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从科普投入产出角度,综合已知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方法,对科普设施在科技馆运行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设置,以期在科技馆开馆运营实践中能够进一步理顺科普设施绩效管理方式方法,更好的管理科普设施,提高科普设施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科技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实体科技馆是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核心层。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运营筹备等工作的推进期。[1]在科技馆建成之后,保证其正常运营,科技馆的建设才能算是成功的。适时开展管理评估工作是对科技馆开馆后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有益于改进和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施效果。
但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针对科技馆运行情况的评估规则,也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措施。为此,省科技馆调研组开创性地以《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为蓝本,根据科技馆业务特点进行精准修改,创建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1]本文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融合常规绩效管理方法,对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在科技馆运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初探。
现有的科普理论研究中,針对科普设施投入产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投入与产出关系着科普效果的实现,因而在科技馆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估是有必要的,从指标的设立到使用过程中对评估体系的调适也是发现科普设施投入产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科技馆科普设施运营管理经验的必经之路。
1.文献研究综述
1.1研究的意义
科普设施是指面向公众开放,具有参观、学习科普知识功能的活动场所。包括实体类科技场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馆的科普设施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体现着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因此合理地利用科普资源,提高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的效果是有必要的。[2]
1.2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科技馆科普设施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挥科技馆固有的展教功能;二是面向公众开设讲座、培训、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知识培训;三是通过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网络科技馆延伸科技馆的活动空间;四是馆校结合,与学校共同制定科学教育计划,并由科技馆负责授课任务。[2]
由于我国的科技馆95%以上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2]但政府的投入往往无法满足于科技馆事业发展的需求,缺乏科学的测算基础。在发达国家科技馆的运营实践中,经费筹措主要源自三种渠道:财政拨款、社会赞助、经营活动自营收入。
针对科技馆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求,本文主要从经费投入与科普设施使用与维护两个维度来做科普设施绩效管理的评估探析。
1.3现状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科普投入产出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的数据。
根据发达国家开馆的经验来看,运营经费来源的脉络相对清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场馆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补助、社会捐款、自营收入三大板块。实行差别收费与有限免费开放政策是各国免费开放科技场馆的实践经验所得。但对于经费收入来源的比例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相应的数据。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政府补助、社会捐赠、自营收入方面的收入比例大约为11:5:4;而安大略科学中心在财政补助与自营收入方面的收入比例大约为11:9;其它场馆数据大多随年度变化,但大致可以看出的是政府补助资金一般情况下占所有运营经费的55%以上,科技馆的正常开放运营始终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3]毕竟社会捐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只能积极争取而不能进行强行规定,而自营收入取决于经营水平,与社会经济现状也不无关系。
经费支出的结构一般有科普项目研究、展品展项、展览教育普及活动、运营管理、公共项目及人员支出。其中科普项目研究和展品展项一般占所有支出的40%以上,两者比例约为1:1;而展览教育普及活动支出所占的比重范围约为5-20%;运营管理支出一般不超过总支出的20%;公共项目包括设备管理、信息技术、人员支出在内的多项支出一般占总支出的20-35%,在重视科普人员岗位能力的场馆往往还会从中拨出一部分用于科普人员培训,比如美国NSF每年就将科普经费的5%用于科普人员培训与培养。
1.4研究的主题方向
本文希望通过结合现有的科技馆评估指标体系与绩效管理指标针对科技馆在开馆运营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运行评估的初探,为科技馆开馆运营做准备。
2.关于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的初探
2.1常见绩效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指标顾名思义即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目标业绩效果进行考核的指标。在管理学中较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绩效指标有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关键绩效事件(KPA)、平衡记分卡(BSC),四者针对不同的业务和管理模式有所偏重。
2.1.1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应用
KPI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理,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所完成的。为了使单位能够持续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需要将宏观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成为具体部门岗位可操作性的岗位职责。其关键是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与单位的宏观战略目标挂钩。
KPI指标适合量化考核,倾向于日常使用管理方面,因此对于科普设施的使用直接套用KPI表格是相对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
针对于科技馆展教资源使用的考核大致可以如下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再针对实际发生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展览效果KPI指标
2.1.2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的应用 OKR在目标设置上优先考虑公司的目标,然后是部门主要目标,最后是个人目标任务,这点与KPI相同。与KPI不同的是,OKR针对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评分考核,它是一套定义目标、跟踪目标,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管理的方法。其原则是必须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时间、数量),同时目标在设置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OKR通常设定以时间分段的目标,每个时期结束时对每个目标的每个关键结果进行评估。
1、准备阶段:构思科技馆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
基本目标:科普展览、科普教育、科普传播。
基本任务:展教、讲座及培训、流动科普、馆校结合。
2、确定OKR
愿景:推动公共科普服务建设,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战略:科普展教资源的集成、开发、输送及服务。
年度目标:主题馆开馆6个,常规展品100件,科普图书增加5千册;开设讲座20次,科普培训10次,科学小实验15项;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4次,科普大篷车下乡10次,网络科技馆更新科学知识30则;馆校结合课题研发2个,授课16课时,观众20万人次等。
一季度目标:主题馆开馆3个,常规展品60件,科普图书增加1千册;开设讲座5次,科普培训2次,科学小实验3项;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1次,科普大篷车下乡3次,网络科技馆更新科学知识8则;馆校结合课题研发2个,观众5万人次等。
关键结果:各分项目是否按时按量按质达到目标要求。
分项任务:如科学小实验分别涉及物理、数学、生物三个学科,每个学科设立一项新的小实验,由科普展教小组负责。
目标评估标准:如学科方向,符合课标,互动性,易于理解和掌握。
3、公示OKR
根据目标要求分解各项分项任务到各部门,再到个人。
确定各个任务的负责人,并说明目标任务及完成该目标的意义,以便任务负责人在实施过程中抓住主要目标。
详细沟通,并确定实施步骤及关键考核时间节点,以方便任务进度跟踪与考核。
4、执行OKR
根据关键事件节点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目标和当前进度。
及时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方案,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并安排下一步的实施计划。
5、复盘OKR
在整个目标的最后几天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
负责人汇报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本次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对以后类似任务的建议和想法。
2.1.3关键绩效事件(KPA)的应用
KPA则是针对非业务部门很难量化考核所提出的。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定义关键事件,确定影响单位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设定关键事件和衡量标准。
2.1.4平衡记分卡(BSC)的应用
BSC在绩效管理的应用中反应的是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外部与内部、结果与过程、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等多方面的平衡。目前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已使用该方法多年,并对BSC绩效管理APP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索。[4]
以上四者在组织的不同业务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
2.2科技馆评估指标体系
以黄石市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该评估指标体系以展览与展品、教育项目与活动、科学研究、公共关系与服务、管理与发展建设为基本框架,分别从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路径出发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针对科技馆运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但该体系考核的内容集中在对科技馆展品搜集效果、科学成果的价值、陈列展览质量、社会教育效果、公共关系和服务质量、队伍人员的素质和科技馆管理水平的综合判断,及对科技馆的展品搜集和科研成果、临时展览、教育项目和人才培养的量化统计方面。[1]对运营经费投入方面的考核占比较少。
而要满足科技馆在免费开放的前提下正常且高效的运营,就必须考虑到运营经费的筹措问题。在积极创新科技馆常规项目的同时,拓展相关延伸服务来更好地筹措运营资金。[2]如将提供导游讲解、展品出租出售、开辟餐饮业务、贩售科普周边礼品等业务活动也纳入评估范围。通过提供科技相关服务项目及配套服务项目来健全科技馆的服务体系,同时增加科技馆的运营收入,达到双赢的目的。[3]
对比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研究的评估体系,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是针对的是具体的场馆运行情况进行的考察评估,更接近科技馆实际的运营管理工作。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在内容上不如前者简洁,又是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同时进行考核的,在实际使用中,难以道清各指标以哪种路径为倚重。这也是难点之所在,如果全部采用前者定量评估的方法,针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显然也是无法用数据去打分的,因此在整个考核评估体系中,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需要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5]
2.3运行管理方面的評估指标探究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根据对科普设施绩效管理的需求。需要评估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财务、运作、效果三大方面。
财务又分为经费筹措、费用支出、财务制度三大块。经费筹措主要分为政府补助、社会捐款和自营收入三部分;费用支出包含科普项目研究、展品展项、展览教育普及活动、运营管理、公共项目及人员支出;财务制度包括账册建制和制度规范。
运作分为展览与展品、教育项目与活动、科学研究、发展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管理等。[1]
效果包括观众和服务等。
但是这三方面又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费用支出的项目必然是运作的项目,而效果又是对运作所带来的结果考核。因此,可以以财务分类为基础,将经费筹措部分专门归为一类,对其它两块按照运作单独分类,将效果融入运作项目中进行分类评估。 部分三级指标的说明[3]:
科普文化产品包括各类科普图书、科普音像制品、科普产品模型、特色纪念品等科技类产品。
学习效果包括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等。
展品与展览设置包括展览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先进性、丰富性。
体验效果包括可参与性,操作便利性。
展览环境包括空间布局、照明、展厅安全、标识易懂等。
综合环境包括整洁度、便利性、特殊设施、建议的处理与反馈等。
观众停留情况包括停留的时间、参与操作的比例、实验完成度。
知名度包括对展品展览的公众知晓度、参观人数情况。
认可度包括媒体关注度、报道频率、重复参观率等。
关于绩效管理指标的参考:
KPI更多的应用在日常管理方面,OKR更多的应用在年度/整体规划方面,KPA更多的用在难衡量的关键事件上,BSC则更多的用在对比上。
3.结语
科普设施运营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较为全面,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需要在开馆运营的过程中多加检验。根据馆运营的实际需求对指标的范围、比例、考核的最佳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希望以后能够在科技馆运营实践中对该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科技馆、黄石市科技馆联合调研组.黄石市科技馆运行情况评估分析调研报告[R].武汉:湖北省科技馆,2016:4-5、140-144.
[2]中国科技馆“科技馆体系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科技馆,2016:1-6、25.
[3]任福君、李朝辉.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2-2013)[M].版本(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1):97、173-193、197、207.
[4]魏桂彬、古佰塘、張丽萍、许悦. 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App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中的应用实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年,3(3):218-223.
[5]陈珂珂、任福君、李朝辉.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评估体系的比较[J].科技导报,2014年,32(11):77-83.
关键词: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科技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实体科技馆是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核心层。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运营筹备等工作的推进期。[1]在科技馆建成之后,保证其正常运营,科技馆的建设才能算是成功的。适时开展管理评估工作是对科技馆开馆后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有益于改进和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施效果。
但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针对科技馆运行情况的评估规则,也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措施。为此,省科技馆调研组开创性地以《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为蓝本,根据科技馆业务特点进行精准修改,创建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1]本文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融合常规绩效管理方法,对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在科技馆运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初探。
现有的科普理论研究中,針对科普设施投入产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投入与产出关系着科普效果的实现,因而在科技馆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估是有必要的,从指标的设立到使用过程中对评估体系的调适也是发现科普设施投入产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科技馆科普设施运营管理经验的必经之路。
1.文献研究综述
1.1研究的意义
科普设施是指面向公众开放,具有参观、学习科普知识功能的活动场所。包括实体类科技场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馆的科普设施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体现着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因此合理地利用科普资源,提高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的效果是有必要的。[2]
1.2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科技馆科普设施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挥科技馆固有的展教功能;二是面向公众开设讲座、培训、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知识培训;三是通过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网络科技馆延伸科技馆的活动空间;四是馆校结合,与学校共同制定科学教育计划,并由科技馆负责授课任务。[2]
由于我国的科技馆95%以上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2]但政府的投入往往无法满足于科技馆事业发展的需求,缺乏科学的测算基础。在发达国家科技馆的运营实践中,经费筹措主要源自三种渠道:财政拨款、社会赞助、经营活动自营收入。
针对科技馆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求,本文主要从经费投入与科普设施使用与维护两个维度来做科普设施绩效管理的评估探析。
1.3现状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科普投入产出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的数据。
根据发达国家开馆的经验来看,运营经费来源的脉络相对清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场馆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补助、社会捐款、自营收入三大板块。实行差别收费与有限免费开放政策是各国免费开放科技场馆的实践经验所得。但对于经费收入来源的比例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相应的数据。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政府补助、社会捐赠、自营收入方面的收入比例大约为11:5:4;而安大略科学中心在财政补助与自营收入方面的收入比例大约为11:9;其它场馆数据大多随年度变化,但大致可以看出的是政府补助资金一般情况下占所有运营经费的55%以上,科技馆的正常开放运营始终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3]毕竟社会捐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只能积极争取而不能进行强行规定,而自营收入取决于经营水平,与社会经济现状也不无关系。
经费支出的结构一般有科普项目研究、展品展项、展览教育普及活动、运营管理、公共项目及人员支出。其中科普项目研究和展品展项一般占所有支出的40%以上,两者比例约为1:1;而展览教育普及活动支出所占的比重范围约为5-20%;运营管理支出一般不超过总支出的20%;公共项目包括设备管理、信息技术、人员支出在内的多项支出一般占总支出的20-35%,在重视科普人员岗位能力的场馆往往还会从中拨出一部分用于科普人员培训,比如美国NSF每年就将科普经费的5%用于科普人员培训与培养。
1.4研究的主题方向
本文希望通过结合现有的科技馆评估指标体系与绩效管理指标针对科技馆在开馆运营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运行评估的初探,为科技馆开馆运营做准备。
2.关于科普设施绩效管理评估的初探
2.1常见绩效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指标顾名思义即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目标业绩效果进行考核的指标。在管理学中较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绩效指标有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关键绩效事件(KPA)、平衡记分卡(BSC),四者针对不同的业务和管理模式有所偏重。
2.1.1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应用
KPI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理,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所完成的。为了使单位能够持续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需要将宏观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成为具体部门岗位可操作性的岗位职责。其关键是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与单位的宏观战略目标挂钩。
KPI指标适合量化考核,倾向于日常使用管理方面,因此对于科普设施的使用直接套用KPI表格是相对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
针对于科技馆展教资源使用的考核大致可以如下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再针对实际发生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展览效果KPI指标
2.1.2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的应用 OKR在目标设置上优先考虑公司的目标,然后是部门主要目标,最后是个人目标任务,这点与KPI相同。与KPI不同的是,OKR针对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评分考核,它是一套定义目标、跟踪目标,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管理的方法。其原则是必须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时间、数量),同时目标在设置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OKR通常设定以时间分段的目标,每个时期结束时对每个目标的每个关键结果进行评估。
1、准备阶段:构思科技馆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
基本目标:科普展览、科普教育、科普传播。
基本任务:展教、讲座及培训、流动科普、馆校结合。
2、确定OKR
愿景:推动公共科普服务建设,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战略:科普展教资源的集成、开发、输送及服务。
年度目标:主题馆开馆6个,常规展品100件,科普图书增加5千册;开设讲座20次,科普培训10次,科学小实验15项;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4次,科普大篷车下乡10次,网络科技馆更新科学知识30则;馆校结合课题研发2个,授课16课时,观众20万人次等。
一季度目标:主题馆开馆3个,常规展品60件,科普图书增加1千册;开设讲座5次,科普培训2次,科学小实验3项;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1次,科普大篷车下乡3次,网络科技馆更新科学知识8则;馆校结合课题研发2个,观众5万人次等。
关键结果:各分项目是否按时按量按质达到目标要求。
分项任务:如科学小实验分别涉及物理、数学、生物三个学科,每个学科设立一项新的小实验,由科普展教小组负责。
目标评估标准:如学科方向,符合课标,互动性,易于理解和掌握。
3、公示OKR
根据目标要求分解各项分项任务到各部门,再到个人。
确定各个任务的负责人,并说明目标任务及完成该目标的意义,以便任务负责人在实施过程中抓住主要目标。
详细沟通,并确定实施步骤及关键考核时间节点,以方便任务进度跟踪与考核。
4、执行OKR
根据关键事件节点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目标和当前进度。
及时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方案,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并安排下一步的实施计划。
5、复盘OKR
在整个目标的最后几天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
负责人汇报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本次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对以后类似任务的建议和想法。
2.1.3关键绩效事件(KPA)的应用
KPA则是针对非业务部门很难量化考核所提出的。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定义关键事件,确定影响单位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设定关键事件和衡量标准。
2.1.4平衡记分卡(BSC)的应用
BSC在绩效管理的应用中反应的是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外部与内部、结果与过程、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等多方面的平衡。目前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已使用该方法多年,并对BSC绩效管理APP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索。[4]
以上四者在组织的不同业务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
2.2科技馆评估指标体系
以黄石市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该评估指标体系以展览与展品、教育项目与活动、科学研究、公共关系与服务、管理与发展建设为基本框架,分别从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路径出发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针对科技馆运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但该体系考核的内容集中在对科技馆展品搜集效果、科学成果的价值、陈列展览质量、社会教育效果、公共关系和服务质量、队伍人员的素质和科技馆管理水平的综合判断,及对科技馆的展品搜集和科研成果、临时展览、教育项目和人才培养的量化统计方面。[1]对运营经费投入方面的考核占比较少。
而要满足科技馆在免费开放的前提下正常且高效的运营,就必须考虑到运营经费的筹措问题。在积极创新科技馆常规项目的同时,拓展相关延伸服务来更好地筹措运营资金。[2]如将提供导游讲解、展品出租出售、开辟餐饮业务、贩售科普周边礼品等业务活动也纳入评估范围。通过提供科技相关服务项目及配套服务项目来健全科技馆的服务体系,同时增加科技馆的运营收入,达到双赢的目的。[3]
对比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研究的评估体系,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是针对的是具体的场馆运行情况进行的考察评估,更接近科技馆实际的运营管理工作。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在内容上不如前者简洁,又是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同时进行考核的,在实际使用中,难以道清各指标以哪种路径为倚重。这也是难点之所在,如果全部采用前者定量评估的方法,针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显然也是无法用数据去打分的,因此在整个考核评估体系中,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需要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5]
2.3运行管理方面的評估指标探究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根据对科普设施绩效管理的需求。需要评估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财务、运作、效果三大方面。
财务又分为经费筹措、费用支出、财务制度三大块。经费筹措主要分为政府补助、社会捐款和自营收入三部分;费用支出包含科普项目研究、展品展项、展览教育普及活动、运营管理、公共项目及人员支出;财务制度包括账册建制和制度规范。
运作分为展览与展品、教育项目与活动、科学研究、发展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管理等。[1]
效果包括观众和服务等。
但是这三方面又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费用支出的项目必然是运作的项目,而效果又是对运作所带来的结果考核。因此,可以以财务分类为基础,将经费筹措部分专门归为一类,对其它两块按照运作单独分类,将效果融入运作项目中进行分类评估。 部分三级指标的说明[3]:
科普文化产品包括各类科普图书、科普音像制品、科普产品模型、特色纪念品等科技类产品。
学习效果包括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等。
展品与展览设置包括展览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先进性、丰富性。
体验效果包括可参与性,操作便利性。
展览环境包括空间布局、照明、展厅安全、标识易懂等。
综合环境包括整洁度、便利性、特殊设施、建议的处理与反馈等。
观众停留情况包括停留的时间、参与操作的比例、实验完成度。
知名度包括对展品展览的公众知晓度、参观人数情况。
认可度包括媒体关注度、报道频率、重复参观率等。
关于绩效管理指标的参考:
KPI更多的应用在日常管理方面,OKR更多的应用在年度/整体规划方面,KPA更多的用在难衡量的关键事件上,BSC则更多的用在对比上。
3.结语
科普设施运营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较为全面,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需要在开馆运营的过程中多加检验。根据馆运营的实际需求对指标的范围、比例、考核的最佳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希望以后能够在科技馆运营实践中对该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科技馆、黄石市科技馆联合调研组.黄石市科技馆运行情况评估分析调研报告[R].武汉:湖北省科技馆,2016:4-5、140-144.
[2]中国科技馆“科技馆体系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科技馆,2016:1-6、25.
[3]任福君、李朝辉.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2-2013)[M].版本(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1):97、173-193、197、207.
[4]魏桂彬、古佰塘、張丽萍、许悦. 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App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中的应用实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年,3(3):218-223.
[5]陈珂珂、任福君、李朝辉.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评估体系的比较[J].科技导报,2014年,32(1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