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集中住宿,学生中的盗窃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学生中的盗窃案一直困扰着辅导员。本文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一起盗窃案的侦破,分析学生盗窃案件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职;盗窃;处理
进入大学,学生集中住宿,偶发的偷窃行为困扰着许多辅导员,有的辅导员采取搜查的方法,有的采取说服的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一是实证效果不明显,丢失的东西不容易找回;二是教育效果不明显,说教的方式往往难触及当事者的灵魂深处,简单粗暴的方式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三是许多辅导员把学生偷东西简单地归于品行问题。
一、案例简介
一天上午,我刚到办公室,3个女生就来找我:“余老师,我们寝室进小偷了,丢失了将近1500元现金。”据她们陈述,丢东西的时间是早上7点到7点20之间,也正是所有学生出早操的时间。
二、案例分析
听了几位学生的讲述,我对这件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他们讲述的情形,我也将怀疑的重点放到了嫌疑学生身上。为此,我一方面让学生到保卫处报案,一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查。
首先,对被盗学生的情况做具体了解。据了解,该寝室出操时关好了门窗,被盗时门窗没有破损,那说明嫌疑人有该寝室的钥匙。通过深入了解,该寝室学生反映,事发前不久的周日,该生所带的寝室钥匙放在教室里却不知去向。之后几天,该生的钥匙却又出现在自己的寝室里。综合现在情况来看,一定是嫌疑人提前配制了钥匙,利用串门的时间把钥匙送了回去。紧接着,嫌疑人同寝室的学生又向我反映了另一个重要的情况,那是新生入学后的一天,嫌疑人陪该学生前往银行取款,因是朋友就没有避嫌,故嫌疑人知晓密码,不久后该生卡上剩余的200元钱也不知去向。结合本次偷窃事件,该生也认为钱是嫌疑人所盗。
综合以上情况,我已初步认定该嫌疑人具有很强的作案动机。接下来我找该嫌疑人寝室的学生了解情况,得知该生和寝室学生关系不是很好,在寝室里也经常偷偷摸摸使用其他学生的物品,被发现后也拒不承认。该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也不存在缺钱的情况。但该生虚荣心较强,经常吹牛,寝室学生对她很有意见。
像这样的盗窃案,尤其是现金被盗案,如果拖得太久,不管是内盗还是外盗,到最后肯定很难结案。为此,我制订了接下来了工作思路。
第一,及时召开班会。告知学生在班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痛心,表明我已经基本锁定嫌疑人,并说明了我的调查过程和结果。然后告知学生已上报保卫处和派出所,若他们介入,等待该学生的将是法律制裁。开这次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嫌疑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要求该生明天中午之前将钱放回去,然后和我联系,只要钱找到了,本案就此告一段落,我不会上报保卫处。
第二,利用寝室学生制造舆论压力。首先,我让寝室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寝室大力讨论这件事情,无意间透露银行取款机是有摄像头的,只要把监控录像调出来,就可以查出谁是小偷。其次,讨论如果被查出来会面临的后果,通过这些途径给嫌疑人以压力。
第三,利用网络和QQ信息给学生交底。我通过班级官网告知学生,截止到目前,事件还在我处理范围之内,如果把钱交出来,我出于保护学生的角度不再追究,也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但如果第二天还没有人主动交待,我将把此事交给保卫处,那样除了面临学校的处分外,还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第二天,我刚上班,被盗的李学生告诉我,今早起床就在门口发现钱送回来了。中午时,我接到该生发来的短消息,告知我是一时糊涂才犯此错误,多谢老师的批评教育,她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老师能原谅她。之后我与该生进行了长达20多次的短信沟通,最后她表示自己一定要重新做人,发奋读书,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
之后,我也没有再深入追究这位学生的错误,因为该学生已经改过自新了。这才是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此次盗窃案的最主要目的。
三、案例反思
近年来,由于高校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学生钱物被盗时有发生。但从整体上来看,有80%以上的失窃案发生在学生宿舍、教室、餐厅、图书馆、体育场所,而且基本为内盗,侦破率较低,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保卫处和学生处带来困扰,处理不当,还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所以不容小视。
1.加强教育,多管齐下,防患于未然。首先,对待盗窃现象,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教育学生加强防范意识,不给窃贼可乘之机;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安全教育,共同构筑校园群防群治的综合体系。其次,学院有必要在每栋寝室楼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以便于查询人员出入记录,帮助破案。
2.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不应该简单地看成是思想品质问题,而应该更多地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行动产生的原因,以宽容和微笑对待学生错误,让学生从心底里改正。学生发生行为偏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3.深入了解,善于分析,妥善处理。辅导员要仔细分析个案,落实辅导环节,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不胡乱猜疑,轻率处理,即使掌握了确切证据,查证属实后,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谈心等方式,促使学生从内心里和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鼓励学生重新做人。
关键词:高职;盗窃;处理
进入大学,学生集中住宿,偶发的偷窃行为困扰着许多辅导员,有的辅导员采取搜查的方法,有的采取说服的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一是实证效果不明显,丢失的东西不容易找回;二是教育效果不明显,说教的方式往往难触及当事者的灵魂深处,简单粗暴的方式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三是许多辅导员把学生偷东西简单地归于品行问题。
一、案例简介
一天上午,我刚到办公室,3个女生就来找我:“余老师,我们寝室进小偷了,丢失了将近1500元现金。”据她们陈述,丢东西的时间是早上7点到7点20之间,也正是所有学生出早操的时间。
二、案例分析
听了几位学生的讲述,我对这件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他们讲述的情形,我也将怀疑的重点放到了嫌疑学生身上。为此,我一方面让学生到保卫处报案,一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查。
首先,对被盗学生的情况做具体了解。据了解,该寝室出操时关好了门窗,被盗时门窗没有破损,那说明嫌疑人有该寝室的钥匙。通过深入了解,该寝室学生反映,事发前不久的周日,该生所带的寝室钥匙放在教室里却不知去向。之后几天,该生的钥匙却又出现在自己的寝室里。综合现在情况来看,一定是嫌疑人提前配制了钥匙,利用串门的时间把钥匙送了回去。紧接着,嫌疑人同寝室的学生又向我反映了另一个重要的情况,那是新生入学后的一天,嫌疑人陪该学生前往银行取款,因是朋友就没有避嫌,故嫌疑人知晓密码,不久后该生卡上剩余的200元钱也不知去向。结合本次偷窃事件,该生也认为钱是嫌疑人所盗。
综合以上情况,我已初步认定该嫌疑人具有很强的作案动机。接下来我找该嫌疑人寝室的学生了解情况,得知该生和寝室学生关系不是很好,在寝室里也经常偷偷摸摸使用其他学生的物品,被发现后也拒不承认。该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也不存在缺钱的情况。但该生虚荣心较强,经常吹牛,寝室学生对她很有意见。
像这样的盗窃案,尤其是现金被盗案,如果拖得太久,不管是内盗还是外盗,到最后肯定很难结案。为此,我制订了接下来了工作思路。
第一,及时召开班会。告知学生在班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痛心,表明我已经基本锁定嫌疑人,并说明了我的调查过程和结果。然后告知学生已上报保卫处和派出所,若他们介入,等待该学生的将是法律制裁。开这次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嫌疑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要求该生明天中午之前将钱放回去,然后和我联系,只要钱找到了,本案就此告一段落,我不会上报保卫处。
第二,利用寝室学生制造舆论压力。首先,我让寝室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寝室大力讨论这件事情,无意间透露银行取款机是有摄像头的,只要把监控录像调出来,就可以查出谁是小偷。其次,讨论如果被查出来会面临的后果,通过这些途径给嫌疑人以压力。
第三,利用网络和QQ信息给学生交底。我通过班级官网告知学生,截止到目前,事件还在我处理范围之内,如果把钱交出来,我出于保护学生的角度不再追究,也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但如果第二天还没有人主动交待,我将把此事交给保卫处,那样除了面临学校的处分外,还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第二天,我刚上班,被盗的李学生告诉我,今早起床就在门口发现钱送回来了。中午时,我接到该生发来的短消息,告知我是一时糊涂才犯此错误,多谢老师的批评教育,她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老师能原谅她。之后我与该生进行了长达20多次的短信沟通,最后她表示自己一定要重新做人,发奋读书,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
之后,我也没有再深入追究这位学生的错误,因为该学生已经改过自新了。这才是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此次盗窃案的最主要目的。
三、案例反思
近年来,由于高校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学生钱物被盗时有发生。但从整体上来看,有80%以上的失窃案发生在学生宿舍、教室、餐厅、图书馆、体育场所,而且基本为内盗,侦破率较低,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保卫处和学生处带来困扰,处理不当,还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所以不容小视。
1.加强教育,多管齐下,防患于未然。首先,对待盗窃现象,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教育学生加强防范意识,不给窃贼可乘之机;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安全教育,共同构筑校园群防群治的综合体系。其次,学院有必要在每栋寝室楼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以便于查询人员出入记录,帮助破案。
2.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不应该简单地看成是思想品质问题,而应该更多地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行动产生的原因,以宽容和微笑对待学生错误,让学生从心底里改正。学生发生行为偏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3.深入了解,善于分析,妥善处理。辅导员要仔细分析个案,落实辅导环节,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不胡乱猜疑,轻率处理,即使掌握了确切证据,查证属实后,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谈心等方式,促使学生从内心里和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鼓励学生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