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下的语文教学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依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确保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本文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进行分析,结合现在的教学状况,优化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然后针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语文 核心素养 培育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它实现了语文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从而实现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步发展。积极将这二者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既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突破我国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当下,语文教学逐渐开始重视多元化的培育标准,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文化故事的引导、崇高精神品性的学习等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进而通过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培养路径以及培育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进而准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意义与价值。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何谓素养?“素”本义是指本色未染的生丝,引申为“基本的”;“养”是饲养,喂养,后引申为长期的教育和训练,再进一步意为长期教育所形成的品德,能力,学识。①因此,根据以上的阐释,我们可以说素养就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教育中所形成的修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和品德的综合展现。提及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要先弄清楚什么是语文素养。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论述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价值观,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因此,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语言积累、言语感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以及学习习惯等等。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适应语文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专家学者的一致意见,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是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从概念上来看,语文核心素養貌似与语文素养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维度来提出要求的。但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是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将教师的教学手段放在首位。在课程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更加强调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方法上,语文核心素养提倡的是学生合作探究,当然更重视个人的独立探究以及体验感。
  此外,语文核心素养在四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上,不是绝对的孤立存在,而是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中所特有的,也是其余三个维度的基础。总体来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四个维度是相辅相成,互为营养的。同时,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出发,在此基础上,再去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最终再次回归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当中去。由此可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维度是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符合了新时代的要求,也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核心素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包含着不同的内容。主要可以从语文知识和情感态度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核心素养往往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语文素质这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可谓联系紧密,迁移性强,相互结合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够帮助其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断拓宽自身的语文知识面以及思维。
  从语文情感态度的维度上进行分析,语文的学习兴趣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品格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去,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此外,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语文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完善自身的审美品格。
  通过对以上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可将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兴趣、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品格归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六大构成要素。这也为接下去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保障。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语文教师通常选择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就是填鸭式教学,把教材当做真理进行死板的讲解和阐述,缺乏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无法使学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因此,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设计出有递进性和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要结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搭建完善的语文知识框架,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艺术创作首先要表现的是情感,情感表达的冲动是一切艺术发生的基础。雕塑创作是雕塑家情感表达的物化的过程,本文从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以及雕塑创作的关系层面来研究,论述了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雕塑 创作 情感表达 方式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罗丹也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由此不难看出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程度。情感表达是艺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作家经常运用抑扬手法,让故事情节从波折中得到发展,使人物的精神面貌从对比中发生变化,把情感从顿挫中充分抒发,从而产生出感人的艺术魅力.
内容摘要:国学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其教育教学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国学教师要由国学素养的教师担任,中小学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短期培训来初步解决国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国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文化传承,其教法一般应运用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各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学课堂 文化传承 教法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以及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国学进入中小学已是不争的事实。现
内容摘要:文章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重要意象“月”入手,结合文章的结构进行解读,品味其景、理、情三层结构的艺术奥秘。同时对各联诗句逐一进行品读,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蕴,阐明该诗艺术魅力的精妙所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诗的意境。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月 结构  张若虚,初唐诗人,他留下来的《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人称赞,清末王闿运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来评价它。闻一多先生赞其是“诗
内容摘要:语文统编教材以立德树人、贴近生活、体现新理念为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该教材的编排在生字教学上进行了较大改革,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根据学情灵活处理。农村小学低学段生字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导,多元认字为主线,教师示范作引领,课外活动作补充。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学段 生字教学 策略  2019年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全国推广。该教材低学段在识字的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回归
内容摘要:近些年,我国正在逐渐加大力度开展教育改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有必要转变原有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本文简略阐述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优化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并对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展开了详细分析,旨在切实提升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 素质教育 英美文学 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主要包含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导向,影响了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设置倾向,整体课程设置与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均侧重“应用性”.特定“应用”背景下,《大学语文》也需要注
内容摘要:日本文学作品赏析作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往往教学方式单一,束缚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难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在该课程中引入日本书评竞赛Biblio-battle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笔者以川端康成的掌小说鉴赏为例,从作品选择、学时分配及授课重点、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基于Biblio-battle元素的课堂设计,希望以此打开学生文学阅读的窗口,
跨文化意识实际上是指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语言属于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学习英语时,学生必定会接触到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相关知识,在自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