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传授知识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如何科学地安排好每一个45分钟,是所有教学工作者需要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非改革不可。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导演”与学生的“表演”,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能充分表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学生。以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预习的方法:上节课结束时介绍下节要学习的内容,并根据所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必须指出,提出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既不能提出过高要求,使学生知难而退,挫伤积極性,又不能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觉得没啥可学,这一点是课堂预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
如在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应从哪几方面考虑(药品、条件、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2)根据二氧化碳的药品特点研究使用什么样的装置(和氧气、氢气比较)。(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它的收集方法。(4)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通过以上内容的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掌握,为下节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课前预习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着重点,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 课堂讨论 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对上节提出的问题逐个讨论。注意讨论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鼓励学生对上节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允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不正确。对回答较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基础差的同学回答的问题要细致分析找出不足,不断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绝不允许批评和挖苦打击其积极性。
讨论的组织是这一过程的关键,组织恰当,可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全面提高,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3. 课堂精讲 通过前面的讨论,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朗化了,重点、难点也已突出出来。教师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较抽象的化学概念、定理、原则等加以解释、分析、论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某些化学反应、变化、现象;某些演示实验,可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最简单的方案,让学生上台操作,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总结该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要力争每节课都是精品,要注意知识的渐进性,防止跳跃思维,避免部分学生思想“溜号”或跟不上进度。要适当补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以拓宽和加深对课本的知识的理解。
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要把每一个问题都仔细的讲解,而是对学生预习和讨论时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力求让学生弄清弄懂。
4. 课堂巩固与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质量与数量,是评价一节成功课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质量、研究教材的水平、传授知识的技能与艺术。通过习题的引入和练习,学生要应用刚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思考、练习,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练习思考的过程,是新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强化的过程,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解题新颖、灵活的同学要及时表扬,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归纳 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要组织好本节的总结。要求学生自己写总结,通过手脑并用,重新整理,把本节课主要内容,力争用简明语言概括,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花大量精力进行每节课的设计,使每节课有讲有练、有质疑、有巩固、有归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当堂所学、当堂消化;才能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去充实、发展自我。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导演”与学生的“表演”,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能充分表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学生。以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预习的方法:上节课结束时介绍下节要学习的内容,并根据所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必须指出,提出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既不能提出过高要求,使学生知难而退,挫伤积極性,又不能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觉得没啥可学,这一点是课堂预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
如在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应从哪几方面考虑(药品、条件、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2)根据二氧化碳的药品特点研究使用什么样的装置(和氧气、氢气比较)。(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它的收集方法。(4)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通过以上内容的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掌握,为下节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课前预习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着重点,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 课堂讨论 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对上节提出的问题逐个讨论。注意讨论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鼓励学生对上节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允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不正确。对回答较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基础差的同学回答的问题要细致分析找出不足,不断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绝不允许批评和挖苦打击其积极性。
讨论的组织是这一过程的关键,组织恰当,可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全面提高,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3. 课堂精讲 通过前面的讨论,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朗化了,重点、难点也已突出出来。教师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较抽象的化学概念、定理、原则等加以解释、分析、论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某些化学反应、变化、现象;某些演示实验,可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最简单的方案,让学生上台操作,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总结该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要力争每节课都是精品,要注意知识的渐进性,防止跳跃思维,避免部分学生思想“溜号”或跟不上进度。要适当补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以拓宽和加深对课本的知识的理解。
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要把每一个问题都仔细的讲解,而是对学生预习和讨论时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力求让学生弄清弄懂。
4. 课堂巩固与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质量与数量,是评价一节成功课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质量、研究教材的水平、传授知识的技能与艺术。通过习题的引入和练习,学生要应用刚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思考、练习,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练习思考的过程,是新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强化的过程,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解题新颖、灵活的同学要及时表扬,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归纳 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要组织好本节的总结。要求学生自己写总结,通过手脑并用,重新整理,把本节课主要内容,力争用简明语言概括,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花大量精力进行每节课的设计,使每节课有讲有练、有质疑、有巩固、有归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当堂所学、当堂消化;才能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去充实、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