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日本文学作品赏析作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往往教学方式单一,束缚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难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在该课程中引入日本书评竞赛Biblio-battle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笔者以川端康成的掌小说鉴赏为例,从作品选择、学时分配及授课重点、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基于Biblio-battle元素的课堂设计,希望以此打开学生文学阅读的窗口,使外语教学走向更深的层次。
关键词:Biblio-battle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 掌小说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是高等学校日语专业面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旨在通过选读、鉴赏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使学生“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能欣赏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价”[1]。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目标,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教授为主,偏重于背景资料介绍及专业知识灌输的授课形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改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方式的高素质人才是所有高校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本文尝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新兴书评竞赛Biblio-battle模式进行课程设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Biblio-battle概述
Biblio-battle是2007年由谷口忠大(时任京都大学情报学研究科共生系统论研究室研究员)率先提出的一种读书交流游戏,又被称为“智力书评竞赛”,目标是通过读书心得分享,推广文学阅读,增进国民读书风气,起初以大学研究室为中心开展,此后受到媒体的关注在日本社会迅速广泛普及传播,逐步渗透至图书馆、书店及民间团体,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20年2月,该活动至少已经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326家公立图书馆和291所大学成功举办[2]。竞赛以数名书籍介绍者和活动参与者为主体展开,每名书籍介绍者自行选择书籍进行5分钟的现场口头演讲,介绍结束后回答活动参与者围绕书籍内容进行的2~3分钟提问,最后由在场人员投票选出自己最有兴趣阅读的书籍,即Biblio-battle冠军书。活动结束后书籍介绍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Biblio-battle在日本掀起的全民阅读风暴,显示出该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交流沟通和展示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检索优秀书籍和增进人际交流等效果[3]”,短短5分钟的书籍介绍凝练演讲者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人生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书籍焕发出新的价值和魅力。
二.在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中引入Biblio-battle的可行性思考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赏析课的作家作品大多由教师通过使用固定教材指定,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材中涉及的语言词汇、作家作品背景介绍以及了解教师讲解的范本式文本解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束缚了学生阅读新的文学作品的热情,限制了学生个体思维的表达,难以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入Biblio-battle进行课堂设计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把选择作品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投票形式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想阅读的文学作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限定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作为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作品进行考察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仔细研读文本,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初步印象和独有理解,并凝练语言以5分钟演讲稿的形式输出。从资料搜集到发表的前期准备体现学生对固有知识重新整合并构建新理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小组分工完成,锻炼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实现知识信息的互补。此外,口头演讲的输出形式既具有挑战性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的个性化演讲往往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酝酿新的问题意识产生。
基于Biblio-battle的5分钟课堂演讲环节使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角度文学阅读成为可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培养学生批判性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演讲结束后,演讲者需要接受2分钟以上现场提问,提问环节要求提问者在阅读作品的前提下针对演讲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带动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投出自己手中的决定性一票,选出该教学周期内的冠军文学作品。
课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通过学生的演讲内容,梳理出学生的兴趣点、问题意识,汇总归纳学生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背景、语言特色、叙述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串联作品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意向清晰化、系统化、理论化;精细研读文本,重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完成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
三.基于Biblio-battle的课程设置
川端康成是作品被选入国内日本文学类相关教材数量和频率较高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选录频率最高,而其它作品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从近年川端康成作品在日本教科书登载情况来看,除《伊豆的舞女》《禽兽》《油》《阵雨》《弓浦市》《街道树》等短篇和《临终的眼》《哀愁》两篇随笔外,掌小说《向阳》《蝗虫与金琵琶》《雨伞》《石榴》也入选其中[4]。百余篇掌小说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既是川端文学的故乡,也因其短小精炼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新潮文库收录了掌小说122篇,大多是两三千字左右的小品文,适合在短时间通读全篇,易于课堂教学。本文从新潮文库本中选取30篇掌小说进行Biblio-battle元素的课堂设计,尝试对固有的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模式有所突破。
1.作品选择
掌小说按其写作·发表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1921(大正10)~1935(昭和10)年的第一期、1943(昭和18)~1952(昭和27)年的第二期和1962(昭和37)年以后的第三期,其中第一期时间跨度和作品数量最多。受课程学时所限,笔者从作品发表时间、内容、代表性等方面考虑,分别选取各时期掌小说10篇作为课堂教学文本,将作品及发表时间汇总如下:[第一期]《拾骨》(1949)《向阳》(1923)《蝗虫与金琵琶》(1924)《手表》(同)《相片》(同)《合掌》(1926)《雨伞》(1932)《化妆》(同)《妹妹的和服》(同)《愛犬安产》(1935)、[第二期]《石榴》(1943)《十七岁》(1944)《布头》(同)《娘家》(同)《水》(同)《五角银币》(1946)《山茶花》(同)《竹叶舟》(1950)《瀑布》(同)《蛇》(同)、[第三期]《秋雨》(1962)《信》(同)《邻居》(同)《树上》(同)《喜鹊》(1963)《不死》(同)《月下美人》(同)《地》(同)《白马》(同)《雪》(1964),共计30篇。 2.学时分配及授课重点
以8个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总32学时、16周)为例,进行为期4周的课堂教学内容规划。首先,在课程开始前一周下发本单元所有文学作品资料供学生提前阅读。第一周(2课时)介绍日本Biblio-battle的竞赛规则、播放相关视频、公布适用于该课堂的发表流程(每课时5人发表、时间5分钟、答疑3分钟)、确定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发表作品的时期。教师通过PPT演示或资料分享的方式讲授掌小说的生成、定义、特点、分类及评价。第二周(2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及汇报资料搜集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推举形成演讲者·作品名单。教师针对具体问题提示解决方案,就演讲时语言的规范性及时限等作简要说明,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演讲稿。第三周(2课时)为学生演讲、问答环节(可安排现场主持人和计时员),投票选出冠军文学作品。第四周(2课时)教师点评学生的研究成果,梳理归纳学生的观点、意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如在第一期的作品阅读中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技巧及文学性,在第二期的作品鉴赏中强调时代背景及人物形象,而在第三期的作品中体会作者晚年的心境及掌小说和同时期长篇小说的呼应等。
3.成果展示及评价
不同于Biblio-battle竞赛规则,考虑到外语学习者的需要,学生演讲过程中可自愿选择PPT、文字剪贴板等作为辅助,优秀的演讲视频可以上传至课程平台分享给下一届学生学习,也利于参与者观看回放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师在前期准备、发表、问答等各环节详细制定评分标准作为过程性评价纳入期末总成绩,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期结束时展开问卷调查,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Biblio-battle不仅是游戏、竞赛,更多是一种设计,可以为高校日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在Biblio-battle模式的课堂上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Biblio-battle对促进学生阅读热情及师生课堂互动·对话、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及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笔者希望以此打开学生文学阅读的窗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外语教学走向更深的层次。
参考文獻
[1]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75-79
[2]知的書評合戦ビブリオバトル公式ウェブサイト[EB/OL].(2020-7-24)http://www.bibliobattle.jp/data
[3]李慧.基于外国教育的日本新型书评游戏述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5(3):324-329
[4]『教科書で読む名作 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禽獣ほか』[M].ちくま文庫.2017
(作者介绍:刘文娟,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关键词:Biblio-battle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 掌小说
日本文学作品赏析是高等学校日语专业面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旨在通过选读、鉴赏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使学生“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能欣赏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价”[1]。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目标,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教授为主,偏重于背景资料介绍及专业知识灌输的授课形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改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方式的高素质人才是所有高校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本文尝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新兴书评竞赛Biblio-battle模式进行课程设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Biblio-battle概述
Biblio-battle是2007年由谷口忠大(时任京都大学情报学研究科共生系统论研究室研究员)率先提出的一种读书交流游戏,又被称为“智力书评竞赛”,目标是通过读书心得分享,推广文学阅读,增进国民读书风气,起初以大学研究室为中心开展,此后受到媒体的关注在日本社会迅速广泛普及传播,逐步渗透至图书馆、书店及民间团体,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20年2月,该活动至少已经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326家公立图书馆和291所大学成功举办[2]。竞赛以数名书籍介绍者和活动参与者为主体展开,每名书籍介绍者自行选择书籍进行5分钟的现场口头演讲,介绍结束后回答活动参与者围绕书籍内容进行的2~3分钟提问,最后由在场人员投票选出自己最有兴趣阅读的书籍,即Biblio-battle冠军书。活动结束后书籍介绍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Biblio-battle在日本掀起的全民阅读风暴,显示出该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交流沟通和展示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共享书籍信息、提升演讲能力、检索优秀书籍和增进人际交流等效果[3]”,短短5分钟的书籍介绍凝练演讲者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人生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书籍焕发出新的价值和魅力。
二.在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中引入Biblio-battle的可行性思考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赏析课的作家作品大多由教师通过使用固定教材指定,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材中涉及的语言词汇、作家作品背景介绍以及了解教师讲解的范本式文本解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束缚了学生阅读新的文学作品的热情,限制了学生个体思维的表达,难以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入Biblio-battle进行课堂设计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把选择作品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投票形式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想阅读的文学作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限定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作为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作品进行考察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仔细研读文本,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初步印象和独有理解,并凝练语言以5分钟演讲稿的形式输出。从资料搜集到发表的前期准备体现学生对固有知识重新整合并构建新理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小组分工完成,锻炼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实现知识信息的互补。此外,口头演讲的输出形式既具有挑战性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的个性化演讲往往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酝酿新的问题意识产生。
基于Biblio-battle的5分钟课堂演讲环节使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角度文学阅读成为可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培养学生批判性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演讲结束后,演讲者需要接受2分钟以上现场提问,提问环节要求提问者在阅读作品的前提下针对演讲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带动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投出自己手中的决定性一票,选出该教学周期内的冠军文学作品。
课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通过学生的演讲内容,梳理出学生的兴趣点、问题意识,汇总归纳学生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背景、语言特色、叙述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串联作品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意向清晰化、系统化、理论化;精细研读文本,重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完成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
三.基于Biblio-battle的课程设置
川端康成是作品被选入国内日本文学类相关教材数量和频率较高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选录频率最高,而其它作品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从近年川端康成作品在日本教科书登载情况来看,除《伊豆的舞女》《禽兽》《油》《阵雨》《弓浦市》《街道树》等短篇和《临终的眼》《哀愁》两篇随笔外,掌小说《向阳》《蝗虫与金琵琶》《雨伞》《石榴》也入选其中[4]。百余篇掌小说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既是川端文学的故乡,也因其短小精炼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新潮文库收录了掌小说122篇,大多是两三千字左右的小品文,适合在短时间通读全篇,易于课堂教学。本文从新潮文库本中选取30篇掌小说进行Biblio-battle元素的课堂设计,尝试对固有的日本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模式有所突破。
1.作品选择
掌小说按其写作·发表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1921(大正10)~1935(昭和10)年的第一期、1943(昭和18)~1952(昭和27)年的第二期和1962(昭和37)年以后的第三期,其中第一期时间跨度和作品数量最多。受课程学时所限,笔者从作品发表时间、内容、代表性等方面考虑,分别选取各时期掌小说10篇作为课堂教学文本,将作品及发表时间汇总如下:[第一期]《拾骨》(1949)《向阳》(1923)《蝗虫与金琵琶》(1924)《手表》(同)《相片》(同)《合掌》(1926)《雨伞》(1932)《化妆》(同)《妹妹的和服》(同)《愛犬安产》(1935)、[第二期]《石榴》(1943)《十七岁》(1944)《布头》(同)《娘家》(同)《水》(同)《五角银币》(1946)《山茶花》(同)《竹叶舟》(1950)《瀑布》(同)《蛇》(同)、[第三期]《秋雨》(1962)《信》(同)《邻居》(同)《树上》(同)《喜鹊》(1963)《不死》(同)《月下美人》(同)《地》(同)《白马》(同)《雪》(1964),共计30篇。 2.学时分配及授课重点
以8个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总32学时、16周)为例,进行为期4周的课堂教学内容规划。首先,在课程开始前一周下发本单元所有文学作品资料供学生提前阅读。第一周(2课时)介绍日本Biblio-battle的竞赛规则、播放相关视频、公布适用于该课堂的发表流程(每课时5人发表、时间5分钟、答疑3分钟)、确定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发表作品的时期。教师通过PPT演示或资料分享的方式讲授掌小说的生成、定义、特点、分类及评价。第二周(2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及汇报资料搜集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推举形成演讲者·作品名单。教师针对具体问题提示解决方案,就演讲时语言的规范性及时限等作简要说明,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演讲稿。第三周(2课时)为学生演讲、问答环节(可安排现场主持人和计时员),投票选出冠军文学作品。第四周(2课时)教师点评学生的研究成果,梳理归纳学生的观点、意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如在第一期的作品阅读中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技巧及文学性,在第二期的作品鉴赏中强调时代背景及人物形象,而在第三期的作品中体会作者晚年的心境及掌小说和同时期长篇小说的呼应等。
3.成果展示及评价
不同于Biblio-battle竞赛规则,考虑到外语学习者的需要,学生演讲过程中可自愿选择PPT、文字剪贴板等作为辅助,优秀的演讲视频可以上传至课程平台分享给下一届学生学习,也利于参与者观看回放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师在前期准备、发表、问答等各环节详细制定评分标准作为过程性评价纳入期末总成绩,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期结束时展开问卷调查,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Biblio-battle不仅是游戏、竞赛,更多是一种设计,可以为高校日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在Biblio-battle模式的课堂上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Biblio-battle对促进学生阅读热情及师生课堂互动·对话、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及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笔者希望以此打开学生文学阅读的窗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外语教学走向更深的层次。
参考文獻
[1]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75-79
[2]知的書評合戦ビブリオバトル公式ウェブサイト[EB/OL].(2020-7-24)http://www.bibliobattle.jp/data
[3]李慧.基于外国教育的日本新型书评游戏述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5(3):324-329
[4]『教科書で読む名作 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禽獣ほか』[M].ちくま文庫.2017
(作者介绍:刘文娟,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