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培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至使思品培养流于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使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更深入的培养起学生的优秀品质。本文即针对该课程体验式教学及其具体应用模式作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课程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5-01
1.概述
所谓思想品德,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当遇到某种事发状况时,在思想指导之下,其品德中所稳定体现出的某些思想倾向、行为习惯、心理反应等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非单指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思想品德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受不同的经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要的思想品德形成时期,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成年乃至一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
近年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填鴨式”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等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接触到思想品德课中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思想。如今,体验式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方法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中,并收到了颇为理想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就当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在小学课堂中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授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引入思品课堂
课程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传播之下提出的授课方式的转变,其需要更为新颖、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了自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课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课堂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摒弃旧有的单纯传授式教学方法,转而成为学生体验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带动学生更多的去体会课堂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通过亲身的感悟去进行认知和总结,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真正起到内化的作用。而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正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亲身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加入预设情景,不断体会与反思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吻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因此也是新课改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2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自古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为我国教育领域长期沿用,然而发展至今,讲授式教学也体现出了其明显的缺陷——课堂相对呆板,气氛不活跃,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出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方能克服上述缺陷,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带动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某种思想进行情景编排,并自编自演地参加到情景表演之中,通过主动地参与,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对于自己演练的情景形成颇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包括情景演练、视频观看、社会调查等多种课堂形式,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式开展思想品德的学习。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体验式课堂更富于趣味性,且其内容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改革收效显著。
3.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应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之中,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情景、引发体验,融入情景以及超越情景几个主要环节。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通常要提前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如拍摄相关视频短片、录制音频采访、编写情景剧等,这些环节中,往往包括了课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开始上课后,组织学生对音频、视频进行收听观看,或根据老师的“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试演,即开始对课堂进行体验。
以“助人为乐”主题课程为例,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节选“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或者选取历年“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的动人事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并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中人物乐于帮助他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助人者的乐于奉献精神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在完成情景设置之后,教师当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即亲自参加到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排练“尊老爱幼”主题话剧,通过公交车给老年人让座、向失学儿童捐款等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尊敬老人、帮助幼小的思想。通过情景剧的排练,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弘扬了社会公德意识。
课堂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超越情景地对所体验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悟积极的表达出来。如“为什么要做到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我们乐在何处”,“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超越情景环节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升华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过程,实现了思想品德的进步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长了学习能力,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建荣.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邓绍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有效实施[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年06期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课程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5-01
1.概述
所谓思想品德,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当遇到某种事发状况时,在思想指导之下,其品德中所稳定体现出的某些思想倾向、行为习惯、心理反应等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非单指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思想品德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受不同的经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要的思想品德形成时期,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成年乃至一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
近年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填鴨式”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等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接触到思想品德课中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思想。如今,体验式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方法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中,并收到了颇为理想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就当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在小学课堂中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授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引入思品课堂
课程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传播之下提出的授课方式的转变,其需要更为新颖、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了自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课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课堂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摒弃旧有的单纯传授式教学方法,转而成为学生体验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带动学生更多的去体会课堂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通过亲身的感悟去进行认知和总结,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真正起到内化的作用。而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正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亲身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加入预设情景,不断体会与反思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吻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因此也是新课改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2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自古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为我国教育领域长期沿用,然而发展至今,讲授式教学也体现出了其明显的缺陷——课堂相对呆板,气氛不活跃,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出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方能克服上述缺陷,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带动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某种思想进行情景编排,并自编自演地参加到情景表演之中,通过主动地参与,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对于自己演练的情景形成颇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包括情景演练、视频观看、社会调查等多种课堂形式,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式开展思想品德的学习。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体验式课堂更富于趣味性,且其内容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改革收效显著。
3.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应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之中,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情景、引发体验,融入情景以及超越情景几个主要环节。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通常要提前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如拍摄相关视频短片、录制音频采访、编写情景剧等,这些环节中,往往包括了课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开始上课后,组织学生对音频、视频进行收听观看,或根据老师的“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试演,即开始对课堂进行体验。
以“助人为乐”主题课程为例,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节选“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或者选取历年“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的动人事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并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中人物乐于帮助他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助人者的乐于奉献精神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在完成情景设置之后,教师当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即亲自参加到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排练“尊老爱幼”主题话剧,通过公交车给老年人让座、向失学儿童捐款等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尊敬老人、帮助幼小的思想。通过情景剧的排练,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弘扬了社会公德意识。
课堂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超越情景地对所体验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悟积极的表达出来。如“为什么要做到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我们乐在何处”,“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超越情景环节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升华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过程,实现了思想品德的进步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长了学习能力,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建荣.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邓绍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有效实施[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