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地位,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ycc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阐述科学课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科学课堂;体会
  
   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育人观、人才观,把教学重点从传承知识转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真正凸现科教兴国战略主题。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掌握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如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主体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如今的科学教学中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强化主体地位,实施有效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科学素养出发,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参与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初层次,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其实也都讲求学生的参与,只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大,像提问法,往往问题的答案都是好生嘴里出来,对于中差生而言,问题有好生顶着,课堂就变得乐哉悠哉。而讲授法、演示法听懂看懂的也毕竟是好生多。科学课强调参与教学的全面性,公平性,如何体现全体参与,主动学习,针对科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注重以下问题。
  首先要精讲精问。精心设计好问题,能真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情景中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仅仅是科学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了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都制造出不同声音体会声音的产生,比教师演示声音来得更生动更精彩。学生能在尽可能的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要尽可能地采用实验教学。科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多,这也是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学优势所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平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再现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的过程,通过比较实验来探究知识的差异和规律。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产生声音的材料,并自己动手实验,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声音的来源,再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老师的补充来完善问题的探究,这样的实验安排不仅提高了学习激情,同时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探究教学,变记忆知识为感悟知识
  探究教学是小学生科学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任何一个知识点靠记忆是很难长久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感悟和探究出的结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探究教学,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亲历知识的再现过程,这是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1)精心设计情景导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和欲望。
  有道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精心设计先声夺人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开始就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制造不同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是无处不在。但这样熟悉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这种点睛一问,定能击起千层浪,足以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2)在探究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感悟。
  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设计实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是老师是期望的,因此,在组织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有些学生在制造各种声音的同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这些发声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细节就很非常关键,通过几种发声物体的运动比较,学生就能形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样的科学结论。
  三、渗透创新教育,形成知识、兴趣、能力三者良性循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科学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科,在实施主体教学中,应该加强创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所在,品尝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种真正对学习探究的兴趣正是最宝贵的创新意识。
  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科学课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和事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事迹引导对科学家热爱科学、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只有掌握渊博的知识,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未来。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加强实践活动,奠定创新基础。
  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围绕教学实际,尽量穿插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在实践环节设计一个小发明,引导学生做“蛙声筒”。通过制作“蛙声筒”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通过不断调试小孔大小和线的粗糙程度,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让学生知道空气也能振动产生声音。在制作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运用,兴趣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正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良好延伸。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要求科学教学以科学兴趣为求知本能,以科学方法和科学概念为探究核心,以科学精神为理念行为。要真正体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长流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起课来才能高瞻远瞩,启迪学生才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让我们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新思路,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科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上海教育科研
  4、《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科学教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被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更多的渠道和层次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实现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构建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为手机游戏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Cocos2D-X引擎开发的策略类塔防游戏,在程序开发中,先设计好游戏的类框架,然后按照各个类进行代
61年前的一场大火令5万人无家可归,政府无奈建造了香港第一代公共屋邮一一石硖尾徙置区,其中就包括落成于1954年的美荷楼,自此开启了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历史,无数港人从“蜗居”
本文就小学范围内、科学教师平台上,将科学课程、科技教育两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些方法、途径,以本人的实践经历为一案例,作一初探,若能以已一知半解之陋见,给人以一丝半缕之
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城市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工人起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从自发变成了自觉。在我看来,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核心,就是“作
教师只知道他自己做本位教授的时候,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一味照他意思灌输进去。这就是主管主义的现象。要知道好的教育,应该学生教先生,这句话说来很奇,怎样学生反而教起先生来呢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无疑是他们阅读领域的一场“视觉革命”。绘本阅读很好地把“读文”与“读图”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失阅读的本质——“本”为阅读之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也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如何很快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获得较好的小学科学
威睿科技因整体分布式拒绝服务(DDo S)防护解决方案荣获奖项新加坡2015年10月16日电/美通社/--网络使用分析和DDo S安全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威睿科技(Genie Networks)今天宣布,该公
调研分析了浙江省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认为开发区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向高附加值创新产业区转型转换的挑战。提出了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模式,核心载体建设与路径选择,并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