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闷窒之日,焦渴难耐,忆起姥姥手中的那杯茶,茶香游走在唇齿之间。忙碌的身影替代着那静静悠闲时的茶香,不知从何时起,像姥姥一样喝茶远不可及。
【关键词】姥姥;喝茶;遗憾
忽然想喝一口茶,像姥姥当年那样。
姥姥祖籍安徽,和许多安徽人一样有喝茶的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姥姥照料完院子里的鸡、羊、兔子后,再准备一家人的吃喝。等上班上学的人都走了,才开始做上一壶水,坐在那永远擦得亮亮的炕桌旁喝她当天的早茶。茶碗里除了茶叶还有红糖、白糖和两颗红枣。红枣是被她穿在炉钩子上,在小火上慢慢煨焦的。姥姥从来不拿大杯喝茶,总是用一个小盖碗。
来了客人也要敬茶,不过规格更高。来看姥姥的多数都是亲戚,这个姑妈走了,那个姨妈又来了,家里总是热闹。客人来了,姥姥先招呼客人脱鞋上炕。然后烧上开水,放上炕桌,给客人抓茶。茶碗里除了茶叶,还要配上红糖、白糖、冰糖、芝麻、红枣、枸杞、桂圆、果干等,内容比姥姥自己喝的时候又丰富得多,这就是八宝茶。这种茶具有极好的滋补效果。等把茶准备好,水也就开了,滚烫的水,浇到茶碗里,茶香四溢。
茶喝了再续上,慢慢喝,细细品,不管晴天、阴天,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在我的印象里,姥姥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永远那么从容,永远那么淡定,永远那么平和。好像生活中任何的曲折都能化在茶里随着袅袅的茶香散去,这种从容、淡定和平和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好多年还能伴着茶香飘然而来,令我怀念不已。
姥姥住的房是当年老石旦好多人家住过的那种里外间。这种房在老石旦棚户区改造后,大概已经消失了。我跟随母亲的几年就住在姥姥家,家分里外屋,外屋是一个灶台,可以做饭烧水。灶台里的热气通过一个火墙,钻进里屋的炕道,然后从屋外的烟囱出去,在这样的家里冬天暖烘烘的。火墙是住平房的人必备设施,它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暖气。炕在里屋,永远被姥姥扫得干干净净。姥姥的第三代、第四代好多人都在上面滚過。逢年过节,小的们回来,这小炕更成了姥姥家的舞台,姥姥常常坐在她的炕桌旁,端着她的茶碗看着她的第三代,第四代表演,笑容溢到每一根皱纹里,她管他们叫小虫虫,这样,姥姥就应该是一株大树。我们都是在这棵大树荫护下的虫儿,鸟儿。
里屋的门后有个小木头匣子,里面放着姥姥的茶,还有一些枣啊、糖啊之类的。那些都是姑姑们和其他晚辈们来看姥姥时买的,给姥姥沏茶用。姥姥的小匣子对“小虫虫”们充满诱惑。姥姥有时会把一个不经常见的“虫虫”悄悄拉到里屋门后,从她的斜襟衣服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锁,从匣子摸索半天,有时掏出的是一个黑枣,有时候是一个核桃,还有的时候是一块冰糖。“虫虫”会背着人偷偷吃掉,对姥姥给予的这格外的待遇充满得意,之后脸上那份得意和满足谁都看得出来。姥姥的小辈们太多,狼多肉少,如果敞开供应,姥姥早就“破产”了。客人来了,哪有八宝茶喝?
实在想象不出,姥姥那柔弱的肩膀是怎么支撑起那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家?那瘦小的身体是怎么把七个子女一个一个拉扯大?姥爷去世时家里还有四个孩子没有成家,是姥姥凭一己之力把几个孩子养大成人安家。外人说:“老张家的孩子总是干干净净……”拉扯已经极不容易,做到“干干净净”又谈何容易?此外,还有那么多孙子辈和重孙子辈也让她操心,但我从来没见过她会忧心忡忡,也看不见她着急上火。姥姥是怎么做到的?
“事来心应,事去心止”“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两句话是刚从商容荣写的《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一文中看到的,好像说的就是姥姥。姥姥的辛苦在我长大后才真正体会到,而且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越深。有时候生活中压力大时不由想起那盘腿坐在炕桌后面,端着茶碗的姥姥。
我到外地读书后,曾给姥姥买过一包茶,是商店里那种有塑料纸包装的。但姥姥却不让我再买,说我不会买,她喝惯了姑姑们买的味儿。我就信了,从此再没有给姥姥买过茶。但现在想来,可能我买的茶真的不合老姥姥的口味。但我想更多的原因应该姥姥不想让我多花那份钱。于是,这也成了我的一个遗憾。
端起一杯茶,好像姥姥就坐在身边。
【关键词】姥姥;喝茶;遗憾
忽然想喝一口茶,像姥姥当年那样。
姥姥祖籍安徽,和许多安徽人一样有喝茶的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姥姥照料完院子里的鸡、羊、兔子后,再准备一家人的吃喝。等上班上学的人都走了,才开始做上一壶水,坐在那永远擦得亮亮的炕桌旁喝她当天的早茶。茶碗里除了茶叶还有红糖、白糖和两颗红枣。红枣是被她穿在炉钩子上,在小火上慢慢煨焦的。姥姥从来不拿大杯喝茶,总是用一个小盖碗。
来了客人也要敬茶,不过规格更高。来看姥姥的多数都是亲戚,这个姑妈走了,那个姨妈又来了,家里总是热闹。客人来了,姥姥先招呼客人脱鞋上炕。然后烧上开水,放上炕桌,给客人抓茶。茶碗里除了茶叶,还要配上红糖、白糖、冰糖、芝麻、红枣、枸杞、桂圆、果干等,内容比姥姥自己喝的时候又丰富得多,这就是八宝茶。这种茶具有极好的滋补效果。等把茶准备好,水也就开了,滚烫的水,浇到茶碗里,茶香四溢。
茶喝了再续上,慢慢喝,细细品,不管晴天、阴天,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在我的印象里,姥姥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永远那么从容,永远那么淡定,永远那么平和。好像生活中任何的曲折都能化在茶里随着袅袅的茶香散去,这种从容、淡定和平和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好多年还能伴着茶香飘然而来,令我怀念不已。
姥姥住的房是当年老石旦好多人家住过的那种里外间。这种房在老石旦棚户区改造后,大概已经消失了。我跟随母亲的几年就住在姥姥家,家分里外屋,外屋是一个灶台,可以做饭烧水。灶台里的热气通过一个火墙,钻进里屋的炕道,然后从屋外的烟囱出去,在这样的家里冬天暖烘烘的。火墙是住平房的人必备设施,它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暖气。炕在里屋,永远被姥姥扫得干干净净。姥姥的第三代、第四代好多人都在上面滚過。逢年过节,小的们回来,这小炕更成了姥姥家的舞台,姥姥常常坐在她的炕桌旁,端着她的茶碗看着她的第三代,第四代表演,笑容溢到每一根皱纹里,她管他们叫小虫虫,这样,姥姥就应该是一株大树。我们都是在这棵大树荫护下的虫儿,鸟儿。
里屋的门后有个小木头匣子,里面放着姥姥的茶,还有一些枣啊、糖啊之类的。那些都是姑姑们和其他晚辈们来看姥姥时买的,给姥姥沏茶用。姥姥的小匣子对“小虫虫”们充满诱惑。姥姥有时会把一个不经常见的“虫虫”悄悄拉到里屋门后,从她的斜襟衣服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锁,从匣子摸索半天,有时掏出的是一个黑枣,有时候是一个核桃,还有的时候是一块冰糖。“虫虫”会背着人偷偷吃掉,对姥姥给予的这格外的待遇充满得意,之后脸上那份得意和满足谁都看得出来。姥姥的小辈们太多,狼多肉少,如果敞开供应,姥姥早就“破产”了。客人来了,哪有八宝茶喝?
实在想象不出,姥姥那柔弱的肩膀是怎么支撑起那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家?那瘦小的身体是怎么把七个子女一个一个拉扯大?姥爷去世时家里还有四个孩子没有成家,是姥姥凭一己之力把几个孩子养大成人安家。外人说:“老张家的孩子总是干干净净……”拉扯已经极不容易,做到“干干净净”又谈何容易?此外,还有那么多孙子辈和重孙子辈也让她操心,但我从来没见过她会忧心忡忡,也看不见她着急上火。姥姥是怎么做到的?
“事来心应,事去心止”“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两句话是刚从商容荣写的《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一文中看到的,好像说的就是姥姥。姥姥的辛苦在我长大后才真正体会到,而且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越深。有时候生活中压力大时不由想起那盘腿坐在炕桌后面,端着茶碗的姥姥。
我到外地读书后,曾给姥姥买过一包茶,是商店里那种有塑料纸包装的。但姥姥却不让我再买,说我不会买,她喝惯了姑姑们买的味儿。我就信了,从此再没有给姥姥买过茶。但现在想来,可能我买的茶真的不合老姥姥的口味。但我想更多的原因应该姥姥不想让我多花那份钱。于是,这也成了我的一个遗憾。
端起一杯茶,好像姥姥就坐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