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的主要内涵
朱辉荣在其《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是指以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根据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职场人才选聘标准,把西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与高校教育环境相结合,创新理论与方法,形成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与应用模式,使之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本土化是根据我国当前国情,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对学校长期的健康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的现状及问题
1.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及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国高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从一般的讲座发展成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讲授,并出版了专门教材。但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理解不够,有的学校将其定位为帮助学生找工作,忽略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专业化团队,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人员从事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许多大学生感到实用性差、指导性不强;课程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等。
二是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组织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主要是借助“第二课堂”的平台,如举办系列讲座、报告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组织的讲座、报告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些生涯规划大赛或征文比赛流于形式;学生实践和见习缺乏组织,见习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关联度不高。
2.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咨询与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从系统引进上看。目前国内的职业测评主要引进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容易因东西方价值观、语言翻译等产生偏差,测试软件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二从咨询者来看。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对测评寄予极高的期望,或者认为测评就是考试,希望测评能够做决定,给自己一个结论。
三从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开发上看。目前国内只有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开发的一套软件具有官方背景,而具备独立开发产品能力的公司仅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家。
3.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存在队伍组成复杂,专业化程度低,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差,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的对策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一方面,积极与教务部门沟通,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学科建设,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就业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学校层面有较多的社会渠道、较为开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局面,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合理引入校外社会资源为校内广大学生服务;院系层面要配合全校性的教育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一些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2.加快完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核心。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活动、模拟实战、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的核心力量。要壮大和健全就业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突出专业教师的权威性;加强就业师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确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除了每年的常规考核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就业指导课课堂进行随机抽查。
社会培训教育队伍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的有效补充。社会职业咨询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或领域的咨询、培训业务,在培训的专业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等方面有着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合理、科学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政府、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政府、企业和事业等用人单位最为清楚。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中,适当地吸收一些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及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搭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体系
一是理论层面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校友经验交流、用人单位宣讲等。专家讲座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著名人士走进高校,向学生们介绍相关行业信息,也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为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开设讲座。
二是校友经验交流会。邀请已毕业并在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校友回校,为学生传授经验。学生可以对照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三是用人单位宣讲。邀请准备招聘毕业生的单位负责人来校介绍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招聘要求等信息。这样的宣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是实践层面的活动。包括参观访问、模拟面试、职业见习等。参观访问是组织学生到优秀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实地观摩,这样的考察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了解,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五是模拟面试。模拟用人单位招聘模式和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面试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面试的基本流程,提前对面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5.科学选择,运用人才测评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
由于学校个体没有测评软件的独立研发能力,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司加强对我国人才测评机构的建设和产品开发。政府应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相关从业者针对我国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素质结构,开发出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测评工具,并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价体系。
6.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要着力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加快转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方式。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站和数据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咨询和生涯指导功能。
总之,实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拓展视野,放宽思路,完善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朱辉荣在其《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是指以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根据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职场人才选聘标准,把西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与高校教育环境相结合,创新理论与方法,形成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与应用模式,使之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本土化是根据我国当前国情,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对学校长期的健康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的现状及问题
1.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及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国高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从一般的讲座发展成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讲授,并出版了专门教材。但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理解不够,有的学校将其定位为帮助学生找工作,忽略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专业化团队,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人员从事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许多大学生感到实用性差、指导性不强;课程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等。
二是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组织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主要是借助“第二课堂”的平台,如举办系列讲座、报告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组织的讲座、报告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些生涯规划大赛或征文比赛流于形式;学生实践和见习缺乏组织,见习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关联度不高。
2.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咨询与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从系统引进上看。目前国内的职业测评主要引进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容易因东西方价值观、语言翻译等产生偏差,测试软件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二从咨询者来看。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对测评寄予极高的期望,或者认为测评就是考试,希望测评能够做决定,给自己一个结论。
三从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开发上看。目前国内只有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开发的一套软件具有官方背景,而具备独立开发产品能力的公司仅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家。
3.本土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存在队伍组成复杂,专业化程度低,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差,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本土化的对策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一方面,积极与教务部门沟通,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学科建设,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就业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学校层面有较多的社会渠道、较为开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局面,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合理引入校外社会资源为校内广大学生服务;院系层面要配合全校性的教育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一些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2.加快完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核心。首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活动、模拟实战、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的核心力量。要壮大和健全就业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突出专业教师的权威性;加强就业师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确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除了每年的常规考核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就业指导课课堂进行随机抽查。
社会培训教育队伍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的有效补充。社会职业咨询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或领域的咨询、培训业务,在培训的专业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等方面有着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合理、科学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政府、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政府、企业和事业等用人单位最为清楚。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队伍中,适当地吸收一些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及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搭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体系
一是理论层面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校友经验交流、用人单位宣讲等。专家讲座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著名人士走进高校,向学生们介绍相关行业信息,也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为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开设讲座。
二是校友经验交流会。邀请已毕业并在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校友回校,为学生传授经验。学生可以对照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三是用人单位宣讲。邀请准备招聘毕业生的单位负责人来校介绍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招聘要求等信息。这样的宣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是实践层面的活动。包括参观访问、模拟面试、职业见习等。参观访问是组织学生到优秀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实地观摩,这样的考察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了解,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五是模拟面试。模拟用人单位招聘模式和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面试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面试的基本流程,提前对面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5.科学选择,运用人才测评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
由于学校个体没有测评软件的独立研发能力,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司加强对我国人才测评机构的建设和产品开发。政府应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相关从业者针对我国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素质结构,开发出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测评工具,并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价体系。
6.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要着力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加快转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方式。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站和数据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咨询和生涯指导功能。
总之,实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拓展视野,放宽思路,完善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