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和农民工
大学生是什么?
大学生就是住在高等院校里,享受着国家正规教育、吸收着现代知识的时代骄子。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据说,清华大学一名本科生1年的培养成本大约为5.2万元,而一般院校的大学生,一年的培养费也需2万元左右。因此,学成报国、为社会作贡献,应该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刚一出校门,就遭遇求职、就业的困惑,更为要命的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农民工是什么?
农民工是背井离乡、涌进城市干着各种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还遭人白眼的特殊劳动群体。20多年前,他们肩扛编织袋、行色匆匆的走进陌生的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来临的标志之一。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引用伟人的话,是他们创造了城市文明和社会历史。
现今,每每春节过后,一些发达城市出现了“抢民工潮”,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用工短缺,都在事实证明农民工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000元左右,农民工的平均月薪为1100多元。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月薪确实不敌农民工。
事实上,农民工和大学生本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两者没有可比性。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媒体应有的责任。
而对新闻进行加工和评说,也是传媒人的本能反应。于是乎,在已有事实的前提下,“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读书无用论”等等抢人眼球和刺激神经的言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并随即产生了无数个惊叹号!
客观地说,有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话题之所以为媒体青睐和社会关注,主要原因在,一是这两个群体本来就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当前,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二是长期的历史认知体系遭遇到现实的无情冲击,人们禁锢的思想(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农民工是下等公民)一下子被冲刷殆尽,新旧价值体系的更替必然引发无数的争论。
……
大学生真的不如农民工吗?
如果是,我们是该为“农民工”高兴?还是该为“大学生”难过?
如果不是,大学生的出路又在哪里?和谐社会的“和”和“谐”又体现在哪?
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话题。
大学生生存现状
“我学得很失败,我活得很无奈,那个曾经有着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着鲜艳的65分激动不已,是不是堕落了,我不停地问自己……”很多在校的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慨。
这是一个群体,从这个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对它充满了留恋,还未挤进这一群体的人对它充满了憧憬;这是一个群体,他们曾经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他们又为自己留下“社会废物”的自嘲;这是一个群体,从这个群体中,走出了一批批的人才渐渐成社会中流砥柱,从这个群体中,也走出了马家爵、刘海洋等高级流氓。这个群体便是中国的大学生,一个曾经精神富足的群体随着自身的“贬值”也在走向一种精神上的荒原化。
在校生生存现状
学校:武汉某大学(一般重点院校)
专业:理工类
班级人数:30人,
入学时间:2004年6月
学习精神上的放纵与虐待
据调查显示,该班级经常需重修的学生占13.89%,偶尔重修和重修没有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28.29%和27.93%,三种情况共占调查的70.11%。也就是说,这个班上(引申一下,或者说在大学里),约有超过70%的学生都有过重修课程的经历。
上述的调查结果并非特例,而是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名学生表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7门课自己有5门都不及格。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时,他则很轻松地表示:“在大学里能坚持上课的绝对是好学生,更不要谈什么努力学习了。别看自己那么多科不及格,可经过重修肯定都能过了,这是‘花钱免灾’!”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一句“大学里是学能力的,不是学知识的”足可以抵挡一切。
恋爱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更多的人也将大学视为浪漫恋情最好的“憩息地”。而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并不高。
大学生多处青年时期,身心发育完善,恋爱时机已相对成熟,加之大学里学习压力不大,空闲时间较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故而引发爱情。当然,“从众效应”使得爱情在大学里成为一个流行主题。一位已毕业多年的毕业生在回忆他的大学生活时说:“大学里谈恋爱就是因为流行,像赶时髦一样。别人都有女友,自己没有就好像很没面子,于是也卷入了恋爱的潮流中了。”
尽管大学生恋爱最终不一定能在一起,但是很多人依旧认为大学没有谈过恋爱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打工金钱与经验的对弈
“我在大一时就尝试在餐厅里打工,每天的工资是5元,可试用期还没过我就放弃了。后来又给别人内卖彩票收提成,可收到两张一百元的假钞后,自己就赔了200元。虽说赔了,可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增加了一些社会经验。”一位多次打工碰壁的学生这样说。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打工样式趋于多元化,翻译、撰稿、做网页等高级工不断出现。一位在某报社打工的大学生说:“我是学报纸编辑的,来报社打工,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新闻实践经验,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同时拿着自己挣的稿费,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创业、就业比较难的
与打工相比,大学生的自己创业似乎更为难得,或者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打工方式。现在在创业上已有一些成就的一位大学生说:“我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大一时他加入了一个中介组织,不过一两个月后他便退出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要学的已经学会了,他要退出来自己闯。创业从招兵买马开始,资金要东挪西凑,人员要精挑细选,业务要自己一项项去跑,每天忙的团团转。当然,逃课是经常的事情。“我主张学以致用!”他笑着说,“与其散漫地虚度光阴,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做些事情。”
随着现在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考研大军”也日益壮大,而他们也正准备着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一位大四的学生表示:“天天从早学到晚,我简直受够了!记单词背题目,令人生烦。”他还不无自嘲道:“原本在高中是精神虐待,到了大学懂得了放纵与欺骗,现在又开始虐待自己了,真不知道我们学习的真面目的什么?”
毕业生生存现状
学校:北京某大学(一般重点院校)
专业:文科类
班级人数:32人,两人掉队,其中一人被学校开除,一人留级,事实上毕业的时候是30人
毕业时间:2005年6月
该校有“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管理,四流的硬件……”之说,生源较好,大多是农民、工人的子弟,也就是说当初来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是靠了考分的。据说,当初很多学生到学校报道时,亲戚邻居们都小心翼翼地问:这学校出来至少得是个县长吧?现在看来,朴素的亲戚邻居和他们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农村人对大学还有一种不明所以的顶礼膜拜)。
班上一共32人,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具体生源:北京本地的有1个,东北的有6个,浙江的有3个,江苏的有3个,湖南的有3个,陕西加山西的有4个,福建的有3个,河南的有2个,湖北的有2个,四川的有3个,安徽的有2个。中途有两个掉队的,一个被学校开除,一个留级,也就是说,2005年6月毕业的时候,该班实际毕业人数是30人。
毕业两年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呢?
1、先说考上研的,2005年5个,2006年4个,一共9个。其中考本校的6个,外校的3个,还有一个人至今仍在考研战线上奋斗。
2、再说找工作留京的,有5人。5人全部是靠关系找下这份工作的,但关系性质不一样,有的是靠亲戚,有的是靠对象,有的是靠校友。有3个在机关事业单位,1个在中学当老师,1个在国有企业。
3、回到自己家乡的是大多数,大概10人。虽然他们考到北京来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回去。但现实就是那样残酷。有个人大代表说过一句牛B话,“北京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的”。我知道的现实是,我参加招聘会时,事业单位一律在入口处就通知只要北京生源,公司企业只有销售和保险的不要你北京户口。我的想法就是,北京的高校拿着全国人民的钱,照顾了大部分北京的孩子,然后在最后一次利益分配时,把好不容易挤进北京半只脚的外地学生又重新打回去。毫无疑问,这些外地学生给北京带来了消费,带来了GDP,带来了高素质,带来了形象,但最后,却只能被北京抛弃。
回到家乡去的同学里,有3个至今没有找到工作,有1个在出版社,2个在高职学校,2个在私人中学,1个在市纪委,1个在银行。
4、还有2个是河南某市公安局来招人的时候,慌不择路的报上的。两人刚进去的工资是600,转正后是800。他们都是家境极其贫穷,并且是家中长子,赶紧为家里分担压力,是他们赶紧签下那份工作的原因。他们家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陕西的。常年不穿袜子,四年几乎只有一件衣服。
5、另外3个由于毕业后没有联系上,至今下落不明。他们或许已经发达了,也或许沦落为社会混混。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根据历史的演变看,莘莘学子十多年的寒窗,考个名牌大学也算是一举成名。但是,其出路可就没古代读书人那么好了,有些人辛辛苦苦把大学读完,最后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无奈结局。
——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或许由此可见一斑。
农民工生存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了让世人惊呼的民工潮现象。
每年春节一过,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出发了。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梦想,努力工作,努力生存、努力生活着、努力活的更好,但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
农民工生存状况摘要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
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10000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18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浙江一项调查显示,6%农民工的月工资在600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去年以来,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四川有关部门问卷调查,35.15%的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18.87%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看来一些地方还有5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
涉及工资和工时问题,农民工不得不跳进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的“陷阱”。
比如,浙江80%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11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有关部门曾对某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工资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大企业如此,中小企业里农民工的高工时、超负荷问题就更为严重。比如,浙江海盐一个制衣公司的农民工向信访部门投诉,他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加班工资。平均月工作时间322小时,比有关规定超出155小时。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公司还特别制作两份工资表。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41%参加工伤保险,0.84%参加医疗保险,0.83%参加失业保险,2.99%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参保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相当多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保,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参保的“门坎”过高,多数农民工想参保但力不从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流动性大,个人账户转移无法衔接。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一些地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装备,农民工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的小企业、小作坊,化学用品管理混乱,生产、生活、仓库“三合一”,农民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职业病发病率很高。
一方面农民工极易患职业病,工伤事故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后,很难得到合理的赔偿,农民工把伤、残、病带回家乡,社会矛盾由城市转嫁到了农村。这是一些农民工生存境况悲惨的一面。
作为城市“边缘人”,饱受歧视
农民工从事的是一些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揽的也是脏、苦、累、险的活,在生存质量上跟城市人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城市人用上帝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在城里找饭吃的人,长期的种种歧视和伤害更使农民工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倘若你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忽然从某一路站上来几个拿工具的风风火火的农民工,身上沾满油漆和石灰点子,不小心时碰了一下城里人,立刻招来一顿白眼:“哼,乡里人,讨厌。”“看到脏兮兮的农民,我就发烦。”
为了节省费用和开支,他们往往几人或几十人合租一间简陋不堪阴暗潮湿的房子,这样的房子都不是人住的地方,但他们不嫌弃,只要能容身就行。买上煤炉子,抽一个人做饭,有时事忙不完,有时几天没事做,就啃老本。做“扁担”的农民工必须天不亮就出门,晚上11点商场关门才归家,不管有没有生意,都必须在那儿守候,赚几个辛苦钱。回来后,用凉水冲个澡,点一点白天赚来的钱;钱多时,美滋滋地睡觉,钱少时,叹一声气,还得安息。农民工们像野草一样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尽管他们付出人格的代价,受人欺辱,仰人鼻息,遭人训斥,受人白眼,到处领略城里人的轻蔑、鄙视、嫌弃和抱怨,但他们依然渴望能有融入繁华城市的一天。
大学生赚钱模式
大学生赚钱模式,根据需要,这里分为在校生和毕业生两大类进行分析。
在校生赚钱模式
为尽可能减轻父母负担,锻炼自身能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摆脱父母的“搀扶”,靠各种形式的兼职,勤工俭学。据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赚钱方式:
奖学金:当前,各个大学都设有不菲的奖学金制度,一般分一、二、三等:一等约2000-5000元,二等约1000-2000元,三等1000元以下。而且获奖面比较高,30%左右的同学可以获得这类奖学金。可以说,靠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也是相对而言比较正统的途径。
家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处身于象牙塔内,但是也有他自身无法回避的弱点: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真正的技能。因此,大学生只能寻找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赚钱。而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也是最为擅长的。家教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是最被大学生所接受的。
兼职教师:这种教师与家教不一样,他们一般都是去一些缺乏师资力量的民办学校或者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授课,比较容易找到这种机会的主要是英语、计算机和法律等热门专业的大二以上学生。对于专业能力强,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大学生来说更为吃香。
撰稿:一些文笔流畅、才思敏捷的大学生,为报纸杂志甚至某些网站当撰稿人,报酬丰厚,且能迅速提高知名度,最令人羡慕。现在一些报纸的稿费千字在百元左右,一个月写几篇千字小文,生活费就有了着落。一些能将手中的笔玩得转的高手,专门给一些时尚类或者纪实类杂志撰稿,稿酬更是高得惊人。为此,一些大学生便学写文章,靠向报社和杂志社投稿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推销:大学生做兼职工作的范围很广,有的在公司兼职作办事员,也有的在服务行业兼职作服务生。大学生做推销的不乏其人。推销是一个极刺激和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很适合那些有较强成功欲的学生。
毕业生赚钱模式
1、与导师分担项目
收益:不同专业、导师出价不同,一般在千元以上
风险:无
技能要求: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业务描述:据说最早管导师叫老板的就是打这种工的同学,他们多数是理工或者经济类专业。这类工作的收入,往往跟导师所拥有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关。学生帮老师干活,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费,有的老师也会分给学生不小的佣金。这份工作的好处是稳定,刚毕业跟老师混个七八上十月,以后求职时可以在简历上装点门面。
适合人群:成绩较好的学生。
2、校园金融业
收益:计件
风险:★★
技能要求:人缘要好,善于和其他大学生沟通、交流。
业务描述:所谓校园金融业,一是办信用卡,二是代理保险。不少学生都会攥一张信用卡在手里,办理推销这些卡的往往是学生自己,各个银行也愿意培养未来的业务代表。这工作的风险主要是口舌纠纷。推销员一旦擅自承诺条款以外的内容,不但可能被投诉到老板那里,还会被揪上学校论坛曝光,被大家“集体鄙视”,彻底断了财路。
适合人群:比较外向,在学生会或学生社团任过职的同学。
3、网上开店
资本: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电脑和手机必备
收益:看你的本事了
风险:★★★★
技能要求:营销才能,广告才能,审美水平,擅于反杀价
业务描述:网上开店要求有很灵活的头脑,不然货会砸在手里。
4、当书商
资本:投资不多,关键是人脉
收益:几千元/月
风险:★★★★
技能要求:沟通能力,策划能力
业务描述:能当书商的,在学校一般混的比较开。能从大书商和出版社拿到活儿,组织人手,赚取差价。
5、上班
资本:基本上零投资
收益:0—几千元/月,目前平均1000元/月
风险:无
技能要求:能够独立挑起某个岗位的工作
适合人群: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适宜该工作
6、创业开店或开公司
资本:8000元以上
收益:不等
风险:★★★★★
技能要求:有强烈的事业精神,心理素质较好
适合人群:不甘寂寞和想努力干一翻事业的人
总体上讲,相对农民工来说,大学生赚钱属于脑力劳动,发展潜力比较大。
农民工挣钱模式
人在生存基本无忧的前提下,接着想的,就是怎么生活的更好更有质量。说的实在一点,就是怎么赚更多的钱,然后改善生活。
在城市奋斗了三五年的农民工,有极少量的人找到了致富的钥匙并碰上了好运气,赚取了一定的钱财,并把家安在城市,也算是在城市扎根了;有一小部分则是把赚到的钱拿回家风风光光的盖新房子;当然,更多人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附带一点点微薄的血汗钱而已。
同是进城务工,为什么有人赚大钱了有人赚小钱了还有人是一文不赚呢?
除了不可捉摸的运气因素外,这大概是因为农民工各自赚钱的方式不同罢了。那么,农民工有哪些赚钱方式呢?
直接出卖体力
农民工没有知识,没有专业技能,大多数只能靠出卖体力来挣钱。
案 例
鉴于分析需要,笔者这里例举建筑行业作为代表,建筑行业是农民工扎堆的地方之一。我们这里有一些在建筑工地工作的采访实例,建筑农民工的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采访地点,武汉某建筑工地。
1.姓名:张耀国
家乡:河南洛阳
年龄:33岁
工龄:刚出来几天,做的是短工,9月1日孩子开学就回家
工资:30元/天
工时:9——10小时/天
工种:和水泥、运土
家庭负担:不是太重,但是想出来找点事做,多挣点钱
2.姓名:廖勇
家乡:重庆万州
年龄:36岁
工龄:2年
工资:30元/天
工种:铺马路
工时:8小时/天
家庭负担:家里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初中
背后的故事:受工伤的人
听说廖勇受了工伤,笔者急于找到他。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他刚从工篷里出来,就顺便参观了他们的“卧室”:外面是一个大架子,撑着防雨布,里面摆着几张床,说是床,不过是一扇门板,一张席子,一床蚊帐而已。武汉的夏天出奇地热,还好他们备有电扇,不至于中暑。
在工地上干活时,他的腿被挖掘机弄伤。事后去医院,医生说可能没事,给他开了一些药。他以为问题不严重,就回去接着干活。过了几天,腿又疼痛难忍,他跑去医院拍X光,才得知已伤了内骨,如果动手术,估计要几千元。
按规矩,医疗费应由司机和老板分摊,可这时,那司机(也是个零时工)已经走了,而老板也迟迟推拖着,一直没来解决。
为了干活挣钱,廖勇还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才开始休息。因为老板一直没出现,他担心解决不了,他还算比较聪明的,知道打电话向当地媒体求救。据说后来老板迫于各方面压力,陪了2万元医药费。
3.姓名:徐卫中
家乡:咸宁通山县
年龄:45岁
工龄:3年
工资:35元/天
家庭负担:3个小孩都在上学(一个高中、两个初中)
外出原因:家乡是山区,田地太少(0.5亩/人),无法维持生计
感受:工地上干活跟农活差不多,不是很累,出来之后比在家乡过得好一些,但要供三个小孩上学,经济上仍很拮据
背后的故事: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在家乡时生活太困难,徐卫中丢了田地,举家搬迁到武汉。目前他们一家五口住在西门外租来的房子里。他主要在工地上干活,一天35元钱,妻子在学校做清洁,一月工资460元。家里值钱的设备只是一台电视机。
他的大孩子在地大附中读高中,两个小孩在私立中学读初中。他说,这种私立学校是不能考高中的;可是公办学校又太贵,实在读不起,只有让他们以后转学再考高中了。
此外,最令他担心的是学费问题:每次交学费时,他都是临时向老板支取,这样就会拖几天,而城里孩子很早就交了;有时,老师不了解情况,还以为他们不想交,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说这话时,他一脸无奈。
综合分析
1.总体特征
这些建筑民工大都集中在30——50岁之间,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干一些体力活,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的工资不高,一般是35元左右/天。那些中年人一般做短工,农闲时出来,农忙时回家;少数老年人是过节时回家。一种新现象是,打工族中老年人和城镇居民渐多,这表明打工已慢慢变成取得收入的好方法,已越来越受人欢迎。
2.物质生活
(1)伙食较差,一般只有两个菜,没什么荤菜,只能吃饱;住宿条件也不好,差点的住工棚,简陋地只剩下一扇门板、一床席子、一个蚊帐;好点的是公司提供租房。但既然是外出打工,他们也就不敢苛求。
(2)前几年,一些单位拖欠工资,曾让农民工十分无奈,在社会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基本解决。我所采访的这些建筑工人,他们的工资也并非按月按时发放,只是要用时可以向老板随时支取,从工资里扣除,他们对此也比较满意。
3.精神生活
这些建筑工人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多挣钱,解决家庭负担。因无一技之长,只能干些体力活;但他们改变现状的决心不是很强烈,有人回答是自己岁数大了,不象青年人一样还要长期干下去,再加之打工的人太多,学了技术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游击型短工
我们把这类农民工单列出来,主要是这种类型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而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扁担(搬运工)
火车站、码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是扁担较集中的地方。
事实上他们赚钱的方式仍是出卖劳动力,他们一般按件或者量收费。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有人帮你把新买的电脑从一楼搬到七楼,他们会收取5到15元的小费,如果雇主大方,可能会另加一点钱。扁担的收入非常不固定,一般30-80元左右,运气好的一天赚一两百元,当然,他们也有一天分文不赚的时候。
扁担工之所以潜力,笔者这里主要说的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不断的积累人脉和各种资源,他们很容易转行,比如承包某个码头或者某项工程等,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向雇佣方开价。
街头游击队
这类农民工赚钱方式主要是疏通下水道,修理煤气灶等。
相对来说,这类农民工赚钱还有一点点技术含量,而且收入还可以,但是,每天的走动范围广,干的活比较脏,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一般他们每上门一次,大概有20-100元的收入。
游击型农民工活动时间相对自由,农忙的时候,他们回家干农活,闲的时候,他们又向城市进军。
做点小本生意
相对来说,做小本买卖的农民工前途无疑是最为光明的。
一些有思想有想法的农民工,不满为他人打工,纷纷自起炉灶。自己做小买卖,赚钱亏钱都是自己的,做起来心里踏实而且带劲。
“做生意”、“当老板”是农民工最奢侈的梦想。然而要把梦想付诸实践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比如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比如启动资金,比如适宜的生意平台等等。相对来说,做生意比较自由,不受别人约束和管制,自己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赚钱亏钱都是自己的。有关投资小本生意的案例请参考本刊“创业参谋”和“项目超市”栏目。
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是弱势群体
有关大学生和农民工对比的声音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一说的由来:
1、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1000元,而农民工的平均月薪为1100元。(事实上,笔者并不完全认可该统计说法,因为该统计比较局限)
2、从大学生生存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看,“大学生”在职场的生存能力远不如农民工。
3、其他社会价值体系,比如评价一个人的成败,人们喜欢用金钱数量来衡量。
有关“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评价
●大学毕业生对起薪点的期望值低于农民工,或者说大,学生的实际起薪点就低于农民工。
这是事实,无可辩驳。但这个事实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潜台词无非是要告诉人们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理应高于农民工,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低于农民工;第二,如今的大学出了问题;第三,社会也出了问题。
●农民工之所以比“大学生”有竞争力,就在于“农民工”不贪心,只要有机会劳动就不放弃,脏、累、苦都不怕。这种不计报酬和得失用于挑战和实践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就业市场。而“大学生”多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直上学,养尊处优。由于社会分化比较严重,贫富悬殊巨大,社会还不能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给每一个大学生。习惯于大都市悠闲舒适生活的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中,一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二是一开始就幻想有很高的待遇和尊崇。最终在残酷的社会职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和生存面临巨大难题,其生存力远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由来是不是源于人们对人才价值观的重新认识:
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产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和性别,只要你的劳动价值能被社会所承认,你就是“人才”。曾几何时,大量的“农民”来到城里,身受带着泥土的芳香,城市人避之不及。鄙视和冷嘲热讽的目光没有吓跑这些“泥腿子”。正是由于“农民工”身上这种不怕脏、不怕累、忍得住耻辱和勇于低头、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农民工”生存竞争力大大提升。
大学生和农民工没有可比性
历史上人们就有一种习惯,书读多了就会犯一种病,知识分子多是看不起劳动者,大学生很多时候也是把自己看得比农民高贵。但是,今天不同了,就业难的压力下,很多农村出来上大学的孩子,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纷纷要求把“户籍”变成农民,也好有一份承包田糊口。人们常说世事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抵如此罢了。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有竞争力。尽管这句话有些尖刻,但是反映的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或许这个现实问题是暂时的,或者说不确定。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结构。一种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出来批评和发表见解,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就不了业,没有面子的不止是“大学生”,还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父母、亲人、学校和政府教育机构等。
事实上,在目前阶段,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种差异很大的不同群体,二者没有可比性。好比有人问,到底农业部长牛B还是科技部长牛B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农民工和大学生都是弱势群体
农民工干的活上最苦最脏最累的,但是他们获取的报酬非常低下。也就是说,同样的活给同样的钱让城里人去干,城里人愿意干的恐怕极其个别或者没有。
一方面农民工干了比较脏累的活拿的钱少,另一方面他们还被人歧视和另眼相看,还有,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险等等福利基本上和他们无缘,各种公共资源他们也没有得到分享,社会也没有他们的发言权,单就这几方面看,农民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大学生是十年寒窗通过高考这道有删选功能的门后才获取的一种身份。从传统意义上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精英人群,然而,世道变化太快,大学生头上的很多光环已经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一个空名。空名里面既有曾经的荣耀,也包涵有别样的讽刺。可以想象,一个大学生,十多年的读书成本总计起来大概有12万左右,毕业之后,如果连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找不到,你说大学生自己怎么想?他的家人怎么想?社会上的其他关注大学生的人怎么想?
事实上,大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到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只是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没有给他们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而已。
——其实,大学生也是弱势群体。(策划完)
大学生是什么?
大学生就是住在高等院校里,享受着国家正规教育、吸收着现代知识的时代骄子。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据说,清华大学一名本科生1年的培养成本大约为5.2万元,而一般院校的大学生,一年的培养费也需2万元左右。因此,学成报国、为社会作贡献,应该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刚一出校门,就遭遇求职、就业的困惑,更为要命的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农民工是什么?
农民工是背井离乡、涌进城市干着各种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还遭人白眼的特殊劳动群体。20多年前,他们肩扛编织袋、行色匆匆的走进陌生的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来临的标志之一。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引用伟人的话,是他们创造了城市文明和社会历史。
现今,每每春节过后,一些发达城市出现了“抢民工潮”,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用工短缺,都在事实证明农民工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000元左右,农民工的平均月薪为1100多元。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月薪确实不敌农民工。
事实上,农民工和大学生本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两者没有可比性。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媒体应有的责任。
而对新闻进行加工和评说,也是传媒人的本能反应。于是乎,在已有事实的前提下,“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读书无用论”等等抢人眼球和刺激神经的言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并随即产生了无数个惊叹号!
客观地说,有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话题之所以为媒体青睐和社会关注,主要原因在,一是这两个群体本来就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当前,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二是长期的历史认知体系遭遇到现实的无情冲击,人们禁锢的思想(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农民工是下等公民)一下子被冲刷殆尽,新旧价值体系的更替必然引发无数的争论。
……
大学生真的不如农民工吗?
如果是,我们是该为“农民工”高兴?还是该为“大学生”难过?
如果不是,大学生的出路又在哪里?和谐社会的“和”和“谐”又体现在哪?
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话题。
大学生生存现状
“我学得很失败,我活得很无奈,那个曾经有着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着鲜艳的65分激动不已,是不是堕落了,我不停地问自己……”很多在校的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慨。
这是一个群体,从这个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对它充满了留恋,还未挤进这一群体的人对它充满了憧憬;这是一个群体,他们曾经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他们又为自己留下“社会废物”的自嘲;这是一个群体,从这个群体中,走出了一批批的人才渐渐成社会中流砥柱,从这个群体中,也走出了马家爵、刘海洋等高级流氓。这个群体便是中国的大学生,一个曾经精神富足的群体随着自身的“贬值”也在走向一种精神上的荒原化。
在校生生存现状
学校:武汉某大学(一般重点院校)
专业:理工类
班级人数:30人,
入学时间:2004年6月
学习精神上的放纵与虐待
据调查显示,该班级经常需重修的学生占13.89%,偶尔重修和重修没有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28.29%和27.93%,三种情况共占调查的70.11%。也就是说,这个班上(引申一下,或者说在大学里),约有超过70%的学生都有过重修课程的经历。
上述的调查结果并非特例,而是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名学生表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7门课自己有5门都不及格。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时,他则很轻松地表示:“在大学里能坚持上课的绝对是好学生,更不要谈什么努力学习了。别看自己那么多科不及格,可经过重修肯定都能过了,这是‘花钱免灾’!”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一句“大学里是学能力的,不是学知识的”足可以抵挡一切。
恋爱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更多的人也将大学视为浪漫恋情最好的“憩息地”。而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并不高。
大学生多处青年时期,身心发育完善,恋爱时机已相对成熟,加之大学里学习压力不大,空闲时间较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故而引发爱情。当然,“从众效应”使得爱情在大学里成为一个流行主题。一位已毕业多年的毕业生在回忆他的大学生活时说:“大学里谈恋爱就是因为流行,像赶时髦一样。别人都有女友,自己没有就好像很没面子,于是也卷入了恋爱的潮流中了。”
尽管大学生恋爱最终不一定能在一起,但是很多人依旧认为大学没有谈过恋爱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打工金钱与经验的对弈
“我在大一时就尝试在餐厅里打工,每天的工资是5元,可试用期还没过我就放弃了。后来又给别人内卖彩票收提成,可收到两张一百元的假钞后,自己就赔了200元。虽说赔了,可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增加了一些社会经验。”一位多次打工碰壁的学生这样说。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打工样式趋于多元化,翻译、撰稿、做网页等高级工不断出现。一位在某报社打工的大学生说:“我是学报纸编辑的,来报社打工,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新闻实践经验,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同时拿着自己挣的稿费,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创业、就业比较难的
与打工相比,大学生的自己创业似乎更为难得,或者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打工方式。现在在创业上已有一些成就的一位大学生说:“我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大一时他加入了一个中介组织,不过一两个月后他便退出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要学的已经学会了,他要退出来自己闯。创业从招兵买马开始,资金要东挪西凑,人员要精挑细选,业务要自己一项项去跑,每天忙的团团转。当然,逃课是经常的事情。“我主张学以致用!”他笑着说,“与其散漫地虚度光阴,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做些事情。”
随着现在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考研大军”也日益壮大,而他们也正准备着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一位大四的学生表示:“天天从早学到晚,我简直受够了!记单词背题目,令人生烦。”他还不无自嘲道:“原本在高中是精神虐待,到了大学懂得了放纵与欺骗,现在又开始虐待自己了,真不知道我们学习的真面目的什么?”
毕业生生存现状
学校:北京某大学(一般重点院校)
专业:文科类
班级人数:32人,两人掉队,其中一人被学校开除,一人留级,事实上毕业的时候是30人
毕业时间:2005年6月
该校有“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管理,四流的硬件……”之说,生源较好,大多是农民、工人的子弟,也就是说当初来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是靠了考分的。据说,当初很多学生到学校报道时,亲戚邻居们都小心翼翼地问:这学校出来至少得是个县长吧?现在看来,朴素的亲戚邻居和他们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农村人对大学还有一种不明所以的顶礼膜拜)。
班上一共32人,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具体生源:北京本地的有1个,东北的有6个,浙江的有3个,江苏的有3个,湖南的有3个,陕西加山西的有4个,福建的有3个,河南的有2个,湖北的有2个,四川的有3个,安徽的有2个。中途有两个掉队的,一个被学校开除,一个留级,也就是说,2005年6月毕业的时候,该班实际毕业人数是30人。
毕业两年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呢?
1、先说考上研的,2005年5个,2006年4个,一共9个。其中考本校的6个,外校的3个,还有一个人至今仍在考研战线上奋斗。
2、再说找工作留京的,有5人。5人全部是靠关系找下这份工作的,但关系性质不一样,有的是靠亲戚,有的是靠对象,有的是靠校友。有3个在机关事业单位,1个在中学当老师,1个在国有企业。
3、回到自己家乡的是大多数,大概10人。虽然他们考到北京来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回去。但现实就是那样残酷。有个人大代表说过一句牛B话,“北京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的”。我知道的现实是,我参加招聘会时,事业单位一律在入口处就通知只要北京生源,公司企业只有销售和保险的不要你北京户口。我的想法就是,北京的高校拿着全国人民的钱,照顾了大部分北京的孩子,然后在最后一次利益分配时,把好不容易挤进北京半只脚的外地学生又重新打回去。毫无疑问,这些外地学生给北京带来了消费,带来了GDP,带来了高素质,带来了形象,但最后,却只能被北京抛弃。
回到家乡去的同学里,有3个至今没有找到工作,有1个在出版社,2个在高职学校,2个在私人中学,1个在市纪委,1个在银行。
4、还有2个是河南某市公安局来招人的时候,慌不择路的报上的。两人刚进去的工资是600,转正后是800。他们都是家境极其贫穷,并且是家中长子,赶紧为家里分担压力,是他们赶紧签下那份工作的原因。他们家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陕西的。常年不穿袜子,四年几乎只有一件衣服。
5、另外3个由于毕业后没有联系上,至今下落不明。他们或许已经发达了,也或许沦落为社会混混。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根据历史的演变看,莘莘学子十多年的寒窗,考个名牌大学也算是一举成名。但是,其出路可就没古代读书人那么好了,有些人辛辛苦苦把大学读完,最后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无奈结局。
——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或许由此可见一斑。
农民工生存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了让世人惊呼的民工潮现象。
每年春节一过,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出发了。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梦想,努力工作,努力生存、努力生活着、努力活的更好,但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
农民工生存状况摘要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
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10000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18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浙江一项调查显示,6%农民工的月工资在600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去年以来,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四川有关部门问卷调查,35.15%的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18.87%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看来一些地方还有5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
涉及工资和工时问题,农民工不得不跳进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的“陷阱”。
比如,浙江80%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11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有关部门曾对某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工资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大企业如此,中小企业里农民工的高工时、超负荷问题就更为严重。比如,浙江海盐一个制衣公司的农民工向信访部门投诉,他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加班工资。平均月工作时间322小时,比有关规定超出155小时。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公司还特别制作两份工资表。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41%参加工伤保险,0.84%参加医疗保险,0.83%参加失业保险,2.99%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参保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相当多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保,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参保的“门坎”过高,多数农民工想参保但力不从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流动性大,个人账户转移无法衔接。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一些地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装备,农民工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的小企业、小作坊,化学用品管理混乱,生产、生活、仓库“三合一”,农民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职业病发病率很高。
一方面农民工极易患职业病,工伤事故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后,很难得到合理的赔偿,农民工把伤、残、病带回家乡,社会矛盾由城市转嫁到了农村。这是一些农民工生存境况悲惨的一面。
作为城市“边缘人”,饱受歧视
农民工从事的是一些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揽的也是脏、苦、累、险的活,在生存质量上跟城市人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城市人用上帝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在城里找饭吃的人,长期的种种歧视和伤害更使农民工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倘若你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忽然从某一路站上来几个拿工具的风风火火的农民工,身上沾满油漆和石灰点子,不小心时碰了一下城里人,立刻招来一顿白眼:“哼,乡里人,讨厌。”“看到脏兮兮的农民,我就发烦。”
为了节省费用和开支,他们往往几人或几十人合租一间简陋不堪阴暗潮湿的房子,这样的房子都不是人住的地方,但他们不嫌弃,只要能容身就行。买上煤炉子,抽一个人做饭,有时事忙不完,有时几天没事做,就啃老本。做“扁担”的农民工必须天不亮就出门,晚上11点商场关门才归家,不管有没有生意,都必须在那儿守候,赚几个辛苦钱。回来后,用凉水冲个澡,点一点白天赚来的钱;钱多时,美滋滋地睡觉,钱少时,叹一声气,还得安息。农民工们像野草一样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尽管他们付出人格的代价,受人欺辱,仰人鼻息,遭人训斥,受人白眼,到处领略城里人的轻蔑、鄙视、嫌弃和抱怨,但他们依然渴望能有融入繁华城市的一天。
大学生赚钱模式
大学生赚钱模式,根据需要,这里分为在校生和毕业生两大类进行分析。
在校生赚钱模式
为尽可能减轻父母负担,锻炼自身能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摆脱父母的“搀扶”,靠各种形式的兼职,勤工俭学。据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赚钱方式:
奖学金:当前,各个大学都设有不菲的奖学金制度,一般分一、二、三等:一等约2000-5000元,二等约1000-2000元,三等1000元以下。而且获奖面比较高,30%左右的同学可以获得这类奖学金。可以说,靠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也是相对而言比较正统的途径。
家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处身于象牙塔内,但是也有他自身无法回避的弱点: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真正的技能。因此,大学生只能寻找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赚钱。而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也是最为擅长的。家教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是最被大学生所接受的。
兼职教师:这种教师与家教不一样,他们一般都是去一些缺乏师资力量的民办学校或者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授课,比较容易找到这种机会的主要是英语、计算机和法律等热门专业的大二以上学生。对于专业能力强,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大学生来说更为吃香。
撰稿:一些文笔流畅、才思敏捷的大学生,为报纸杂志甚至某些网站当撰稿人,报酬丰厚,且能迅速提高知名度,最令人羡慕。现在一些报纸的稿费千字在百元左右,一个月写几篇千字小文,生活费就有了着落。一些能将手中的笔玩得转的高手,专门给一些时尚类或者纪实类杂志撰稿,稿酬更是高得惊人。为此,一些大学生便学写文章,靠向报社和杂志社投稿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推销:大学生做兼职工作的范围很广,有的在公司兼职作办事员,也有的在服务行业兼职作服务生。大学生做推销的不乏其人。推销是一个极刺激和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很适合那些有较强成功欲的学生。
毕业生赚钱模式
1、与导师分担项目
收益:不同专业、导师出价不同,一般在千元以上
风险:无
技能要求: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业务描述:据说最早管导师叫老板的就是打这种工的同学,他们多数是理工或者经济类专业。这类工作的收入,往往跟导师所拥有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关。学生帮老师干活,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费,有的老师也会分给学生不小的佣金。这份工作的好处是稳定,刚毕业跟老师混个七八上十月,以后求职时可以在简历上装点门面。
适合人群:成绩较好的学生。
2、校园金融业
收益:计件
风险:★★
技能要求:人缘要好,善于和其他大学生沟通、交流。
业务描述:所谓校园金融业,一是办信用卡,二是代理保险。不少学生都会攥一张信用卡在手里,办理推销这些卡的往往是学生自己,各个银行也愿意培养未来的业务代表。这工作的风险主要是口舌纠纷。推销员一旦擅自承诺条款以外的内容,不但可能被投诉到老板那里,还会被揪上学校论坛曝光,被大家“集体鄙视”,彻底断了财路。
适合人群:比较外向,在学生会或学生社团任过职的同学。
3、网上开店
资本: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电脑和手机必备
收益:看你的本事了
风险:★★★★
技能要求:营销才能,广告才能,审美水平,擅于反杀价
业务描述:网上开店要求有很灵活的头脑,不然货会砸在手里。
4、当书商
资本:投资不多,关键是人脉
收益:几千元/月
风险:★★★★
技能要求:沟通能力,策划能力
业务描述:能当书商的,在学校一般混的比较开。能从大书商和出版社拿到活儿,组织人手,赚取差价。
5、上班
资本:基本上零投资
收益:0—几千元/月,目前平均1000元/月
风险:无
技能要求:能够独立挑起某个岗位的工作
适合人群: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适宜该工作
6、创业开店或开公司
资本:8000元以上
收益:不等
风险:★★★★★
技能要求:有强烈的事业精神,心理素质较好
适合人群:不甘寂寞和想努力干一翻事业的人
总体上讲,相对农民工来说,大学生赚钱属于脑力劳动,发展潜力比较大。
农民工挣钱模式
人在生存基本无忧的前提下,接着想的,就是怎么生活的更好更有质量。说的实在一点,就是怎么赚更多的钱,然后改善生活。
在城市奋斗了三五年的农民工,有极少量的人找到了致富的钥匙并碰上了好运气,赚取了一定的钱财,并把家安在城市,也算是在城市扎根了;有一小部分则是把赚到的钱拿回家风风光光的盖新房子;当然,更多人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附带一点点微薄的血汗钱而已。
同是进城务工,为什么有人赚大钱了有人赚小钱了还有人是一文不赚呢?
除了不可捉摸的运气因素外,这大概是因为农民工各自赚钱的方式不同罢了。那么,农民工有哪些赚钱方式呢?
直接出卖体力
农民工没有知识,没有专业技能,大多数只能靠出卖体力来挣钱。
案 例
鉴于分析需要,笔者这里例举建筑行业作为代表,建筑行业是农民工扎堆的地方之一。我们这里有一些在建筑工地工作的采访实例,建筑农民工的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采访地点,武汉某建筑工地。
1.姓名:张耀国
家乡:河南洛阳
年龄:33岁
工龄:刚出来几天,做的是短工,9月1日孩子开学就回家
工资:30元/天
工时:9——10小时/天
工种:和水泥、运土
家庭负担:不是太重,但是想出来找点事做,多挣点钱
2.姓名:廖勇
家乡:重庆万州
年龄:36岁
工龄:2年
工资:30元/天
工种:铺马路
工时:8小时/天
家庭负担:家里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初中
背后的故事:受工伤的人
听说廖勇受了工伤,笔者急于找到他。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他刚从工篷里出来,就顺便参观了他们的“卧室”:外面是一个大架子,撑着防雨布,里面摆着几张床,说是床,不过是一扇门板,一张席子,一床蚊帐而已。武汉的夏天出奇地热,还好他们备有电扇,不至于中暑。
在工地上干活时,他的腿被挖掘机弄伤。事后去医院,医生说可能没事,给他开了一些药。他以为问题不严重,就回去接着干活。过了几天,腿又疼痛难忍,他跑去医院拍X光,才得知已伤了内骨,如果动手术,估计要几千元。
按规矩,医疗费应由司机和老板分摊,可这时,那司机(也是个零时工)已经走了,而老板也迟迟推拖着,一直没来解决。
为了干活挣钱,廖勇还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才开始休息。因为老板一直没出现,他担心解决不了,他还算比较聪明的,知道打电话向当地媒体求救。据说后来老板迫于各方面压力,陪了2万元医药费。
3.姓名:徐卫中
家乡:咸宁通山县
年龄:45岁
工龄:3年
工资:35元/天
家庭负担:3个小孩都在上学(一个高中、两个初中)
外出原因:家乡是山区,田地太少(0.5亩/人),无法维持生计
感受:工地上干活跟农活差不多,不是很累,出来之后比在家乡过得好一些,但要供三个小孩上学,经济上仍很拮据
背后的故事: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在家乡时生活太困难,徐卫中丢了田地,举家搬迁到武汉。目前他们一家五口住在西门外租来的房子里。他主要在工地上干活,一天35元钱,妻子在学校做清洁,一月工资460元。家里值钱的设备只是一台电视机。
他的大孩子在地大附中读高中,两个小孩在私立中学读初中。他说,这种私立学校是不能考高中的;可是公办学校又太贵,实在读不起,只有让他们以后转学再考高中了。
此外,最令他担心的是学费问题:每次交学费时,他都是临时向老板支取,这样就会拖几天,而城里孩子很早就交了;有时,老师不了解情况,还以为他们不想交,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说这话时,他一脸无奈。
综合分析
1.总体特征
这些建筑民工大都集中在30——50岁之间,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干一些体力活,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的工资不高,一般是35元左右/天。那些中年人一般做短工,农闲时出来,农忙时回家;少数老年人是过节时回家。一种新现象是,打工族中老年人和城镇居民渐多,这表明打工已慢慢变成取得收入的好方法,已越来越受人欢迎。
2.物质生活
(1)伙食较差,一般只有两个菜,没什么荤菜,只能吃饱;住宿条件也不好,差点的住工棚,简陋地只剩下一扇门板、一床席子、一个蚊帐;好点的是公司提供租房。但既然是外出打工,他们也就不敢苛求。
(2)前几年,一些单位拖欠工资,曾让农民工十分无奈,在社会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基本解决。我所采访的这些建筑工人,他们的工资也并非按月按时发放,只是要用时可以向老板随时支取,从工资里扣除,他们对此也比较满意。
3.精神生活
这些建筑工人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多挣钱,解决家庭负担。因无一技之长,只能干些体力活;但他们改变现状的决心不是很强烈,有人回答是自己岁数大了,不象青年人一样还要长期干下去,再加之打工的人太多,学了技术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游击型短工
我们把这类农民工单列出来,主要是这种类型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而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扁担(搬运工)
火车站、码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是扁担较集中的地方。
事实上他们赚钱的方式仍是出卖劳动力,他们一般按件或者量收费。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有人帮你把新买的电脑从一楼搬到七楼,他们会收取5到15元的小费,如果雇主大方,可能会另加一点钱。扁担的收入非常不固定,一般30-80元左右,运气好的一天赚一两百元,当然,他们也有一天分文不赚的时候。
扁担工之所以潜力,笔者这里主要说的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不断的积累人脉和各种资源,他们很容易转行,比如承包某个码头或者某项工程等,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向雇佣方开价。
街头游击队
这类农民工赚钱方式主要是疏通下水道,修理煤气灶等。
相对来说,这类农民工赚钱还有一点点技术含量,而且收入还可以,但是,每天的走动范围广,干的活比较脏,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一般他们每上门一次,大概有20-100元的收入。
游击型农民工活动时间相对自由,农忙的时候,他们回家干农活,闲的时候,他们又向城市进军。
做点小本生意
相对来说,做小本买卖的农民工前途无疑是最为光明的。
一些有思想有想法的农民工,不满为他人打工,纷纷自起炉灶。自己做小买卖,赚钱亏钱都是自己的,做起来心里踏实而且带劲。
“做生意”、“当老板”是农民工最奢侈的梦想。然而要把梦想付诸实践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比如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比如启动资金,比如适宜的生意平台等等。相对来说,做生意比较自由,不受别人约束和管制,自己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赚钱亏钱都是自己的。有关投资小本生意的案例请参考本刊“创业参谋”和“项目超市”栏目。
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是弱势群体
有关大学生和农民工对比的声音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一说的由来:
1、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1000元,而农民工的平均月薪为1100元。(事实上,笔者并不完全认可该统计说法,因为该统计比较局限)
2、从大学生生存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看,“大学生”在职场的生存能力远不如农民工。
3、其他社会价值体系,比如评价一个人的成败,人们喜欢用金钱数量来衡量。
有关“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评价
●大学毕业生对起薪点的期望值低于农民工,或者说大,学生的实际起薪点就低于农民工。
这是事实,无可辩驳。但这个事实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潜台词无非是要告诉人们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理应高于农民工,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低于农民工;第二,如今的大学出了问题;第三,社会也出了问题。
●农民工之所以比“大学生”有竞争力,就在于“农民工”不贪心,只要有机会劳动就不放弃,脏、累、苦都不怕。这种不计报酬和得失用于挑战和实践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就业市场。而“大学生”多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直上学,养尊处优。由于社会分化比较严重,贫富悬殊巨大,社会还不能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给每一个大学生。习惯于大都市悠闲舒适生活的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中,一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二是一开始就幻想有很高的待遇和尊崇。最终在残酷的社会职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和生存面临巨大难题,其生存力远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由来是不是源于人们对人才价值观的重新认识:
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产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和性别,只要你的劳动价值能被社会所承认,你就是“人才”。曾几何时,大量的“农民”来到城里,身受带着泥土的芳香,城市人避之不及。鄙视和冷嘲热讽的目光没有吓跑这些“泥腿子”。正是由于“农民工”身上这种不怕脏、不怕累、忍得住耻辱和勇于低头、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农民工”生存竞争力大大提升。
大学生和农民工没有可比性
历史上人们就有一种习惯,书读多了就会犯一种病,知识分子多是看不起劳动者,大学生很多时候也是把自己看得比农民高贵。但是,今天不同了,就业难的压力下,很多农村出来上大学的孩子,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纷纷要求把“户籍”变成农民,也好有一份承包田糊口。人们常说世事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抵如此罢了。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有竞争力。尽管这句话有些尖刻,但是反映的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或许这个现实问题是暂时的,或者说不确定。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结构。一种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出来批评和发表见解,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就不了业,没有面子的不止是“大学生”,还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父母、亲人、学校和政府教育机构等。
事实上,在目前阶段,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种差异很大的不同群体,二者没有可比性。好比有人问,到底农业部长牛B还是科技部长牛B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农民工和大学生都是弱势群体
农民工干的活上最苦最脏最累的,但是他们获取的报酬非常低下。也就是说,同样的活给同样的钱让城里人去干,城里人愿意干的恐怕极其个别或者没有。
一方面农民工干了比较脏累的活拿的钱少,另一方面他们还被人歧视和另眼相看,还有,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险等等福利基本上和他们无缘,各种公共资源他们也没有得到分享,社会也没有他们的发言权,单就这几方面看,农民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大学生是十年寒窗通过高考这道有删选功能的门后才获取的一种身份。从传统意义上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精英人群,然而,世道变化太快,大学生头上的很多光环已经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一个空名。空名里面既有曾经的荣耀,也包涵有别样的讽刺。可以想象,一个大学生,十多年的读书成本总计起来大概有12万左右,毕业之后,如果连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找不到,你说大学生自己怎么想?他的家人怎么想?社会上的其他关注大学生的人怎么想?
事实上,大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到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只是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没有给他们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而已。
——其实,大学生也是弱势群体。(策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