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百年历史 携手共创明天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距李叔同先生创办《音乐小杂志》已整整一百年。回顾百年历史,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杂志》《新音乐》等刊物曾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启蒙、号召、引领作用,80年代各个音乐艺术院校学报的创刊、复刊,也曾在学界产生积极影响。进入90年代中期后,音乐理论期刊又开始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
  在喧闹浮躁的商品社会,在时刻受到物质利益重重诱惑的人群中,在学术信仰开始有些坍塌的境遇里,在网络日益冲击着纸质印刷品的今天,音乐理论期刊究竟应该怎样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和变化的人群?这是每一个音乐理论期刊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此,来自《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黄钟》等近二十家音乐理论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在音乐传播、音乐编辑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于2006年11月3日至5日参加了由《音乐研究》发起组织、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音乐理论期刊工作研讨会”,就音乐理论期刊的建设、合作与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洛阳师范学院会议中心举行。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杜晓十主持开幕式,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马跃进、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方斌分别致贺词,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问候。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黄钟》杂志主编刘永平也代表与会人员对承办方表示感谢。
  《音乐研究》副主编陈荃有在“音乐理论期刊,明天的路该如何走”主题发言中回顾了音乐理论期刊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但也提出了疑问: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从办刊条件讲,音乐理论期刊都有了较大改善,音乐理论期刊的读者群也因为高校的扩招而增加,但音乐理论期刊的队伍和影响却似乎未见进展,普通理论刊物的规模和阵营在缩小,音乐期刊总体的社会功能也在被分化和削弱,甚至一些学术类理论刊物也在不断地被业界诟病。面对这种状况,音乐理论期刊究竟应该如何走?
  围绕大会议题,与会代表讨论了以下内容:
  
  1. 新时期音乐理论期刊的生存与改革
  这是目前各个期刊都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与会代表的发言涉及音乐理论期刊的普及化;在出版社即将或已经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学报是否也需要推向市场;在不降低学术水准的情况下,如何增大发行量和扩大影响力等问题。
  《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主任许靖针对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学者最后都成了畅销书作者这个例子,他指出,学术性杂志的受众面不一定就很窄,一个办刊人是否对期刊的学术化考虑得太多而忽视了杂志本身的发展?音乐理论刊物是否也应该考虑到普及化的一面?
  关于音乐刊物普及化问题,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副主编田可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指出,目前《黄钟》一年有十几万元的资金,运转基本正常,一旦被推向市场,很有可能就会倒闭。普及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黄钟》想要做到连小学音乐教师都能看懂,恐怕也不可能。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杨民康认为,作为学报,考虑更多的是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很少考虑商业利益或发行量。他认为,学校以外的期刊,可以走向市场,但学报不能走向市场,否则容易降低学术水准。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赵世民就如何扩大发行量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应破除所谓学术期刊就应该不考虑发行量这种想法。他还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央视“艺术人生”栏目与《人民音乐》的合作,以及如何把学报资源再利用,加大对学报的宣传力度,从而扩大发行量等。他认为,学术文章也可以既写得通俗易懂,又有学术品位。
  《中国音乐学》副主编秦序则认为,音乐理论期刊中,必然有一些学术很高深的文章,它永远都是所谓的“两个半”读者,即编辑、作者和“半个”读者,甚至有时候连“两个半”读者都达不到,因而无法达到普及的程度。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等,这一类刊物我们也需要。学术应有这方面的分层,这种曲高和寡的情况也存在。真正的雅俗共赏是没有的。作为学术论文,还是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论层面的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育》主编晓其认为,目前全国音乐刊物的数量基本保持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尽管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应考虑三个问题,即如何解决生存、服务和发展问题。另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关于音乐期刊的改革,《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以本期刊的合作及改版问题举例说明,期刊改革不能以牺牲刊物内容质量为代价,当然在期刊改革发展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具体运作时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否则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中国音乐学》副主编李岩认为,《中国音乐学》是音乐研究所几代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打造才形成目前的学术品格,但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既要保持它较高的学术性,又要解决生存和发展,需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
  
  2. 音乐学术期刊的定位与发展问题
  本部分讨论涉及不同音乐理论期刊的学术定位;音乐学术期刊能否改变千篇一面的现状,在内容上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等问题。
  在期刊专业化内容的安排上,田可文指出,学报类期刊几乎是千篇一面。他用医学刊物和音乐期刊做比较,指出如果音乐刊物都向专业化发展,国内音乐刊物就变得丰富多样。他提出,每个刊物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考虑定位问题。比如《黄钟》不求发行量,定位就是给专家阅读。但《黄钟》有资金,可以这样做。而从目前全国音乐期刊的定位来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杨民康认为,各家刊物应有分工,首先是分层,或以普及为主,或以提高为主,有的是学报,有的是学报以外的,都要分清楚。
  秦序也认为刊物在内容上分层的建议很好,但是他也指出,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如果音乐理论期刊像医学刊物那样分门别类,估计有一定困难。
  
  3. 关于标注规范和提高编校质量
  代表们就各大期刊体例不一致、注释和引文的标注、编辑工作如何建立自律意识、遴选文章的标准以及音乐理论期刊是否有必要划分“核心”和“非核心”的类别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常务副主编郭树群集中谈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即学报编辑工作者应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他引用了一些学者所提及的“泡沫学术”现象,提出自律意识就是要在深刻实现刊物的社会功能方面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就是要在给作者、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术信息方面建立一种自律意识,只有这样,刊物才能办得活跃。
  秦序认为,由于音乐期刊划分“核心”和“非核心”的类别,并且与职称评定关系密切,使期刊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也导致了核心期刊质量的下降,弊大于利。
  关于体例问题,田可文指出,目前音乐学术期刊存在一个体例(注释、关键词、内容摘要或提要)不一致的问题,如《黄钟》和《中国音乐学》体例就不一样,这样给作者投稿造成很大的困难,希望各家期刊能统一体例。
  提到《黄钟》遴选文章的标准时,《黄钟》主编刘永平提到三个“三分之一”,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音乐界同行高水平的论文,以保持学报的学术水准。作为学报还要考虑本院老专家、老教授以及年轻老师、表演专业老师的稿件,这是责任和义务。但他也强调,还有三分之一的稿件,必须达到期刊要求的底线,否则还是不予采用。他说,《黄钟》虽然希望扩大受众群,但不可能拿学报去赚钱,更多想的是如何提高刊物的学术品位。
  杨民康对如何收录稿件也有困惑。他提出,到底是以满足自己学院内部教师的部分需求为主,还是以专业水平为唯一标准遴选文章?
  
  4. 行业沟通交流机制及合作问题
  与会代表提议各大期刊应保持沟通与交流,共同抵制学术腐败和一稿乱投的不良风气,呼吁刊物之间在批判学术腐败的过程中,要做到团结、协作、互爱。
  秦序指出,音乐理论期刊业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他呼吁应建立一个经常性的期刊联络机构。各期刊间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多一些沟通的东西,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特点。《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彭莉佳也希望各刊物间要互通信息,这样才能避免学术腐败和一稿乱投等不良风气。
  于庆新在发言中说,本刊在多年工作中始终坚持报刊之间不打“横炮”的做法,不点名批评兄弟报刊。对兄弟报刊的批评来稿,坚持让作者直接向该报刊投稿。他呼吁报刊之间要团结、协作、互爱,特别是在批判、揭露学术腐败的工作中,既要搞清事实,又要慎重对待,共同把音乐期刊办精办好。
  除与会代表的发言外,还有部分因故未能参会的代表提交了自己的论文。《音乐艺术》副主编洛秦电传了自己的发言稿《对话、携手,开创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期刊发展新格局》,就新时期音乐理论期刊的建设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倡议建立音乐理论期刊研究联席会。武汉音乐学院的蔡际洲教授提交了论文《从中国知网看音乐理论期刊学术质量》,对目前期刊学术质量问题提出了质疑。他的研究生杨明辉同学提交了两篇文章《我国学术性音乐期刊的常规栏目设置与专题栏目策划》《〈中国音乐〉的栏目研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音乐理论期刊进行了分析。
  5日上午,与会代表和音乐学院全体教师举行了“读者、编者、作者”座谈会。各家期刊参会代表简短介绍了各自的办刊宗旨以及稿件要求,并就写作规范、投稿技巧、采稿流程等问题和教师们相互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加强了读者、编者、作者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通过本次会议,代表们在明确刊物定位,共同谋求发展,规范学风文风以及相互协作诸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届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讨论和初步确定。在与上届会议相隔了五年后的聚首,使音乐理论期刊工作者有理由相信,这次会议,将会给我国音乐理论期刊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彩荣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宜昌市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发挥督导职能作用,始终站在教育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在督促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指导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督导方式提高质效上下功夫,有力助推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2014年,宜昌市率先整体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2017年,宜昌市西陵区、兴山县被命名为国家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2017年,宜昌市教育督导考核评估系统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湖
现代都市的“艺神之子”①    (一)走近谭老    2008年8月12日,导师韩锺恩教授让我陪同参加谭冰若教授的师生“声乐艺术沙龙”。谭老可谓中国音乐界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在音乐界名声显赫,所以一听到此消息我就兴奋不已、充满期盼。心里暗想,这肯定是一次上流社会的音乐活动,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对音乐高谈阔论,一定气派辉煌,并且来参加的一定也是上流社会和音乐界的精英。  谭老已年逾84岁高龄,但依
文金道兄:您好!  早在四月份就收到你要在五月五日举办五十年作品音乐会的邀请。除了立即表示自己肯定出席外,我还对它充满了热烈的期待。  果然,五月五日晚,这份期待变成了现实:你精心挑选出的八部作品通过三位指挥、九位演奏演唱家、乐队、合唱队的出色表演,奏唱出一幅幅赏心悦耳的音画,在堂皇的北京音乐厅内回荡、流动,让千余名听众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刘文金中国民族管弦乐之夜”。  你这场音乐会所选的作品,有两
1997年7月7日,陈紫在病中,就他一生的歌剧创作作了一次长谈。这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对自己大半生劳作的切实的总结,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人的极可宝贵的经验之谈,是一位探索者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的殷殷期望。在六十年漫长的路上,他留下了坚实的脚印,留下了丰硕的果实,也留下了肺腑之言,足以引起每个关心中国歌剧之命运的人们深长思之。  在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四个字:“空谷足音”!是啊,在空寂的杳无人迹
2002年春夏之交,由宋瑾翻译的美国库斯特卡(S.Kostke)先生的著作《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中文版问世了。回顾二十余年来有关20世纪作曲理论和技法的出版情况,《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不仅因为该书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西方20世纪专业音乐演变、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西方传说调性的衰微,自由无调性兴起的情况,从旋律、和声、节奏、曲式、音色与织体等方面介绍了西方20世纪音乐
清晨5点50分,一辆公交车缓缓行驶在晨曦中。6点整时,公交车到达第一个停靠点,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简称“当阳二高”)高一(9)班的赖国伟同学立刻起身,作为“车长”的他协助安全员组织其他正在候车的同学有序上车。接下来,挂着“2号车”标牌的公交车停靠了8个站点,共接到30名学生,于6点10分抵达学校。陆续到达的,还有其他8辆公交车。这些不是普通的公交车,而是当阳市的“定制公交”,一共9台公交车,8条运
中国音乐学院杨通八教授编写的作曲技术理论专著《和声分析教程》一书日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入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是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是专门为音乐专业非作曲方向学生的和声公共课教学编写的。全书共分十三章,逾三十万字,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和声分析的知识技能及常见问题。  该专著具有如下特点:    一、 目标群体明确,针对性强    根据目的而确定学习方法,是教育科学的重要
由日本国际音乐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比赛于2008年7月25日在风光秀丽的日本海滨城市神户隆重开幕,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的127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笔者作为这次比赛的评委,不仅目睹了比赛的盛况,而且亲身感受到了日本人民的友好情意和爱国华侨们的拳拳赤子之心。在异国他乡听中国音乐,听不太熟练的汉语普通话演唱的歌曲,听外国选手演奏中国的民族乐器,听外国钢琴演奏者诠释中国的钢琴作品,
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拟招聘400名特岗教师。  据了解,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内蒙古生源均可报考特岗教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和参加过3个月“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岗特岗教师或国家在职在编的公职人员不能报考。  按照规定,本次招聘计划的报名条件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是一部描写晋商故事的极具山西地方风格的电视作品,剧情曲折动人,受到观众们的关注。在片头音乐中有一对胡琴的演奏婉转缠绵,画龙点睛地表达了勤劳质朴的山西人在晋商路上伴随的一丝哀婉孤寂的情感,它们就是山西地方剧种晋剧文场弓弦乐器——呼胡和二弦产生的艺术效果。  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因兴起于晋中地区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晋剧的音腔声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