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像等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目前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在我也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下面我就把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同行交流一下。
一、 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 优化了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如果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幅荷塘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情状。再配上和谐的轻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单纯地讲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之美,并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效率就是生命。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谁不希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过去,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质量更好。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效率更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这种情境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就会越轻松,掌握的信息就会越多,记忆会更牢固,在实践应用中也越灵活。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影视,使德育教学更为具体感人,真正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特殊任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这个优势,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似乎带有空洞说教的嫌疑(许多学生不接受这一套)。作为年轻的中学教师,我时常感到困惑,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尝试应用多媒体影视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剪辑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欣赏,同时编录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辱卖国,残酷地摧残正直人才的镜头。这样,一方面用历史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苦难的历史中去探寻龚自珍先生的爱国热情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的特质。
二、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多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但是量的优势,而且有质的极大飞跃。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种:
1. 过度重视课件的美观,忽视了教学效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从封面到主页再到每个主题页,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更是将课件制作得美不胜收。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课件中漂亮的画面,而知识点却掌握得很不理想。像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者在制作和展示课件时,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2. 使用多媒体时忽视了交互性,将“人灌”简单得变为“机灌”。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像有些教师所理解的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也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了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忽略师生对话,造成师生“感情冷漠”。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的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往往会割裂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进行多媒体教学变成了进行多媒体演示。没有了奔泻的激情、思辩的火花、迸发的灵感,岂不悲哉?
从当前教育线上使用多媒体的现状来看,我们很有必要深刻思考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坐标中找准位置。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
一、 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 优化了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如果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幅荷塘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情状。再配上和谐的轻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单纯地讲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之美,并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效率就是生命。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谁不希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过去,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质量更好。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效率更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这种情境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就会越轻松,掌握的信息就会越多,记忆会更牢固,在实践应用中也越灵活。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影视,使德育教学更为具体感人,真正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特殊任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这个优势,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似乎带有空洞说教的嫌疑(许多学生不接受这一套)。作为年轻的中学教师,我时常感到困惑,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尝试应用多媒体影视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剪辑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欣赏,同时编录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辱卖国,残酷地摧残正直人才的镜头。这样,一方面用历史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苦难的历史中去探寻龚自珍先生的爱国热情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的特质。
二、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多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但是量的优势,而且有质的极大飞跃。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种:
1. 过度重视课件的美观,忽视了教学效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从封面到主页再到每个主题页,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更是将课件制作得美不胜收。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课件中漂亮的画面,而知识点却掌握得很不理想。像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者在制作和展示课件时,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2. 使用多媒体时忽视了交互性,将“人灌”简单得变为“机灌”。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像有些教师所理解的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也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了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忽略师生对话,造成师生“感情冷漠”。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的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往往会割裂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进行多媒体教学变成了进行多媒体演示。没有了奔泻的激情、思辩的火花、迸发的灵感,岂不悲哉?
从当前教育线上使用多媒体的现状来看,我们很有必要深刻思考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坐标中找准位置。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