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评估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第一个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专题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科学而系统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立。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的工作实践与学术经验,该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大数据和评估团队的筹建,突出重点、精准布局、深入调研,有效供给的策略与途径,整合国内外资源、强化国际合作等。
  一、北外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的努力与成绩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与位置。①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开设外语语种最多、最齐全的大学。2006年,北外在65周年校庆之际,在全国高校首次提出了“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历史使命。十余年来,北外人在新的学校战略定位的指引下,以自己的深度学术思考和有力行动诠释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独特使命,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造就了一批专业团队和研究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经验。
  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急需加强顶层设计、建设高端智库,急需统合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与学术力量,解决当下中华文化“走出去”人才匮乏、高端人才稀缺的不利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北外在国内首次创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②中心联合了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建设目标,妥善回应和解决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努力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智库。朝向这一目标,中心创设了中华文化价值观与国际传播团队、中国文学与经典译介团队、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团队、域外藏中国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团队、中国企业全球发展文化支撑平台等团队和平台,并于2014年和文化部外联局合作,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
  近年来,北外以国际中华文化研究院等实体研究机构为依托,以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为核心团队,在基础学术研究、数据库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和智库创建等層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受到海内外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关注和好评。2016年国际中华文化研究院在全国高校智库排名中位于前列(第18名),《国际汉学》在三年内由普通集刊变为CSSCI来源期刊等,即是生动的例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展开,面对非通用语极度匮乏的局面,北外又以“打造国家级非通用语发展战略基地”为目标,以全新的姿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2016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北外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和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以整合学校现有优势资源和学术力量,搭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研究平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
  当前,北外以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导向,已经科学制定了自己的“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深化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培养内涵,朝着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方向迈进。
  二、北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基本经验: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为例
  2010年,由张西平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获批。该项目立足于“国家立场、全球视野、数据为本、服务国家”,旨在通过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对外文化交流和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咨询。数据库注重对数据的及时抓取和定期更新,以动态性提升可靠性,并逐步扩大和完善使用功能。数据库主要由中国“走出去”、世界看中国、信息分析、文献与研究、效果评估五个部分组成。
  目前该数据库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第一,在技术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初步搭建完成了数据库建设平台。第二,已经建立了《国外中国学研究》、《国外中国智库研究》、《中华文化走出去数据整合》、《中华文化走出去信息系统分析》四个专业性子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录入。第三,建成了网站并调试成功。第四,已经开始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蓝皮书》的撰写,为项目成果转化和扩大影响打下了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数据库在运作过程中,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为学术方向,搭建了一个立足北外、联络全国的学术平台,培养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并初步探索出了一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途径与方式,建立由高校牵头,联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组织的协同创新模式。
  通过数据库创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与尝试,我们逐渐认识到,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奋斗与努力,需要我们统合整个社会和国内外的智力与资源,只有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本途径,以自主的大型数据库为基本手段,通过团队和平台建设,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揭示文明互鉴中的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并为深度的文明间对话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提供坚实而可靠的科学分析和智库咨询。
  三、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与平台设计的若干建议
  随着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崛起必将是21世纪最为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希望了解中国,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但中华文化“走出去”关涉国家大局、涉及众多领域,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和完整的运作体系,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其建设无疑也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和挑战,需要拓展全新的渠道平台和创新方法手段。   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除却上述数据库的建设经验之外,笔者以为尚需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国家立场、科学性原则
  首先,必須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聚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好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
  其次,还要以学术研究为基本路径,坚持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与路径。
  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文化传播与人文交流的基本规律(如马克思关于文化交流和对话中的“普遍的不正确的理解”的规律等③,在理解基本文化概念及其历史性差异的基础上,把握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宗教等社会状态,并积极统筹国内外的学术能量,搭建面向全球、服务国家的、基于自建大数据的信息化评估平台及学术团队和智库建设的协同研究与咨询平台。
  2.自主大数据和评估团队的筹建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学术领域,西方话语依然处于主导性位置,并仍是建构中国形象的主力。④因此,如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必须尽快建设自己主导的大型数据库,这是实现信息化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全球化战略的技术前提和学术前提。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自主建设各对象国的中国研究大数据库。初期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筹建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中东欧四个地区的“中国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子库:
  A.汉学(中国学)家数据库
  B.海外华侨(华商)数据库
  C.中国形象研究动态(主要媒体)数据库
  D.中国(文化)研究(书目报刊)数据库
  E.国内涉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翻译人才、重大项目、文化企业、学术机构合作等)数据库
  其次,我们还应该积极筹备研究人才和评估专家团队的建设。因为,无论是筹建上述数据库,还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并最终制定出政策咨询意见和报告,还是要由专家和研究团队来完成。
  3.突出重点、精准布局、深入调研、有效供给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伟大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整体战略,突出重点,有效供给。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践,原有的大国外交与重点外交也应该随之适度调整,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评估体系与平台的建设,要求我们在做好以重点大国为对象的信息监测与学术研究同时,更加注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分析;在初期阶段,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全球的布局尤其要以“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⑤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精准布局,并逐步完成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与分析。
  此外,中华文化“走出去”还应该注意把握对象国独特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与宗教的历史和现状,深入调研,按其所需,有效供给,减少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走出去”带来的不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分期、分类建设。
  初期重点布局如下:


  4.整合国内外资源、创新效果评估平台
  语言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是文化互动和文明对话的基础。但目前国内的非通用语建设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非通用语人才存在很大的空缺,而且人才的建设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若要建设中华文化“走出去”评估体系和平台,就必须开拓思路,采取国际化合作的路径。例如在对象国成立适合的文化研究所,委托对象国研究机构和情报咨询公司提供定向、动态的专题咨询和主题情报等等。
  中华文化“走出去”评估体系和平台建设任务紧迫,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整合国内外资源、强化国际合作应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路径,这也是为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经验所证明的一种方式与模式。
  此外,除整合国内外资源之外,还应该创新效果评估机制。效果评估的前提即是上述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团队及评估体系的筹备与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创建科学有效的效果评估与分析平台,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相关的政府间文化交流机制、国家重大文化推广项目、文化产品的创新与贸易、海外文化传播基地、民间的人文交流和学术机构合作等,进行数据和信息化统计,并进行效果评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提供决策咨询与参考。
  小结
  中华文化“走出去”必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感到幸运的同时,也必然要一份责任与担当,愿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之中。
  「注释」
  ①张朝意、冯刚:《高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分析》,《对外传播》2015年第5期。
  ②张西平:《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尝试——写在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中华读书报》2016年5月4日。
  ③严绍璗:《文化的传递与不正确理解的形态──18世纪中国儒学与欧亚文化关系的解析》,《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4期。
  ④黄友义:《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我们如何翻译》,《中国翻译》2015年第5期。
  ⑤战略支点国家是指在国与国关系中对于实现某个国家重要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相关国家。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14日-15日,初夏北京,生机盎然。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与会领导人和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绘发展图景。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一带一路”国际会议,是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修路、茶叶、筷子——论
期刊
引言  在影像技术滥觞之际,城市形象片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部分,并且构成了城市以及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2011年“中国名片”之城市形象片系列,就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作为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海则是这个系列第一个亮相的中国城市。城市形象片既是媒介技术的产物,媒介变迁必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片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2016年就出现了首部4K加VR
期刊
国际自媒体成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场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自媒体中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特征。国际自媒体中有关北京的信息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旅游、体育、政治、科技创新等议题。信息的主要倾向为客观为主,正面信息多于负面信息。正面倾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旅游和文化艺术等议题,负面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问题、社会和交通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策略建议。  一、研
期刊
2016年是莎翁逝世400周年,英国文化协会作为英国公共外交主要实施主体与“GREAT英国”适时推出“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此次活动声势浩大,主题聚焦,充分利用“莎翁”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认同力,以现场戏剧、电影、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解读莎翁的作品,一场场视听盛宴,让中国观众沉浸在英国的优秀文化中。英国的公共外交历史悠久,体系成熟,传播成效显著。本文以“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为例,分析英
期刊
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  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
期刊
2009年11月23日英国驻华使馆以卡梅伦访华之旅为契机在华创建了首个驻华使馆微博账号,一时间粉丝数量飙升至三万多。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抢滩”微博外交。美国继英国之后于2010年5月21日在华创建了第二个使馆帐号,截至2014年5月9日,其粉丝数量达到了87万之多,比上一年增加了20万①。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研究美国在这方面好的做法,对
期刊
在西方圣诞节和新年跨年钟声敲响之际——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1月24日,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与新华社合作拍摄的《中国名片·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澳大利亚悉尼世界广场和墨西哥华雷斯国际机场大屏。该宣传片每天循环播出500次,跨年之夜仅在纽约时报广场一处,就有1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现场目睹了中国沈阳的风采,有效地传播了沈阳城市形
期刊
2017年1月23日,《中国梦——365个故事》100集电视片(法文版)再次登陆欧洲,继在英国、德国播出后,又面向法国观众播出。《中国梦——365个故事》是北京市委宣传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指导北京电视台制作的全景展现当代中国普通百姓故事的“微纪录”作品。按照北京市委宣传部总体部署,北京市外宣办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平台,积极推动该片本土化译制推广,英、法、德文版连续三年在英国、德国和非
期刊
作者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ios),西班牙国际问题专家。自1991年起任亚洲之家和卡洛斯·卡萨尔基金会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加利西亚皇家学院和海外文化委员会成员。此外,他还是中国政治与汉学研究院的成员、西班牙智库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以及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并撰写过多部专著,参与《中国政策年报》的编辑工作。该书主要分析了中国
期刊
作者黄育川(Yukon Huang),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金融时报》中国问题特约评论员、经济学教授。《破解中国难题》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等问题的宏观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大国关系,重塑经济格局,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对此评论和研究颇多,但有关中国经济研究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