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有效阅读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人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率,首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各种方法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比如,教室里,经常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心得体会交流角”等园地;鼓励学生积极到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吸引学生阅读课外书;在训练习作过程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学生,请他们谈读书体会,以及他们如何借鉴优秀习作来写好习作的成功经验。此外,针对学生个性,介绍他们阅读相关读物,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对“贪玩、不求上进”的学生,介绍他们阅读关于鲁迅、郭沫若、爱因斯坦等名人勤奋、自学成才的读物,让他们感悟到“低分未必无才,勤奋必定成才”的道理;对“高傲、好出风头”的学生,重点介绍他们阅读诸如“大雁飞行”、“群狮捕食”等相关读物,让他们领悟到合作才能成功的真谛;对“懦弱,与世无争”的学生,介绍他们阅读有关新加坡、日本等从地少人多的资源小国成为亚洲经济大国的相关读物,使他们领悟到如今世界充满竞争,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生存的道理,使他们真切地体验到读书有益心智,激起他们“我要读”的动机,真正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
(一)比较、扩展阅读法。
课内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总结并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课后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运用从课内学到的学法,进一步加强阅读理解,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掌握了借物比喻的写作方法,这时我就让学生课后学习《闷头花》、《甜藤儿》这两篇文章,思考文章是借闷头花和甜藤儿来告诉人们要懂得什么道理。
(二)做读书笔记。
要做到有效阅读,还得让学生用心去做读书笔记,如此才可以让知识和自己的独特感觉保存得持久。
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篇摘录下来。在摘录时可分类进行,如,神态、动作、景物等描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并及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能力。
其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情感路线。阅读一部作品,一定有自己的个人情感变化;对其中的语言,甚至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把这些思绪记下来,这也许就是被世人神秘了的“灵感”,把它捕捉下来,窥见自己的思维的不同过程。由此,我班开展了“读书感悟”活动,每一本书阅读历时两周,每本书都有引导性的问题。就拿《一千零一夜》为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读完此书,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你认为书中最感动你的情节是哪一处(或哪几处)?
你认为书中的哪个地方写得最精彩?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你从书中收获了哪些?
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阅读也就少了很多盲目性,自然也就有了有效性。
三、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要多方涉猎:写作知识、历史地理、童话寓言、科普文章都要读一点儿,切不可“偏食”。这样才能增加知识量,对学好语文有所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有趣的注音读物或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等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兴趣逐步发展,对于英雄人物事迹及科普知识饶有兴趣,可为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兴趣爱好,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而且可以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其次可采取课内外结合的阅读原则。坚持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效果大有裨益。
四、给足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课外阅读成功的保证,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我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率,首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各种方法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比如,教室里,经常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心得体会交流角”等园地;鼓励学生积极到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吸引学生阅读课外书;在训练习作过程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学生,请他们谈读书体会,以及他们如何借鉴优秀习作来写好习作的成功经验。此外,针对学生个性,介绍他们阅读相关读物,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对“贪玩、不求上进”的学生,介绍他们阅读关于鲁迅、郭沫若、爱因斯坦等名人勤奋、自学成才的读物,让他们感悟到“低分未必无才,勤奋必定成才”的道理;对“高傲、好出风头”的学生,重点介绍他们阅读诸如“大雁飞行”、“群狮捕食”等相关读物,让他们领悟到合作才能成功的真谛;对“懦弱,与世无争”的学生,介绍他们阅读有关新加坡、日本等从地少人多的资源小国成为亚洲经济大国的相关读物,使他们领悟到如今世界充满竞争,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生存的道理,使他们真切地体验到读书有益心智,激起他们“我要读”的动机,真正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
(一)比较、扩展阅读法。
课内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总结并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课后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运用从课内学到的学法,进一步加强阅读理解,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掌握了借物比喻的写作方法,这时我就让学生课后学习《闷头花》、《甜藤儿》这两篇文章,思考文章是借闷头花和甜藤儿来告诉人们要懂得什么道理。
(二)做读书笔记。
要做到有效阅读,还得让学生用心去做读书笔记,如此才可以让知识和自己的独特感觉保存得持久。
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篇摘录下来。在摘录时可分类进行,如,神态、动作、景物等描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并及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能力。
其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情感路线。阅读一部作品,一定有自己的个人情感变化;对其中的语言,甚至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把这些思绪记下来,这也许就是被世人神秘了的“灵感”,把它捕捉下来,窥见自己的思维的不同过程。由此,我班开展了“读书感悟”活动,每一本书阅读历时两周,每本书都有引导性的问题。就拿《一千零一夜》为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读完此书,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你认为书中最感动你的情节是哪一处(或哪几处)?
你认为书中的哪个地方写得最精彩?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你从书中收获了哪些?
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阅读也就少了很多盲目性,自然也就有了有效性。
三、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要多方涉猎:写作知识、历史地理、童话寓言、科普文章都要读一点儿,切不可“偏食”。这样才能增加知识量,对学好语文有所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有趣的注音读物或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等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兴趣逐步发展,对于英雄人物事迹及科普知识饶有兴趣,可为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兴趣爱好,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而且可以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其次可采取课内外结合的阅读原则。坚持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效果大有裨益。
四、给足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课外阅读成功的保证,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我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