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这源于:
1、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不够透彻。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而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统考和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甘作“套中人”,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2、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表面讨论很热烈,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老师就给出了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进行规范,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
3、教师不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不习惯将学生置于困惑状态之中,更不适应把没有结论的问题留在学生中,这属于教师的教学习惯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
教師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前,备课主要是备“书”—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许多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可谓进退维谷。具体体现在: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难于驾驭课堂。目前,教师仍然受到统测的影响,把时间集中于完成指标上,对于教学方法很少去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改革仍不彻底,教师依然畏首畏尾,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在内容上并没有改观,往往是教师的一个定论就把学生的思维定格了。
2、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之初笔者感到茫然,但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新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要靠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
二、课改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和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具体体现在:①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②不注意知识的建构,知识面窄;③不善于思考问题;④缺乏探究精神;⑤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
(二)解决对策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所以,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政治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配合新课程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笔者也做了一定的努力。组织收集成语典故和讲述生活中的哲学。高二哲学成语典故比较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并让学生联想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果课上学生发言踊跃,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故事的含义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效果非常好。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这源于:
1、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不够透彻。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而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统考和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甘作“套中人”,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2、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表面讨论很热烈,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老师就给出了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进行规范,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
3、教师不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不习惯将学生置于困惑状态之中,更不适应把没有结论的问题留在学生中,这属于教师的教学习惯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
教師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前,备课主要是备“书”—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许多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可谓进退维谷。具体体现在: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难于驾驭课堂。目前,教师仍然受到统测的影响,把时间集中于完成指标上,对于教学方法很少去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改革仍不彻底,教师依然畏首畏尾,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在内容上并没有改观,往往是教师的一个定论就把学生的思维定格了。
2、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之初笔者感到茫然,但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新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要靠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
二、课改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和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具体体现在:①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②不注意知识的建构,知识面窄;③不善于思考问题;④缺乏探究精神;⑤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
(二)解决对策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所以,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政治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配合新课程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笔者也做了一定的努力。组织收集成语典故和讲述生活中的哲学。高二哲学成语典故比较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并让学生联想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果课上学生发言踊跃,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故事的含义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