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态旅游及文化产业快速走向新阶段的题中之意。我们要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我国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我们要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整理;科学发展观
1合理统筹规划建设用地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
土地整理是多学科的,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土地整理的概念有所不同。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内容将逐渐涵盖传统的农地整理以及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重点仍是农地整理。
2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建设、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土地整理中,现在土地整理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的土地整理改进了农村生产、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优质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据测算,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可见,我国土地整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从开展土地整理地区的情况看,在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大力进行城镇存量土地挖潜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都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许多地方做到了平衡有余。
(3)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国近七成人生活在农村,据测算,农民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民手中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村地区。土地整理是集田、水、路、林、村于一身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土地建设活动。两者的目标大体一致,具体实践中也互相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功不可没,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支撑。
切实地利用好乡镇土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科学布局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和分配。以超前的科学规划意识为指导编制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出发点,落实各项事业,着力于保护耕地、整洁村容、方便居民生活,规划城乡和区域的综合发展、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超前规划好新农村以后用地。规划要满足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共同、和谐发展。在保障耕地质量和总数量的基础上,完好地衔接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与工业布局。
3保护基本农田
完善和确保保护基本农田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切实落实,科学规划有关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核、布局改善或程序整改,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的行为。对基本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对土地存量尽力盘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意识,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发展事宜。对于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恪守,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的质量与数量,确实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依法收取耕地开垦费、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划缴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还要保证是专项使用。
3.1科学管理村民宅基地
整治村庄是在既成的条件上改造房屋设施,严禁大量占用土地的大范围的拆、迁现象发生。有条不紊地将农民住宅建设发展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靠拢,遵守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批准宅基地,依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量,严禁城镇居民去农村置房买地。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数量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数量挂钩试点。
3.2强化集约用地
眼下,用地指标紧缺,可耕地数量又不够,那么保障发展的措施就是节约集约用地。做到用好每一块地,每一个项目的预审关都要把好,最大限度地发展有利用潜在力的土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遵守定额指标的规定,依法限制投资额以及建筑物的密度等。
3.3旅游产业开发和土地开发的关联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来开发旅游产业和土地产业。开发旅游产业,其实是土地开发的一个分支,换句话说,就是开发利用土地及其地上的景观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其实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区域范围内,依附于既定的生态和民俗资源,以少投入来带动快速发展,因其辐射性强,已日益发展为步步高升的新兴产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认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供给的基本形势。生态旅游地开发的基本目标是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賴于高品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要确保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第二个目标是带动旅游地当地经济的发展。力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
4旅游产业建设发展中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
4.1旅游项目用地的供需矛盾
旅游项目一般而言,都会涉及大数量规模的土地,所以做好项目的整体规划是必需的。这就会跟地方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行政机关审批权现等有所联系。
4.2不合法的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人均耕地量少、项目建设用地供需引发矛盾、国家逐渐变化的土地政策是造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4.3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防止不作为或乱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生态旅游开发需转、征、占用土地,涉及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建设用地报批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并就用地报批中旅游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移民搬迁方案的制定,转、征、占用土地的办理程序,土地收购储备供应政策,报件材料的准备等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实地踏勘拟建项目的用地地点,使建设单位能超前考虑和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确保依法用地,进一步推动旅游精品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整理;科学发展观
1合理统筹规划建设用地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
土地整理是多学科的,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土地整理的概念有所不同。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内容将逐渐涵盖传统的农地整理以及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重点仍是农地整理。
2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建设、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土地整理中,现在土地整理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的土地整理改进了农村生产、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优质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据测算,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可见,我国土地整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从开展土地整理地区的情况看,在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大力进行城镇存量土地挖潜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都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许多地方做到了平衡有余。
(3)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国近七成人生活在农村,据测算,农民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民手中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村地区。土地整理是集田、水、路、林、村于一身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土地建设活动。两者的目标大体一致,具体实践中也互相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功不可没,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支撑。
切实地利用好乡镇土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科学布局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和分配。以超前的科学规划意识为指导编制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出发点,落实各项事业,着力于保护耕地、整洁村容、方便居民生活,规划城乡和区域的综合发展、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超前规划好新农村以后用地。规划要满足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共同、和谐发展。在保障耕地质量和总数量的基础上,完好地衔接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与工业布局。
3保护基本农田
完善和确保保护基本农田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切实落实,科学规划有关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核、布局改善或程序整改,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的行为。对基本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对土地存量尽力盘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意识,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发展事宜。对于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恪守,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的质量与数量,确实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依法收取耕地开垦费、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划缴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还要保证是专项使用。
3.1科学管理村民宅基地
整治村庄是在既成的条件上改造房屋设施,严禁大量占用土地的大范围的拆、迁现象发生。有条不紊地将农民住宅建设发展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靠拢,遵守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批准宅基地,依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量,严禁城镇居民去农村置房买地。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数量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数量挂钩试点。
3.2强化集约用地
眼下,用地指标紧缺,可耕地数量又不够,那么保障发展的措施就是节约集约用地。做到用好每一块地,每一个项目的预审关都要把好,最大限度地发展有利用潜在力的土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遵守定额指标的规定,依法限制投资额以及建筑物的密度等。
3.3旅游产业开发和土地开发的关联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来开发旅游产业和土地产业。开发旅游产业,其实是土地开发的一个分支,换句话说,就是开发利用土地及其地上的景观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其实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区域范围内,依附于既定的生态和民俗资源,以少投入来带动快速发展,因其辐射性强,已日益发展为步步高升的新兴产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认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供给的基本形势。生态旅游地开发的基本目标是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賴于高品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要确保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第二个目标是带动旅游地当地经济的发展。力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
4旅游产业建设发展中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
4.1旅游项目用地的供需矛盾
旅游项目一般而言,都会涉及大数量规模的土地,所以做好项目的整体规划是必需的。这就会跟地方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行政机关审批权现等有所联系。
4.2不合法的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人均耕地量少、项目建设用地供需引发矛盾、国家逐渐变化的土地政策是造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4.3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防止不作为或乱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生态旅游开发需转、征、占用土地,涉及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建设用地报批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并就用地报批中旅游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移民搬迁方案的制定,转、征、占用土地的办理程序,土地收购储备供应政策,报件材料的准备等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实地踏勘拟建项目的用地地点,使建设单位能超前考虑和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确保依法用地,进一步推动旅游精品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