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饶斌
梦想中国汽车
他亲手建造了一汽,又亲手建设了二汽,他力促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并最先提出申请与外商合资经营
1952年12月,饶斌成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
原厂长郭力改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这个厂长可以说是抢来的。当时的东北计委秘书长兼东北财经学院院长饶斌,受一汽建设吸引,向东北局提出希望前往工作。
中央政治局讨论这项任命时,毛泽东主席问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段君毅:饶斌就是在哈尔滨当过市长的那个白面书生吗?段回答:是。毛又问:他厉害吗?回答:还可以。于是任命通过。饶斌的历史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饶斌原名饶鸿喜,1913年1月26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祖籍江苏南京。1929年就学于不要学费的满洲医科大学,后转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医同时,他参加革命,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
但是自担当起建设一汽的使命后,他的人生从此就没有和汽车分开过。他亲手建造了一汽,又亲手建设了二汽,并力促国家发展轿车工业。业内对其评价是:“如果没有饶斌的全心投入,中国汽车工业又是另一种景象。”
刚到一汽时,一些懂技术的人称饶斌为“白帽子”。他决心摘去这顶帽子。他在实践中学,向书本上学,向工程技术人员学,向工人干部学。最后出现在工人前面的饶斌,既能在工地上推车送浆,又能操作机床,支援农村水利建设,他也能抡起镐头向冻土开战。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一汽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东风牌汽车和红旗牌轿车又相继在一汽诞生。
1959年,饶斌被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副部长兼六局局长。1963年9月,被下放到南京汽车制造厂,任副厂长。1964年,中国经济情况好转,毛主席决定建设第二个汽车厂,以结束我国载重汽车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中央决定调任饶斌领导二汽。
因为有了建设一汽的经验,饶斌决心要把二汽建设成为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设、有系列化生产能力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厂。饶斌制定了“全国聚宝”的方式,调用一汽等有关工厂的骨干力量承包、建设二汽。
饶斌将二汽厂址选定在湖北十堰。他白天看地形,丈量土地,晚上调查。正在他们满怀创业者的豪情,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尽管如此,1969年9月23日,第一辆EQ140民用载重车在二汽试制成功,12月30日,第一辆三吨半军用越野车也在二汽试制出来。
文革结束后,1977年10月6日,中央决定将饶调回北京任一机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但他请求再干两年。再干两年,饶斌是希望当时已经被停建缓建的二汽能够有重生的希望。1978年,二汽提前7天完成了年产3000辆的任务。1979年被列为正式生产企业。
这年2月,66岁的饶斌离开了二汽,到北京任第一机械部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1982年,出任新成立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第一任董事长。
其间,他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实现了“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结束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汽车生产结构调整”等历史性转变。
1978年6月,在饶斌的建议下,中央决定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上海汽车工业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发展机会。怀着生产世界级水平轿车的初衷和梦想,饶斌拍板,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生产桑塔纳。此创举得到了邓小平的批准。经过长达6年的谈判,合作终于成功。
1987年夏天,饶斌到一汽参加解放牌卡车出车30年纪念大会。会上,他激动地说:“一汽的第一次创业是我领着你们干的,第二次创业我支持你们干了。现在我干不动了,我要看着你们实现第三次创业,我要趴在地上,当一座桥梁支持你们把国产轿车搞上去。”
长春会议后,74岁高龄的饶斌冒着酷暑马上赶往上海,准备就加速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但不幸高血压复发导致大面积脑出血。1987年8月2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4岁。
卡尔·哈恩
全球商业眼光
在全球市场尚未形成之前,他带领大众汽车冲进中国市场,收购西班牙seat和捷克Skoda
年79岁的卡尔·哈恩(Carl Hahn)刚刚获选
欧洲汽车名人堂。这位在大众汽车担任了11年董事长的汽车世家子弟,将当年那个只注重单一产品的德国制造商,改造成今天拥有多种品牌的国际汽车巨头。
哈恩的父亲老卡尔·哈恩是联合汽车(Auto Union)的创始人。二战后,汽车厂被前苏联军队拆除,重建后改名为奥迪(Audi NSU)。他本人1959年被派往美国销售甲壳虫。在前人惨败的基础上,他个人也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却意外地大受欢迎,哈恩本人于1964年回到德国沃福斯堡时,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大众先生,一年销售超过50万辆。
后来,他离开北美,成为欧洲区的CEO。但是使哈恩赢得其接管大众最高权杖的商业成功是他成功地将摇摇欲坠的大陆轮胎公司起死回生。1982年1月,哈恩接替托尼·施穆克(Toni Schmücker)成为大众汽车的董事长。他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坐到1993年1月,然后把权力移交给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
哈恩是在一个尴尬时期接手大众汽车的。当时,大众汽车公司坚持它固有的主流汽车样式,已经成为一个“高尔夫帝国”,正如一战结束后,该公司在海因里希·诺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的领导下,成为一个“甲壳虫帝国”。
尽管这种坚持使得高尔夫汽车销售业绩非凡,并成为欧洲市场主导型的款式,但同时也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
哈恩给大众汽车制定了更加广泛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虽然大众汽车仍旧注重生产大众型汽车,但优质品牌奥迪却在哈恩的支持下一枝独秀,成为技术领先型汽车的先锋,为其后来占据高端市场开辟了道路。
就在哈恩成为大众总裁后不久,大众汽车在中国内地生产了第一部桑塔纳轿车。在哈恩的任期内,大众汽车是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唯一一家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个正在发育期的市场中,大众汽车和中国国内两家制造商联合建立的合资企业给它带来了具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
1982年,哈恩当老板的第一年,大众汽车开始与西班牙制造商seat合作,1986年,获得seat51%的股份。1990年,大众汽车收购捷克制造商skoda。
这些举措使得大众汽车不仅仅在日益增长的南欧与东欧市场越来越强势,而且还获得了价廉物美、主流和高质量的品牌形象。这四种品牌形象使大众汽车成为欧洲排名第一的汽车集团,拥有19%的市场分额。
哈恩还引入了一些其他合资企业,包括1987年与丰田联合生产,1990年与福特在葡萄牙联合生产小型货车。
哈恩同时也活跃在德国统一的最前线。1990年,前苏联解体,大众汽车在前东德大规模投资,改写了其汽车业蓝图。
哈恩是一个有着丰富国际经历的游侠式人物。他会说多种语言,其商业冒险折射了他的性格,即善于聆听、探讨和接纳新观点。Hahn从谏如流,相对于他的继任者皮耶希,他的管理风格更加民主。
在各种场合,哈恩都表现出高贵的近乎帝王般的举止。和其他毫无流行感的汽车公司总裁不同,他的衣着非常入时,在公司主管和社会名流之中,他总是特别醒目。
不过,哈恩喜欢天南地北地谈论各种话题,举凡政治、社会、经济和环境无所不包。在讨论过程中,他会小心地引用统计分析支持他的论点,并使批评者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
尽管哈恩已经退休,但是大众汽车依然为他保留了一间办公室。目前,他刚刚完成他的自传。哈恩在他的书里说,德国,包括大众汽车,都应该进行变革,才能保持在全球市场中长盛不衰。
哈恩批评了德国兼顾管理层和工人代表的“共同议决”(co-determination)模式,他说,这给了工会“最好的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