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肤浅研究。
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营造氛围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首先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计算教学非常重视复习铺垫,每节课前,老师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所需的旧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但单纯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一定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
其次,就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而言,将计算教学的新授内容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挑战性,从而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再次,巩固练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参与巩固练习的积极主动性,让练习质量落到实处。
二、注重估算小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发展学生数感,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指明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倡导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因为估算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对笔算或者其他计算的结果做出是否合理的判断,让我们的计算教学和学生关于计算的思考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进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算理的适时理解,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注重算理的适时理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算法,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为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算法的表达、书写。至于对算理的理解,则蜻蜓点水,关注不多。这样的教学,学生始终很难说出计算的理由,只有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且,一旦疏于巩固又容易遗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划分成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计算教学中,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又要理解算理,即既要解决“怎样做做?”又要“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那么对于算理的理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算理应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
第二、展现多种算理时要找到突破点。叶澜教授说过,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此,在交流多种想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一种切入口,大部分学生容易理解的进行突破,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出现了好多种算法,如果要一一解释每个学生的算理确实要花好长时间,而且其他学生还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结果什么都不清楚,因为每种计算都会有一般的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这时教师只有选择其中最容易理解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讲解,让学生理解算理。这样既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沟通。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及时落实算法与算理的联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四、提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依托
每个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以致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才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算法体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老师应该尊重他,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
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优化,努力寻求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年级教学“9+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需要每个孩子都必须熟练掌握,甚至是记忆的数学事实,也是孩子以后学习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老师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发散思维,选择不同方法来进行计算,如:摆小棒、向后数、大数凑十和小数凑十等等,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能够用于正确计算的方法,我们都应该肯定它。但是,同时我们应该对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意识到凑十法才是最简便有效的通识做法。
由此看来,在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关系是何等重要。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以此为依托体现出来的。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纵观我们的计算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等。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例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以前,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无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
另外还包括专心计算、合理检验等多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需要在计算教学中得以培养
作者单位:河南固始县杨集乡中心小学
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营造氛围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首先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计算教学非常重视复习铺垫,每节课前,老师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所需的旧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但单纯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一定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
其次,就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而言,将计算教学的新授内容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挑战性,从而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再次,巩固练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参与巩固练习的积极主动性,让练习质量落到实处。
二、注重估算小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发展学生数感,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指明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倡导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因为估算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对笔算或者其他计算的结果做出是否合理的判断,让我们的计算教学和学生关于计算的思考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进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算理的适时理解,为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注重算理的适时理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算法,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为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算法的表达、书写。至于对算理的理解,则蜻蜓点水,关注不多。这样的教学,学生始终很难说出计算的理由,只有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且,一旦疏于巩固又容易遗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划分成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计算教学中,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又要理解算理,即既要解决“怎样做做?”又要“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那么对于算理的理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算理应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
第二、展现多种算理时要找到突破点。叶澜教授说过,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此,在交流多种想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一种切入口,大部分学生容易理解的进行突破,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出现了好多种算法,如果要一一解释每个学生的算理确实要花好长时间,而且其他学生还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结果什么都不清楚,因为每种计算都会有一般的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这时教师只有选择其中最容易理解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讲解,让学生理解算理。这样既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沟通。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及时落实算法与算理的联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四、提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依托
每个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以致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才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算法体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老师应该尊重他,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
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优化,努力寻求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年级教学“9+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需要每个孩子都必须熟练掌握,甚至是记忆的数学事实,也是孩子以后学习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老师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发散思维,选择不同方法来进行计算,如:摆小棒、向后数、大数凑十和小数凑十等等,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能够用于正确计算的方法,我们都应该肯定它。但是,同时我们应该对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意识到凑十法才是最简便有效的通识做法。
由此看来,在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关系是何等重要。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以此为依托体现出来的。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纵观我们的计算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等。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例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以前,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无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
另外还包括专心计算、合理检验等多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需要在计算教学中得以培养
作者单位:河南固始县杨集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