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瓦当是中国古代屋檐建筑中兼具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始于西周中晚期,到汉代发展极盛。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笔者通过现有资料对瓦当的纹样艺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瓦当;汉代;汉长安城遗址;纹样;遗产
一、瓦当概述
(一)瓦当的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砖和瓦是重要的材料。在传统建筑中,屋檐顶端的盖头瓦被称作瓦头,位于筒瓦顶端,呈下垂状。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瓦当在古建筑的应用中往往起到固定上瓦,遮盖两行瓦之间缝隙,从而保护木制飞檐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装饰屋檐,使屋檐更具美感。基于此,多数学者分析,“瓦当”这一称呼很可能是根据它的位置和作用得来的。
(二)瓦当的演变历程
瓦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典建筑上的一种特有装饰,大多是圆形或者半圆形的,可在筒瓦前部使用,还可以在板瓦铺设的小式瓦建筑中使用,它既实用又美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瓦当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古代匠人们用自己的巧思与技艺创造形制各异的图案,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结果。每一片小小的瓦当都承载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和生产力成果,展示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表1)。
追溯我国瓦当的起源,最早可以从西周时期开始探寻,西周时期的扶风召陈遗址中就有瓦当存在。瓦当发展到春秋晚期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并且已经成为大型建筑的重要材料。最初的瓦当形制比较单一,呈半圆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仅注重瓦当的实用性,并没有特别关注瓦当的装饰作用,所以对瓦当的美化也不够,在瓦当的纹饰方面,仅仅采用简单的粗线条进行装饰。尽管这些线条非常简单,也已将瓦当的质朴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当时人民的建筑思想。在西周后期,瓦当在建筑当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瓦当的需求量增大,且要求越来越多,不仅注重其实用性,还注重其美观性,因此,瓦当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图案,随着技艺的发展,图案的精美程度越来越高。
发展至战国时期,瓦当的纹饰已经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而这一时期的瓦当纹饰更加多样。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洛阳周王城则大多使用素面的半瓦当以及以动物为纹饰的瓦当,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当存在大量的饕餮纹样和山云纹样,还有少量瓦当上刻有鸟纹,在齐国时期,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数量庞大,赵国则是素面圆瓦当数量较多,还存在少量的三鹿纹瓦当,燕国虽然多使用饕餮纹瓦当,但是这一时期的饕餮纹已经非常简化,仅突出饕餮的双目,之后又进行了改易,以卷云纹为主。
到了汉代,瓦当的图像较多地使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灵兽,同时人们将篆体文字作为一种新的装饰图案刻画在瓦当上。装饰瓦当的文字使用的是小篆体,在瓦当上,小篆体文字密切排列,均匀和谐,将瓦当刻画得古朴大气。这也充分凸显了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同时展现出汉代古朴的艺术思想。在文辞方面,汉代瓦当多刻画一些祈福的吉利语言,这种瓦当集艺术的美观性和文化的传承性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汉代风格。
二、汉代瓦当—集大成者的巅峰之作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或者文化方面,汉朝都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成就较高的时期。受到经济、文化、政策的影响,汉代人民的思想较为先进,且积极进取,在对外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成果,從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可窥见一斑。
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势必会通过外在的物质形式得到体现,而这一时期的瓦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的发展状况。在继承了秦瓦当传统形制的基础上,汉朝的瓦当在内容、形制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写实向写意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汉代瓦当的装饰题材比较丰富,选题包含了空中、地上、神话、民间等各方面的内容(表2)。
(一)图像纹瓦当
图像纹瓦当的纹饰采用了线面结合的刻画方式,用写实手法形象地展现出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匠人善于捕捉瞬息之间的灵感,大胆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刻画、想象和创造,同时还将想象中的事物刻画到瓦当中以发挥装饰作用。人类用无限夸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神话中的图像刻画出来,赋予了其艺术价值,如饕餮纹、怪兽纹等,它们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整合、提炼而来的。汉代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还有周、秦时期的特点,但是一反周秦时期纹饰的狰狞美,此时的纹饰更加柔和、自由、活泼,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蓬勃旺盛的生命,天真狂放的气势,简单而不俗气、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都说明汉代瓦当制造者已经在制作过程中懂得运用夸张而有节制、增饰润色而又不违背事实的原则。汉长安城礼制建筑遗址出土的四神瓦当是汉代瓦当中的珍品,四神是四种被神化的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2)。在古代,它们各为一方之神,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神瓦当大多被置于大型宫殿群中,表明不同方位和建筑的不同用途,它们既有沉稳厚重之感,又呈空灵飘逸之势,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珍品,对考古、建筑及现代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四神瓦当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符号代表,也体现了汉代艺术设计极强的包容性,它是现代设计思想的启迪,为后人的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图案纹瓦当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总结,它采用几何形的线条对瓦面进行简单的勾勒装饰,图案纹的运用是线性艺术形式的一种体现。在整个勾勒过程中,线条逐渐变形、简化,图案纹本身的含义已经被淡化,凸显其图案的内涵。在图案纹当中,葵纹瓦当数量较多,比较常见。图案纹瓦当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发展到秦代,图案纹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纹饰。 汉代后期,葵纹瓦当逐渐向云纹瓦当发展,这一时期瓦当图案的呈现更加严谨,构图形式多变。西汉时期数量最庞大的瓦当是云纹瓦当,它的花纹特点如下:中心呈现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云纹的主要变化,云纹瓦当大致可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图3)。
(三)文字瓦当
汉代时期,文字瓦当最具特色,在当时的建筑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彼时瓦当上的文字用词华丽、优美,语言内容除包括歌颂、祈祷、祝福外,还有记录实事、趋利避害的词语等。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阶层通行的吉祥语。“未央”含有祛灾、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长乐”即时常快乐、长久快乐,未央、长乐两宫名即取义于此。带有“未央”“长乐”文字的瓦当,最初既特指未央宫和长乐宫,又有吉祥的含义。文字瓦当用于宫廷建筑、陵墓建筑、私宅建筑等方面,多为阳文。瓦当上有用来表示祝福和祈盼之意的文字,比如“长生无极”“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词语(图4);也有用来做标记的文字,以标明建筑的名称,如“长乐”对应长乐宫,“上林”对应上林苑等;还有表示官职的词语,如“都司空”等;用于墓葬中标明墓葬名称,如“高祖万世”等。在汉代,文字瓦当是当时的主流,内容极其丰富,且书法造诣颇高,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瓦当上的文字几乎都是篆体,具有盘曲纠绕、线条明朗的特点,瓦当刻画具有非常强的可塑造性,因此,将篆体用于圆形瓦当中更容易发挥其作用,体现文字的线条美。在汉代,文字瓦当是当时瓦当的艺术巅峰,是瓦当艺术的佼佼者。匠人利用文字线条的伸缩性特点,将瓦当文字刻画得变化多端,体现了印章和书法的古典美。
图5为1951年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6.8厘米的“汉并天下”瓦当,此瓦当为纪念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建立汉王朝而作。
图6为汉单于和亲瓦当,其瓦当上的“单于和亲”文字反映了历史上汉匈和亲之事。
三、结语
笔者长期从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研究工作,对汉文化及汉瓦当情有独钟,汉文化是多种哲学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瓦当艺术正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株奇葩,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亮点。从瓦当艺术中,能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情,感受到他们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简介
何潇雨,1975年7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根远,朱思红.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傅嘉羲.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4]叶朗.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6]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
[7]陈振廉.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8]傅嘉义.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11):153-154.
[10]张玉.瓦当上的纹饰—浅谈汉代四神瓦当[J].大众文艺,2011(8):275.
[11]王珊.淺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J].汉字文化,2018(17):80-81.
关键词:瓦当;汉代;汉长安城遗址;纹样;遗产
一、瓦当概述
(一)瓦当的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砖和瓦是重要的材料。在传统建筑中,屋檐顶端的盖头瓦被称作瓦头,位于筒瓦顶端,呈下垂状。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瓦当在古建筑的应用中往往起到固定上瓦,遮盖两行瓦之间缝隙,从而保护木制飞檐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装饰屋檐,使屋檐更具美感。基于此,多数学者分析,“瓦当”这一称呼很可能是根据它的位置和作用得来的。
(二)瓦当的演变历程
瓦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典建筑上的一种特有装饰,大多是圆形或者半圆形的,可在筒瓦前部使用,还可以在板瓦铺设的小式瓦建筑中使用,它既实用又美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瓦当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古代匠人们用自己的巧思与技艺创造形制各异的图案,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结果。每一片小小的瓦当都承载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和生产力成果,展示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表1)。
追溯我国瓦当的起源,最早可以从西周时期开始探寻,西周时期的扶风召陈遗址中就有瓦当存在。瓦当发展到春秋晚期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并且已经成为大型建筑的重要材料。最初的瓦当形制比较单一,呈半圆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仅注重瓦当的实用性,并没有特别关注瓦当的装饰作用,所以对瓦当的美化也不够,在瓦当的纹饰方面,仅仅采用简单的粗线条进行装饰。尽管这些线条非常简单,也已将瓦当的质朴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当时人民的建筑思想。在西周后期,瓦当在建筑当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瓦当的需求量增大,且要求越来越多,不仅注重其实用性,还注重其美观性,因此,瓦当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图案,随着技艺的发展,图案的精美程度越来越高。
发展至战国时期,瓦当的纹饰已经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而这一时期的瓦当纹饰更加多样。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洛阳周王城则大多使用素面的半瓦当以及以动物为纹饰的瓦当,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当存在大量的饕餮纹样和山云纹样,还有少量瓦当上刻有鸟纹,在齐国时期,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数量庞大,赵国则是素面圆瓦当数量较多,还存在少量的三鹿纹瓦当,燕国虽然多使用饕餮纹瓦当,但是这一时期的饕餮纹已经非常简化,仅突出饕餮的双目,之后又进行了改易,以卷云纹为主。
到了汉代,瓦当的图像较多地使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灵兽,同时人们将篆体文字作为一种新的装饰图案刻画在瓦当上。装饰瓦当的文字使用的是小篆体,在瓦当上,小篆体文字密切排列,均匀和谐,将瓦当刻画得古朴大气。这也充分凸显了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同时展现出汉代古朴的艺术思想。在文辞方面,汉代瓦当多刻画一些祈福的吉利语言,这种瓦当集艺术的美观性和文化的传承性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汉代风格。
二、汉代瓦当—集大成者的巅峰之作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或者文化方面,汉朝都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成就较高的时期。受到经济、文化、政策的影响,汉代人民的思想较为先进,且积极进取,在对外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成果,從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可窥见一斑。
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势必会通过外在的物质形式得到体现,而这一时期的瓦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的发展状况。在继承了秦瓦当传统形制的基础上,汉朝的瓦当在内容、形制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写实向写意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汉代瓦当的装饰题材比较丰富,选题包含了空中、地上、神话、民间等各方面的内容(表2)。
(一)图像纹瓦当
图像纹瓦当的纹饰采用了线面结合的刻画方式,用写实手法形象地展现出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匠人善于捕捉瞬息之间的灵感,大胆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刻画、想象和创造,同时还将想象中的事物刻画到瓦当中以发挥装饰作用。人类用无限夸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神话中的图像刻画出来,赋予了其艺术价值,如饕餮纹、怪兽纹等,它们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整合、提炼而来的。汉代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还有周、秦时期的特点,但是一反周秦时期纹饰的狰狞美,此时的纹饰更加柔和、自由、活泼,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蓬勃旺盛的生命,天真狂放的气势,简单而不俗气、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都说明汉代瓦当制造者已经在制作过程中懂得运用夸张而有节制、增饰润色而又不违背事实的原则。汉长安城礼制建筑遗址出土的四神瓦当是汉代瓦当中的珍品,四神是四种被神化的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2)。在古代,它们各为一方之神,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神瓦当大多被置于大型宫殿群中,表明不同方位和建筑的不同用途,它们既有沉稳厚重之感,又呈空灵飘逸之势,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珍品,对考古、建筑及现代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四神瓦当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符号代表,也体现了汉代艺术设计极强的包容性,它是现代设计思想的启迪,为后人的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图案纹瓦当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总结,它采用几何形的线条对瓦面进行简单的勾勒装饰,图案纹的运用是线性艺术形式的一种体现。在整个勾勒过程中,线条逐渐变形、简化,图案纹本身的含义已经被淡化,凸显其图案的内涵。在图案纹当中,葵纹瓦当数量较多,比较常见。图案纹瓦当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发展到秦代,图案纹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纹饰。 汉代后期,葵纹瓦当逐渐向云纹瓦当发展,这一时期瓦当图案的呈现更加严谨,构图形式多变。西汉时期数量最庞大的瓦当是云纹瓦当,它的花纹特点如下:中心呈现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云纹的主要变化,云纹瓦当大致可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图3)。
(三)文字瓦当
汉代时期,文字瓦当最具特色,在当时的建筑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彼时瓦当上的文字用词华丽、优美,语言内容除包括歌颂、祈祷、祝福外,还有记录实事、趋利避害的词语等。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阶层通行的吉祥语。“未央”含有祛灾、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长乐”即时常快乐、长久快乐,未央、长乐两宫名即取义于此。带有“未央”“长乐”文字的瓦当,最初既特指未央宫和长乐宫,又有吉祥的含义。文字瓦当用于宫廷建筑、陵墓建筑、私宅建筑等方面,多为阳文。瓦当上有用来表示祝福和祈盼之意的文字,比如“长生无极”“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词语(图4);也有用来做标记的文字,以标明建筑的名称,如“长乐”对应长乐宫,“上林”对应上林苑等;还有表示官职的词语,如“都司空”等;用于墓葬中标明墓葬名称,如“高祖万世”等。在汉代,文字瓦当是当时的主流,内容极其丰富,且书法造诣颇高,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瓦当上的文字几乎都是篆体,具有盘曲纠绕、线条明朗的特点,瓦当刻画具有非常强的可塑造性,因此,将篆体用于圆形瓦当中更容易发挥其作用,体现文字的线条美。在汉代,文字瓦当是当时瓦当的艺术巅峰,是瓦当艺术的佼佼者。匠人利用文字线条的伸缩性特点,将瓦当文字刻画得变化多端,体现了印章和书法的古典美。
图5为1951年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6.8厘米的“汉并天下”瓦当,此瓦当为纪念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建立汉王朝而作。
图6为汉单于和亲瓦当,其瓦当上的“单于和亲”文字反映了历史上汉匈和亲之事。
三、结语
笔者长期从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研究工作,对汉文化及汉瓦当情有独钟,汉文化是多种哲学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瓦当艺术正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株奇葩,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亮点。从瓦当艺术中,能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情,感受到他们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简介
何潇雨,1975年7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根远,朱思红.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傅嘉羲.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4]叶朗.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6]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
[7]陈振廉.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8]傅嘉义.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11):153-154.
[10]张玉.瓦当上的纹饰—浅谈汉代四神瓦当[J].大众文艺,2011(8):275.
[11]王珊.淺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J].汉字文化,2018(1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