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用机采血小板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0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515064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血站
  通讯作者:邹志强
  【摘要】 目的 分析汕头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用机采血小板的情况。方法 对2007 ~2010年血站供给两所医院机采血小板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甲医院与乙医院用机采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新临床医生输血观念,对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分析无效输注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临床输血; 输注无效; 三级甲等医院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止血疗效,特别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临床急性出血的危重患者,必须立即输入血小板以挽救生命。为此,对汕头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分别称为甲医院和乙医院)从2007~2010年用机采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血站2007~2010年向甲、乙医院提供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1.2 提供临床血液种类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机采血小板等。
  1.3 方法 按卫生部统计报表方法,全血按200 ml为1 U,按200 ml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为1 U,机采血小板每一人份计为1 U。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4年间甲、乙医院用血量较接近且逐年增加,红细胞分别占血站24.2%(34 219 U)、21.4%(30 291 U),总用量占血站45.6%,机采血小板分别占血站的30.4%(1611 U)、45.0%(2387 U),总用量占血站75.4%,甲、乙医院4年间用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007~2010年血站、甲、乙医院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统计表 U(%)
  
  3 讨论
  不同医院由于诊疗方式、技术偏向、对临床输血理解等各方面原因不同,对患者的用血也不尽相同。
  3.1 甲医院为市级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乙医院为医学院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两所医院规模相当。甲医院用机采血小板(2005年80 U 、2006年111 U)从2007年的129 U到2010年的699 U,每年增加105 U以上,增长幅度较快,主要是通过开展临床合理输血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更多输血知识,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肿瘤及内外科的支持治疗中应用广泛,其重要性日益被临床医师所关注;乙医院为医学院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各地招聘大量高学历人才,临床医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展一些临床输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且血液内科是重点专科,乙医院用机采血小板(2005年335 U、2006年561 U)从2007年的463 U到2010年的754 U,2007年的463 U比甲医院的129 U多334 U,每年增加较少,4年总用量比甲医院多776 U。
  3.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止血、凝血,修补破损的血管,防止血液外流。如各种原因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时,必须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血小板输注主要有以下适应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DIC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尿毒症、放疗或化疗、创伤和手术患者等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现在随着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抗肿瘤治疗的广泛开展,也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增多。而且出血的危险性与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相关,血小板越低,出血的危险性越大[1]。因此,通过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将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水平,可大大降低自发性出血的危险性,特别是减少颅内出血和大出血的危险性和病死率。
  3.3 临床对血小板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血小板越来越多,但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加速,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尤其是大量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概率可高达50%上。因此,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选择配合的血小板输注、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2,3]。目前普遍认为,PTR的原因可分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两类:前者可见于发热、败血症、脾肿大、DIC等情况;后者可能与血小板膜上的血小板相关抗原(HLA)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有关。由HPA在同一区域、 同一种族之间存在着高频率的HPA等位基因,因此受血者与供血者不相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产生HPA抗体的概率通常在1.5%~5%[4,5],因此PTR免疫因素的主要原因与HLA密切关联。反复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阴性转阳性的发生率随着输血的次数的增多而递增,由于临床上绝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仅考虑ABO和Rh(D)血型相合,而忽略了HLA相合性,另外,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避免输血,因而极易在多次输血后发生PTR。对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在输注前做血小板HLA-Ⅰ类抗体的筛选,以选择与患者HLA-Ⅰ相匹配的血小板或其他血液制品,从而在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时有效提高输血质量,避免PTR发生,同时又可降低医疗成本。
  因此,PTR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因素,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选用少白细胞的血小板,选择与患者HLA-Ⅰ相匹配的血小板或其他血液制品,确保临床输血质量,提高输血疗效,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詹卓玲,温秀明,何春辉.成分输血在我区临床应用的状况分析.现代医院,2007,7(4):109.
  [2] 江明华,陈慧,张信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0):39-41.
  [3] 刘竞.血液病血小板MPV、PCT、PDW的检测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1):48-49.
  [4] Novotny VMJ,Van Doom R,Witvliet MD,et al.Occurrence of allogeneic HLA and non- HLA antibodies after transfusion of prestorage filtered platelet and red blood cells:a prospective study.Blood,1995, 85(7):1736-1741.
  [5] 张伟东,肖露露,叶欣,等. HLA抗体的变化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3):179-181.
  (收稿日期:2011-03-2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作者单位:844000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吴玉娟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指征、术式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间50例子宫切除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剖宫产子宫切除40例,阴道分娩后行子宫次全切术10例,胎儿存活30例,死亡20例。结论 产科因素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保健预防,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密切相关,医生应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