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相机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摄影》2015年第12期介绍了几种135镀金相机,本期我们接着介绍120规格的镀金相机。相对来说,瑞典的哈苏公司和德国的禄来公司比较热衷于纪念版镀金相机的开发,而日本中画幅相机厂商大都对镀金相机不感兴趣。除了原厂的纪念版镀金相机外,还有一些DIY形式出现的120镀金相机,如意大利的一家机构加工的Praktisix(潘太康6前身)镀金相机。


  一篇题目为《摄影者的7个等级》的文章曾经在网络上颇为流行,此文作者将摄影者分成7个等级,其中处于最高等级的是“摄影艺术家”,作者说这相当于基督教神话中的“天堂”;而最低级的就是“烧器材的意淫者”,即常说的“器材发烧友”,则是身处“地狱”。
  很多器材发烧友读完此文后灰心丧气,从此不甘忍受“地狱”之苦,纷纷向往“天堂”之乐。但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因为东西方各路神仙都主张“众生平等”,别说7个级别,即便把摄影者分成77个等级,所有摄影者在上天面前也并无二致,因为上天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所谓“摄影者的7个等级”不过是有照相机的人在吃饱喝足后产生7种乐趣,无所谓高下之分,仅仅是玩法不同而已。
  既然都是追求快乐,自然都会产生终极目标。对于《摄影者的7个等级》中所谓高等级的摄影者来说,要想获得极致快乐,就必须得到“金奖”、“金杯”等,总之,一定是离不开“金”字;而对于所谓最低级别的“烧器材的意淫者”来说,终极目标似乎也得含“金”,这就是各种特殊版本的镀金相机。
  潘太康120单反“金机”
  哈苏与禄来这两个名字,中国摄影人恐怕无人不晓,而对于来自民主德国的潘太康6(Pentacon six)可能比较生疏。不过,对于东欧原先那些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摄影师来说,潘太康6可谓大名鼎鼎,捷克斯洛伐克世界级的摄影师简·索德克(Jan Saudek)就是依靠这种中画幅单反相机成名成家的。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款“人民的哈苏”之来历。在二战以前,德国的工业中心在东部,尤其是东部的德累斯顿(Dresden)更是德国的相机工业中心,而著名的卡尔·蔡司公司的总部位于德累斯顿西部不远的耶拿(Jena)小镇。1959年,民主德国政府对相机和镜头厂家进行了优化组合,将Zeiss Ikon、KW(Kamera Werke)、Belca、Altissa、Welta等众多摄影相关企业合并后成立了名曰“VEB Kamera-und Kinowerke Dresden”照相机工业托拉斯,并于1964年更名为“Pentacon”集团,以纪念该公司最值得骄傲的发明—五棱镜—“Pentacon”就是“Pentaprism”( 五棱镜)与“Contax”(康泰时)两个名字的组合体。
  在潘太康集团组建之前,KW公司就于1956年开发出了6×6画幅的Praktisix相机。这个名字应该是将该公司著名的135相机 “Praktica”(普拉提卡)与“six”(6)两个单词的组合,意为6型的普拉提卡,读音为“普拉提西克斯”。该机后来还进化成Praktisix-Ⅱ和Praktisix-ⅡA,从Praktisix-ⅡA开始,机身底部多出两个用于安装胶卷的“圆疙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因为Praktisix和Praktisix-Ⅱ依靠机身内部的弹簧片即可装卸胶卷,整个设计既简洁又美观,到了Praktisix-ⅡA型号,何必要让机身底部多出来两只“脚”呢!新增的这两只“脚”不仅显得累赘,而且相机都无法平放了—除非在三脚架接孔处增加一个厚厚的垫子。
  潘太康集团于1966年将Praktisix-ⅡA相机更名为Pentacon six,1968年开始又改成了Pentacon six TL。一直到1990年德国统一后停产,相机名字以及性能再也没有改变。
  图片展示的Praktisix和Praktisix-Ⅱ这两款镀金相机是在意大利加工的。除了机身上原来的镀铬部位改为镀金之外,相机的原始饰皮也被更换成了真皮。由于镀金部位的比例较大,再加上漂亮的饰皮,因此这两款镀金相机更加显得富丽堂皇。
  潘太康120单反“金机”照片均由北京祥升行李杰拍摄


  哈苏120单反“金机”
  在中画幅数码相机领域,哈苏(Hasselblad)的信任度恐怕无出其右,其实,哈苏的名气更多传承自6×6画幅的胶片相机,特别是经过改装的哈苏相机多次伴随着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经历,更让哈苏品牌路人皆知。哈苏现在的主要产品是H系列数码相机,它们只是延续了哈苏胶片时代的辉煌而已。
  哈苏品牌于1841年在瑞典哥德堡建立,起初它只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哈苏从1885年开始才经营与摄影有关的商品,哈苏最具代表性的6×6系列中画幅胶片相机诞生于1948年。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年哈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相机系列—500系列诞生。该系列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直到2013年,哈苏CEO才宣布哈苏500系列的最后一个产品503CW停止生产。


  1987年,哈苏公司为了纪念500系列相机诞生30周年,限量生产了1400台500C/M镀金相机,编号从“0001”至“1400”。由于500C/M原始相机的镀铬部分较少,所以改成镀金后金色在整机中的占比不大。


  哈苏公司后来还发布过503CX以及2000FC/M等型号的镀金相机。哈苏此前的镀金相机通常会保留相机的原始黑色饰皮,而在1998年推出的哈苏相机问世50周年纪念版镀金相机,则将黑色饰皮更换成了酒红色皮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哈苏公司发布了503CW限量版镀金相机。该机限量生产61台,每台相机的编号代表从1949年至2009年的每一个年份,如“编号1949(1949-2009)”代表1949年。这款503CW镀金相机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同时也是为了突出喜庆特色,而采用了酒红色皮革。这款限量版镀金相机每台都有一个金色的铭牌,上面刻有哈苏图标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949-2009”字样。该机配有Distagon CFi 60mm f/3.5或Planar CFi 80mm f/2.8两种卡尔·蔡司镜头,每部相机配置的镜头是随机的。另外,购买者可以选择在铭牌上刻上哈苏V系统标志或自己的名字。




  禄来福来120双反“金机”
  禄来福来(Rolleiflex)相机的种类非常繁多,其中既有120单反,也有120双反、4×4双反以及各种135相机。尽管禄来福来的120单反相机在性能方面超越了瑞典的哈苏相机,但在市场影响力方面要差很多,禄来公司最知名的机种在于120双镜头反光相机。近几年被热炒的美国芝加哥“保姆摄影家”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最喜欢的相机就是禄来福来双反相机,因为这种相机的俯视取景方式非常有利于在街头进行隐蔽性抓拍。
  禄来福来双反相机的历史比哈苏120单反的历史更加悠久,从1929年的原始版本一直到最新的2.8GX和2.8FX,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禄来福来120双反相机有普及类的禄来可得(Rolleicord)和高端的禄来福来两大系列。




  在所有的禄来福来双反相机中,被公认为最经典的型号是采用卡尔·蔡司Planar 80mm f/2.8和施耐得Xenotar 80mm f/2.8镜头的2.8F型,以及采用卡尔·蔡司Planar 75mm f/3.5和施耐得Xenotar 75mm f/3.5镜头的3.5F型。
  禄来公司还曾经推出过采用55mm f/4广角镜头的禄来福来Wide双反相机以及采用135mm f/4中长焦镜头禄来福来Tele双反相机。
  1983年,禄来公司为纪念F系列相机停产,全球限量发售1500台纪念版的禄来福来2.8F Aurum “白脸金机”。其机身饰皮采用经久耐用的非洲蜥蜴饰皮,金属部分全部采用了镀金处理。


  1996年,帕克先生(Ian Parker)为英国泽西禄来俱乐部(UK RolleiClub Jersey)定制了100台收藏版本的禄来福来2.8GX,不过该机并非真正的镀金版,仅仅在商标等部位采用镀金装饰;1999年,禄来又推出了70周年纪念版禄来福来2.8GX镀金相机,但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2009年,为了纪念禄来福来双反相机诞生80周年,禄来公司发售了一套三机纪念版双反镀金相机,总共限量80套。套装里面的三款相机分别采用了50mm f/4广角镜头、80mm f/2.8标准镜头以及135mm f/4中长焦镜头。三款相机均被名贵皮革包裹,共同装在一个核桃木锦盒里。
  本文作者为摄影器材史研究者

其他文献
美国《光圈》(Aperture)2015年冬季刊  无论是摆姿势、角色扮演还是戏剧性场面,在镜头前即兴表演的冲动,一直伴随着摄影术自发明以来的摄影史。这期杂志的主题“表演”(Performance)呈现了摄影如何被看作是现场表演,以及在行为艺术的历史中摄影扮演的角色。西蒙·贝克(Simon Baker),来自英国泰特美术馆摄影部的资深策展人,研究了其中的代表性照片。摄影的表演性和表演的摄影性是相互
期刊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5年第十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闭幕式上,“评委会特别奖”毫无争议地授予了南非摄影师盖·蒂利姆(Guy Tillim)的“帕特里斯·卢蒙巴大道”系列(Avenue Patrice Lumumba)。  这些一眼看上去有些复杂的摄影作品,拍摄的是漂白的美和潮湿的光,抛弃了我们印象中非洲明信片式的蓝天,呈现出弥漫的灰色;亚热带乡村的苍翠碧绿大多被抛弃了,让位于满是沙砾的非洲大都市的景观
期刊
我的家乡温州瑞安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乡镇经济极富特色。经济的改变使人们对娱乐也有了更多需求,在这个消费的时代,各色各样的乡村娱乐项目或豪华或简单或趣味或荒诞,它们都会以一种自己的方式附着于各种载体,如麻将、扑克、台球、音乐等出现于乡村各个角落,不在乎高雅不在乎庸俗,而在乎娱乐的满足感。  在这些多元而复杂的娱乐活动的,我们可以用一种并列而富有条理的方式来解读娱乐的各种细节,各种问题,如乡村
期刊
钱江潮涌,浪从东来。  在21世纪初,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一跃成为经济强省。这个被称为“浙江现象”的改革开放样本直到现在仍然吸引着许多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层面进行研究。  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浙江人经世务实、兼容创新的精神气质创造的经济奇迹已经在反哺文化。近年的浙江,一条多元化转型的摄影发展路线清晰可见,形成了摄影领域的“浙江现象”:除了在“国展”“荷赛”等国内外重
期刊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的作品《美国人》(The Americans)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摄影书之一。尽管在1950年代末出版时,本书遭到了批评—美国《大众摄影》杂志(Popular Photography)把这本书称为“反常的”,“封面上长了个瘤子”,甚至是“不美国”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弗兰克的这些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摄影作品启发了无数的艺术家。  “他的书激发
期刊
浙江摄影这些年,尤其是近两年,风生水起,“大动作”不断,屡屡成为国内摄影界瞩目的焦点。那么,客观地审视浙江摄影的发展变化,从中整理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关键词,或许对进一步促进国内摄影的发展繁荣有所裨益。  浙江摄影土壤肥沃,名家辈出。梳理一下浙江摄影这几年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目前浙江摄影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即“多元化”、“专业化”。  浙江摄影这几年的版图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两大传
期刊
为纪念摄影术的发明人尼埃普斯开始摄影200周年,本刊2016年第二期“视点”栏目刊发了《摄影200年》一文,简略介绍了8个发明摄影术的故事。其实,在所有的发明者中,尼埃普斯与达盖尔两位最为关键。若非一些偶然因素让二人走到一起,摄影术的发明与全球推广不知道要延迟多少年,整个摄影史也一定会改写。而达盖尔与尼埃普斯家族的合作,始终伴随着名利纷争,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期刊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新摄影展”,是许多人翘首以待的展览。毕竟这个曾被称作具有“摄影审判席”地位的博物馆,将在该展览中展出哪些艺术家的新作品?这些作品是否具有新观念?以及是否暗示摄影发展的新方向?的确值得人们的期待。  MoMA在2014年暂停举办该展览之后,于2015年11月7日推出了第三十届“新摄影展”,同时宣布从今以后将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该展览。本届“新摄影展”首次有副标题,名为“
期刊
我一直想拍芭蕾这个题材,但种种原因计划并没有实施。十年前我想拍摄学芭蕾的朋友,现也已成为舞蹈老师。现在我手上正好有一款尼康D7200相机,虽然它不是顶级型号,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功能,这让我重新想起了芭蕾这个等待了多年的题材。这次,我不能再犹豫了。  把握瞬间  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舞蹈演员王丽莎(lisa),我们很快就商议了拍摄计划。随后我就来到她的舞蹈教室,拍了一些她在练习的画面。一开始我还对
期刊
摄影即思想、经验以及信息的交流。正因为照相机能把你与特定的地点和理念绑定在一起,它才成了探索、观察和代表外部世界以及内心反应的杰出工具。(1)  —保罗·希尔  保罗·希尔是一名英国摄影艺术家、批评家和教育者。 在过去50年的职业生涯中,希尔通过持续探索和反思摄影这一媒介在文化和艺术语境中的意涵, 在坚持不断地挖掘出不同主题的同时,亦勇于打破摄影语言的界限。在摄影创作之外,希尔作为英国战后摄影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