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
  1.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三、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 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
  3.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4.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生写出了一些比较像样的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铁克其乡小学 841000)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我们应该赋予语文课堂怎样的色彩?本色!唯有本色才是语文课堂的芬芳所在。 语文课堂的本色是什么?书声琅琅、引导精思、读写结合,这就是语文课的本色。  课标要求“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只有通过指导朗读及有效评价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语感,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快乐中学语文。从而最终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期刊
在数学教学或者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练习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练习做得不错,但在让学生自己独立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而审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  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现形式。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动,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
期刊
临近中考,怎样做好最后冲刺复习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使学生的中考成绩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初三数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我省近几年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势,结合本校初三数学老师对中考研究和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本人在初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在这里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  中考试题有一个明显特点,试题虽然比较新颖,但注重基础
期刊
写作文时我们要按一个中心去组织,即找文眼,那么一篇课文呈现于眼前时,我们便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目的了。多年的语文教学与多次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让我发觉语文课题的呈现对于整堂课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的钥匙。课题呈现的方式异彩纷呈,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逐层推进式  这样的呈现方式利于从学生已有的直观表象渐变为理解,如徐云霞老师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采取课
期刊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否则,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 、明确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有效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表达的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即学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指出:“教师应该学
期刊
盐类水解中双水解是盐类水解中比较难突破的知识点。双水解分为“一般双水解”和“完全双水解”。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在弱酸弱碱中,如果弱碱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则这种弱酸弱碱盐水解是一般双水解。一方面,因为没有金属阳离子来形成沉淀从溶液体系中脱离出去,故不会极大地促进弱酸阴离子的水解,所以也不会有气体从溶液中溢出,这种双水解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故这种双水解是有限度的,是不能
期刊
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已成为成才的重要条件 ,可见它在我们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尊重”一词多数来自人格、品德。其实从一个人的心理上讲,“尊重”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可作以下尝试:  一、扮演好听众的角色  小学生的知识、思维都受到年龄的限制,时常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有答非所问的情况,甚至于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