点,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期刊
【摘要】:山东境内的东平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杻,因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周围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也使得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瓷片沉积在此,其中尤以宋元磁州窑瓷片为多。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东平湖出土的瓷片,从工艺、纹样和釉色三方面对磁州窑进行梳理,以此体现其装饰风格。  【关键词】:东平湖;瓷片;磁州窑;装饰风格  东平湖古称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主题餐厅空间形态、色彩材质、照明、家具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主题餐厅创新设计上需要考虑的元素,并为主题餐厅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主题餐厅;设计;创新  不同与一般的餐厅,主题餐厅不仅是顾客就餐的场所,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随着主题餐厅不断推广,其设计上也开始成为设计领域的关注的热点。要想突出餐厅的主题,就需要将主题融入到餐厅的各个元素中,同时也要突出餐厅的
期刊
【摘要】: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绘画对后世的绘画界乃至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字】:马格里特;超现实主义;画面含义;真相  超现实主义大约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由于残酷的战争的影响,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沉寂在一片萧条的光景中。人们在那样的情形下,便渴望出现一个梦幻的现实来脱离战争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在那样的情形下,再加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超现实主义便
期刊
【摘要】: 唐以前部落族群时期,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神山信仰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量原始宗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山神形象,祭祀场所,神山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特点  关于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的情况,未见史书记载,但根据田野调查情况及宗教学相关理论,可以大致推测出的墨尔多神山信仰情况。唐以前,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神山信仰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量原始宗教的特点,主要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