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又有了新的诠释,提高创新能力成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紧迫任务,于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便成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有很多,然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学术品格、教学作风和道德修养对研究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素质和能力。
  
  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管理者
  
  研究生培养目标一般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设定,它既考虑到本学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又要考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切入点。现今的研究生培养已经改变了原有“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和高校教学人才”单一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思路,越来越突出个性化及实用性的培养,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学科的交叉使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中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方向,每—个新的学科或学科中新的方向都有导师或导师组进行着专门的研究。由于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是该学科各研究方向共同遵守的章程,所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定是全体专家学者(导师们)共同参与制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学科的最高水平。
  研究生的全部培养过程几乎是在导师的直接安排与监督下完成。在文献的阅读环节里,导师首先从介绍图书馆的资料和使用方法开始,然后指定特定的阅读范围,或是具体的阅读文献,有的还要亲自指导学生获取资料的办法和途径。随着资料范围的不断扩大,导师又要指导学生如何管理文献资料,如何阅读资料等等。对于其他环节,导师则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设置培养内容和考核要求,如定期的研究例会,每周一次sem-inar并提交书面报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各类学科的专家来校讲座,在大量的概念、大量的理论、大量方法之间进行比较和嫁接,拓宽学科专业面;开展学术沙龙,参加学术会议;指定权威性原版教材并采取外文授课及考核等等。导师就是以如此的“严格要求”,把学生“逼”到尽可能高的层次上去。
  
  二、导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指导者与责任人
  
  完成论文的过程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学位论文的水平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每年我国都有一批优秀的博士生在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中脱颖而出,各高校在奖励学生的同时,也给予获奖学生导师以很高荣誉,由此可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为此所付出的辛苦。
  选题是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出具有创新性论文的关键。多数学生的选题是导师项目(课题)的一部分,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及各自的特色优势为他们选择确定合适的题目,也有一些特殊的专业,如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的专业(如政治学类、经济类或医学类),这些专业学生的选题有的离开了导师的项目(课题),但多数学生还是在导师帮助下选择一些热点的问题。导师的职责就是要找到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题目,找到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作为题目让学生进行研究。
  其次,学位论文进行过程中,导师的定时监控与适时纠错都是对研究生在关键时刻的点拨,这也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自身对科学规范与学术标准的理解与掌握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并在平时的指导过程中传递给学生。近年来,许多学校都把学位论文所应遵守的学术道德和规范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为学生的导师,这不仅仅因为导师可以把好学位论文的质量关,还因为,只有导师方能在长期的指导过程中将这一思想渗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正确的学术行为规范。
  
  三、导师引领研究生探索并揭开未知的科学领域
  
  研究生入学首先是确立指导教师,自此导师与学生便开始了特殊的教育过程,形成了导师与研究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主体身份,通过教与学的自接交流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导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科最前沿知识、科研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导师在完成全部培养的过程中,把学生一步步地带人科学领域,揭开未知世界的面纱。培养方案的预期目标就是要科学而有效地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了解新时期的现实要求后,不断进行指导模式的进一步优化,重新审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在教学与指导的过程中重新构建,由过去的教学权威、一言堂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实现感情的交融,教学相长。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当今世界,科学知识的发展已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科在多层面上不断地交叉,许多新的学科层出不穷,人类知识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在横向上,不但自然科学领域中各学科、各门类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两大知识领域的界限也被打破,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融合、综合化趋势明显。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学科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诞生,常常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
  多学科的交融,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学科的突破点,然而它更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目学术专家在完成交叉学科发展的建构及科研工作之后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即制定新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计划。新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更是新生事物,一切的工作都不同于那些历史悠久、人才培养模式成熟的专业。在这里,培养目标要重新确定,专家学者们需要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来捕捉新学科发展的方向,了解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目标。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不但要突出知识体系的发展方向,还要为新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来自不同领域学生的知识构成,尤其要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真正把学生引向新的学科,新的科研方向。新学科的新特点决定了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在其中间环节的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及论文指导方面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的文献阅读量要大,对于新学科,很多知识要从基础的开始学起。学术活动要多于其它专业,让学生尽快入门,尽快掌握新学科发展的规律,同时,导师要时刻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适时纠错,保证其方向的正确。
  
  四、导师是研究生人品与学品形成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大约是在20至25岁之间,他们经历过完整的本科阶段,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较小,没有学术上的包袱。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们接触最直接、时间最长、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就是自己的指导教师,导师不但是进入专业科研领域的领路人,而且是生活上的父兄,做人的榜样。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点滴积累而成的,导师的言行举止无 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无不被学生效仿。做人需要有好的品质,做学问同样如此,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更来不得丝毫的不诚实,任何人格上的缺陷、道德规范的缺失,最终必将导致学风的浮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的缺乏。“无论是在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方面还是应对学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导师都毫无疑问地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学者,应该是学问和人品两方面的成功,只有具备一个完整、健康、优秀的人品和学品,他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才能成为大师或学术权威,知识渊博、功力深厚、思维敏锐、视野开阔、谦逊宽容才是学者典型的标识,才能为他人所信赖和尊重。
  迄今为止,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即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体制。我们的研究生和导师具备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特征,每个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是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转移,导师作为一种知识源,本身拥有知识,同时具有知识转移的能力和意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从导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增殖和能力的增长。由于长期密切的直接接触,必然要使师生关系非同一般,另外,导师在学术上的权威地位,使导师与学生在不自觉地进行着学术上的传承,多数学生的学术思想都是导师学术思想的延续,这种理念下的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影响必将是深刻的。学生又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认识正处在初级和朦胧阶段,此时的导师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社会、代表着成功、代表着权威,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骨入髓的。有人形容“师徒如父子”时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生。”
  综上所述,导师不是塑造人才的唯一的因素,然而,导师在创作科学价值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同时,确实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历史使命,他们对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的贡献是卓著的,他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同时他们对培养人才和传承科学精神的责任又是重大的,他们所肩负的社会及历史的责任是沉重的。导师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位导师的学术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抓住导师队伍的建设,就抓住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彭熙伟,等,两年学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
  [2]郭德侠,导师的自我反思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3]张静.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4]刘朔,改革研究生教育制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
  [5]赵文平,等,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6]梁莱歆,发达国家高校学术道德教育评价与借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
  [7]毛明全面抓好教学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工程保障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8]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伦理为主的情感支持对未婚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单侧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未婚异位妊娠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优先发展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其培养方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同期整体教育改革的效果。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又在于教师教育的发展水平。    一、教育优先发展背景下教师教育的理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并要求高等学校“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执行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和学校制订的政策、策略,确保十七大报告中战略目标的实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和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9)的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NSCLL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
目前江苏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文本的载体是牛津版的文本.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阅读的教学一般停留在知识点表层的理解,文章框架的分析,任务型阅读的训练,单词,短语和句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不仅在亲情关爱方面较为缺乏,而且经常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发极端行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双侧卵巢摘除引起的骨质疏松大鼠m GluR5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中药组(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