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民航局于2015年7月联合下发《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全国各地临空经济加快发展。渝北区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和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的主阵地,具备航空、保税、会展、临空制造和临空商务等临空经济发展重要元素,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对于提升渝北城市的影响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和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临空经济;发展;路径
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自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民航局联合下发《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临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郑州、北京、重庆、青岛等10个城市先后获批临空经济示范区。渝北区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和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的主阵地,具备航空、保税、会展、临空制造和临空商务等临空经济发展重要元素,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对于提升渝北城市的影响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和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一、渝北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条件
综合分析渝北空港地区的发展现状,从发展思路、发展环境、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机场规模、人口支撑、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的优势条件来看,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已经具备坚实基础。
1.临空经济发展已达到起飞的临界点
作为全市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区,渝北经济持续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总量均持续保持全市第一;社零总额实现640亿元,增幅保持主城前列;招商引进重大项目600余个、到位资金2400亿元,进出口总额占全市三分之一。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当机场客货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的临界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临空经济就进入了实质的起飞阶段。而截至2016年,江北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已分别突破3500万人次、32.5万吨,跻身全国第九大机场,达到起飞的临界点。随着机场管理权回归、T3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建成投用、“11571”目标逐步实现,必将推动临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2.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
渝北区近年来紧紧围绕机场作文章,临空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厚的积累和沉淀。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发改地区〔2016〕2209号),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表明重庆渝北作为西南地区首个申报成功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时,两江新区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70%的区域处于渝北境内,其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試验先行区,同时也是重庆临空经济区的主要承载区和辐射区域,享有一系列政策优势,必将形成对渝北发展临空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另外,重庆作为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西南地区唯一获批的试点城市,使得通用航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两江新区正致力于打造西部通用航空产业高地,给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通用航空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渝北瞄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临空高端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立足渝北制造业大区实际,以临空高端制造业集群为导向,以建设智能制造基地为支撑,坚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并举,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功能配套齐全、产业高度聚集的临空高端制造业发展新格局。以十大前沿科技产业为重点,依托创新经济走廊、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等产业平台,打造了智能终端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航空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打造了以航空高技术研发、整机制造、航空装备生产、零配件加工等为特色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临空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
二、渝北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的主要问题
1.区域内各平台的协作互动亟需强化
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两江新区的核心区域,内有江北国际机场、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园区、北部新区、空港保税港区5个市级平台。市级平台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平台,也是带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北京市顺义区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经验,要高质高效发展临空经济、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必须整合区域内各级开发主体力量,以实现体制机制上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区域内相关市级开发平台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问题上,都必须与我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作为共同目标去努力奋斗。
2.临空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亟待明确
从对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发展情况看,一个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应具备会展、保税、先进制造等功能。临空产业应包括基于机场的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临空指向性强的产业类别。目前,渝北临空经济示范区内临空产业的集聚发展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各板块之间的产业发展衔接、融合程度不够,且与周边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如何形成错位发展,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3.相关的交通配套设施支撑仍需完善
机场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核心,进场交通系统应为汇集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快速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复合型交通走廊,而机场则应是区域性大型公共交通枢纽点或地面交通中心。尽管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的重庆临空经济区交通支撑有一定基础,目前初步形成了“二环五射”、2条轨道交通、多种换乘方式相结合的交通体系,但与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有8种交通方式、52种换乘方式相比较,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江北国际机场应加快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优化建设,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和便捷换乘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三、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空港地区的调研分析,借鉴北京顺义等临空经济区的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
根据临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临空经济区的规模可按照机场客流量20万人次1平方公里进行确定,以2020年江北国际机场预计4500万人次的客流量进行测算,重庆临空经济区的规模可确定为200平方公里左右(含机场控制区32平方公里),结合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相关功能区划分情况,可按照临空商务区、临空制造区、保税加工贸易区、会展功能区、航空物流区5个功能区进行进一步优化,形成分工明确、功能完备、协作灵活、通达便捷的良好局面。
2.构建临高效的管理体制
及时组建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积极争取成立由市区领导和相关平台管委会负责人组成的重庆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两江新区主要领导任组长、渝北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机场集团、保税港公司、悦来公司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渝北区,由渝北区牵头统筹协调重庆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
3.加强各市级平台的协作
围绕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大事宜与机场集团、保税港公司等五大市级平台进行对接落实,及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努力使各方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利益杠杆作用,在统一规划下共享利益,在共享利益前提下协商规划,切实形成开发建设合力。
4.加快完善周边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城市轨道线建设,确保轨道5号线、10号线推进顺利,并促进和推动轻轨5号线、9号线、10号线进机场,同时促进贯穿渝北境内的高铁规划。加强与“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无缝对接,构建铁空快捷联运体系,推动与新加坡等重点区域互联互通,促进自由贸易便利化,打造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努力成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和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
【关键词】临空经济;发展;路径
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自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民航局联合下发《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临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郑州、北京、重庆、青岛等10个城市先后获批临空经济示范区。渝北区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和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的主阵地,具备航空、保税、会展、临空制造和临空商务等临空经济发展重要元素,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对于提升渝北城市的影响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和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一、渝北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条件
综合分析渝北空港地区的发展现状,从发展思路、发展环境、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机场规模、人口支撑、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的优势条件来看,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已经具备坚实基础。
1.临空经济发展已达到起飞的临界点
作为全市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区,渝北经济持续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总量均持续保持全市第一;社零总额实现640亿元,增幅保持主城前列;招商引进重大项目600余个、到位资金2400亿元,进出口总额占全市三分之一。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当机场客货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的临界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临空经济就进入了实质的起飞阶段。而截至2016年,江北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已分别突破3500万人次、32.5万吨,跻身全国第九大机场,达到起飞的临界点。随着机场管理权回归、T3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建成投用、“11571”目标逐步实现,必将推动临空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2.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
渝北区近年来紧紧围绕机场作文章,临空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厚的积累和沉淀。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发改地区〔2016〕2209号),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表明重庆渝北作为西南地区首个申报成功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时,两江新区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70%的区域处于渝北境内,其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試验先行区,同时也是重庆临空经济区的主要承载区和辐射区域,享有一系列政策优势,必将形成对渝北发展临空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另外,重庆作为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西南地区唯一获批的试点城市,使得通用航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两江新区正致力于打造西部通用航空产业高地,给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通用航空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渝北瞄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临空高端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立足渝北制造业大区实际,以临空高端制造业集群为导向,以建设智能制造基地为支撑,坚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并举,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功能配套齐全、产业高度聚集的临空高端制造业发展新格局。以十大前沿科技产业为重点,依托创新经济走廊、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等产业平台,打造了智能终端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航空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打造了以航空高技术研发、整机制造、航空装备生产、零配件加工等为特色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临空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
二、渝北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的主要问题
1.区域内各平台的协作互动亟需强化
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两江新区的核心区域,内有江北国际机场、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园区、北部新区、空港保税港区5个市级平台。市级平台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平台,也是带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北京市顺义区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经验,要高质高效发展临空经济、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必须整合区域内各级开发主体力量,以实现体制机制上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区域内相关市级开发平台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问题上,都必须与我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作为共同目标去努力奋斗。
2.临空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亟待明确
从对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发展情况看,一个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应具备会展、保税、先进制造等功能。临空产业应包括基于机场的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临空指向性强的产业类别。目前,渝北临空经济示范区内临空产业的集聚发展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各板块之间的产业发展衔接、融合程度不够,且与周边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如何形成错位发展,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3.相关的交通配套设施支撑仍需完善
机场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核心,进场交通系统应为汇集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快速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复合型交通走廊,而机场则应是区域性大型公共交通枢纽点或地面交通中心。尽管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的重庆临空经济区交通支撑有一定基础,目前初步形成了“二环五射”、2条轨道交通、多种换乘方式相结合的交通体系,但与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有8种交通方式、52种换乘方式相比较,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江北国际机场应加快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优化建设,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和便捷换乘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三、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空港地区的调研分析,借鉴北京顺义等临空经济区的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
根据临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临空经济区的规模可按照机场客流量20万人次1平方公里进行确定,以2020年江北国际机场预计4500万人次的客流量进行测算,重庆临空经济区的规模可确定为200平方公里左右(含机场控制区32平方公里),结合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相关功能区划分情况,可按照临空商务区、临空制造区、保税加工贸易区、会展功能区、航空物流区5个功能区进行进一步优化,形成分工明确、功能完备、协作灵活、通达便捷的良好局面。
2.构建临高效的管理体制
及时组建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积极争取成立由市区领导和相关平台管委会负责人组成的重庆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两江新区主要领导任组长、渝北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机场集团、保税港公司、悦来公司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渝北区,由渝北区牵头统筹协调重庆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
3.加强各市级平台的协作
围绕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大事宜与机场集团、保税港公司等五大市级平台进行对接落实,及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努力使各方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利益杠杆作用,在统一规划下共享利益,在共享利益前提下协商规划,切实形成开发建设合力。
4.加快完善周边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城市轨道线建设,确保轨道5号线、10号线推进顺利,并促进和推动轻轨5号线、9号线、10号线进机场,同时促进贯穿渝北境内的高铁规划。加强与“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无缝对接,构建铁空快捷联运体系,推动与新加坡等重点区域互联互通,促进自由贸易便利化,打造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努力成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和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