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不是职业训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人心中所希冀的优质大学教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好像接受大学教育就等同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优厚物质待遇的职业。实际上,大学内在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教育不是职业训练,大学提供典型的通才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种种质疑和问责。实际上,大学内在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教育不是职业训练,也不是职业培训基地。大学提供典型的通才教育,是培养人成为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的基础性能力。 公民素养大体通过获取两大类基本知识而生成:一是解决物质世界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知识,形成“做事”的素养;二是解决精神世界领域问题以及人类社会组织的知识,主要包括道德、价值观、信念、各种社会惯例和规则等方面知识,形成“做人”的素养。这两类知识和素养关联互动,不过具体到某个个体身上,可能某方面特别突出,形成“关联互动,单科优势”特色,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综合性基础上的“专业化”。
  从笔者调研企业用人的要求来看,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体包括六方面的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对行业的兴趣、专业知识、经验、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企业认为大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知识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学习能力和行业兴趣至关重要。只要具备二者,大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行业技能,而成长为实质意义上的人才。
  对大学教育而言,专业已经是相对较窄的领域,但是具体到社会需要的某一具体行业,专业却又是相当宽泛的概念,所谓“专业对口”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所以企业家特别注重大学生持续的学习能力甚于专业知识基础,而经验则必须通过亲身实践逐步累积,别无他法。学习能力是基于通才教育前提下的专业教育而形成。大学生在大学接受的这种相对宽泛的专业教育,为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或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技术革新提供较为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现代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加工,如果缺乏宽泛专业理论背景人才的支撑,企业将最终失去核心竞争力而不可能长远发展。行业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教育训练出来的技校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背景中因只掌握局部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专业背景,只能作为解决局部问题的技术操作工,难以承担企业规划、管理、发展以及创新的重任。
  除行业实践经验外,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能力与素养恰恰都是通过完整系统的大学通才教育来养成。通才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作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通才教育的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的综合。大学教育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可能等同于职业教育,将大学教育视为职业教育是模糊大学与职业学校的本质区别(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训短期的技术熟练工)。大学与职业学校同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但是二者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规格、课程设置、师资要求、教育模式等方面大相径庭。
  大学提供通才教育,不是说大学就可以固守“象牙塔”而置社会需求于不顾。大学如何处理现实的社会需要和大学自身使命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任何大学改革都不可能将丰富完整的大学通才教育狭窄为职业训练或就业培训,决定大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只可能是大学自身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换言之,是现代大学引领社会发展,而不是由现实的社会需求引领大学改革。
   (来源:《南方日报》)
其他文献
降雨-径流模型中的主要参数需通过率定方法得到,为提高参数率定精度,找出参数的敏感性等级,选取NAM模型中9个主要参数,以2002年美国Upper Sangamon流域的Fisher观测站径流和
高职电子专业要办出特色,就要抓住高职电子专业的教育核心——技术技能教育。该核心的基本问题,就是目前如何培养新生动手能力的问题。要解决技术技能教育核心的基本问题,从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它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出来,其速度快而清晰,避免教师大量而繁杂的板书,而且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在职业学校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     一、 课件构思    首先通认
“小学除了体育老师是男的,其他科的老师都是女的。”近日,记者接到家长反映,现在小学男女老师比例悬殊,有些家长因此担心培养出的小男生或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广州日报)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小学、包括幼教阶段,男教师比例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幼教中男性比例是日本1/7,美国1/10。但如果就此而认定男生不“阳刚”只是男教师太少之过,就有失偏颇了。  从历史上来看,择邻的孟母和刺字的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