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认为课证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意义重大,针对目前财会类专业课证融合存在着重学历教育,对考证的认识有待提高、教师对“课证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考证比较盲目无序、辅助学生考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不足之处,提出具体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最终实现课程和考证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证融合 财会类专业 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52-02
“课证融通”是把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要求相融合。“课证融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宏观上“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微观上“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财会类专业指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
一、课证融合的意义
1.“课证融合”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对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需求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拥有中高端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最为紧缺。因此,“课证融合”能更好地体现社会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对高素质财会类人才需求。
2.“课证融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人才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否取得社会认可度高的各种资格证书是衡量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指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可以通过“课证融合”作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使社会认可专业教学质量。
3.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办学特色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类专业的特色应该是体现在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勤奋务实上。通过“课证融合”使得学生能够一方面取得证书,更多的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证融合”能够使得我们的课程更加接地气,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财会类专业课证融合的现状分析
1.重学历教育,对考证的认识有待提高
(1)课证融合度不高。学校教育资源主要维持理论和实务教学的正常运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正常教学的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合。
(2)认为考证是多此一举。应用型本科院校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课证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觉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就可以。
(3)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对本科生意义不大。认为考证是小儿科,是高职院校才会主动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没有必要去追求考证率。
(4)认为考证内容没有多少理论性,只是死记硬背。
2.教师对“课证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课证融合需要在课程中融入考证内容开设新的辅导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期以来课证融合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3.学生考证比较盲目无序
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很多,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规范的指导,没有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特质来选择合适的项目,考试显得盲目,也影响通过率,阻碍着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辅助学生考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辅助学生考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每次报名、辅导都是临时组织,与有关报名考试机构也未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的组织机制。
三、具体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
1.改革内容
(1)建立一个财会类考证的辅导网络或机构(不是行政机构),变无序为有序。建议成立一個由学院和系领导牵头,骨干培训老师具体负责的财会类考证指导机构,建立联系网络,及时指导学生考证,变过去的无序状态为有组织的有序状态。
(2)改革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动态的“双证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理财规划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初、中、高端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内容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3)考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考证科目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内容,使其相辅相成,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是在涉及证书考试科目的相关教学课程中融入考试内容,并通过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第二阶段是在教学计划中逐步融入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等国际高端证书课程。
(4)完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证融合”的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在职业资格证书上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时初级会计师的拥有率4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在初中高端证书上,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报考1-2个职业资格证书。
(5)开展考证导师制。实行考证导师制,安排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考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导师联系,随时解决学校学习与考证的结合问题。导师可以不定期、以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授课、复习以及答疑指导。
(6)增设素质拓展项目,强化考证培训。对于专业方向模块外的学生学有余力需要考证的,可以在素质拓展中增设财会类考证培训项目,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2.改革目标
改革的目标是最终达到课程和考证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职业规划来选择考证项目,也不必为报名、培训而到处奔波,既减轻经济负担,又有大量的时间集中学习。
(1)成立一个常态化的财会类考证辅导机构(不是行政机构),资源共享。机构负责宣传考证项目,组织学生报名,辅导、考后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学生负担。
(2)调动学生的考证积极性。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榜样的活动,激励学生为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参加考证。第一阶段是2013级、2014级在涉及证书考试科目的相关教学课程中融入考试内容,并通过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第二阶段是在教学计划中逐步融入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等国际高端证书课程。
(3)培养学生的实务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课证融合引导学生将管理学、经济学、数学、金融学、法学等课程的知识与专业知识整合,形成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务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通过考证提升学生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借助于“课证融合”、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以多途径、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
(5)逐步向国际化的证书迈进。目前学生在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上取得很大的突破,逐步在课程设置上要达到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考试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成果,也是建立国际商学院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庆石等.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2]丁波等.以职业资格证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教改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杨光,湖北黄冈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创业管理。
【关键词】课证融合 财会类专业 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52-02
“课证融通”是把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要求相融合。“课证融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宏观上“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微观上“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财会类专业指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
一、课证融合的意义
1.“课证融合”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对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需求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拥有中高端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最为紧缺。因此,“课证融合”能更好地体现社会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对高素质财会类人才需求。
2.“课证融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人才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否取得社会认可度高的各种资格证书是衡量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指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可以通过“课证融合”作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使社会认可专业教学质量。
3.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办学特色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类专业的特色应该是体现在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勤奋务实上。通过“课证融合”使得学生能够一方面取得证书,更多的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证融合”能够使得我们的课程更加接地气,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财会类专业课证融合的现状分析
1.重学历教育,对考证的认识有待提高
(1)课证融合度不高。学校教育资源主要维持理论和实务教学的正常运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正常教学的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合。
(2)认为考证是多此一举。应用型本科院校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课证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觉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就可以。
(3)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对本科生意义不大。认为考证是小儿科,是高职院校才会主动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没有必要去追求考证率。
(4)认为考证内容没有多少理论性,只是死记硬背。
2.教师对“课证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课证融合需要在课程中融入考证内容开设新的辅导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期以来课证融合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3.学生考证比较盲目无序
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很多,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规范的指导,没有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特质来选择合适的项目,考试显得盲目,也影响通过率,阻碍着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辅助学生考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辅助学生考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每次报名、辅导都是临时组织,与有关报名考试机构也未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的组织机制。
三、具体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
1.改革内容
(1)建立一个财会类考证的辅导网络或机构(不是行政机构),变无序为有序。建议成立一個由学院和系领导牵头,骨干培训老师具体负责的财会类考证指导机构,建立联系网络,及时指导学生考证,变过去的无序状态为有组织的有序状态。
(2)改革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动态的“双证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理财规划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初、中、高端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内容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3)考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考证科目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内容,使其相辅相成,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是在涉及证书考试科目的相关教学课程中融入考试内容,并通过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第二阶段是在教学计划中逐步融入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等国际高端证书课程。
(4)完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证融合”的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在职业资格证书上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时初级会计师的拥有率4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在初中高端证书上,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报考1-2个职业资格证书。
(5)开展考证导师制。实行考证导师制,安排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考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导师联系,随时解决学校学习与考证的结合问题。导师可以不定期、以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授课、复习以及答疑指导。
(6)增设素质拓展项目,强化考证培训。对于专业方向模块外的学生学有余力需要考证的,可以在素质拓展中增设财会类考证培训项目,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2.改革目标
改革的目标是最终达到课程和考证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职业规划来选择考证项目,也不必为报名、培训而到处奔波,既减轻经济负担,又有大量的时间集中学习。
(1)成立一个常态化的财会类考证辅导机构(不是行政机构),资源共享。机构负责宣传考证项目,组织学生报名,辅导、考后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学生负担。
(2)调动学生的考证积极性。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榜样的活动,激励学生为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参加考证。第一阶段是2013级、2014级在涉及证书考试科目的相关教学课程中融入考试内容,并通过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第二阶段是在教学计划中逐步融入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等国际高端证书课程。
(3)培养学生的实务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课证融合引导学生将管理学、经济学、数学、金融学、法学等课程的知识与专业知识整合,形成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务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通过考证提升学生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借助于“课证融合”、素质拓展、考证导师制、单独辅导、印制相关资料等多途径开展辅导,以多途径、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
(5)逐步向国际化的证书迈进。目前学生在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上取得很大的突破,逐步在课程设置上要达到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ACCA考试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成果,也是建立国际商学院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庆石等.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2]丁波等.以职业资格证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教改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杨光,湖北黄冈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