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教育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爱心;挫折教育
假期买了几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不跪着教书》。乍一看书名,心中泛起一些不快的感觉,教书十几年,莫不是我一直在跪着教吗?看书名的旁边,还有几行小字: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心中的不快渐渐成了沉重。是的,我们教书育人铸造的是人格,是脊梁。
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其中折射的智慧之光和良苦用心都让我或同情,或愤怒,或感动,让我感同身受。最让我震撼的是吴老师所提倡、所忧虑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看文章的名字就能感受到这种震撼:《永不凋谢的玫瑰》《善良是一盏灯》《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那个世人皆知的玫瑰花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是爱的教育。小女孩爱他的奶奶,校长爱他的学生,那是从心底自然流淌的情愫,是人间最美的花朵。但是到了我们的学生的笔下,“爱”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道德准则和冷酷的处罚。人性美和人情美、同情与怜悯都不复存在,在他们心中,玫瑰早已凋谢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事发时,受害人张妙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当时张妙的眼睛还睁着,只是左腿骨折、后脑磕伤,充其量是个轻伤,有绝对的时间进行抢救。但是药家鑫下车后,发现张妙睁着眼,看见了自己,并试图去看车辆后牌号,于是悲剧发生了。
是什么让一个大学生这么丧心病狂?类似的还有马加爵等,这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教育。
第一,生命教育应是最早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信念,进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对人的关怀,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生命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从而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认识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态度。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应当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时安排,充分利用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专题性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感悟生命的价值。
第二,教师首先应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老师的基本观点。教师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书中有模范教师作的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老师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旨在唤醒学生真正的生命意识和引导学生在生命教育问题上进行自我教育。日本、德国等外国的生命教育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生命教育第一层面——安全教育中对生命的认知体验。日本倡导的春游、夏令营等活动就经常让学生在野外体验真实的生死感觉。而这方面,我国却有较大缺失,学生的生命意识因为缺乏体验性活动而较为薄弱。
第三,生命教育应重视挫折教育。许多教师和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的青少年动不动就要自杀或自残,这是为什么呢?“生命教育”离不开“挫折教育”。溺爱是挫折的大敌,是与挫折教育格格不入的。穿求名,吃求精,不批评,不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之下,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宋代朱熹说:“父母爱其子,正也;爱子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因此,要教育学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逆境中锤炼不屈不挠的坚忍性格。因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才会变得更有耐力、更成熟。学生若失去接受教育或逆境体验的良机,容易出现“精神缺钙”现象。
“不跪着教书”的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为师要有爱心,特别是还要有善良心、同情心、感恩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的心中都绽放永不凋谢的玫瑰。
关键词:生命教育;爱心;挫折教育
假期买了几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不跪着教书》。乍一看书名,心中泛起一些不快的感觉,教书十几年,莫不是我一直在跪着教吗?看书名的旁边,还有几行小字: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心中的不快渐渐成了沉重。是的,我们教书育人铸造的是人格,是脊梁。
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其中折射的智慧之光和良苦用心都让我或同情,或愤怒,或感动,让我感同身受。最让我震撼的是吴老师所提倡、所忧虑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看文章的名字就能感受到这种震撼:《永不凋谢的玫瑰》《善良是一盏灯》《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那个世人皆知的玫瑰花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是爱的教育。小女孩爱他的奶奶,校长爱他的学生,那是从心底自然流淌的情愫,是人间最美的花朵。但是到了我们的学生的笔下,“爱”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道德准则和冷酷的处罚。人性美和人情美、同情与怜悯都不复存在,在他们心中,玫瑰早已凋谢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事发时,受害人张妙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当时张妙的眼睛还睁着,只是左腿骨折、后脑磕伤,充其量是个轻伤,有绝对的时间进行抢救。但是药家鑫下车后,发现张妙睁着眼,看见了自己,并试图去看车辆后牌号,于是悲剧发生了。
是什么让一个大学生这么丧心病狂?类似的还有马加爵等,这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教育。
第一,生命教育应是最早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信念,进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对人的关怀,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生命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从而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认识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态度。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应当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时安排,充分利用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专题性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感悟生命的价值。
第二,教师首先应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老师的基本观点。教师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书中有模范教师作的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老师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旨在唤醒学生真正的生命意识和引导学生在生命教育问题上进行自我教育。日本、德国等外国的生命教育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生命教育第一层面——安全教育中对生命的认知体验。日本倡导的春游、夏令营等活动就经常让学生在野外体验真实的生死感觉。而这方面,我国却有较大缺失,学生的生命意识因为缺乏体验性活动而较为薄弱。
第三,生命教育应重视挫折教育。许多教师和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的青少年动不动就要自杀或自残,这是为什么呢?“生命教育”离不开“挫折教育”。溺爱是挫折的大敌,是与挫折教育格格不入的。穿求名,吃求精,不批评,不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之下,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宋代朱熹说:“父母爱其子,正也;爱子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因此,要教育学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逆境中锤炼不屈不挠的坚忍性格。因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才会变得更有耐力、更成熟。学生若失去接受教育或逆境体验的良机,容易出现“精神缺钙”现象。
“不跪着教书”的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为师要有爱心,特别是还要有善良心、同情心、感恩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的心中都绽放永不凋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