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王安全因涉嫌嫖娼被抓。公众对桃色新闻的兴趣就在于,总是能够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槽点”。对此事来说,警方披露的一个细节成为了最大“槽点”——48岁的王全安“连续三晚嫖娼”。
对于引起很多人感叹的王导在性方面的“实力”,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现出职业的淡定,同时,他的“点评”也体现了专业的严谨:“性欲的强弱在正常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不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下有很大变化,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体质和精神状态下,性要求的频度也不是不变的。”
至于网友随后对王全安是“性瘾患者”的猜想,李宏军认为,“性学界对是否存在性瘾,或者是否应该把性瘾作为一个诊断,还在激烈争论之中。由于性欲的强弱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怎样才算是性瘾?对于这个,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
在引发人们“性瘾猜想”的公众人物中,王全安不是第一个,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几年来,名人性丑闻有“狗血化”的趋势,随之而披露出来的很多情节往往令人想到“性瘾”。其中最突出的一次,当属美国高尔夫球运动员“老虎”伍兹。
2009年11月底,“老虎”因“车祸门”事件而被曝光与十几位女子有染。在引起舆论惊诧之后,不仅跟随伍兹6年的挥杆教练汉克·黑尼承认“老虎”是一位性成瘾者,而且“老虎”本人也在妻子艾琳的建议下,到密西西比州的“松林诊所”去接受了6周的性瘾治疗。
实际上,因性丑闻曝光而引发人们对“性瘾”热议的名人还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和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受名人风流韵事曝光的启发,普通人当中对自己或伴侣是否患上性瘾而产生疑虑的情形也开始多起来。当年“老虎”伍兹的桃色新闻曝光之时,就有患者(或家属)明确表示,他们是受此启发而前来求医的。
作为主攻男科疾病的专家,李宏军说,“我这个科室不乏妻子代丈夫来咨询就诊的。”他记得,当年有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女性,无论着装打扮还是气质都不俗。她见到李宏军开口就说道:“医生,这一直是我难以启齿的事情。我忍耐了许多年,也曾一度下决心要和我丈夫离婚。”
原来,她和丈夫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但是,自从丈夫提升正处级干部失败后,他在性方面的表现突然亢奋起来,40多岁的人了,每天都“要”,甚至每晚两三次。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甚至有时候妻子在厨房做饭时他都迫不及待,比新婚时还显得“猴急”。两三年以来,妻子已经对性生活产生了恐惧,更别说有丝毫的愉悦感了。
在偶然看到关于伍兹接受“性瘾治疗”的报道后,她和丈夫静下心来好好进行了交流。男方也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虽然很多时候在“做完”后他自己根本就体会不到乐趣,但是他又说自己“控制不住”。丈夫对此也感觉很痛苦。这位妻子对李宏军说,“医生,今天我是来寻求您的帮助的。请您帮助我的丈夫,也帮帮我。”
面对这种情况,李宏军感到为难的是:谁是性瘾者?谁需要进行治疗?迄今为止,这个问题在性学界和医学界仍处于争论之中。
事實上,即使对于当年“老虎”伍兹的所谓“性瘾”,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有人认为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装”。
对性瘾的说法不屑一顾的人认为,性瘾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而是那些性欲较强者的一种行为特征,特别是当那些人频繁的性行为或滥交与社会价值相冲突的时候,性瘾就成为他们杜撰出来掩盖自己不符合社会和性伦理行为的说辞和借口。伍兹就被许多人认定为这种情况,认为他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并无关系。
实际上,在性瘾一词出现之前,有人最初用“色情狂”和“性欲过度”等名词来描述在性行为上有过度需求的人和行为。后来,还有更多的名词用来描述这类的过度性行为,比如,性欲倒错、过度色情、性欲高涨、滥交、花痴、力比多过剩等等。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社会学家爱德华·萨格因共同出版了一本书——《色情狂:对性欲过度者的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性瘾的表现有初步的描述。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波士顿酒精匿名俱乐部”成员科尔曼直接把自己的过度性行为称为“性瘾”。在他自己看来,性瘾就是沉溺于性和爱,如同一个人沉溺于酒精一样。此后,对于性瘾的探讨和争论逐渐在全球很多国家蔓延开来,与之有关的研究和话题也延绵不绝。
1983年,帕特里克·卡恩斯出版了《走出阴影:了解性瘾》一书,认为性瘾是一种逐渐形成的精神病。后来,性瘾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描绘为一种病态的性行为。
今天,在集结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大量研究和讨论后,人类对性瘾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但也毕竟有了一些初步的定义:性瘾是指个体出现强烈的、被迫的连续或周期性的性冲动行为,如果这些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不安和痛苦。
根据描述,所谓性瘾者,大多是30~40岁的男子,这个年龄段是男人是一生中性生理需求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如同吸毒者、赌徒、酒鬼一般,一旦性瘾发作,就会不顾一切,放下所有工作,去寻找发泄的对象。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溺在网络色情中不能自拔,就有可能是性成瘾者。
尽管有这些基本的认知和解释,但是,性瘾一说迄今尚难以得到学界和社会普遍认同,并且还时常受到强烈的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性瘾之说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刚刚修订并于2013年5月发布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沿袭了以前的传统,并未将性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而是在“未特定的性功能障碍”中对其予以一定的解释:有一些人“与许多人发生多次性行为,这些人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件物品,而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模式而感到痛苦。”实际上,这种描述在DSM第三版和第四版中也一直存在。 存在于DSM-5当中的这段解释,竟然让反对和支持性成瘾之说的人,都声称“找到了根据”。支持者认为,这个解释与目前所说的性瘾的定义较为相似。而反对者认为,就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态度和DSM-5的明确表述来看,性瘾并不作为一种疾病而存在。如果非要勉强定义的话,这也只是一种特殊的“性欲过度障碍”。
李宏军则情愿用“性欲亢进”这个表述来形容这部分人。他解释说,现代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也不少见,由此可引发种种性亢奋行为。男性性欲亢进多由男性激素(睾酮)水平过高造成,此外,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也会表现出形式各异的性功能和性行为紊乱,其中包括性欲亢进。他认为,男性性欲亢进会引起女性的厌恶,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谐,甚至影响夫妻感情。在对他人的伤害中,显然对家人的伤害最大。
尽管性瘾的科学争议未有定论,但并不能阻止人们从中获得灵感进行文艺创作,借助这一人类生活最为隐秘的部分来挖掘人性最深处的秘密。
在王全安涉嫌嫖娼的新闻曝光之后,有人立即整理了一个与性瘾有关的电影名录,包括《性瘾日记》《感官世界》《感谢分享》等十部各国影片,其中包括今年2月刚刚在柏林电影节上映的《女性瘾者》。
这部影片描述了女性瘾者乔(Joe)从出生到50岁的“性欲旅程”。影片不仅以赤裸裸的画面展现乔在生活中的享乐、滥交、结交有妇之夫伤害他人家庭等经历,而且借乔的行为把数学、哲学、音乐等等融入到对性成瘾的解析中。
观看过影片的人认为,这是对现实生活中性瘾者的贴切描述,乔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性瘾者。认为性瘾在生活中存在的人,从各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了解读,并以对此片的研究来支持“性瘾是一种疾病”的说法。这些人的主要根据是,行为成瘾与物质成瘾一样,会发生大脑的变化——性爱与色情作品就像可卡因一样对身体“起效”。
2012年8月2日,美国成瘾医学协会(ASAM)在其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性瘾与毒瘾一样真实。这个结论是建立在80多名专家用4年时是进行的研究基础之上,其中包括对大量大脑神经作用的发现,以及神经系统20多年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
针对DSM依据一系列外在行为来诊断成瘾症的做法,ASAM认为,需要从潜在的病因来看待性成瘾。在性成瘾的病因上,大脑扮演了重要的地位——大脑在成瘾时的功能作用和产生特定的大脑回路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解释外在出现的成瘾行为。性成瘾中的一些极端行为,例如每天都浏览色情网站,就能解释这些人为什么对性的行为和思维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病理表现。
一个人如果有性瘾,其成瘾的方式应该属于“行为成瘾”。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性成瘾与酒精成瘾、海洛因成瘾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ASAM委员会主席哈列贾(Raju Haleja)博士对包括瘾在内的行为成瘾进行了新的解释:和那些传染性疾病一样,成瘾也是一种疾病。“成瘾就是成瘾,无论你如何控制大脑的念头,一旦它(上瘾)改变了你大脑的思维方向,你将非常容易地完全成瘾。性、赌博、高热量食物,在医疗的有效性上,都与酗酒、海洛因和冰毒的上瘾相似。”
ASAM发言人认为,行为成瘾与化学药品成瘾这两种成瘾都会严重地改变大脑的生理组织结构。其一,无论是行为成瘾还是化学药品成瘾,大脑机制的变化出现了相同的反应,两类成瘾都有相同的神经回路的变化。其二,成瘾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非一定由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其三,抑制不住地观看色情网站或无节制地与多人发生性关系等,是一种如同药物一样的刺激,会让人成瘾。所以,性瘾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
尽管如此,目前精神疾病目录里的“瘾”家族,仍只承认化学药品成瘾,同样是行为成瘾的“网瘾”也与性瘾一样,尚不在其范畴内。
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WACS)创会人和名誉会长、性学家阮芳赋在2010年第1期的《华人性研究》上发表《关于“性成瘾”的讨论》一文指出,性瘾不是一个正确的概念。他认为,此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性成瘾没有物质基础;二是性成瘾不能用来描述复杂的性行为。
就第一个原因,阮芳赋认为,事实上“成瘾”的概念起初来源于“毒品成瘾”“酒精成瘾”,这些成瘾都是对于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单纯的物质的依赖;而“性欲”“性行为”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因此,从“毒品成瘾”和“酒精成瘾”等衍生出“性成瘾”是违反基本逻辑的规则的。
就第二个原因,阮芳赋认为,运用性瘾这种语言花招似乎过于草率了。因为它阻碍了人们洞悉各种性行为的原因和动机,譬如习惯性的性行为、强迫性的性行为、不满足的性行为、愚蠢的性行为、任性的性行为、自我损伤的性行为、轻率的性行为和具有侵略性的性行为等等,这些是不可能都用“性瘾”这一个名词来加以诠释的。甚至于,性需求较少的人出于嫉妒的原因,也会把某些精力特别旺盛的性行为,说成是“性成瘾”。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曾经指导学生做过一篇关于性瘾的论文。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人性欲的确很旺盛,但伴侣能配合,或者通过找婚外性满足,他们过得挺快乐,并不认为自己有性瘾。而有的人虽然单身,却成天想着“那事儿”,因而很苦恼,觉得自己不正常。
对此,方刚说,“所以,性瘾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假使一个人性欲高涨,如能得到满足,那就不是困扰;但若为此而烦恼痛苦,并严重地干扰了自己生活工作,那就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此外,因为性附着了很多文化因素,比如当整个社会把性、道德、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时,作为性亢进者的妻子,必然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痛苦,她们所遭受的伤害不亚于性欲亢进的丈夫本人。在導演王全安最近的经历中,这一点已经可以看到——虽然暂时还无法判断他本人所面临的情形。
目前,性学界对于是否存在或是否应该诊断性成瘾,尚处于激烈争论之中,越来越多的性学家否定性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也有人认为,如果那样,许多贪官生活堕落腐化,是不是都得先当成治疗性成瘾来治?其结果,可以认为贪污腐败都是激素惹的祸了?
然而,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性成瘾假说,现在都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对方,遗憾的是目前双方都做不到。
因此, DSM-5没有把性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是谨慎的,要想将性瘾确认为一种疾病,还需要拿出更多与药物成瘾、酒精成瘾一样的证据来证明。只有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才可以说明是否有性瘾的存在以及如何对待性瘾。
对于引起很多人感叹的王导在性方面的“实力”,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现出职业的淡定,同时,他的“点评”也体现了专业的严谨:“性欲的强弱在正常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不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下有很大变化,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体质和精神状态下,性要求的频度也不是不变的。”
至于网友随后对王全安是“性瘾患者”的猜想,李宏军认为,“性学界对是否存在性瘾,或者是否应该把性瘾作为一个诊断,还在激烈争论之中。由于性欲的强弱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怎样才算是性瘾?对于这个,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
“性瘾”猜想
在引发人们“性瘾猜想”的公众人物中,王全安不是第一个,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几年来,名人性丑闻有“狗血化”的趋势,随之而披露出来的很多情节往往令人想到“性瘾”。其中最突出的一次,当属美国高尔夫球运动员“老虎”伍兹。
2009年11月底,“老虎”因“车祸门”事件而被曝光与十几位女子有染。在引起舆论惊诧之后,不仅跟随伍兹6年的挥杆教练汉克·黑尼承认“老虎”是一位性成瘾者,而且“老虎”本人也在妻子艾琳的建议下,到密西西比州的“松林诊所”去接受了6周的性瘾治疗。
实际上,因性丑闻曝光而引发人们对“性瘾”热议的名人还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和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受名人风流韵事曝光的启发,普通人当中对自己或伴侣是否患上性瘾而产生疑虑的情形也开始多起来。当年“老虎”伍兹的桃色新闻曝光之时,就有患者(或家属)明确表示,他们是受此启发而前来求医的。
作为主攻男科疾病的专家,李宏军说,“我这个科室不乏妻子代丈夫来咨询就诊的。”他记得,当年有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女性,无论着装打扮还是气质都不俗。她见到李宏军开口就说道:“医生,这一直是我难以启齿的事情。我忍耐了许多年,也曾一度下决心要和我丈夫离婚。”
原来,她和丈夫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但是,自从丈夫提升正处级干部失败后,他在性方面的表现突然亢奋起来,40多岁的人了,每天都“要”,甚至每晚两三次。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甚至有时候妻子在厨房做饭时他都迫不及待,比新婚时还显得“猴急”。两三年以来,妻子已经对性生活产生了恐惧,更别说有丝毫的愉悦感了。
在偶然看到关于伍兹接受“性瘾治疗”的报道后,她和丈夫静下心来好好进行了交流。男方也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虽然很多时候在“做完”后他自己根本就体会不到乐趣,但是他又说自己“控制不住”。丈夫对此也感觉很痛苦。这位妻子对李宏军说,“医生,今天我是来寻求您的帮助的。请您帮助我的丈夫,也帮帮我。”
面对这种情况,李宏军感到为难的是:谁是性瘾者?谁需要进行治疗?迄今为止,这个问题在性学界和医学界仍处于争论之中。
病或非病
事實上,即使对于当年“老虎”伍兹的所谓“性瘾”,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有人认为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装”。
对性瘾的说法不屑一顾的人认为,性瘾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而是那些性欲较强者的一种行为特征,特别是当那些人频繁的性行为或滥交与社会价值相冲突的时候,性瘾就成为他们杜撰出来掩盖自己不符合社会和性伦理行为的说辞和借口。伍兹就被许多人认定为这种情况,认为他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并无关系。
实际上,在性瘾一词出现之前,有人最初用“色情狂”和“性欲过度”等名词来描述在性行为上有过度需求的人和行为。后来,还有更多的名词用来描述这类的过度性行为,比如,性欲倒错、过度色情、性欲高涨、滥交、花痴、力比多过剩等等。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社会学家爱德华·萨格因共同出版了一本书——《色情狂:对性欲过度者的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性瘾的表现有初步的描述。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波士顿酒精匿名俱乐部”成员科尔曼直接把自己的过度性行为称为“性瘾”。在他自己看来,性瘾就是沉溺于性和爱,如同一个人沉溺于酒精一样。此后,对于性瘾的探讨和争论逐渐在全球很多国家蔓延开来,与之有关的研究和话题也延绵不绝。
1983年,帕特里克·卡恩斯出版了《走出阴影:了解性瘾》一书,认为性瘾是一种逐渐形成的精神病。后来,性瘾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描绘为一种病态的性行为。
今天,在集结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大量研究和讨论后,人类对性瘾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但也毕竟有了一些初步的定义:性瘾是指个体出现强烈的、被迫的连续或周期性的性冲动行为,如果这些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不安和痛苦。
根据描述,所谓性瘾者,大多是30~40岁的男子,这个年龄段是男人是一生中性生理需求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如同吸毒者、赌徒、酒鬼一般,一旦性瘾发作,就会不顾一切,放下所有工作,去寻找发泄的对象。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溺在网络色情中不能自拔,就有可能是性成瘾者。
尽管有这些基本的认知和解释,但是,性瘾一说迄今尚难以得到学界和社会普遍认同,并且还时常受到强烈的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性瘾之说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刚刚修订并于2013年5月发布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沿袭了以前的传统,并未将性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而是在“未特定的性功能障碍”中对其予以一定的解释:有一些人“与许多人发生多次性行为,这些人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件物品,而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模式而感到痛苦。”实际上,这种描述在DSM第三版和第四版中也一直存在。 存在于DSM-5当中的这段解释,竟然让反对和支持性成瘾之说的人,都声称“找到了根据”。支持者认为,这个解释与目前所说的性瘾的定义较为相似。而反对者认为,就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态度和DSM-5的明确表述来看,性瘾并不作为一种疾病而存在。如果非要勉强定义的话,这也只是一种特殊的“性欲过度障碍”。
李宏军则情愿用“性欲亢进”这个表述来形容这部分人。他解释说,现代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也不少见,由此可引发种种性亢奋行为。男性性欲亢进多由男性激素(睾酮)水平过高造成,此外,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也会表现出形式各异的性功能和性行为紊乱,其中包括性欲亢进。他认为,男性性欲亢进会引起女性的厌恶,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谐,甚至影响夫妻感情。在对他人的伤害中,显然对家人的伤害最大。
行为成瘾
尽管性瘾的科学争议未有定论,但并不能阻止人们从中获得灵感进行文艺创作,借助这一人类生活最为隐秘的部分来挖掘人性最深处的秘密。
在王全安涉嫌嫖娼的新闻曝光之后,有人立即整理了一个与性瘾有关的电影名录,包括《性瘾日记》《感官世界》《感谢分享》等十部各国影片,其中包括今年2月刚刚在柏林电影节上映的《女性瘾者》。
这部影片描述了女性瘾者乔(Joe)从出生到50岁的“性欲旅程”。影片不仅以赤裸裸的画面展现乔在生活中的享乐、滥交、结交有妇之夫伤害他人家庭等经历,而且借乔的行为把数学、哲学、音乐等等融入到对性成瘾的解析中。
观看过影片的人认为,这是对现实生活中性瘾者的贴切描述,乔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性瘾者。认为性瘾在生活中存在的人,从各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了解读,并以对此片的研究来支持“性瘾是一种疾病”的说法。这些人的主要根据是,行为成瘾与物质成瘾一样,会发生大脑的变化——性爱与色情作品就像可卡因一样对身体“起效”。
2012年8月2日,美国成瘾医学协会(ASAM)在其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性瘾与毒瘾一样真实。这个结论是建立在80多名专家用4年时是进行的研究基础之上,其中包括对大量大脑神经作用的发现,以及神经系统20多年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
针对DSM依据一系列外在行为来诊断成瘾症的做法,ASAM认为,需要从潜在的病因来看待性成瘾。在性成瘾的病因上,大脑扮演了重要的地位——大脑在成瘾时的功能作用和产生特定的大脑回路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解释外在出现的成瘾行为。性成瘾中的一些极端行为,例如每天都浏览色情网站,就能解释这些人为什么对性的行为和思维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病理表现。
一个人如果有性瘾,其成瘾的方式应该属于“行为成瘾”。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性成瘾与酒精成瘾、海洛因成瘾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ASAM委员会主席哈列贾(Raju Haleja)博士对包括瘾在内的行为成瘾进行了新的解释:和那些传染性疾病一样,成瘾也是一种疾病。“成瘾就是成瘾,无论你如何控制大脑的念头,一旦它(上瘾)改变了你大脑的思维方向,你将非常容易地完全成瘾。性、赌博、高热量食物,在医疗的有效性上,都与酗酒、海洛因和冰毒的上瘾相似。”
ASAM发言人认为,行为成瘾与化学药品成瘾这两种成瘾都会严重地改变大脑的生理组织结构。其一,无论是行为成瘾还是化学药品成瘾,大脑机制的变化出现了相同的反应,两类成瘾都有相同的神经回路的变化。其二,成瘾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非一定由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其三,抑制不住地观看色情网站或无节制地与多人发生性关系等,是一种如同药物一样的刺激,会让人成瘾。所以,性瘾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
无困扰就不是病
尽管如此,目前精神疾病目录里的“瘾”家族,仍只承认化学药品成瘾,同样是行为成瘾的“网瘾”也与性瘾一样,尚不在其范畴内。
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WACS)创会人和名誉会长、性学家阮芳赋在2010年第1期的《华人性研究》上发表《关于“性成瘾”的讨论》一文指出,性瘾不是一个正确的概念。他认为,此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性成瘾没有物质基础;二是性成瘾不能用来描述复杂的性行为。
就第一个原因,阮芳赋认为,事实上“成瘾”的概念起初来源于“毒品成瘾”“酒精成瘾”,这些成瘾都是对于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单纯的物质的依赖;而“性欲”“性行为”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因此,从“毒品成瘾”和“酒精成瘾”等衍生出“性成瘾”是违反基本逻辑的规则的。
就第二个原因,阮芳赋认为,运用性瘾这种语言花招似乎过于草率了。因为它阻碍了人们洞悉各种性行为的原因和动机,譬如习惯性的性行为、强迫性的性行为、不满足的性行为、愚蠢的性行为、任性的性行为、自我损伤的性行为、轻率的性行为和具有侵略性的性行为等等,这些是不可能都用“性瘾”这一个名词来加以诠释的。甚至于,性需求较少的人出于嫉妒的原因,也会把某些精力特别旺盛的性行为,说成是“性成瘾”。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曾经指导学生做过一篇关于性瘾的论文。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人性欲的确很旺盛,但伴侣能配合,或者通过找婚外性满足,他们过得挺快乐,并不认为自己有性瘾。而有的人虽然单身,却成天想着“那事儿”,因而很苦恼,觉得自己不正常。
对此,方刚说,“所以,性瘾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假使一个人性欲高涨,如能得到满足,那就不是困扰;但若为此而烦恼痛苦,并严重地干扰了自己生活工作,那就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此外,因为性附着了很多文化因素,比如当整个社会把性、道德、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时,作为性亢进者的妻子,必然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痛苦,她们所遭受的伤害不亚于性欲亢进的丈夫本人。在導演王全安最近的经历中,这一点已经可以看到——虽然暂时还无法判断他本人所面临的情形。
目前,性学界对于是否存在或是否应该诊断性成瘾,尚处于激烈争论之中,越来越多的性学家否定性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也有人认为,如果那样,许多贪官生活堕落腐化,是不是都得先当成治疗性成瘾来治?其结果,可以认为贪污腐败都是激素惹的祸了?
然而,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性成瘾假说,现在都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对方,遗憾的是目前双方都做不到。
因此, DSM-5没有把性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是谨慎的,要想将性瘾确认为一种疾病,还需要拿出更多与药物成瘾、酒精成瘾一样的证据来证明。只有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才可以说明是否有性瘾的存在以及如何对待性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