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做为高校《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一方面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等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该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转化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自然地理学;普通高校;挖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我国高校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全面提高培养质量[1-2]。随后,全国各高校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3]。例如,清华大学充分利用现有经验,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4];武汉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了一门由6名院士共同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复旦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并提出了五大目标[5]。
作为高校《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下,结合各高校近一年来的做法,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做法表示攒成;同时,结合自己所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试着挖掘其中的一些课程思政资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带有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当然,这些地域特色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6]。我们知道,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科技不够发达,交通条件受地形制约明显;尤其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严重受制于山脉、关隘、河流等特定地形地貌。一些高大山脉、河流往往构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对特定区域或地形的争夺往往成了战争的焦点,而且这些区域也成为了不同文化的过渡区域[7]。对高校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在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地形地貌部分,讲述各个区域特征时,很容易联想到历史上该区域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该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8]。
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骄傲失街亭”是西蜀与曹魏相争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也可称之为蜀魏相争的转折点。这两个事件实际上是指蜀国失去了对有利于战争的特殊地域的控制权,这种特定地域的控制权决定着战局未来的走向,甚至决定着最终结果。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因素在古代战争中起到的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华北平原南、北、西部均有天然地形障碍与外部隔绝、东部是大海,区域地形封闭,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入侵。但这种天然地形障碍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地形障碍在中原政权控制下时,对于国防来说,那是事半功倍;中原政权一旦失去了这些地形障碍的控制权,国防安全顿时变得事倍功半,尤其是北方的地形障碍。历史上,中原政权的最大威胁大多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区,尤其是一些险要地形,始终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典型的有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北部,及河北、山西北部)。该地区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国防、经济价值。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北方门户,该区域山地众多,地形复杂。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巍峨险峻的燕云十六州山区地形毫无疑问的构成了中原农业政权抵御北方骑兵的天然防线。同时,该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流对于北方骑兵南下而言,又构成了一道天然防线。该地区相对于北方的游牧地区而言,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自从该地区归契丹管辖后,受该区域汉人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启发,契丹的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革。同时,该区域的大量人口也为辽国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补给。
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的多个中原朝代,竭尽全力收复该地,但都未能收回。直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攻占了元大都,并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区,从而结束了该地区四百多年来被北方游牧政权统治的局面。燕云十六州地区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期间,中原政权饱受威胁、侵扰、甚至摧残。典型的如北宋,由于北方缺乏天然地形障碍,面对游牧骑兵,无险可收,只能依靠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构筑人工防线。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人民都在创造着历史,丰富着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在《自然地理学》的教学中,可以把该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一方面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等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该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转化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巩工作会议重要讲话[DB/OL].(2016-12-08). http://www.xinhuanet.com/olitics/2016-2018/c_1120083340. htm.
[2]施慧慧.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2020,21(05):134-135.
[3]朱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内容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5):8-11.
[4]王晓红,徐敏,王新月,等.基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12):116-118.
[5]徐杰.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9-50.
[6]盛鹏飞.地学课程思政内容探索与建设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20(3):56-59.
[7]徐健,彭淑贞,武猛.基于“课程思政”的地理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以“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为例[J].地理教学,2021(5):4-6.
[8]李小妹.大学“中国地理”教学融入国情认知教育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8,47(3):108-111+128.
项目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教改培育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团队-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文理学科交叉重点示范培育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化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关键词:课程思政;自然地理学;普通高校;挖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我国高校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全面提高培养质量[1-2]。随后,全国各高校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3]。例如,清华大学充分利用现有经验,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4];武汉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了一门由6名院士共同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复旦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并提出了五大目标[5]。
作为高校《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下,结合各高校近一年来的做法,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做法表示攒成;同时,结合自己所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试着挖掘其中的一些课程思政资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带有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当然,这些地域特色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6]。我们知道,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科技不够发达,交通条件受地形制约明显;尤其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严重受制于山脉、关隘、河流等特定地形地貌。一些高大山脉、河流往往构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对特定区域或地形的争夺往往成了战争的焦点,而且这些区域也成为了不同文化的过渡区域[7]。对高校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在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地形地貌部分,讲述各个区域特征时,很容易联想到历史上该区域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该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8]。
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骄傲失街亭”是西蜀与曹魏相争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也可称之为蜀魏相争的转折点。这两个事件实际上是指蜀国失去了对有利于战争的特殊地域的控制权,这种特定地域的控制权决定着战局未来的走向,甚至决定着最终结果。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因素在古代战争中起到的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华北平原南、北、西部均有天然地形障碍与外部隔绝、东部是大海,区域地形封闭,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入侵。但这种天然地形障碍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地形障碍在中原政权控制下时,对于国防来说,那是事半功倍;中原政权一旦失去了这些地形障碍的控制权,国防安全顿时变得事倍功半,尤其是北方的地形障碍。历史上,中原政权的最大威胁大多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区,尤其是一些险要地形,始终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典型的有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北部,及河北、山西北部)。该地区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国防、经济价值。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北方门户,该区域山地众多,地形复杂。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巍峨险峻的燕云十六州山区地形毫无疑问的构成了中原农业政权抵御北方骑兵的天然防线。同时,该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流对于北方骑兵南下而言,又构成了一道天然防线。该地区相对于北方的游牧地区而言,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自从该地区归契丹管辖后,受该区域汉人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启发,契丹的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革。同时,该区域的大量人口也为辽国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补给。
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的多个中原朝代,竭尽全力收复该地,但都未能收回。直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攻占了元大都,并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区,从而结束了该地区四百多年来被北方游牧政权统治的局面。燕云十六州地区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期间,中原政权饱受威胁、侵扰、甚至摧残。典型的如北宋,由于北方缺乏天然地形障碍,面对游牧骑兵,无险可收,只能依靠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构筑人工防线。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人民都在创造着历史,丰富着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在《自然地理学》的教学中,可以把该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一方面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等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该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转化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巩工作会议重要讲话[DB/OL].(2016-12-08). http://www.xinhuanet.com/olitics/2016-2018/c_1120083340. htm.
[2]施慧慧.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2020,21(05):134-135.
[3]朱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内容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5):8-11.
[4]王晓红,徐敏,王新月,等.基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12):116-118.
[5]徐杰.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9-50.
[6]盛鹏飞.地学课程思政内容探索与建设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20(3):56-59.
[7]徐健,彭淑贞,武猛.基于“课程思政”的地理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以“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为例[J].地理教学,2021(5):4-6.
[8]李小妹.大学“中国地理”教学融入国情认知教育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8,47(3):108-111+128.
项目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教改培育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团队-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文理学科交叉重点示范培育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化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