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生态恶化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倍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既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降低发展成本,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又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不是农业强国。从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并单一,尤其是近年来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过滥使用,土地酸碱化、肥力下降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农作物秸秆焚烧或废弃污染严重,农村地下水位日益下降等。农民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提高收入使得农民的收入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农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减少而收入增加,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的收入。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资源和技术三位一体,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和我国工业及其他社会领域循环经济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面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困难,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发展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农业生产和消费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即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方法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持续的利用农业资源,并能减少资源的投入以及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生态和农村综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简称“4R”原则即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化”(Reuse)准则,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Reduce)准则,和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的“重组化(reorganization)准则和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无害化”(Recycle)准则。
农业循环经济特征。1、农业循环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小循环与工、商结合,形成生产、消费、资源再利用的大循环,从小农经济走向城乡一体的真正循环。2、农业循环经济要求生产物质的循环流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流向形式是单向的,即是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发展流向,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人们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并一次性的。而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产与环境和谐的发展方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主要体现在“两低一高”即高利用、低开采、低排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的路径。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转变思想在发展思路上,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以往重开发轻节约,把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把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倾向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相一致协调发展。树立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在农业经济发展上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2、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协调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对农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强,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好处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使农民逐步培养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由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方面和范围广,政府对其进行统一领导协调,是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因此,政府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协调和控制,是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科学有效的范围类进行。政府要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的总体规划,确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措施,为循环农业的发展做好条件。3、政府要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关法律。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区域为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法律法规意识在农村很是空白。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循环农业良好运作的有效保障。政府要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政府可以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绿色消费、发展安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优惠的财政、税收等政策,奖励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在在其中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农民的各自职责及其违法后的法律责任,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出路,这是本世纪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結合自身情况,吸引外资,补全经济发展链条,逐步提升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推广新科技,培养新人才,逐步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进一步发展好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0901班)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资源和技术三位一体,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和我国工业及其他社会领域循环经济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面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困难,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发展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农业生产和消费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即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方法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持续的利用农业资源,并能减少资源的投入以及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生态和农村综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简称“4R”原则即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化”(Reuse)准则,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Reduce)准则,和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的“重组化(reorganization)准则和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无害化”(Recycle)准则。
农业循环经济特征。1、农业循环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小循环与工、商结合,形成生产、消费、资源再利用的大循环,从小农经济走向城乡一体的真正循环。2、农业循环经济要求生产物质的循环流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流向形式是单向的,即是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发展流向,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人们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并一次性的。而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产与环境和谐的发展方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主要体现在“两低一高”即高利用、低开采、低排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的路径。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转变思想在发展思路上,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以往重开发轻节约,把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把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倾向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相一致协调发展。树立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在农业经济发展上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2、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协调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对农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强,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好处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使农民逐步培养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由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方面和范围广,政府对其进行统一领导协调,是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因此,政府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协调和控制,是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科学有效的范围类进行。政府要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的总体规划,确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措施,为循环农业的发展做好条件。3、政府要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关法律。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区域为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法律法规意识在农村很是空白。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循环农业良好运作的有效保障。政府要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政府可以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绿色消费、发展安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优惠的财政、税收等政策,奖励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在在其中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农民的各自职责及其违法后的法律责任,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出路,这是本世纪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結合自身情况,吸引外资,补全经济发展链条,逐步提升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推广新科技,培养新人才,逐步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进一步发展好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0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