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玫瑰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vvu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教育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爱心;挫折教育
  假期买了几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不跪着教书》。乍一看书名,心中泛起一些不快的感觉,教书十几年,莫不是我一直在跪着教吗?看书名的旁边,还有几行小字: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心中的不快渐渐成了沉重。是的,我们教书育人铸造的是人格,是脊梁。
  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其中折射的智慧之光和良苦用心都让我或同情,或愤怒,或感动,让我感同身受。最让我震撼的是吴老师所提倡、所忧虑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看文章的名字就能感受到这种震撼:《永不凋谢的玫瑰》《善良是一盏灯》《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那个世人皆知的玫瑰花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是爱的教育。小女孩爱他的奶奶,校长爱他的学生,那是从心底自然流淌的情愫,是人间最美的花朵。但是到了我们的学生的笔下,“爱”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道德准则和冷酷的处罚。人性美和人情美、同情与怜悯都不复存在,在他们心中,玫瑰早已凋谢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事发时,受害人张妙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当时张妙的眼睛还睁着,只是左腿骨折、后脑磕伤,充其量是个轻伤,有绝对的时间进行抢救。但是药家鑫下车后,发现张妙睁着眼,看见了自己,并试图去看车辆后牌号,于是悲剧发生了。
  是什么让一个大学生这么丧心病狂?类似的还有马加爵等,这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教育。
  第一,生命教育应是最早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信念,进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对人的关怀,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生命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从而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认识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态度。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应当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时安排,充分利用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专题性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感悟生命的价值。
  第二,教师首先应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老师的基本观点。教师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书中有模范教师作的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老师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旨在唤醒学生真正的生命意识和引导学生在生命教育问题上进行自我教育。日本、德国等外国的生命教育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生命教育第一层面——安全教育中对生命的认知体验。日本倡导的春游、夏令营等活动就经常让学生在野外体验真实的生死感觉。而这方面,我国却有较大缺失,学生的生命意识因为缺乏体验性活动而较为薄弱。
  第三,生命教育应重视挫折教育。许多教师和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的青少年动不动就要自杀或自残,这是为什么呢?“生命教育”离不开“挫折教育”。溺爱是挫折的大敌,是与挫折教育格格不入的。穿求名,吃求精,不批评,不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之下,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宋代朱熹说:“父母爱其子,正也;爱子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因此,要教育学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逆境中锤炼不屈不挠的坚忍性格。因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才会变得更有耐力、更成熟。学生若失去接受教育或逆境体验的良机,容易出现“精神缺钙”现象。
  “不跪着教书”的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为师要有爱心,特别是还要有善良心、同情心、感恩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的心中都绽放永不凋谢的玫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探讨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并提出提升高职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措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闲暇引导网络,获得教师对闲暇生活的指导,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等。  关键词:闲暇生活;高职学生;引导  笔者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65人,女
期刊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与地方联系紧密、对区域服务能力突出等基本特征。如何把握转型期关键时机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政策契机开展创业教育,应对创业教育在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院招生专业为例,分析了三种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24个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摆出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所面临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难点和问题提出了有效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对策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  我院目前实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为学制衔接模式,其中包含“3+2”模式、“3+x”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等。以我院近三年60个招生专业
期刊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英语单句练习是英语写作练习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语法规则去遣词造句,写出合乎语法要求、用词恰当的句子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英语规范、良好表达角度,结合句子的准确性、统一性、平行性和多样性四种属性要求,结合写作实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用词的准确性  有道是“万丈高楼从底起”,写作亦然。如果一篇文章连最基本的句子都失范了,那还有什么段落、篇章和写作
期刊
摘 要:影视资源具有观赏灵活化、形式多样化、题材广泛化、情感丰富化等特点,可以满足人们真实、广阔地感受生活的愿望。如果把它较好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说教式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情感  目前,我所面对的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90后”学生,平日里他们对人、事、物情感的淡漠程度令我感到震惊。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授课方缺乏感情色彩,使语文课
期刊
摘 要: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同伴引领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同伴引领在高中历史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复习中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同伴引领;同伴展示;同伴点拨  新课程指出,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许多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引领比教师的说教更能被学生接受,学生因为年
期刊
高质量的办园水平是民办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创新管理方式是激发民办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广和幼儿园作为拥有二所幼儿园、一所亲子园的民办园,目前在园幼儿1000余名,教职工120人。自建园以来,创立了人本化的管理机制,创新了教学研究机制,拓展了优质资源,以其自身发展充分证实了创新管理方式对民办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创立人本化管理机制,让教师的工作充满活
期刊
摘 要: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发现的环境,促进幼儿解决基本问题技能的发展。我园注重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在细节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教育资源  一、利用农村日常生活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  幼儿在科学探索中,经常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所取得的成功,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怀疑,有了极强的科学态度。但是由于遗传及后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无限的能量,是一线教师不断的追求。2012版苏科版七年级下第7.5节的标题改了,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改成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也就是不在“三角形”的标题下研究“多边形”了,给外角和也正了名。本文以第二课时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中的去粗取精。  一、重点和难点中的取舍  教学重点舍去知识型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确立过程性的多边形内角和探索过程与结论;难点舍去探究
期刊
我不会假装自己懂得解决一切世界问题的办法,但是我却像清教徒一样,把使世界走上正道作为自己的义务。  ——海伦·凯勒  夜雨梧桐,阑珊灯光。临窗再次捧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一道道富有人性情感的睿智灵光,时而让我幸福满怀激情填胸,时而让我羞愧不安思绪万千。  “我只看我所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支持下,集盲、聋、哑一身的海伦·凯勒在87年的无光无声光阴中,将别人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