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诱惑下的毁灭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来—次,我将做你的好女儿!”一个年仅24岁的吸毒女青年给父母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在龙溪镇的家中。
  这个女青年外号叫“娃娃”。因贪图享受,娃娃还在读高中时,就放弃了学业,到沿海去“闯荡江湖”了。两年前她因好奇、无知,以为吸食冰毒不会上瘾,结果却被毒品缠身。回到重庆后,成天在酒吧、夜总会游荡。父母多次跪着求她戒毒,找一份正当的工作干,可她除了怒骂父母之外,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她的毒瘾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年迈的父亲有次不拿钱给她买毒品,她便用开水烫伤父亲。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她借过、骗过钱,左邻右舍一提起她都像避瘟神似的。一个家被她偷得、卖得只剩下一张凉板和几个碗了。
  见家里没有油水可捞了,娃娃便开始在外面偷盗。她常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她再次被人捉住送回家中,父母只好拿出仅有的150元生活费作为赔偿。万念俱灰的母亲几欲自杀,幸亏邻居及时相救方捡回一条性命。
  一天凌晨,在过完最后一次毒瘾后,娃娃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了,留下的仅是一封遗书……
  新型晦品“扣倒”传统毒品
  
  上世纪90年代,世界禁毒组织专家就已经作出预测:冰毒、麻古等苯丙胺类毒品将很快取代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指由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精神药品。这种被贴上“黑色前卫”标签的新型毒品,被种种不实描述包裹着:不会上瘾,无损健康,让人精神振作、充满自信,甚至具有神奇的减肥效果……
  传言蒙蔽了认知,热衷时尚、刺激的青少年,乃至社会精英阶层忍不住诱惑,纷纷加入新型毒品吸食群体之中。
  由于全社会对传统毒品的宣传和防治工作非常到位,大家提起鸦片、海洛因,都知道这东西不能碰,它们的市场一直在萎缩。而新型毒品,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对其危害性也了解不多,甚至有人把它当作和红酒、洋酒一样的娱乐消费品,此消彼长,最终取代传统毒品的地位。
  据《深圳晚报》报道,目前青少年吸毒主要以冰毒、摇头丸、“水鬼”、K粉、迷幻蘑菇、“快乐客”等为主。这些新型毒品往往披着时尚外衣,很能“娱乐毒化”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麻古”和冰毒属于毒性更强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类毒品,它的吸食群体经常将其和黄、赌纠合,相当比例的吸食者参与聚众赌博或集体淫乱,在夜店娱乐文化的包装下,迎合了年轻人热衷狂欢,爱好刺激的特性。
  据资料显示,目前戒除海洛因已有“特效药”,运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瘾君子长期或终生用药就能有效控制其滥用毒品。而新型毒品尚无此类“特效药”,吸毒者只能在封闭的住院环境做保护性治疗。资料同时显示,82%的苯丙胺(摇头丸)滥用者即使停止滥用8年至12年,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状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到刺激便会发作。此外,吸毒者还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追踪妄想、嫉妒妄想以及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他们极易实施暴力行为。
  
  对人体损害远胜海洛因
  
  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暂时不吸食不会有海洛因那样的难受劲,有的人可以三四天不吸食都不难受,但海洛因一不吸就出现恶心、呕吐、全身起鸡皮疙瘩、疼痛等戒断症状,尤其是疼痛感让人难以承受,就像亿万只蚂蚁在啃全身的骨头般,一些^.一旦海洛因毒瘾发作就恨不得跳楼。
  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难道新型毒品对身体无害?
  全国著名的戒毒领域专家周文华直截了当地说,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将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结构性损害,它对人体的伤害,甚至“远强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
  “海洛因中毒者,经过生理脱毒和美沙酮维持治疗,还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而新型毒品对大脑、心脏等器官造成的损伤是器质性的,几乎不可逆。”
  新型毒品损害的主要部位是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它的中毒症状表现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颇为相似,吸食者常常会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丰富的错觉或幻觉,常常是阴暗、恐怖的内容。同时,吸食者会由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偏执观念,被害妄想或夸大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暴力倾向行为,包括伤人或自残。
  肖某在一次派对上吸食了大量冰毒后,被送往医院。并不是因为他吸毒后不适,而是因为他产生幻觉挥刀砍断了自己的手,鲜血留了一地。术后清醒过来的肖某称,他只记得看到自己鲜血哗哗直流却不感觉痛,但为何自砍他也说不清。
  此外,服用新型毒品,还会对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当一名吸毒者服用毒品之后,他的心跳甚至能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就算是博尔特在奥运会百米决赛之后,也绝不可能出现这么高的心跳频率。周博士提到,因吸食新型毒品而猝死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毒者心跳过快,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冠状血管痉挛,“有的病例在解剖后发现,整个心脏的肌肉已经因跳动过于剧烈,而完全撕裂。”
  
  新型毒品“心瘾”更大
  
  社会上很多人传言新型毒品不会上瘾,但事实上,只需一次,便会上瘾。这种上瘾不同于海洛因的生理依赖,而是更难以戒除的心理依赖。
  “人大脑中有一个主管愉快的部位,称作‘奖赏区’,人一旦吸食毒品,该区域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让人感到愉快。而吸食新型毒品者,他的‘奖赏区’会发生改变,让人对愉悦的感觉难以忘却,直至造成心理成瘾。”周博士说,每吸食一次新型毒品就会让“奖赏区”受损一次,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也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剥夺人的快感,“要维持原来的兴奋和愉悦,就会促使人四处寻找毒品,并不断加量予以维持”。
  在对200名隔离戒毒者进行调查问卷中显示,大约96%的被调查者,一开始都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抑制力和判断力,可以掌控一切,然而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不停吸食、加量、再吸食、再加量……形成恶性循环。
  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只要吸食一点就不知疲倦、不饥饿、想象力丰富、自信心增强,甚至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觉累,于是一些艺人为了兴奋工作、减肥等目的而吸食,结果上了瘾,越吸食越多而戒不掉。
  也很多人_开始一次只需服用一粒“麻古”,但1年后,就必须服用10粒以上,甚至几种毒品混合服用才能维持原先的快感。这种心瘾非常霸道,很多吸食者明知这样不对,但难以割断“快乐回忆”,相当数量的吸毒者在走出戒毒所后,又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复吸。
  新型毒品的躯体症状不严重,但它的精神症状很严重,而它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戒毒后,也会有反应迟钝、智力和记忆力下降及情绪容易失控等后遗症。
  
  失色的花季——青少年吸毒不容忽视
  
  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19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三次就什么都不想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更何况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人们才得出这 样的结论:海洛因扼杀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1年6月3日,因已考完基测,苗栗县1所中学三年级某班由代课老师上课,老师要学生自习,让参加2次基测的学生好好准备。1名学生趁老师点名时拿出K他命偷偷吸食,并邀3名男同学一起吸。3人好奇尝试,不料出现流泪、精神恍惚的症状,甚至趴在桌上昏倒。代课老师点完名,看到3人神情怪异,才发现竟有4名学生公然在课堂吸毒。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青少年是父母的希望,他们的意识、思想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自身免疫力较差,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可自拔,再加上影视剧的渲染和社会不良分子的拉拢引诱,尝试吸毒最后成瘾难以自拔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些青少年因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心理或受家庭和学校压力太大,主动寻求刺激,缓解压力导致铸成大错的事例也大量存在。从网络信息看来,青少年吸毒一般出现在富二代身上,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成为毒品的奴隶。当然,吸毒青少年并不仅仅限于富二代,也被相对家教“宽松”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孩子所涉足。
  打击青少年吸毒,需要法律严惩的硬手段,更需要经常、细致、有效的教育软方法。要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教育他们认识吸毒之害。目前便有调查显示,12%学生仍以为吃K粉不会损害前途,9%更认为这些新兴毒品不会上瘾。故此,要增强教育的效果,一定要根据青少年吸毒的新情况,对症下药。唯有全社会携手,形成强大禁毒之势,青少年吸毒问题才会得到真正遏止。
  
  “星星”毒海沉沦——娱乐圈“毒”云笼罩明星
  
  今年4月底,台湾演员孙兴因涉毒被捕。据报道,孙兴在接受讯问中将演艺圈的吸毒内幕和盘托出,并供认毒品的来源之一是一名内地的重量级艺人“拆家”。孙兴的爆料也在北京演艺圈内引发恐慌,由于担心警方顺藤摸瓜,部分有吸毒癖好的艺人纷纷逃离北京避开风头。
  孙兴供出的演艺圈吸毒内幕,令人震惊。原来,演艺圈的“毒水”很深,不仅明星吸毒成风,而且还有“重量级艺人”贩卖毒品。而孙兴被抓在北京演艺圈内引发的恐慌,以及部分“瘾君子”艺人选择逃离北京,折射出演艺圈已经遭遇了诚信危机,道德信誉将面临着集体失守。
  其实,明星吸毒并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被公开曝光与毒品有染的明星“前赴后继”。
  “问题少女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从13岁开始酗酒、14岁就失去了童贞、15岁时则开始尝试吸毒。”这些话出自布兰妮母亲近期出版的一本回忆录中。去年年底,布兰妮也越来越疯狂,几度进出戒毒所,举止怪异。有医生认为她的疯癫是因为毒品损害了她的大脑,导致行为无法自控。其前夫透露布兰妮有10年吸毒史。
  很早前就被被验出吸食可卡因的萧淑慎,在首次收场勒戒后,她曾胖回54公斤,并在接收采访时称:“我以戒毒为荣,别人叫我把出狱的衣服烧掉,我却要把衣服裱框放在家,每天看着它,随时提示要争气,不要被人看扁。我还把罂粟花刺在脚上,我感到很光彩,要永远纪念这件事。”但短短三个月她又重蹈覆辙,瘦到只剩39公斤的皮包骨。后面还有次当场被抓到在家吸毒。
  以一首《笑脸》而出名的歌手谢东今年4月被湖南省长沙警方治安拘留,警方从他身上当场收缴冰毒约10克,这是谢东的“三进宫”。2007年,谢东第一次涉毒被抓后,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戒毒,曾被聘为北京市禁毒志愿者。但后来却再次吸食摇头丸,对谢东来说,监狱就像自家的卧室,几进几出了。北京禁毒志愿者总队表示,由于谢东复吸,他的禁毒志愿者资格已被中止。
  台湾艺人大炳可以说是吸毒惯犯了,前不久,警方在跟踪一名绰号“小白”的海洛因毒贩,意外发现在家等待交易的大炳。事发前,大炳就因为三度吸毒被抓,加上又是五年内再犯,士林地检署依毒品罪将大炳起诉,并请求院方加重求刑,大炳最多恐怕面临四年半的有刑徒期。
  事实上,一种吸毒亚文化已在娱乐圈内形成。莫少聪、罗百吉、高明骏、满文军、张元、蔡裴琳、胡瓜、屈中恒、朱洁、罗琦、贾宏声、张一白等,被媒体披露的中国演艺圈吸毒人士数之不尽。吸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毒瘾,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时尚,一个用来划分是不是“同类”、是否具有共同审美和生活趣味的标准。
  那么,明知道吸毒危害身体、违背法律,明星何以会以身试法、吸毒成风呢?从曝光的吸毒明星案例中可以看出,明星选择吸毒,都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吸毒K粉产生创作灵感、靠吸毒减肥维持体形,还有人说,吸毒是为了减压、逃避。也许这不是谎言,但是当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毒品而被抽走时,压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明星作为大众偶像,引领公众生活消费,观众需要正面的明星,儿童需要健康的榜样,公众需要一个不以毒品作为“标志”的娱乐行业。
  
  毒品不是儿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危害之大,如同潘多拉盒子里的灾难,弥散在世界的每一个阴暗角落。毒品就像恶魔的果实、“潘多拉”们带给人们的“礼物”,一旦无知地收下,灵魂便不再属于你自己了。不论你是因怎样的理由——猎奇、解脱烦恼或被迫——沾上毒品,那么,无论是你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对毒品产生不可抵御的依赖。一桩桩,一件件沾满了血和泪的事件,都是因为毒品而起。它如一条粗劣的麻绳,紧紧地扼住你的喉咙;又似一把锋利的屠刀,无情地割残你的身躯;更像一场肆虐的龙卷风,疯狂吞噬你的生命。打击毒品,不仅需要依靠法律的严惩,更需要我们自身的约束。毒品不是儿戏,请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责任编辑 张弦
其他文献
时间回溯2011年末,这一天礼炮隆隆,投入福彩公益金兴建的绥化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正式落成启用。从那一刻起,将彻底改变绥化市孤残儿童收养、医疗教育、康复等落后状况,成为孤残儿童的幸福家园,一座幸福的象牙塔。  现生活在绥化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孤儿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面流浪了,有时候看到同龄的孩子上学,爸爸妈妈陪着玩,我很羡慕,现在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在这里无论学习知识、还是玩乐、或
期刊
这些年来,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为代表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积极作为,不辱使命,在推广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知识、方法、经验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整合行业资源、开展行业研究、提供行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平台,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
期刊
一条长1526米的穿山隧道,一所仅有50名学生的山村小学  穽底村位于山西长治市平顺县最东侧,再向东走走,就进入了河南地界。村里共740余口人,祖先于明清时代从河南逃荒来此定居。这里风景秀美,但村庄的出路,却被群山阻着。走出大山,是井底村人最奢侈的梦想 。做为一家会员制户外运动俱乐部,任我行在开展登山、探险、野营等活动的时候,常常会走进偏远的山区,在他们去过的许多风光秀美的小山村里,老乡们生活贫困
期刊
子女应是老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更是老人精神的最大寄托,应尽自己所能多常回家看看,或多打电话给父母问候。中国社会未来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年轻劳动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传统的“养儿防老”日渐无力。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夕,社会上里刮起了“回家看爸妈,把乐带回家”的风潮。有鼓励春
期刊
今年7月11日,第22个世界人口日,有两条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是常住人口达1.043亿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二是在“2011年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说,我国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口大省提出申请想要合法地多生,最高计生主官重申维持现有生育政策。稍作联想就会发现其中的最大问题:面对现有三
期刊
“作为一名青春少女,我爱生活;作为一名深圳市民,我爱深圳;在这洋溢青春活力的大运气息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健康的幸福。……自尊,自重,自爱,自信,自力,自强,崇尚美好,忠贞守爱,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少女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5月18日,《社会与公益》杂志社承办的“城市之爱,最可爱社工大赏”评选系列公益活动第六站走进西丽二中,和未成年少女们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期刊
姜岚听是个忙碌的人,也是充满激情做好每一天的人,他同时兼任新企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世界华人总裁协会会长、三优网总裁,陕西世华大爱基金、华夏教育基金、岚听大爱基金、世华大爱基金等多项慈善公益基金的发起人和创建人,还是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宣传大使、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宣传大使,曾获评“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无论面对多少事情,姜岚听的日程表里始终都有公益的内容。    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和服务   
期刊
连日来,“海南旅游宰客事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从“天价菜”到“零投诉”,再到官方道歉……伴随着事情的起伏发展,人们对此的关注正在不断地放大,由“旅游宰客”引发的讨论也已激起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共鸣。“宰客”并非是三亚、厦门的代名词,更早些时候,云南昆明也被揭发3A景区内的寺庙有“大师”强逼游客“烧高香转运”,景区“宰客”现象绝非偶然。而这也让更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旅游中的烦心事,为何总是那么多?
期刊
背 景  2005年2月19日,洪波与几位志愿者共同发起格桑花西部助学。历经7年,作为志愿者组织存在的“格桑花”,名称、身份和组织架构不断变化。目前是在青海省民政厅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正式名称是“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本文简称“格桑花”)。  “格桑花”发展至今,实际取得的社会绩效得到了包括绝大多数捐款人在内的社会各界很大程度上的认同。在成立之初,洪波等人实际计划资助的孩子数量是10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和希望的佳节。  同时,春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但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春节的认识和庆贺春节的方式却在悄然改变。    春节·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