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安阳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安阳高校应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优势,使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最终使安阳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课堂实现共同发展。本文对安阳文化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安阳历史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 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与文化教学
新形势下,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使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中国国外孔子学院近年来规模逐渐壮大,从2004年全球仅有6所孔子学院发展到了2019年底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国内来说,我国有超过500所本科高校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安阳市两所二本院校安阳工学院和安阳师范学院都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基础。文化也是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除了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类课程,还有《中国文化概论》等文化类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2019年教育部在首次制定的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素质教育规范文件中——《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也明确指出地方高校在制定来华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中国概况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文化离不开语言这个最重要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安阳文化特点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安阳:“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安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安阳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安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具有安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争做豫北区域性文化中心,是安阳全面发展经济建设、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兴市”是安阳市“四路并进”发展战略中重要一路。安阳地方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重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但对安阳历史文化弘扬得不够。安阳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利用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使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最终达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与安阳历史文化弘扬的双赢。
安阳历史文化有其独有的优势,文化起源早,序列完整。安阳出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之根。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安阳建设了中国现今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对甲骨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殷墟除了出土大量甲骨文外,还出土了丰富的青铜器,展现了商朝灿烂的青铜文化。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土于安阳,被认为是殷商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体现了殷商时期的文化风貌,殷墟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安阳还是“大道之源”——《周易》的发源地。《周易》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对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安阳的颛顼帝喾陵对研究上古帝王陵的研究有推动作用,里面还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文物。安阳还是曹操高陵和袁世凯墓的所在地,小南海是中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马氏庄园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邸建筑标本”等等。可以说,安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且知名度较大。
三、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
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就其文化发展来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安阳地方高校,更应该重视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早在2016年,安阳市教育局就颁布了《甲骨文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促进安阳文化进校园。安阳地方高校安阳工学院从2010年起办学特色就十分注重“安阳文化进课堂”“安阳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还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学校成为“安阳地方文化教研室”,建设了“安阳特色文化教育”网站,开设了一系列的安阳文化类选修课,以注重对安阳文化的实践调查与科学研究,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传播和安阳特色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安阳工学院学生调查得出结论:安阳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安阳文化的学习是具有主观愿望的。
安阳地方高校在安阳文化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模式构建上,要重视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安阳特色文化的构建,要以专业建设增强安阳文化的认同感。安阳特色文化的构建,应该注重其内涵、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构建,探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安阳历史文化的构建。要加深对安阳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安阳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安阳文化的思想特质进行深度的解读。高校要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要增加安阳历史文化课程的课时数,增加对安阳文化选修课的开设,使每一位对安阳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要整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文化类课程教学有趣生动,在教学设计上要贴近安阳历史文化实际和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法上要与时俱进,可利用师生角色互换、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对安阳文化进行整体上的整合和梳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因材施教,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文化教学。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与科研投入,做大做好安阳历史文化课题的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文化。要努力搭建安阳历史文化传播的多维度平台,一方面加强报纸、电视、网络对安阳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大学MOOC或播放其他关于安阳历史文化的视频,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安阳文化方面的教材、制作安阳文化视频、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安阳地方高校应借助有力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传播好安阳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取真经”。通过实际参观文化景点,以切身的文化体验来完善课堂教学,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感兴趣的文化现象主动去探索、研究。
四、结语
安阳历史文化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立足于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并结合了安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在对安阳历史文化底蕴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安阳优秀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模式。安阳历史文化进课堂,既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安阳文化对外传播、弘扬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语言文字应用,2012(02).
[2]李鸿亮,杨晓玉.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
[3]阮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校研究,2011(10).
[4]原征.河南安阳:诞生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城[N].光明日报,2012-11-10.
[5]徐鹏.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安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宋海燕.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建设机制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作者简介:刘娟,女,硕士研究生,安阳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安阳历史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 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与文化教学
新形势下,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使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中国国外孔子学院近年来规模逐渐壮大,从2004年全球仅有6所孔子学院发展到了2019年底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国内来说,我国有超过500所本科高校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安阳市两所二本院校安阳工学院和安阳师范学院都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基础。文化也是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除了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类课程,还有《中国文化概论》等文化类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2019年教育部在首次制定的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素质教育规范文件中——《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也明确指出地方高校在制定来华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中国概况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文化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文化离不开语言这个最重要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安阳文化特点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安阳:“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安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安阳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安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具有安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争做豫北区域性文化中心,是安阳全面发展经济建设、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兴市”是安阳市“四路并进”发展战略中重要一路。安阳地方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重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但对安阳历史文化弘扬得不够。安阳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利用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使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最终达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与安阳历史文化弘扬的双赢。
安阳历史文化有其独有的优势,文化起源早,序列完整。安阳出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之根。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安阳建设了中国现今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对甲骨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殷墟除了出土大量甲骨文外,还出土了丰富的青铜器,展现了商朝灿烂的青铜文化。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土于安阳,被认为是殷商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体现了殷商时期的文化风貌,殷墟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安阳还是“大道之源”——《周易》的发源地。《周易》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对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安阳的颛顼帝喾陵对研究上古帝王陵的研究有推动作用,里面还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文物。安阳还是曹操高陵和袁世凯墓的所在地,小南海是中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马氏庄园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邸建筑标本”等等。可以说,安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且知名度较大。
三、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
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就其文化发展来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安阳地方高校,更应该重视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早在2016年,安阳市教育局就颁布了《甲骨文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促进安阳文化进校园。安阳地方高校安阳工学院从2010年起办学特色就十分注重“安阳文化进课堂”“安阳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还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学校成为“安阳地方文化教研室”,建设了“安阳特色文化教育”网站,开设了一系列的安阳文化类选修课,以注重对安阳文化的实践调查与科学研究,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传播和安阳特色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安阳工学院学生调查得出结论:安阳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安阳文化的学习是具有主观愿望的。
安阳地方高校在安阳文化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模式构建上,要重视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安阳特色文化的构建,要以专业建设增强安阳文化的认同感。安阳特色文化的构建,应该注重其内涵、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构建,探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安阳历史文化的构建。要加深对安阳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安阳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安阳文化的思想特质进行深度的解读。高校要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要增加安阳历史文化课程的课时数,增加对安阳文化选修课的开设,使每一位对安阳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要整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文化类课程教学有趣生动,在教学设计上要贴近安阳历史文化实际和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法上要与时俱进,可利用师生角色互换、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对安阳文化进行整体上的整合和梳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因材施教,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文化教学。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与科研投入,做大做好安阳历史文化课题的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文化。要努力搭建安阳历史文化传播的多维度平台,一方面加强报纸、电视、网络对安阳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大学MOOC或播放其他关于安阳历史文化的视频,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安阳文化方面的教材、制作安阳文化视频、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安阳地方高校应借助有力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传播好安阳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取真经”。通过实际参观文化景点,以切身的文化体验来完善课堂教学,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感兴趣的文化现象主动去探索、研究。
四、结语
安阳历史文化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立足于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并结合了安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在对安阳历史文化底蕴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安阳优秀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模式。安阳历史文化进课堂,既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安阳文化对外传播、弘扬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语言文字应用,2012(02).
[2]李鸿亮,杨晓玉.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
[3]阮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校研究,2011(10).
[4]原征.河南安阳:诞生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城[N].光明日报,2012-11-10.
[5]徐鹏.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安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宋海燕.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建设机制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作者简介:刘娟,女,硕士研究生,安阳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