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盛开文明花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国望宗声誉殊,南河潋滟泛明珠。
  昔年抗敌垂青史,今日安居绘画图。
  —赞老区桂东村
  不久前,笔者与揭阳诗社诗词培训班学员到桂东村采风。这是笔者采风后写的一首七绝,诗中包含着对桂东村许多感动。这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海国望宗”牌匾佳话
  桂东村地处粤东榕江南河中游北岸,旧时与桂西村、刘畔村统称桂林村。据宗谱载,明洪武六年(1773),居潮阳县兴仁乡(今属普宁市南径镇)桂花篮古寨人遭权臣陷害、被剿散寨,刘燕山、刘南岗公兄弟俩辗转寻找居住地。第二年,来到揭阳磐溪都(今属霖磐镇)下林乡居住,定居后的寨名取祖居地桂花篮首字和下林乡的末字,改名为“桂林”。这里是物产丰富的水乡,民风純朴。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薯为主,部分村民从事淡水捕捞和养殖,加工业和农船运也较发达。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现有人口1.25万。属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侨乡,文化、教育强村。
  村中有座金碧辉煌、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宗祠,中厅梁上悬挂着辛巳年林学渠所书“海国望宗”的鎏金牌匾。令人称奇的是,他把“望”字中的“亡”写作“臣”,“王”写为“壬”,没听解说的参观者是不认得的。(《揭阳桂林刘氏宗谱》编者按:为讳‘亡’和‘王’,林学渠书写时将亡书为臣,王书为壬。用意圣洁。)在笔者看来,这里疑有隐喻:“臣”字有多义,其一是封建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含百姓,如:君臣;“壬”字在天干的第九位,用作顺序第九,“九五之位”、人君的象征。大宗祠里悬挂着十多位汉帝像,就是最好的注脚。揭阳女诗人陈丽娟诗云:“汉家帝胄在何方,榕水氤氳书画乡。访遍桂林知万古,指看族谱不胜香。”
  林学渠青年时曾在私塾任教,当时桂林村已成揭邑的大乡望族,他有感于此地深厚的人文积淀,在外地做官后仍然念念不忘,亲笔题写了“海国望宗”4字并制成牌匾,派人专程赠送桂林大宗祠,以表敬意。
  大宗祠门首正面浮刻“大宗祠”三个大字,背面阴刻“彭城流辉”四字。彭城在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也是刘氏的郡望。祠里还有多副历史名联,左面墙壁的是:
  燕山扬美桂岭桂荣 荣承前朝十八笏;
  南岗柏旺桂林桂香 香飘后世万千年。
  这是一首藏头楹联,上下联以创村始祖燕山公、南岗公冠首,每句各嵌入3个桂林村村民移居的村镇名,对仗工整、韵味无穷。
  后厅楹联为:
  光先德唯贤 忠义绵世泽;
  裕后昆勉植 沐恩辟蓝图
  这副楹联嵌“光裕”二字,为大宗祠堂名。“光裕堂”牌匾为刘峰所书。大宗祠在文化传承上作过重要贡献。清末,刘思齐创办“梦花书室”,1934年迁往大宗祠办“梦花高级小学”,桃李满园,其中不少学生成为博学鸿儒。抗战时期,多位革命同志在此任教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大宗祠是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政府的“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大宗祠已成村民唱潮剧、走象棋的文化活动阵地,两侧书画长廊里荟萃着桂林村内外50多位书画家60多幅书画作品。
  “海国望宗”,遐迩闻名!
  “三角渡”和“桂源家园”的故事
  在桂东村东面有一条榕江支流“下沟溪”,在汇入榕江处有个渡口叫“三角渡”。旧时榕江水运发达,渡口形成集市“三角渡圩”,成为一方的交通枢纽。潮汕沦陷后,日军占领了此渡口,在船厂常驻一个分队的兵力,控制了这个水上要塞。日军还勒令桂林乡政清缴民间枪弹,强迫村民轮流供应伙食,稍有不从,就打人骂人甚至杀人,乡民胸中怒火燃烧,伺机抗击。
  1945年2月,粤东西庐凤山抗日联队悄悄地来到桂东村,与村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发动群众共同拔掉这个日军据点。农历腊月十四日,抗日队和村民侦察到三角渡部分日军外出,只有10余人留守,他们决定乘鬼子吃午饭、疏于防守之机突袭,速战速决。村民刘忠工、刘湖渊等8人负责劫船任务。晌午,抗日队员潜伏在靠近船厂的红坟沟一带,派出4名枪法好的战士摸了上去。突然,圩内“呯”的一声枪响,引起敌人的警觉,一高个战士抢先冲到船厂大门,击毙日军2个哨兵。劫船的村民载着稻草赶来投入战斗,冲进船厂的战士乘机堆草烧楼,日军担心汽油等军用物资起火爆炸,忙于救火。激烈中,我方又打死了3个鬼子,但高个战士在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这时,下沟溪对岸日军闻讯出动,用3挺重机枪向我方扫射。为了保存实力,联队领导下令撤退。这一仗,共毙敌5人,我方3位抗日队员壮烈殉国。由于一队员过早开枪暴露目标,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三角渡据点日军被迫撤离,这一榕江水上交通枢纽又回到人民手中。
  抗战时期“激战三角渡”事迹已被载入史册。时过境迁,昔日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风光不再,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三角渡上的“联江造船厂”业务萧条直至倒闭,喧闹的三角渡圩也安静下来,满目疮痍。2012年,桂东村党政领导积极探索老区建设新模式,联合广东今典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形式,对三角渡闲置废旧厂房和灰窑进行平整,建设“桂源家园”小区,建设集住宅、停车场一体的4栋13层住宅楼和小型农民公寓,共300多套。同时,建设沿江步行道、绿化带、景观休闲区等配套设施。桂东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贤对笔者说:“桂源家园项目,于2014年7月初动工,工程进展迅速,这是老区人民一大喜事!”
  桂东村在发展中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2014年投资建设文体广场。铺设200米X4米塑胶环形跑道,建设标准灯光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两个和配置一批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场所;桂东村党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村党政领导还把传统“赛龙舟”活动当作体育健身项目,村龙舟队于2007年曾获得揭阳市“百龙闹榕江 万众迎奥运”大型龙舟赛第一名。
  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在浩瀚的榕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占地3亩、可容纳1000多人的烈士陵园。中间耸立着大理石构建的雄伟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桂林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鲜红大字,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这就是桂林革命烈士陵园。据笔者所知,全国各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数甚众,但以村寨命名的甚为鲜见,可见桂东老区革命活动之一斑。   《碑记》开头说:“抗日战争时期磐桂乡已有秘密革命组织,人民解放战争爆发以来,我乡得革命风气之先,热血青年纷纷参军杀敌,入伍同志约150余人,其中刘悦阳、刘阿蟹、刘百首、刘育举,诸烈士先后为解放事业捐躯,为民就义。”1950年,纪念碑原建于桂东村桂福庵边,时为“磐桂乡革命烈士纪念碑”。1992年,在外出乡贤的热心支持下,把纪念碑迁至桂林华桥中学前。2014年,桂东村党政高度重视,投资修造烈士陵园外围,竖石栏杆;内埕用混凝土浇灌,使烈士陵园更加壮观。
  《碑记》沿用桂东乡地下党支部书记刘夷白所写;“桂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由原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主任、汕头市政协主席刘峰所书。桂东村“中共揭阳县委机关旧址”“县机关刊物《正风》社旧址”“桂林乡地下交通站旧址”等也保护完好。这儿,成为揭阳市、揭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的英名事迹让万众緬怀、景仰,但他们只是桂林千百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志士中的代表。
  在《揭阳桂林刘氏宗谱》有文《边纵老战士脑中取出55年前的弹片》,文中记叙的是桂东籍的离休干部刘才来的故事。他于1947年参加革命,被编入闽粤赣纵队二支队,后任机枪连副连长。1949年末,在揭阳与败退的国民党胡琏兵团作战时受重伤,左腿、头部被炮弹片击中、昏死,经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但脑中弹片因手术风险太大没取出。出院后,被评定为二等甲级革命伤残,转业到江门市甘蔗化工厂担任保卫科长,改革开放后离休。可是,随着年龄増大,身体每况逾下,癫痫病频频发作,疑是脑中弹片作祟。2004年,经省人民医院脑神经中心医生诊疗,成功地从他脑中取出一块弹片。令大夫们啧啧称奇的是,刘才来左脑骨残留一个直径二厘米、深1厘米孔洞,而那块弹片竟“游”离弹孔7厘米!当年亲身参加抢救刘才来的指导员蔡世向赶到医院看望,感慨万千!刘才来康复出院后,还特别珍藏着那块跟随他、折磨他55年的弹片。
  1990年,霖磐镇和桂东村16位老同志共写了16篇革命斗争回忆录,由中共揭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汇编出版了《桂林乡革命斗争史》。上述刘夷白、刘峰都是桂东村很有故事的人。
  独具特色的宗谱纪念馆
  在桂东村东面村道旁,有一座2层小楼“刘氏宗谱纪念馆”,这也为桂东村独有。大厅陈放着巨大的《揭阳桂林刘氏宗谱》模型,四周墙壁上布展桂东村乡贤、著名画家刘昌潮及其儿子刘家骥、媳妇严玉莲的国画作品;二楼设文史室、图书室、书画室,陈列着画家刘麒子、刘百杰等乡贤之画作。
  据桂东村老干部刘木从先先介绍,新世纪之初,桂东村成立“揭阳桂林刘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发动宗亲捐资编辑出版宗谱,得到海内外乡亲热烈拥护,出资出力,使宗谱顺利编辑出版。因资金尚有剩余,经商议,决定兴建“宗谱纪念馆”, 弘扬文化、存史育人,也作宗亲联络之所。2006年,纪念馆落成,同时挂牌“霖磐镇文化站”“霖磐镇农家书屋”。
  榕江水孕育出众多书画名家。他们中有:被刘海粟誉为“苍浪水深青溟阔”的人民大会堂和天安们城楼陈列画画家刘昌潮;汕头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刘百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诗人、书画家刘麒子;两次获得桂林市文艺创作最高奖“金桂奖”的书画家刘炳清;被比利时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东方才女”等荣誉称号的手指画国画家刘史明;还有新一代书画翘楚刘竟群、刘楚汕、刘树锋等。
  宗谱纪念馆往东,是桂林的文化教育中心—桂林华桥中学和华侨小学。在刘峰等老干部的牵头发动下,以新加坡、泰国华侨捐资为主,1988年创办“桂林华侨中学”,学校占地17500平方米,校舍6365平方米。2013年初,桂东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贤发动海内热心人士,捐建教师宿舍楼一栋。翻新教学楼及配备大礼堂门窗、搞好环境绿化等配套建设;1992年创办“桂林华侨中心小学”,2008年由当地企业家刘木顺独资捐建一栋教学楼。同时投资新建跑道、蓝球场等体育设施。令人欣慰的是,中心小学先后被市、县评为“文明学校”,2011年被评为“揭东县德育达标学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多次参加市、区书画、演讲、征文、才艺等比赛活动并获奖。老区新人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老区新事讲不完,笔者心中感慨还很多,在此用几句诗作结:
  肃穆陵园怀毅魄,清幽古寨忆先驱。
  乡民迈步小康路,前景光明现坦途。
其他文献
5月27日,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率队到新丰县调研指导老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好扶贫政策,从物质和精神等层面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让老区人民早日实现“从贫困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扶贫目标。韶关市老促会及该县有关领导参加了调研活动。  当天,陈开枝一行首先召开座谈会,听取该县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及相关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推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深入到该县云髻山
期刊
在珠三角地区一些较为偏远的革命老区中,如今高速公路建设也在飞速发展。这不但拉近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人们的生活及出行提供了更为多元化及便捷的选择。但当我们驰骋在高速公路享受速度带来的畅快淋漓时,有否想到过一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建设到运营,凝聚了多少建设者及运营者艰辛的付出,灌注了多少无私的奉献?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历经12年漫长的建设期,至2013年达成全线贯通。西
期刊
阳春  日前,在阳春市老区春湾镇走访看到,圩镇多条道路都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当地居民期盼已久的圩镇绿化、美化、亮化很快将变成现实。据春湾镇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阳江、阳春和春湾三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去年8月春湾青云路、青松路、莲花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707万多元,预计近期可完工。(伍志雄)  龙门  日前,在位于青溪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广东优达脚轮工业有限公司厂区生产一线见到,一台
期刊
5月14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传统节日“牛王诞”。当天,下帅壮族瑶族乡举办“牛王诞”文化节展演活动,全乡群众和八方来客共聚一堂,品味乡韵醇厚的“牛王诞”传统民俗。  “一敬天地,感恩天地,赐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敬“牛王”,辛勤耕耘,年年增收,“为牛王”戴上大红花;三敬亲友,和谐相处,情深义厚。”当天,在下帅乡文化广场上,该乡群众代表举行三敬仪式,为“牛王”戴上大红花,向嘉宾
期刊
江门市历届政协联谊会助力老区扶贫攻坚  5月4日,江门市历届政协联谊会会长谭继祖、副会长王曙星、梁玉珍一行八人,在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副会长林育光等陪同下,专程到恩平市、开平市革命老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了解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扶贫攻坚工作的情况,为该市老区打好扶贫攻坚战、力促老区加快发展鼓劲助力。  当日上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恩平市,听取了恩平市政府和老促会关于老区工作的专题汇报,下午深入到大
期刊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的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三峡农商银行分乡支行发放的100万元扶贫贷款,该合作社理事长张明星说:“三峡农商银行发放的这笔扶贫贷款,可以让咱们合作社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主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兼营大三峡地区农户土特产收购、加工与销售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带动了当地28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业。今年,张明星准备扩建蔬菜种
期刊
4月23日,揭阳市启动了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主题的揭阳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活动项目包括有启动仪式、“分享阅读,共享好书”室外宣传服务活动、《全民阅读》邮票首发式活动、图书展销活动等室外活动,同时还在揭阳市图书馆内举办旖旎宝岛台湾风景人文摄影展、“亲子自制小书”活动、读书视频展播等室内活动。当天,市图书馆首次在市区青年文化广场举办户外宣传服务活动,现场为读者办理免押金读者证,提供借还图书服务,吸引
期刊
惊悉老游击战士黄振去逝的消息,我们的心情十分悲痛。  “《源流》,值得称赞”  记得两年前的10月15日上午,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杂志社,为阳山县老干局订阅了20份2015年全年的《源流》杂志。  他便是已90高龄的黄振老人。他告诉我们,两年多的游击战争让他对阳山老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对《源流》杂志,他同样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他说,《源流》是省老促会主管主办的
期刊
一张旧相片经常浮现在我眼前,那是解放初期的1950年,我们一家四人(其他弟妹未到)难得在广州的团聚。  父母、哥哥和我站在温煦的阳光下,父亲瘦削的脸上流露发自内心的愉悦。此时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艰苦斗争,推翻了蒋介石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位受过血的洗礼的战士,正抖擞精神迎接开国的创业。  母亲曾珍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经常带着重要情报在广州香港两地奔波,临近广州解放的日子里她积极发动劳工妇女
期刊
我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20多年,是在《源流》的陪伴下度过的。记得我在《源流》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初为人师》,此后经常在《源流》发表文章。  近年的《源流》,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手捧佳刊,翻开细读,似清风扑面。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传播前沿理念,关注热门话题,荟萃鲜活经验:上级党委的鼓励、期望和重要指示,宛如进军的鼓点,催人奋进;一句句,一行行,寓意深刻的篇章,文采风流,令人赏心悦目;“卷首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