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具备了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在每天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教学日常工作的梳理、归纳、小结,及时提炼方法,形成对日后工作的指导.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关注问题意识,为学生未来奠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材资源;数学思维方法;开放化;数学活动课;问题意识
当核心素养来敲门,教育从人出发的顶层设计回归课堂教学,站在为学生未来而改变的门槛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备基本功.
一、巧妙地利用教材资源,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换一个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如,在北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第六节课“探索规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精神的绝妙时机.
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带任意一个月的日历图,然后,按要求圈出3×3的九个数据,自己探究这九个数据与中间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九个数之和等于中间数据的九倍.引导学生质疑:你发现的规律对其他方框和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索、实践规律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质疑:日历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你能发现的更多吗?
学生的探究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发现新的问题:日历中竖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7;横行后一个比前一个大1;方框中的九个数上下三个数之和、左右三个数之和、对角线三个数之和相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与探索,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得到了不同的结论,问题意识明显增强.
二、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多种方法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学习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诱发过程:
教师:请用自己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x-3=5.
学生乙:用小学的方法,被减数=差 减数:2x=5 3.
学生甲:2x-3 3=5 3,2x=5 3.
教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了2x-3=5,得2x=5 3这一步,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种方法理论依据不同.
教师: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有一项-3从等号的左边到了等号的右边,并且它的符号发生了变化.
教师:这就是中学的移项.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质疑、分析、归纳、联想,很自然地发现问题,从而从小学和差关系解方程,以及等式性质解方程转入到中学的移项法解方程.因此,坚持发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人,即为拥有问题意识的人.
三、习题、例题的引申开放化,培养问题意识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大有讲究.教师在上课的最后让学生“突发奇想,畅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这不仅是为了巩固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将问题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在“乘方”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以2为底数的增长速度之快,我在课后留下了这样一道有趣的开放性题目:棋盘上的学问.
古时候,国王为了感谢发明了国际象棋的大臣,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这些米够你们家吃多少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样有趣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乘方”这一节课余兴无穷.将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延伸到了课外.
四、上好数学活动课,培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八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镶嵌”这节活动课,教师给学生充分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镶嵌,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1.无数个同样的三角形能镶嵌吗?为什么?四边形呢?……
2.什么样的图形能够镶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进行单一的同一种图形的镶嵌?
4.边长相等的正三边形和正四边形能镶嵌吗?
5.有三种图形进行组合镶嵌的吗?……
学生们的问题很多很多,来源于学生们在动手操作时的所思所想.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彻底被激发出来.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養,要落实到每节课中,时时处处关注.通过以上笔者的几种做法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材资源;数学思维方法;开放化;数学活动课;问题意识
当核心素养来敲门,教育从人出发的顶层设计回归课堂教学,站在为学生未来而改变的门槛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备基本功.
一、巧妙地利用教材资源,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换一个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如,在北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第六节课“探索规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精神的绝妙时机.
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带任意一个月的日历图,然后,按要求圈出3×3的九个数据,自己探究这九个数据与中间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九个数之和等于中间数据的九倍.引导学生质疑:你发现的规律对其他方框和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索、实践规律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质疑:日历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你能发现的更多吗?
学生的探究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发现新的问题:日历中竖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7;横行后一个比前一个大1;方框中的九个数上下三个数之和、左右三个数之和、对角线三个数之和相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与探索,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得到了不同的结论,问题意识明显增强.
二、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多种方法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学习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诱发过程:
教师:请用自己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x-3=5.
学生乙:用小学的方法,被减数=差 减数:2x=5 3.
学生甲:2x-3 3=5 3,2x=5 3.
教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了2x-3=5,得2x=5 3这一步,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种方法理论依据不同.
教师: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有一项-3从等号的左边到了等号的右边,并且它的符号发生了变化.
教师:这就是中学的移项.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质疑、分析、归纳、联想,很自然地发现问题,从而从小学和差关系解方程,以及等式性质解方程转入到中学的移项法解方程.因此,坚持发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人,即为拥有问题意识的人.
三、习题、例题的引申开放化,培养问题意识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大有讲究.教师在上课的最后让学生“突发奇想,畅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这不仅是为了巩固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将问题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在“乘方”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以2为底数的增长速度之快,我在课后留下了这样一道有趣的开放性题目:棋盘上的学问.
古时候,国王为了感谢发明了国际象棋的大臣,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这些米够你们家吃多少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样有趣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乘方”这一节课余兴无穷.将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延伸到了课外.
四、上好数学活动课,培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八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镶嵌”这节活动课,教师给学生充分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镶嵌,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1.无数个同样的三角形能镶嵌吗?为什么?四边形呢?……
2.什么样的图形能够镶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进行单一的同一种图形的镶嵌?
4.边长相等的正三边形和正四边形能镶嵌吗?
5.有三种图形进行组合镶嵌的吗?……
学生们的问题很多很多,来源于学生们在动手操作时的所思所想.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彻底被激发出来.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養,要落实到每节课中,时时处处关注.通过以上笔者的几种做法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