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泡膜ATP酶亚基的N末端结构域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协同极化巨噬细胞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液泡膜ATP酶亚基的N末端结构域(a2NTD)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协同作用,以及极化的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RPMI1640),实验Ⅰ组(M-CSF 100 ng/ml),实验Ⅱ组(a2NTD 500 ng/ml)和实验Ⅲ组(a2NTD 500 ng/ml加M-CSF 100 ng/ml),刺激48 h后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巨噬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分泌情况,并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巨噬细胞膜表面抗原CD68在4组巨噬细胞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吸光度值(MD值)分别为:对照组0.092±0.005,实验Ⅰ组0.095±0.006,实验Ⅱ组0.094±0.005,实验Ⅲ组0.094±0.005 ,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206在对照组弱表达(-),MD值为0.025±0.004;在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均有表达(+),MD值分别为0.191±0.012和0.197±0.136,在实验Ⅲ组超强表达(+++),MD值为0.285±0.011;除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细胞分泌IL-10水平分别为(85.65±13.64) ng/L和(87.77±14.25)ng/L,均高于对照组[(71.67±7.56)ng/L,P < 0.01] ;分泌IL-12水平分别为(9.91±1.50)ng/L和(10.15±1.80)ng/L,均低于对照组[(16.87±1.10)ng/L,P< 0.01]。实验Ⅲ组分泌IL-10水平为(116.98±14.27)ng/L,高于其余各组(均P< 0.01);分泌IL-12水平为(5.31±0.88)ng/L,低于其余各组(均P< 0.01)。析因分析显示,在对IL-10和IL-12分泌量的影响上,a2NTD和M-CSF具有交互效应(均P <0.05)。各组巨噬细胞均能加快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实验Ⅲ组巨噬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速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各组(均P< 0.01)。

结论

a2NTD与M-CSF在促使巨噬细胞极化及细胞因子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协同极化的巨噬细胞能明显增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No.11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术中均清扫No.11p淋巴结。记录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进展期胃癌No.11p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
通过测量颅外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或斑块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其大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的关联.rn一、对象和方法rn1.检查对象: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53.42±10.55岁,
提出一种基于BP网络分割CT图像序列中肝实质的方法.首先选取训练样本,提取样本图像中肝脏的纹理特征,作为输入向量.以对训练样本手工分割的结果作为导师信号.对BP神经网络进
目的 :观察罗非昔布超前镇痛应用于异丙酚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妊娠 5~ 12周拟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PR和P组。PR组患者术前 6小时口服罗
随着生活方式和食物成分的改变,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的肥胖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在美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的患病率大约为33%.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在过去的20年中已增加了50%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以便改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手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80例糖尿病患者,根
目的 对比分析奥平栓与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药物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根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