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9年,经济学家托斯丹·凡伯伦发现银勺和紧身内衣成为社会精英的地位象征。在凡伯伦那篇如今已经享誉天下的《有闲阶级论》中,他发明了“炫耀性消费”一词,专指那些用于炫耀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实物性消费。100年后的今天,炫耀性消费仍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特色,但如今的奢侈品普及范围远大于凡伯伦的时代。
中产阶级仍在投入实物消费
奢侈品的泛滥源自20世纪大规模生产经济和中国的代工行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和材料成本低廉的新兴市场的涌向。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产消费市场的出现,他们渴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实物商品。
然而,消费品的民主化进程已经导致它们作为社会地位符号的作用大大降低。尽管社会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但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却都拥有了昂贵的电视和精美的手袋。他们都会租SUV、坐飞机,也都会乘坐游轮旅行。表面看来,这两个群体偏爱的消费品已经不再差异巨大。
由于所有人现在都可以购买设计师手袋和崭新的汽车,富人开始采取更多措施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没错,独裁者和超级富豪仍在用游艇、宾利和豪宅彰显自己的财富。但精英们的消费方式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动力来自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也称“有志阶层”。
这批新一代精英人士通过崇尚知识和构建文化资本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会采取与之相称的消费习惯——他们更喜欢把钱花在服务、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而不是购买纯实物商品。我把这些新的身份习惯称作“非炫耀性消费”。这个词所涵盖的消费选择都不容易察觉,也不流于表面的物质形态,但却无疑非常排他。
有志阶层及其消费习惯的崛起在美国表现得或许最为突出。《美国消费支出调查》(显示,自从2007年以来,该国最富有的1%人群(年收入3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实物商品上的花费大幅减少,中产阶级(年收入约7万美元)与之花费相同,而且还保持上升趋势。
富人们支出在教育、退休、医疗
富人们纷纷规避公开的物质享受,转而把大笔资金投入到教育、退休和医疗领域——这虽然都是无形消费,但费用却比中等收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任何一个手袋都贵许多倍。收入最高的1%人群现在把最大比例的支出投入非炫耀性消费,教育在其中占据很大份额(大约在收入1%人群的家庭开支中占据6%,而在中等收入家庭开支中仅略高于1%)。事实上,1%人群自1996年以来在教育上的投入已经增长了3.5倍,而中等收入人群同期的教育投入基本不变。
中产阶级仍在投入实物消费
奢侈品的泛滥源自20世纪大规模生产经济和中国的代工行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和材料成本低廉的新兴市场的涌向。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产消费市场的出现,他们渴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实物商品。
然而,消费品的民主化进程已经导致它们作为社会地位符号的作用大大降低。尽管社会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但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却都拥有了昂贵的电视和精美的手袋。他们都会租SUV、坐飞机,也都会乘坐游轮旅行。表面看来,这两个群体偏爱的消费品已经不再差异巨大。
由于所有人现在都可以购买设计师手袋和崭新的汽车,富人开始采取更多措施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没错,独裁者和超级富豪仍在用游艇、宾利和豪宅彰显自己的财富。但精英们的消费方式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动力来自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也称“有志阶层”。
这批新一代精英人士通过崇尚知识和构建文化资本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会采取与之相称的消费习惯——他们更喜欢把钱花在服务、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而不是购买纯实物商品。我把这些新的身份习惯称作“非炫耀性消费”。这个词所涵盖的消费选择都不容易察觉,也不流于表面的物质形态,但却无疑非常排他。
有志阶层及其消费习惯的崛起在美国表现得或许最为突出。《美国消费支出调查》(显示,自从2007年以来,该国最富有的1%人群(年收入3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实物商品上的花费大幅减少,中产阶级(年收入约7万美元)与之花费相同,而且还保持上升趋势。
富人们支出在教育、退休、医疗
富人们纷纷规避公开的物质享受,转而把大笔资金投入到教育、退休和医疗领域——这虽然都是无形消费,但费用却比中等收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任何一个手袋都贵许多倍。收入最高的1%人群现在把最大比例的支出投入非炫耀性消费,教育在其中占据很大份额(大约在收入1%人群的家庭开支中占据6%,而在中等收入家庭开支中仅略高于1%)。事实上,1%人群自1996年以来在教育上的投入已经增长了3.5倍,而中等收入人群同期的教育投入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