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53602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合理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后,可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背景,围绕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以供同人参考.
  【關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工作要点
  信息技术对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枯燥化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更青睐于通过直观化的方式学习知识,在该矛盾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极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实现教学过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灵活性的转变,可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从现阶段的小学课堂教学工作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无疑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教师需要以小学数学知识为立足点,融合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与先进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师,需要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以改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合理采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面向学生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工作.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偏低.在信息技术大范围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逐步加深,也相继将信息技术引入课件的制作中,但部分教师却未能把控好“度”的问题,即课件增加过多课外的知识,且普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途径呈现,营造出一种过于花哨的感觉,整个课件缺乏贯穿始终的主题,也难以起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作用,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对此,教师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其在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的同时,还需遵循适度性原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使用,达到游刃有余的效果.
  教师若能够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则能够解决传统方式下教学工作过于烦琐的问题,且尤为关键的是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此时,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带动课堂的氛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但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有不足之处,例如他们仅停留在简单播放某个动画或是PPT的层面,这并未发挥出信息技术程序化、模块化的特征,由此抑制了教学课件的生动性以及传播性.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当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研工作中,通过持续性的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向同人学习,以巧妙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还需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从中做出甄别,挑选优质的信息技术,再将其应用于课堂中.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比重过高.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起到促进作用,但教师也需意识到,过度应用信息技术必然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局面,例如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抑制等.对此,教师应当正确梳理信息技术,精准把控信息技术的特点.例如,某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给学生播放一段具有趣味性的动画视频,此方式本可以唤醒学生的兴趣,但视频的时间过长,且缺乏合适的语言引导以及未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导致学生沉浸在动画片之中,忽略了课堂学习这一基本目标.在播放完视频后,学生只对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情节有着深刻的印象,而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课堂时间被大量浪费,甚至会激发其玩耍欲望,使其在课堂中躁动不安.
  事实上,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协同进步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展开探索.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反而出现被课件所主导的情况,例如整堂课的时间教师均埋头切换幻灯片,而学生也只能观看课件,教师与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未给学生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也难以向教师做出反馈.在此环境中,信息技术在师生间的沟通作用不复存在,甚至成为师生间的阻隔因素,而这显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不符,同时也背离了教学目标.若要彰显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教师则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与传统课堂中的精华方式相结合,以直观、形象的途径呈现出课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正确操作计算机,又要兼顾引导学生和与学生的沟通,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的优势释放出来.
  3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品质
  (1)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加之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化,教师应当适时对教学方法做出改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其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多媒体特性,结合具有吸引力的图片、音频及视频,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知识点,并深入学习.由于知识的引导方式有所改进,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能够更为有效地寻找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需要将目光转向生活实际,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结合周边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展开教学工作,实现数学课本知识向生活原型的迁移,再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营造具有生活化特性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亲切的学习氛围.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深度整合,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途径而呈现,并适度增添课本外的生活常识,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现有数学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做出优化,创造更可观的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群体间具有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而优化教学结构则成为重要的突破口.教师需要用趣味性的语言描述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难题,同时师生间应当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关系,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信息技术设备,作为教师,则需合理把握该项技术,塑造数学情境,带动学生参与到交互式的学习中,沿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路展开相适应的教学工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随之凸显,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丰富多样,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手段.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后,可以改变教学的形式,化抽象为生动,直观地向学生讲解知识,复杂的事物可以被简化.经过改良后的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接受,且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均具有便捷化的特性.
  (3)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数学具有抽象性,但同时又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必备学科.对于一些难以直观理解的知識点,教师必须对其做出改进,在确保知识的核心内容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简便化的方式学习知识,跨越知识的鸿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学生被“满堂灌”的情况,加之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的抽象性,仅凭教师的语言显然难以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针对此问题,教师必须以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立足点,融入信息技术,经过情境化、形象化以及具体化的处理后,降低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内容.
  (4)依托于信息技术,延伸网络教学,发挥出辅助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等层面对教与学的限制性作用均较为显著,课后学生难以获得与课堂同等水平的知识巩固工具.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慕课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预习,在总体上把控知识内容;课上,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展开针对性的讲解,由于前期学生已经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课堂效率将显著提高;课后,教师可依托于信息技术向学生推送作业或是安排某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践活动.至此,形成了贯穿于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全流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巩固.
  4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然性,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其生动性、直观性以及具体性.学生可享受到信息技术为之带来的便捷化服务,从而在课前、课上、课后多层次学习,内化知识,保持学习情趣,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2]尚景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运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89-91.
  [3]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毛爱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5]“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62-66,94.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在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核心素养意识,通过对试卷中各种典型错题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本文笔者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免会涉及各种各样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去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是目前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现如今,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尤其是教学观念和模式滞后、教学课堂压抑,无法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摘要】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知识经验,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问题设计;数学思维;思考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就是全面“接收”教师的讲授信号,并对信号形成完美记忆
【摘要】教学是人类知识传递的艺术,教学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知识传递的成功率.如何选择一种高效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打造,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能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本文立足于当今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从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夯实小学数学课堂基础的角度展开探究,希望能对教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启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所蕴含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题目—公式—答案是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推崇的做题思路,这种题海战术对于应试确实卓有成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中,逆向思维这一教学概念被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成了教师的首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新课
【摘要】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根式换元是无理函数积分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根式换元的难点是判断能否有理化及如何有理化.本文利用契比雪夫定理给出了一类无理式可以有理化积分的判别方法,并给出了有理化时如何作换元有理化的方法.  【关键词】 契比雪夫定理;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有理化  高等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形如∫xm(a bxn)pdx的不定积分,其中,对n=2,p=12,m为整数
【摘要】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数学,把数学作为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重视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探究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站在更加生活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从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感知数学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身思维水平,而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本文将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数学教
【摘要】本文研究了计算有理分式函数周线积分的两种等价方法,即柯西积分公式和留数基本定理,给出了两种方法的等价证明,并结合例题做出对比分析.  【关键词】有理分式函数;柯西积分公式;留数基本定理;周线积分  众所周知,复变函数中周线积分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理分式函数是教学研究中涉及较多的一类.有理分式函数周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程法、柯西积分定理、留数基本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参数方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