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灵魂的窗口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徐东的小说集《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我恍惚之中有读王朔的感觉。这里有抑制不住的言语激情,有穿梭自如的文字驾驭,有率性而为的诙谐嘲讽,有内蕴其中的心酸无奈,有看透人生的自嘲自虐。小说集收入的六篇小说,分别是《喜欢》 《消失》 《洗脚》 《祝愿》 《欢乐颂》 《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
  开卷初始的会心一笑,正是第一篇《喜欢》中情的清澈与爱的单纯给我带来的。喜欢就是喜欢,从读高中时就一直喜欢,即便在有了肌膚之亲以后,李光明对周小凤也只是喜欢。他说:“我想最终还只是一种喜欢吧,那种喜欢如同是我在喜欢世间一切美好的时候,她在我的远方是一个具体的人,是我的生命世界的一个代表。”在李光明心中,那种喜欢的美好感觉,如同一团云雾一样,一味自然的在他的生命深处升起,袅娜飘荡,消散在蓝天里,仿佛把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谁的初恋不是这样的美好呢?在那个对爱情执着到底的李光明身上,有着多少人年少时的影子呢?人是生而自由的,再美好的爱情也不能将其束缚?
  从《消失》开始直到《欢乐颂》,我被徐东的文字裹挟进一个被欲望完全占据的世界里。偶尔从纸页间脱离让酸涩的眼睛稍作休息,看看周围的时候,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对我来讲,是我身边的世界更真切,还是小说中的欲望更真实?
  不切实际、不知所云的孙勇陷入了对性的迷茫,对人生的困惑中,无法自拔,不想自拔。他不断地在各种各样的男女情感中徘徊、纠缠、辗转、把生命中的一个个日子无情地打发了。遇到了小江,由开始的热情、依赖,到最后的应付、决绝、恐吓,被绑架之后的孙勇最后被一辆货车在十字路口撞飞,生命从此戛然而止。
  徐东是70后作家,读他的小说之后,我情不自禁地要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勾勒他曾经有过的少年时光。他的小时候应该能够吃饱,并不缺衣少穿,但是吃的穿的总感到不能满足无法尽兴?他的小时候多半不敢轻易跟女同学讲话,担心会有同学说些闲言碎语,对心有好感的女同学更是不敢正眼细瞧?他在懂事之后常常告诉自己要跳出狭窄的天地去外头见见世面,方可算是有作为之人?小说是虚构的,但是无论如何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一丁点的影子。
  《洗脚》中的胡英山与父母关系疏远,只是给钱而已。他对妻子没有爱,只是有一个儿子而已。即便儿子因车祸去世了,他也哭不出来。看到妻子对儿子的那种发自肺腑的爱,他觉得自己活得不像是个人。如愿以偿地与妻子离婚之后,胡英山却一点都无法快乐起来。他觉得自己丢了故乡,丢了家,丢了父母,丢了自己。他除了再度返回深圳,别无去路。
  是时代改变了人?还是城市改变了?徐东借叶代的口说:“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人在这样的大都市,都变成了说不清楚的社会动物。”在《洗脚》这部小说里,徐东一直在进行着乡村与城市、过去与现在、少年与中年的对比,这种对比在老邹、胡英山、赵涌、叶代等人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徐东为读者刻画的是一群深陷物质主义泥潭的现代人,他们丢了心灵,失了灵魂,不知如何与自己相处。环顾周遭,人心不再柔软,变得坚硬。人心不再清澈,变得浑浊;人心不再干净,变得污黑。借《洗脚》中赵涌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种目标明确,积极向上,并且乐于奉献的人。”倚着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阴暗面,我们可以找见那些现代城市中无处不在的弱势群体,他们可以是负担沉重工资低廉的洗脚妹,也可以是家产颇丰的中年富翁,后者穷得只剩下钱和欲望。
  《祝愿》中的李更说:“我变了,我的诗歌就不再纯粹,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将会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诗人,因为我感到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微不足道,想要有所作为。”怀抱文学梦想的花秋生和李更到深圳闯荡以后,运气和机遇不错,事业和感情均发展顺利。写作的心情与文学的梦想,被现实的生活挤到了奄奄一息的边缘。他们不仅丢了文学,还丢了原本拥有真善美的自己。小说的最后,他们两人几乎同时失去了家庭和婚姻。
  徐东的笔触是冷峻的,他仿佛操着锋芒毕露的手术刀,把生活的不堪如抽丝剥茧般地解剖在世人面前。不仅如此,他还把被欲望控制的人生,以及内蕴其中的苍凉、无奈、迷惘,一五一十地呈现给读者。我认为,阅读这样的小说,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我此前的心生恍惚,和此时此刻的心情沉重,即是明证。
  同名小说《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被置放在集子的末尾,似有峰回路转地为小说中的人物寻得解脱之道的意味。它提醒我们不能被物化,“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与桌子不同,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它告诉我们,只要懂得跳出自己生活和思维的惯性,过上自由而诗意的生活并不算难;它带领我回到了似曾相识的童年,把用泥捏成有窝的喇叭用力摔在石头上,比赛看谁摔得响,既要声音响亮又要开口不大不小刚刚好。这何止是游戏呢,它已然是艺术了。
  它还郑重地提醒我,脱离惯性的写作是一场涉险,作者是一个向无垠的虚空里乞讨的精神乞丐。由此来讲,这篇标题被拿来当作书名的文章也就有了总结陈词的意义。它代表徐东对人自处时的坚定并不绝望的探索。如果说徐东于此书中的精神探索呈现出一条线段的话,《喜欢》是徐东心路历程的起点,《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则是返璞归真的终点,中间的四篇则起着起承转合的过渡作用。徐东告诉读者,生活不管如何艰难,都要有逃出生天的勇气;社会不管如何物化,都要为自己的灵魂打开一扇窗口,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让年少的记忆涌起,让精神绽放瑰丽的神采。
其他文献
马端刚,上世纪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首届签约作家。在《诗刊》 《星星》 《扬子江诗刊》 《绿风》 《诗选刊》 《中华文学选刊》等百家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  1  灯光熄灭,阳光在手臂上  眼眶热了一下,遇见匆匆行走的脸  雨后包克图心在跳动,颤抖的双肩  撕開记忆的栅栏,如云一样游荡  缓缓上升的赛罕塔拉,醉意朦胧  湿润了隐藏在阿尔丁的忧伤  你停下了脚步,
期刊
1988年4月9日,在新港登上宝岛海南。站在码头广场举目四望,惊讶之余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就要在这里建省吗?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座像样建筑,民房如农舍一般,没有一处红绿灯,警察靠吹哨子指挥交通。市区房前屋后还穿插有菜地,驼背老人肩挑尿罐浇菜地。参加工作25年,在当时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中,我的足迹遍及24个,所到之处,没有一个省会城市如海口这样贫穷落后。但这种意外感受并没影响情绪,因为我不是来旅
期刊
他倒了几次长途汽车,跑进了离家一千多公里的这座深山里。这里的人说话口音和家乡不太一样,他心想看看这儿有没有煤矿或工厂,找个地方去打工。但又一想,还是尽量不说话。怕一说话,人家就能判断出来,他肯定不是本地人。  这儿的植被太好了,钻进丛林五十米后就看不到天空了。他向纵深走了好久,连个鬼影都没碰上,只是惊飞了几只大鸟。当他走得有些疲乏的时候,终于停下了脚步,环顾四周,左前方正好有片空曠地,他走过去一看
期刊
张少恩,辽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潮》《星星》 《星河》 《诗林》 《芒种》 《辽河》 等全国多家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三百多篇。  瑶 寨  辉煌的九月。  大地涌动的黄金,螺旋式上升。  激情的旋律,将我裹紧。灵魂颤动。  幸福的消融,陶醉的迷惘与失踪……  忘返的最好理由。  生根的双脚,是对山寨的投诚。  人,应该是飘动的蒲公英,  在最看好的地方,安顿自己的梦乡和灵魂。  不是我乐不思蜀
期刊
沙牛,本名戴斌。师范毕业后辗转各地从事过多种职业,湖北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百余万字。  白 马  如果有一天  我能翻身上马  这里的一切  都将被我原谅  诸神已病入膏肓  我要做的,就是把  这一箱旧衣  轻轻扔进,西去的河流  灵魂如纸  我相信  总有一天  身体会和灵魂分离  灵魂会和大地分离  就像文字离开纸张  成为永恒  至于房子  将成为我们凭吊的废墟
期刊
草坡上的两个人  这是新城区边上的一小片草坡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草坪  或者一张毛茸茸的餐桌  但没有人种草、修剪  它的草是自己长出来的  向阳。天命所致  几根铁丝围成的栅栏  有意将它隔离  草坡上平常看不到人  只有午饭时间,会出现两个男人  五十到六十不等  或许实际年龄要年轻几岁  衣服上有明显的泥渍  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省市,哪个村庄  但我相信他们一定有和我年纪相仿的子女 
期刊
西北望,本名谭长海,男,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70后,曾在军旅13载,现供职于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统计局。曾在《解放军文艺》《百花园》 《星星》 《解放军报》 《西北军事文学》 《中国社会报》 《语文报》 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曲艺等。  在春雨里间苗的母亲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年逾古稀的母亲满脸慈祥  嶙峋的手攥着疯长的草  一点一点地拔,惟恐弄痛了  那些娇嫩的幼躯  一把锈满寂
期刊
八岁之前,我没有外婆。所以每当我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各自说起外婆那份得意劲时,我总是流露出极其羡慕的神情。说多了,有一次,我忍不住回家问母亲,她们都有外婆,我怎么就没有呢?母亲听后,愣了半晌,然后叹了口气说:“你有外婆,只是我也不知道她在哪儿?”这怎么可能,她居然不知外婆在哪儿?在我不停地催问之下,母亲才告诉我,她五岁时就被父母送给了人家。以后又多次转卖,以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里
期刊
黄挺松,常用笔名黄沙漫步。1990年代创建安徽白鲸诗社并担任其诗报首任主编。诗作见于《诗刊》 《诗歌月刊》 《安徽文学》 《作品》 《延河》 《奔流》 等。  木头温顺  一辈子都在治木的父亲,不断把  伐净的它们抛进门前的池塘  枣,柏,楸,松,桐,栗……  “木欲成材,必经水火。”父亲  据此粗识,木然管教着我的童年  浸木浮荡。吸进水,吐出脂和胶  在沉落的第一时间被父亲打捞  暴晒甚至火烤
期刊
和两个男人看海  我承认,我语言笨拙  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  来安放海的蓝  身体里一直住着自己的海  咸涩,不安,哭泣  这片海呀!安营扎寨很多年  在異乡,是什么?将它轻易放倒  和梁积林,刘向东两个男人行走海边  说起我六十岁以后想出家  可一抬眼  天映着海,海映着天  你映着我,我映着你  这苍茫间,辽阔与细微的水乳之欢  我怎忍辜负?  海鸥,偷穿我的白裙子,飞过  它也如我般  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