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探究6 1”教学模式,是依据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理念,通过构建两类合作学习小组,即校内“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和校外“村居实践活动合作小组”,实现两种学习模式,即校内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包括6环节)和校外村居实践合作学习模式(包括1环节)。这一学习模式是一个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外服务于课内”的学习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建“6 1”学习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依据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原则,确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原则。
1.1 主动积极参与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主张课堂上,学生参与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半。
1.2 平等合作交流原则
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应该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情不通则理不达”,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1.3 宽松和谐自然原则
过去的课堂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课堂上应该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让课堂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4 自主预习探究原则
自主预习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关键。自主预习应明确学习目标,写出预习提纲,包括重难点内容、个人的想法或建议等。预习可以激学,可以帮助学生营造出一种探究问题的激情,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1.5 发现体验实践原则
评价一节好课,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1.6 关注社会生活原则
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2 “6 1”学习模式的框架结构及操作步骤
2.1 框架结构
1)校内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包括6环节):①引导自学;②合作互学;③点拨导学;④展示预学;⑤拓展求学;⑥内化所学。2)校外村居实践探究学习模式(包括1环节):实践探究、合作助学。
2.2 操作步骤
第一步:引导自学(约5分钟)。教师任务:列出自学框架,提出预设的问题,规定自学时间。学生任务:根据自学框架列出新知识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步:合作互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小组合作互帮互学,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找出难以解决的焦点问题。教师任务: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第三步:展示预学(约10分钟)。学生任务:根据自学内容和小组探究的结果,以及教师预设的问题,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焦点问题;全班参与焦点问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对于焦点与疑难问题,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解答。教师任务:给予必要的引导。
第四步:点拨导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解决疑难,融会贯通。教师任务:点拨学生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和学生通过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切记是“导”不是“给”,是顺学而导,要把握学习的脉搏因势利导;能放能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把问题解决透彻。
第五步:拓展求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拓展延伸,探究提升。教师任务:要使课前的预设促进学生课上的生成;要将知识点转化成若干个恰如其分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第六步:内化所学(约10分钟)。学生任务:深化理解知识点的实质和内涵以及知识的迁移,内化所学,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要求独立快节奏地完成任务;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任务: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总结本节课知识目标、德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尚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自学、合作、参与度及达标等方面,给小组等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校外附加的一步:实践探究、合作助学。教师任务: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性预习作业。学生任务:借助农村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条件,或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学习工具,合作完成预习作业,找出实践探究中不懂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讨论解决。
3 “6 1”学习模式的操作要求
构建两种学习小组——校内“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和校外“村居实践活动合作小组”;实现两种学习模式——校内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与校外村居实践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两种预学作业——课前新知预学和周末实践与探究预学;建立两种小组评价制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
1 创建“6 1”学习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依据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原则,确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原则。
1.1 主动积极参与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主张课堂上,学生参与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半。
1.2 平等合作交流原则
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应该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情不通则理不达”,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1.3 宽松和谐自然原则
过去的课堂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课堂上应该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让课堂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4 自主预习探究原则
自主预习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关键。自主预习应明确学习目标,写出预习提纲,包括重难点内容、个人的想法或建议等。预习可以激学,可以帮助学生营造出一种探究问题的激情,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1.5 发现体验实践原则
评价一节好课,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1.6 关注社会生活原则
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2 “6 1”学习模式的框架结构及操作步骤
2.1 框架结构
1)校内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包括6环节):①引导自学;②合作互学;③点拨导学;④展示预学;⑤拓展求学;⑥内化所学。2)校外村居实践探究学习模式(包括1环节):实践探究、合作助学。
2.2 操作步骤
第一步:引导自学(约5分钟)。教师任务:列出自学框架,提出预设的问题,规定自学时间。学生任务:根据自学框架列出新知识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步:合作互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小组合作互帮互学,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找出难以解决的焦点问题。教师任务: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第三步:展示预学(约10分钟)。学生任务:根据自学内容和小组探究的结果,以及教师预设的问题,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焦点问题;全班参与焦点问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对于焦点与疑难问题,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解答。教师任务:给予必要的引导。
第四步:点拨导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解决疑难,融会贯通。教师任务:点拨学生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和学生通过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切记是“导”不是“给”,是顺学而导,要把握学习的脉搏因势利导;能放能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把问题解决透彻。
第五步:拓展求学(约5分钟)。学生任务:拓展延伸,探究提升。教师任务:要使课前的预设促进学生课上的生成;要将知识点转化成若干个恰如其分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第六步:内化所学(约10分钟)。学生任务:深化理解知识点的实质和内涵以及知识的迁移,内化所学,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要求独立快节奏地完成任务;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任务: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总结本节课知识目标、德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尚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自学、合作、参与度及达标等方面,给小组等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校外附加的一步:实践探究、合作助学。教师任务: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性预习作业。学生任务:借助农村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条件,或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学习工具,合作完成预习作业,找出实践探究中不懂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讨论解决。
3 “6 1”学习模式的操作要求
构建两种学习小组——校内“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和校外“村居实践活动合作小组”;实现两种学习模式——校内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与校外村居实践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两种预学作业——课前新知预学和周末实践与探究预学;建立两种小组评价制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