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国学更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本文从教学实践中进行国学的渗透,涉及阅读课、话剧与表演话剧班以及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等,从而使学生的国学底蕴得到提升,享受乐趣,品味经典,国学之花永开不败。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67-02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灿烂文明的传承。以前的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后来国学渐渐被我们淡忘。直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学小名士》等的热播,国学再一次被我们所认可。国学博大精深,但却老少皆宜。小孩子背诵《弟子规》朗朗上口;青年人品味《论语》,学会为人处事;老年人重拾《中庸》,心态平和。
这学期,我参与了学校唐老师有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从而对国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在平常教学中渗透国学。实践出真知。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也将国学进行到底,感觉到孩子们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国学底蕴渐渐深厚了。
一、诵读经典,朗朗上口
本学期,我从三方面贯穿国学经典诵读。首先是阅读课,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由于孩子们刚开始学拼音,并且不识字,于是我打消了让孩子们去学校图书室的念头。学习什么呢?语文书上的儿歌在语文课上会学,我再教就有点重复教学的意思了,所以我决定从经典国学入手。首先是《三字经》,三个字,朗朗上口,讲述了尽孝、学习、知识各方面的事情。每节课学习两小节,我带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观看视频,跟着拍手读。我稍作解释,学生讲关于《三字经》的故事。放学回去后巩固背诵,每个同学都发到才艺秀上。第二节课请学生上来展示背诵内容。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积极去背,争先展示,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对于自己班中的孩子,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整好队,班长起头,孩子们边背《三字经》边走出校园,我看到在外面等待接孩子的家长脸上溢出了笑容。孩子们把每天所学的展示出来,像读儿歌,又像唱歌,多么欢乐和有趣啊!这不正是体现了“开开心心上学校,平平安安回到家”的理念吗!
在学完我选择的部分《三字经》后,我决定排一个演出——集体诵读。我设计了队形,加上动作,让孩子们穿上古代学生的服装,一板一眼,这样就更加有趣了。孩子们仿佛穿越了年代,成了古代的小书童。在录像时,我没想到才学习半个学期的功夫,孩子们已经能背下《三字经》一大段了,从头至尾有20分钟。我为孩子们的进步而鼓掌!
一年级一班的孩子本来纪律有些涣散,但是《三字经》教会了他们要有纪律性,要懂礼貌。孩子们在课下见到老师总会深深鞠一躬,用稚嫩的声音喊:“老师好!”我也听他们的其他任课教师反映,孩子们上课坐得越来越端正,回答问题也越来越有秩序了。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深感国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排演喜剧感受文化
第二个方面是周四的社团活动——喜剧班。在练习基本功后,学生进行展示自己课下排演的国学小剧本。这学期我还给他们排演了一個大剧——《三字经传说剧本》。喜剧班共有44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参加,其中三、四个没有角色的学生也参与了课件制作组、服装组、配乐组和道具组。整个剧本有九幕,演出时长一个小时。孩子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洗礼,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剧从仓颉造字“人”讲起,一老者在“人”后面加上“人之初,性本善”,马上呈现的是人们摘果子互相给予的场景,故事从此拉开序幕。老者碰见田里的农夫后,来到镇上,又见到杂货店老板把拨浪鼓送给贫苦的孩子一幕,甚是欣慰。就在这时,胖二叔来追赶偷他烧饼的孩子们。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麟儿不小心撞倒了老者,站起来还不忘说声“对不起”。老者对胖二叔说:“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孩子嘛!”一幕幕衔接有序,孩子们从熟悉剧本到进行生动表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学的故事,从而更加体会到国学的魅力。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也想找找关于国学的剧本,寒假读点国学的书。”拓宽孩子的视野,将国学引申到课外,这不正是老师想要的吗!
三、红领巾广播,传承文明
第三方面是红领巾广播站。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播报。为了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我制订了不同的主题方案。针对三年级广播员,播报一周《弟子规》,告诉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广播时间是中午,有时候听到有的教室里传来了学生跟着齐背诵《弟子规》的声音。四年级的广播员,广播的主题是“国学经典诵读”,也正好迎合了我校一年一度的小星星艺术节——“国学朗诵比赛”。由广播员来朗诵国学经典,每天一首诗,这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无非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朗诵的兴趣。五年级的广播员,写一篇国学经典的读后感,或是谈谈对于《增广贤文》的感受。他们游刃有余,带领我们徜徉在国学的书海里。
广播是一种媒介,它将文化进行传播,将国学精神进行传递,将情感进行表达。国学文化在校园传播,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正如上次在城南实验小学,我听到上、下课的铃声都是中国古诗词,这也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我们尽情在国学中汲取营养,在国学中成长和得到心灵的洗礼。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相信我们的学校会更加有文化底蕴,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知礼懂礼,做一名有素养、懂礼貌的当代小学生。
四、结语
这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国学进行渗透,学生感知到国学的魅力无穷。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将中国的国学发扬光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多地从兴趣方面引导。另外,将国学与社会接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等有益节目,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在校园艺术节中也举行国学小课堂比赛。今日我以国学为荣,将来中国以我为荣!
参考文献:
[1]李里.大众子学——李里讲国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2.
[2]车万育,李渔.声律启蒙笠翁对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3]南怀瑾.话说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4]李里.论语讲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67-02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灿烂文明的传承。以前的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后来国学渐渐被我们淡忘。直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学小名士》等的热播,国学再一次被我们所认可。国学博大精深,但却老少皆宜。小孩子背诵《弟子规》朗朗上口;青年人品味《论语》,学会为人处事;老年人重拾《中庸》,心态平和。
这学期,我参与了学校唐老师有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从而对国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在平常教学中渗透国学。实践出真知。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也将国学进行到底,感觉到孩子们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国学底蕴渐渐深厚了。
一、诵读经典,朗朗上口
本学期,我从三方面贯穿国学经典诵读。首先是阅读课,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由于孩子们刚开始学拼音,并且不识字,于是我打消了让孩子们去学校图书室的念头。学习什么呢?语文书上的儿歌在语文课上会学,我再教就有点重复教学的意思了,所以我决定从经典国学入手。首先是《三字经》,三个字,朗朗上口,讲述了尽孝、学习、知识各方面的事情。每节课学习两小节,我带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观看视频,跟着拍手读。我稍作解释,学生讲关于《三字经》的故事。放学回去后巩固背诵,每个同学都发到才艺秀上。第二节课请学生上来展示背诵内容。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积极去背,争先展示,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对于自己班中的孩子,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整好队,班长起头,孩子们边背《三字经》边走出校园,我看到在外面等待接孩子的家长脸上溢出了笑容。孩子们把每天所学的展示出来,像读儿歌,又像唱歌,多么欢乐和有趣啊!这不正是体现了“开开心心上学校,平平安安回到家”的理念吗!
在学完我选择的部分《三字经》后,我决定排一个演出——集体诵读。我设计了队形,加上动作,让孩子们穿上古代学生的服装,一板一眼,这样就更加有趣了。孩子们仿佛穿越了年代,成了古代的小书童。在录像时,我没想到才学习半个学期的功夫,孩子们已经能背下《三字经》一大段了,从头至尾有20分钟。我为孩子们的进步而鼓掌!
一年级一班的孩子本来纪律有些涣散,但是《三字经》教会了他们要有纪律性,要懂礼貌。孩子们在课下见到老师总会深深鞠一躬,用稚嫩的声音喊:“老师好!”我也听他们的其他任课教师反映,孩子们上课坐得越来越端正,回答问题也越来越有秩序了。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深感国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排演喜剧感受文化
第二个方面是周四的社团活动——喜剧班。在练习基本功后,学生进行展示自己课下排演的国学小剧本。这学期我还给他们排演了一個大剧——《三字经传说剧本》。喜剧班共有44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参加,其中三、四个没有角色的学生也参与了课件制作组、服装组、配乐组和道具组。整个剧本有九幕,演出时长一个小时。孩子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洗礼,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剧从仓颉造字“人”讲起,一老者在“人”后面加上“人之初,性本善”,马上呈现的是人们摘果子互相给予的场景,故事从此拉开序幕。老者碰见田里的农夫后,来到镇上,又见到杂货店老板把拨浪鼓送给贫苦的孩子一幕,甚是欣慰。就在这时,胖二叔来追赶偷他烧饼的孩子们。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麟儿不小心撞倒了老者,站起来还不忘说声“对不起”。老者对胖二叔说:“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孩子嘛!”一幕幕衔接有序,孩子们从熟悉剧本到进行生动表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学的故事,从而更加体会到国学的魅力。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也想找找关于国学的剧本,寒假读点国学的书。”拓宽孩子的视野,将国学引申到课外,这不正是老师想要的吗!
三、红领巾广播,传承文明
第三方面是红领巾广播站。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播报。为了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我制订了不同的主题方案。针对三年级广播员,播报一周《弟子规》,告诉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广播时间是中午,有时候听到有的教室里传来了学生跟着齐背诵《弟子规》的声音。四年级的广播员,广播的主题是“国学经典诵读”,也正好迎合了我校一年一度的小星星艺术节——“国学朗诵比赛”。由广播员来朗诵国学经典,每天一首诗,这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无非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朗诵的兴趣。五年级的广播员,写一篇国学经典的读后感,或是谈谈对于《增广贤文》的感受。他们游刃有余,带领我们徜徉在国学的书海里。
广播是一种媒介,它将文化进行传播,将国学精神进行传递,将情感进行表达。国学文化在校园传播,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正如上次在城南实验小学,我听到上、下课的铃声都是中国古诗词,这也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我们尽情在国学中汲取营养,在国学中成长和得到心灵的洗礼。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相信我们的学校会更加有文化底蕴,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知礼懂礼,做一名有素养、懂礼貌的当代小学生。
四、结语
这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国学进行渗透,学生感知到国学的魅力无穷。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将中国的国学发扬光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多地从兴趣方面引导。另外,将国学与社会接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等有益节目,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在校园艺术节中也举行国学小课堂比赛。今日我以国学为荣,将来中国以我为荣!
参考文献:
[1]李里.大众子学——李里讲国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2.
[2]车万育,李渔.声律启蒙笠翁对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3]南怀瑾.话说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4]李里.论语讲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