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分制的广泛推进,重修成为学分制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重修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松散及审查不严格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建议,以达到真正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 重修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20-01
从20世纪初,德国的学分制传入中国以来,通过近几十年的渗透与发展,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几乎普遍执行着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推行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时间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模式,学分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全面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所以在学分制制度的推行下,对于考试乃至补考后仍不及格的情况而言,重修制度则应运而生。所谓重修是指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补考又不及格,又没有满足延长学年,退学条件的要求,该课程必须要通过重修,成绩合格后取得该课程学分,学分修满后才能予以毕业。所以对于重修制度的研究迫在眉捷。
1 高校重修现状简介
(1)重修形式现状。目前中国高校重修形式大至有三种:①开班重修;②跟班重修;③重考。对于这三种形式各个高校没有统一规定,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而选择不同的重修形式。
(2)重修率现状。根据对河南某大学某学院重修情况研究为例,在2011和2012学年的四个学期研究表明,重修人次分别为15、22、23、33,占学院总人数的2.6%、3.3%、4.1%、4.7%,逐年来呈上升趋势;重修学生中大一新生约占70%,大二约占20%,大三约占10%;重修课程中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为80%以上,而专业课重修比例不足20%。
2 高校重修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2.1 忽视新生入学教育培训
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纪律及安全教育,但对学生的学业教育缺乏重视性。对于重修情况而言,有些学生在教务管理老师通知重修申报的时候,才知道补考不及格的课程可以重修,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了解实行重修制度的目的,所以在申报重修及后续学分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的障碍。
2.2 重修课程教学管理松散
(1)实践类课程重修申报管理松散。以河南某大学为例,只有必修及专业选修课实行网上课程申报系统,而像体育课、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类课程则由学生自行联系任课教师进行重修,由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从而导致此类课程有时存在报而不修的情况,对其缺乏有效监督,打乱了重修管理的秩序性,从而失去了重修制度存在的目的性。
(2)免费重修次数没有限定。重修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无限期的任意申报重修。因教育部将重修收费视为乱收费项目,所以目前高校中对于重修课程是免费进行的。这样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较高成绩而进行多次申报重修。如此可见,无限定次数重修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更易造成学生懒惰心理形成及浪费正常的教育资源。
(3)重修重考审查不严格。重修是随下届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班级一同听课,参加期末考试的一种重修形式;重考则是因为学生课程冲突无法参加随班听课而只能参加期末考试的情况,申报重考学生没有平时成绩,而以卷面成绩为准。从这一点上说,重修与重考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其他原因不想随班听课,在申报时直接申报成重考,教务管理部门的老师往往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又怠于查询每个学生的课程安排,而按照学生自行申报的形式进行申报。所以造成多数学生喜欢申报重考而不想申报重修,这样学生只以修到的学分为目的,而没有以学到知识为目的,无疑失去了让学生参加重修的目的,不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推行與发展。
3 对高校重修制度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入学教育对重修制度认识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对重修制度认识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纪律及安全教育的传统模式,在入学就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学分制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纠正部分学生对重修学习存在的错误认识,向学生阐明重修学习的严格性及严肃性,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提高对重修的认识,从而有效降低重修率。
3.2 加强重修的教学管理工作
加强重修教学管理工作,首先应从重修选课开始,制定全面完善、操作性强的重修选课制度,包括选课时间、选课指导说明并及时通知到学生,防止学生漏掉选课机会。
其次,教务部门加强监督,监督实行双轨制。一是对学生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学生申报重修的形式,及时对实践类课程的重修情况进行课堂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正确运用,若发现问题课程,及时对其做出处理。二是对教师进行监督,对教务老师的重修汇总情况及重修重考是否审查严格进行抽查及对实践类课程的重修进行课堂抽查,若发现问题按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处理。三是对重修次数的限定,对重修2次以上(包含2次)的学生禁止无限定次数的重修,采取措施应为对重修2次仍未及格的学生应不准予毕业或作延迟毕业的处理,这样做可以增加重修的威慑力,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达到重修制度实行的目的。
最后,对重修形成的三种形式而言,为保证重修质量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对于单独开班的重修课程适合于公共基础类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及思修或毛概等全校性质的基础类课程,因此,此类课程重修人员数量较多,而且生源基础相近,适合单独开班进行授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也有利于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并且重修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与正常授课形式略有不同。
4 结语
重修制度作为学分制的必然产物,要加强重修的教学管理,完善重修制度管理,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新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促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庆,温雪莲.本科重修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4.
[2] 马珊丹,周春儿.学分制下成人高教课程重修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设计[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8):32.
[3] 宋挺.学年学分制下高校重修管理制度的探析[J].科技教育,2010(34):166.
关键词:高校 重修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20-01
从20世纪初,德国的学分制传入中国以来,通过近几十年的渗透与发展,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几乎普遍执行着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推行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时间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模式,学分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全面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所以在学分制制度的推行下,对于考试乃至补考后仍不及格的情况而言,重修制度则应运而生。所谓重修是指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补考又不及格,又没有满足延长学年,退学条件的要求,该课程必须要通过重修,成绩合格后取得该课程学分,学分修满后才能予以毕业。所以对于重修制度的研究迫在眉捷。
1 高校重修现状简介
(1)重修形式现状。目前中国高校重修形式大至有三种:①开班重修;②跟班重修;③重考。对于这三种形式各个高校没有统一规定,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而选择不同的重修形式。
(2)重修率现状。根据对河南某大学某学院重修情况研究为例,在2011和2012学年的四个学期研究表明,重修人次分别为15、22、23、33,占学院总人数的2.6%、3.3%、4.1%、4.7%,逐年来呈上升趋势;重修学生中大一新生约占70%,大二约占20%,大三约占10%;重修课程中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为80%以上,而专业课重修比例不足20%。
2 高校重修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2.1 忽视新生入学教育培训
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纪律及安全教育,但对学生的学业教育缺乏重视性。对于重修情况而言,有些学生在教务管理老师通知重修申报的时候,才知道补考不及格的课程可以重修,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了解实行重修制度的目的,所以在申报重修及后续学分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的障碍。
2.2 重修课程教学管理松散
(1)实践类课程重修申报管理松散。以河南某大学为例,只有必修及专业选修课实行网上课程申报系统,而像体育课、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类课程则由学生自行联系任课教师进行重修,由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从而导致此类课程有时存在报而不修的情况,对其缺乏有效监督,打乱了重修管理的秩序性,从而失去了重修制度存在的目的性。
(2)免费重修次数没有限定。重修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无限期的任意申报重修。因教育部将重修收费视为乱收费项目,所以目前高校中对于重修课程是免费进行的。这样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较高成绩而进行多次申报重修。如此可见,无限定次数重修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更易造成学生懒惰心理形成及浪费正常的教育资源。
(3)重修重考审查不严格。重修是随下届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班级一同听课,参加期末考试的一种重修形式;重考则是因为学生课程冲突无法参加随班听课而只能参加期末考试的情况,申报重考学生没有平时成绩,而以卷面成绩为准。从这一点上说,重修与重考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其他原因不想随班听课,在申报时直接申报成重考,教务管理部门的老师往往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又怠于查询每个学生的课程安排,而按照学生自行申报的形式进行申报。所以造成多数学生喜欢申报重考而不想申报重修,这样学生只以修到的学分为目的,而没有以学到知识为目的,无疑失去了让学生参加重修的目的,不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推行與发展。
3 对高校重修制度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入学教育对重修制度认识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对重修制度认识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纪律及安全教育的传统模式,在入学就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学分制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纠正部分学生对重修学习存在的错误认识,向学生阐明重修学习的严格性及严肃性,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提高对重修的认识,从而有效降低重修率。
3.2 加强重修的教学管理工作
加强重修教学管理工作,首先应从重修选课开始,制定全面完善、操作性强的重修选课制度,包括选课时间、选课指导说明并及时通知到学生,防止学生漏掉选课机会。
其次,教务部门加强监督,监督实行双轨制。一是对学生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学生申报重修的形式,及时对实践类课程的重修情况进行课堂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正确运用,若发现问题课程,及时对其做出处理。二是对教师进行监督,对教务老师的重修汇总情况及重修重考是否审查严格进行抽查及对实践类课程的重修进行课堂抽查,若发现问题按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处理。三是对重修次数的限定,对重修2次以上(包含2次)的学生禁止无限定次数的重修,采取措施应为对重修2次仍未及格的学生应不准予毕业或作延迟毕业的处理,这样做可以增加重修的威慑力,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达到重修制度实行的目的。
最后,对重修形成的三种形式而言,为保证重修质量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对于单独开班的重修课程适合于公共基础类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及思修或毛概等全校性质的基础类课程,因此,此类课程重修人员数量较多,而且生源基础相近,适合单独开班进行授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也有利于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并且重修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与正常授课形式略有不同。
4 结语
重修制度作为学分制的必然产物,要加强重修的教学管理,完善重修制度管理,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新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促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庆,温雪莲.本科重修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4.
[2] 马珊丹,周春儿.学分制下成人高教课程重修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设计[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8):32.
[3] 宋挺.学年学分制下高校重修管理制度的探析[J].科技教育,2010(3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