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积极培养公民建构性灾害意识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
  
  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尋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
  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
  “灾害存在吗?”
  当灾害来临时,人们肯定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从实体论的视角看,它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提出,“你是怎样知道它存在的?”“谁在叙述灾害的事实?”相关的疑问就会显现出来:灾害可以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呈现它的?它到底是什么?于是,灾害的“真实性”就不再只是一个提问,而变成了很现实的建构论话题。
  提出灾害建构性的观点,实际上是想强调,人们面对灾害将选择何种态度、观点和视角,并意味着在回应灾害的过程中期望达到怎样的目标。对于灾害,人们用不同的心态、视角去看待,就会得出不同的感受和经验。
  从建构论的取向看待灾害,首要面对的就是认同人们记录、记忆的灾难图像,无论是亲历或是转述,都是对灾害“事实”的再呈现。尽管不同的人在灾害呈现中本意大抵是想以“真实”取代“虚假”事实,然而,由于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价值、视角的局限,所呈现的结果一定是当事人对“事实”加工后的灾害图像,是出于不同视角和发声位置建构的灾害“事实”。这正是灾害建构性的基本观点。因此,建构论的灾害观并不是要忽视、回避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甚至是惨不忍睹的状态,恰恰相反,建构论的理念在于面对困难、矛盾、压力等,持守一种经验上的开放心态,以更加积极的视角解构“灾害”,并为回应灾害的挑战做出更具建设性的解释和实践。
  要想解构“灾害”,就必须解构习以为常的“灾害”话语,跳出一贯的“灾害”语境和思维的陷阱。同乐观的人看待事物总是朝向阳光一样,积极的视角对灾害带来的不幸也会表现出全然不同的心态。这种建构性为人们重新认识灾害、书写灾害、呈现灾害、定义灾害,并努力战胜灾害,提供了勇气和信心。
  建构性的灾害意识是社会事实、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建设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因循不容置疑的知识体系对灾害标签化了的“灭顶之灾”的悲观情绪,相反,它更强调揭示隐藏在灾害“事实”背后的意义。“地震灾害”带来“山崩地裂”、“家毁人亡”是一种对事实的呈现,是一种建构,“地震灾害”带来“震撼天地”、“振奋精神”同样也是一种对事实的呈现,是另一种建构。前者的取向是对“物”的、灾害结果消极取向的表达,后者则是对“人”的、灾害结果的积极描写。对“地震灾害”的叙述,在建构论视角下,与其说是对地震本身的描述,不如说是对自我知识的一种新的超越。
  在建构有关灾害的知识时,阐释灾害的“隐喻”是不可或缺的任务。传统的“灾害”话语,提到“地震”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人们看到、听到的似乎总是生命的被挤压、人们的“无助”、“被动”、“求救”,甚至“死亡”。这一话语形式,其实是在强化着“地震”主体的位置,把人当成被动的客体。于是,人在地震话语位置上尽管会使用“防震”、“抗震”、“避震”等字眼,但并不能改变被动的话语结构,相反,却不断强化着“灾害”的隐喻:伤、亡、心理伤害、无家可归等,从而达致心理上对“地震”的恐惧。这些看似正常的“地震”话语,如果不加以修改,只会使人们在处于“灾害”客体位置的同时,成为承担恐惧和被伤害的主体。
  把“地震”同“灾难”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意味着混淆了两者应该区分的界线。“地震”与“灾难”之间事实上是存在着某种间隙的,它们相互影响,却又有所区别。前者更多的是以“物”为主体,后者则更多的试图说明“人”的情景,以人为主体。然而,这种人为的联接无疑将人物化、被动化,直接的负面作用仍是在突显与强化灾害的主体位置。因此,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正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以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灾害。
  灾害的隐喻往往是由相关灾害的写作脚本完成的。为此,改写相关的灾害脚本显得尤为重要。改写“地震灾害”脚本,解构“地震灾害”叙事,就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话语体系。自汶川地震以来不断使用的“地动天不摇”、“大震有大爱”、“灾害无情,人间有爱”等词汇,都是人们在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重新书写人的心灵的力量,而恢复本该属于人的主体位置。
  战胜地震灾害,要有勇气颠覆恐慌、无能、被动、悲伤、离别、死亡及相关的“地震灾害”话语。这样,即便是面对灾害的那一刻,人们也会以对人类、对家园、对亲人的无限情感,来书写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其他文献
很多人在室内有异味时,喜欢使用大量的空气清新剂、除臭剂来"清新"空气.殊不知,这样做会加剧室内空气的污染.
销量下滑、股价缩水、收缩海外战线,李宁有限公司(下称李宁公司)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去年底,李宁遭基金洗仓,股价暴泻,面对销售增长神话的破灭,各界齐声唱淡李宁公司前景,认为李宁已经陷入品牌定位和销售危机。遭遇基金洗仓主要是因为“李宁牌”体育产品销量欠佳,销售两年来首次出现倒退。  2010年,李宁的新闻一直不断。除了换标,提出针对“90后”的传播方案,主动向新兴消费群体靠拢外,李宁公司还与非凡中国
酒是个很奇特的东西,能助兴,也能乱性;能助英雄胆,也能让人色胆包天。性也是个很奇特的东西,能愉悦身心,也能扰乱神经;能作为家庭社会的纽带和润滑剂,也能成为征服、杀戮和犯罪的副产品。  对于酒和性的管理,是众多社会管理中比较难的两项,也是最容易体现人性化、秩序化、文明化的环节。  宗教有的禁酒,比如佛教、伊斯兰教。有的不禁酒,比如道教。但几乎所有的现代社会管理都禁止酗酒,无一例外。然而在具体的管理措
针对已有的保护位置隐私路网k近邻查询依赖可信匿名服务器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服务器端全局路网索引利用效率低的缺陷,提出基于路网局部索引机制的保护位置隐私路网近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