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暗示/看不见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妙的暗示
  艾 家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好。”
  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果孩子爱说话,大人撅撅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招招手;孩子打瞌睡,老师敲敲桌子,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几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
  1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2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最好的激励。
  3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天,妈妈告诉浩浩,今天遇到亮亮的妈妈说亮亮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学会了自己动手叠被。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
  4动作暗示
  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来把他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孩子,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号,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
  
  看不见
  燕 子
  
  一个被父母认为“多动症”的8岁男孩做心理治疗。父母描述自己的孩子总是一刻不停地乱动,上课不专心,回家也总是捣乱。交谈半小时后,心理专家说:“我观察到我们讲话的时候,孩子一直专心地在听。妈妈难过时,他还拉着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安慰妈妈。”父母听到后,非常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则不好意思地扭动起来。“不会呀!他一直都是动的。”妈妈不同意我,还连带否认了孩子。爸爸也在一旁点头:“他就是装会儿样子罢了!”
  专家核对过,父母的视力没有问题,但他们就是只看得见孩子的动,看不见孩子的静和孩子的情。对于孩子的专注、专心和专情,父母好像是盲的。
  早就有人说过,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一切。从这个角度来看,世间本没有什么奇跡,是因为我们渴望看到奇迹,才会有奇迹出现。世间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和麻烦,因为我们希望有问题和麻烦,才会有问题和麻烦。
其他文献
yoyo 庄雅婷  这是舌头不是冰棒  yoyo    白雪公主是被王子轻轻一吻给吻醒的,不是给舌头撞醒的呢!    曾经在欲望城市里看过一个桥段,真让人心有戚戚焉。  女主角之一Charlotte和某位男子约会,约会进行中她对那名男子感觉很好,但到了亲吻告别时,她就开始迟疑了。那名男性先是吻她的嘴,接下来就把她当成了根冰棒舔了起来,舌头不安分地伸往她脸庞四处游走。第二天,他几乎对嘴唇也放弃了耐性
期刊
男人在表达爱的需要时从不含糊。而女人的想法则比较麻烦。需要被照顾和呵护。    “我太需要你了,太爱你了。”男的这么掏心掏肺地表白。  “如果我满足了你全部的需要,你对我的爱还会那么强烈吗?所以,我只会给你更多需要,而不会给你满足。”女的一针见血点了对方的死穴。  以上对白,男女双方都说了心里话,但是,他们显然存在着某种误会。  在男人看來,“被需要”是一种至高的褒扬,一个男人如果时时感到受人需要
期刊
刺激达成就可以了,以后孩子会自己做选择。    儿童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地帮助孩子拔高语言的读写算能力,小时候是能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智慧被叠加的结果。智力成长也跟建筑一样,地基的结实不仅仅看水泥多少,还要看你混合的基质。研究证明,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没有学习母语时,是敏锐和自由的。一旦学会母语,开始有母语思维,很多感知能力就退化了,孩子
期刊
对很多人而言,离婚是个破碎的经验,必须把所有的碎片捡拾起来才能继续走下去。這个阶段常会有很深的绝望、失望、报复、无望与无助。没错,它是痛苦的,但“痛苦”让我们知道内在的某些地方需要治疗。你可以利用它激励自己成长。  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找到全新的人生方向。  在这里,布鲁斯·费雪博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务实的架构,帮助你检视离婚后的心路历程,并在这样的检视中恢复自信,重建自我。    恐惧 
期刊
个人的命运往往以一种被动的、妥协的方式被生活与环境席卷和裹挟,它陈述着“宿命”的不可抗力。    四个未婚的表侄女    草鸡,农村家家都会养几只,很少专门喂粮食,院子里的草籽、土里的小虫子、墙角的小草都是它们的口粮。生蛋却很勤,基本能保证一天一个,蛋可以吃也可以攒了卖。到生不了蛋时就没有价值了。肉太老了,只能在有人做月子时杀了熬汤,说这样的老母鸡,营养价值高,大补。  草鸡跟龙本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期刊
小抱怨是不可避免的事,可他们每天还是很开心,有情天便是喜洋洋。    大小孩    傍晚,太阳已经落下了,可天仍然很亮,小区里都是牵着宠物散步的男女。庄哈佛站在他家的阳台上,一边抽烟—边拿着一架儿童望远镜四下了望,嘴里哼着小调。然后,他的镜头内出现了三张熟悉的脸——何耶鲁,赵普林,李布朗——曾经风靡南开中学足球场的“常春藤联盟”都齐了。庄哈佛转身回房,迅速地倒了杯凉水,奔向阳台。此时,那三人已经走
期刊
老婆和老妈英雄识英雄,联手买嫁妆,价杀得老板落花流水。    我亲爱的老妈讨价还价的本领,真是一流。好比一件五百元定价的衬衫,她煞有其事拿起来看看式样,摸摸质料,开口一杀就是二百五。  “什么?”老板一定一愣,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然后一场拉锯战就开始了。先是笼络关系,问问三姑六婆的侄子的表妹是不是老板的亲戚?然后是盘古开天似的上天下地,偶尔挑剔一下毛病,威胁利诱,然后又是作势不买,磨蹭不断。好好的
期刊
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爸爸妈妈商量家庭理财事宜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有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第1件理财事:和孩子一起去上早教理财课(3-5岁)    3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4岁的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6歲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现在流行的蒙氏早教,通过模拟游戏买卖行为培养孩
期刊
让孩子学习争吵    你相信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美国专家的研究发现: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要吵出“水平”。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
期刊
一个大龄青年,在孤独无聊的日子里,除了相亲,还能从事什么符合大众期望的活动呢?    二丫头    一切与相亲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青岛。  硕士毕业,黄花半鲜,绿叶蹙眉,娶媳妇成为当务之急。环顾周遭,娥眉寥寥;拔剑四顾,樱杏有主。正惶惑,正思忖天涯的芳草你在哪里?没想到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者是教研室的同事A。老A那天溜达到实验室,意志坚定地邀请我晚上去他家坐坐。此前我跟A同事没来往、没交道,没来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