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革命文物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本文通过研究甘孜州革命文物的分类与分布情况以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旨在探索将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利用与保护甘孜州的革命文物。
关键词:甘孜州;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革命文物一般是指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和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資源。[1]革命文物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红军长征时期及十八军进藏时期的历史遗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自雅康高速通车以来,进入甘孜州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为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研究甘孜州革命文物的分类与分布情况以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旨在探索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的路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
一、甘孜州革命文物概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拥有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物,可将其概括为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与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两大类。其中革命旧址是指近代以来见证我国人民革命历程,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主要包括重要会议旧址、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革命先辈故居、革命战争旧址、革命重大事件发生地遗址、烈士陵园、共产党建立的学校和医院旧址等。甘孜州的革命旧址数量众多,且零星分布在全州各处,这是由于红军长征期间,在甘孜州活动范围广,且停留时间较长所致。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过甘孜藏族自治州,并在今泸定、丹巴、道孚、炉霍、甘孜等十五个县经过、驻留,历时十五个月,其间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与红色文物。下面,笔者将根据红一、二、四方面军和十八军在甘孜州的行军路线来梳理甘孜州内的革命旧址。
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从1935年5月28日进入甘孜藏区到6月4日离开,历时不长,仅8天时间。[2]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成功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想要把红军歼灭在大渡河边的企图,并在泸定召开了磨西会议、泸定桥会议等重要会议。泸定县的重要会议遗址有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磨西会议旧址)、泸定桥会议旧址。县内革命战争遗址包括红军飞夺泸定桥阵地遗址、石门坎战斗遗址等。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0月两次进入丹巴,前后驻留时间近一年,并成立了丹巴县格勒得沙政府。丹巴县现存五处革命战争遗址,即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镇布寺)、巴底南街战斗遗址、攻围顶锅山与五里桥伏击战斗遗址、巴底黄金寺以及独狼沟战斗遗址。县内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包括位于章谷镇城关村的丹巴番民独立团团部遗址,位于聂呷乡的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遗址,位于聂呷乡甲居二村的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半扇门乡喇嘛寺村的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遗址,此外还有位于三岔河的甲楚桥以及藏民独立师师长马骏故居等。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从丹巴出发,经康定金汤、鱼通,沿大渡河南下攻占泸定岚安,将岚安作为物资输送线的重点。如今岚安古镇仍有大量革命遗迹,包括岚安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岚安红军医院旧址、岚安红军墙、营盘战斗旧址、九叉树敌碉堡残迹、岚安红军烈士陵园等。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南下作战计划失败后西进康北,从丹巴出发翻越党龄雪山,经道孚、炉霍到达甘孜。道孚县内现存的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包括灵雀寺(红四方面军总部道孚驻地旧址)、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驻地旧址。道孚县的革命先辈故居有鲜水镇灵雀寺朱德、康克清居住地旧址,刘伯承在道孚居住地旧址。此外,在道孚县碉堡山还有红军战斗的遗迹。1936年3月25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炉霍,并在此地休整了半年之久,且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炉霍县现存的革命遗址有虾拉沱上章达红军渡口遗址、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遗址、雅德乡固里村红军总医院遗址、红军训练场遗址、觉日寺旧址等。红四方面军进驻甘孜后,与德格土司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此后红四方面军在康北休养生息,等待红二、红六军团在此会师,共同北上抗日。在此期间,红四方面军为接应红二、红六军团,由道孚、炉霍西进雅江,占领理塘,为甘孜会师做好准备。雅江县内的革命遗址包括呷拉乡红军渡口遗址、麻子石红军驻防地遗址、尼马宗红军驻地遗址、红军三道桥阻击战战场遗址以及白孜寺等。
1936年5月,红二、红六军团从云南中甸进入甘孜州,其中红二军团经得荣、巴塘、白玉到达甘孜。得荣县现存两座有纪念意义的桥,一座是位于得荣县子庚乡实南村的红军桥,贺龙元帅曾于1965年到此悼念牺牲的红军烈士,另一座是位于子庚乡瓦卡村的“贺龙桥”,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贺龙从此经过而修建的。红二军团进驻白玉县时,曾在白玉寺、噶陀寺进行休整,后向东前往甘孜县。6月30日,红二军团在甘孜县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六军团经乡城、稻城、理塘、新龙到达甘孜。1936年5月14日,红六军团到达乡城县,在此休整了七天,其间红军在桑披寺得到了活佛和僧侣的接待与物资供给,红军回赠了“扶助番族,独立解放”的红色绸缎锦匾,5月22日部队抵达稻城县,经过雄登寺,6月3日,在理塘县甲洼乡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红三十二军胜利会师,并在向阳寺设置临时指挥部,成立了甲洼博巴政府。1936年6月13日,会师后的部队到达今新龙县城,新龙县的革命战争旧址包括日里西沟红军战斗遗址、格日山红军战斗遗址、红军伤病员安置地遗址。此外县内还有土木寺、益西寺、博巴政府旧址等。6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大部队会师,并于7月2日在甘孜县城举行了会师大会,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甘孜县作为红军会师的重要地点,留下了甘孜会师遗址、甘孜镇朱德住地旧址、甘孜镇孔撒土司官寨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驻地旧址、甘孜寺、白利寺等革命旧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之后,分为三路离开甘孜州北上抗日。 1950年4月,十八军进藏部队陆续进入甘孜州,留下了泸定大渡河钢桥、道孚忠烈桥、甘孜县十八军窑洞、甘孜机场等革命旧址。
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一般是指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服饰、文具、书籍、货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文物。红军遗留在甘孜州的红色文物具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特点。其中遗留下来的武器包括迫击炮、轻机枪、机关枪、火药枪、步枪、驳壳枪、手榴弹、子弹、大刀、红缨枪、长矛、刺刀、火药袋等。红军遗留下来的服饰有斗笠、军帽、军装、羊毛大衣、羊毛袜子、布鞋、麻丝草鞋、绑腿带等。遗留下来的文具包括铜质弹壳筒钢笔、毛笔、公文箱、算盘、印章等。此外还有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如眼镜、军用水壶、茶壶、竹编温水瓶、食盐盒、罐子、饭盒、糌粑袋子、搪瓷盆、行李箱、针织器具、竹油灯、煤油灯、油伞、枕头套、毯子等。另外还有行军当中用到的小号、医药箱、军旗以及大量书籍和宣传资料。
二、甘孜州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甘孜州内革命旧址众多,但从保护现状来看,情况堪忧。由于有些革命旧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故并未开发成旅游景区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平日里人迹罕至,房屋损毁严重,有濒临倒塌和消失的风险。如甘孜县十八军窑洞,多年来在风雨的侵蚀下已十分残破了。相较于保存欠佳的革命旧址,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一般在甘孜州内的博物馆、纪念館或革命旧址中进行保存。甘孜州现有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乡城红军长征纪念馆、甘孜县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红色甘孜展厅。在博物馆、纪念馆当中保存与展出的红色文物被安放在玻璃展柜内,保存状态相对良好,但在一些革命旧址当中,红色文物被随意放置,缺乏基本的保护措施。如在乡城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居住旧址当中,许多革命文物被随意地挂在墙上或堆放在桌子上,缺乏保护措施。
在革命文物的利用方面,目前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主要被作为展品在博物馆、纪念馆当中进行展出,而众多革命旧址或无人管理,日益衰败,或被整修后常年大门紧闭,有专人参观时才会开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甘孜州革命文物利用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很好地发挥出革命文物的社会价值。
三、甘孜州革命文物的活态化利用与保护
针对甘孜州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利用文创产品拉近人们与革命文物之间的距离,使文物活起来,进而通过革命文物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目前甘孜州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泸定桥景区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之外,其余革命旧址与革命历史纪念馆均未推出旅游文创产品。泸定桥景区在售的旅游纪念品多为针对儿童的望远镜、玩具枪、木质坦克、徽章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文创产品种类要丰富一些,有钥匙扣、手机壳、手机支架、卡套、汽车挂饰、水晶球、笔袋、帆布包、红包、小夜灯、人偶、地图、明信片、水杯等。这些产品上的图案主要有毛主席头像、Q版红军战士、Q版穿红军服饰的熊猫、Q版藏族人物、牦牛等。从甘孜州现有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来看,并未将州内丰富的革命文物元素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与高校协同合作,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进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在产品开发准备阶段,任课教师或项目指导老师需前往甘孜州各大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拍摄革命文物的高清图片资料,从中挖掘具有甘孜州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元素,并结合历史文献梳理革命文物当中蕴含的特殊意义、故事与情感。之后利用基础素描、版画创作、插画设计等课程,为学生讲解甘孜州的革命历史,并指导学生通过超精微素描、版画、插画等绘画方式对革命文物图片资料进行艺术化创作,以形成系列反映甘孜州红色文化的绘画作品,并将这些绘画作品运用在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当中,制作明信片、帆布包、文化衫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可以在甘孜州内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当中进行销售,使游客通过文创产品对革命文物产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
四、结 语
甘孜州革命文物具有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特点,但利用形式较为单一,不足以发挥其社会价值。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是革命文物活态化利用的一种探索。打造爆款革命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还可以提高甘孜州红色旅游的热度,增加州内村寨百姓收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
(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刘成.金寨县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7.04.
[2] 高小平.红军长征中在甘孜藏区的革命工作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04.
关键词:甘孜州;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革命文物一般是指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和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資源。[1]革命文物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红军长征时期及十八军进藏时期的历史遗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自雅康高速通车以来,进入甘孜州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为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研究甘孜州革命文物的分类与分布情况以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旨在探索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的路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
一、甘孜州革命文物概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拥有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物,可将其概括为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与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两大类。其中革命旧址是指近代以来见证我国人民革命历程,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主要包括重要会议旧址、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革命先辈故居、革命战争旧址、革命重大事件发生地遗址、烈士陵园、共产党建立的学校和医院旧址等。甘孜州的革命旧址数量众多,且零星分布在全州各处,这是由于红军长征期间,在甘孜州活动范围广,且停留时间较长所致。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过甘孜藏族自治州,并在今泸定、丹巴、道孚、炉霍、甘孜等十五个县经过、驻留,历时十五个月,其间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与红色文物。下面,笔者将根据红一、二、四方面军和十八军在甘孜州的行军路线来梳理甘孜州内的革命旧址。
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从1935年5月28日进入甘孜藏区到6月4日离开,历时不长,仅8天时间。[2]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成功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想要把红军歼灭在大渡河边的企图,并在泸定召开了磨西会议、泸定桥会议等重要会议。泸定县的重要会议遗址有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磨西会议旧址)、泸定桥会议旧址。县内革命战争遗址包括红军飞夺泸定桥阵地遗址、石门坎战斗遗址等。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0月两次进入丹巴,前后驻留时间近一年,并成立了丹巴县格勒得沙政府。丹巴县现存五处革命战争遗址,即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镇布寺)、巴底南街战斗遗址、攻围顶锅山与五里桥伏击战斗遗址、巴底黄金寺以及独狼沟战斗遗址。县内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包括位于章谷镇城关村的丹巴番民独立团团部遗址,位于聂呷乡的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遗址,位于聂呷乡甲居二村的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半扇门乡喇嘛寺村的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遗址,此外还有位于三岔河的甲楚桥以及藏民独立师师长马骏故居等。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从丹巴出发,经康定金汤、鱼通,沿大渡河南下攻占泸定岚安,将岚安作为物资输送线的重点。如今岚安古镇仍有大量革命遗迹,包括岚安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岚安红军医院旧址、岚安红军墙、营盘战斗旧址、九叉树敌碉堡残迹、岚安红军烈士陵园等。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南下作战计划失败后西进康北,从丹巴出发翻越党龄雪山,经道孚、炉霍到达甘孜。道孚县内现存的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包括灵雀寺(红四方面军总部道孚驻地旧址)、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驻地旧址。道孚县的革命先辈故居有鲜水镇灵雀寺朱德、康克清居住地旧址,刘伯承在道孚居住地旧址。此外,在道孚县碉堡山还有红军战斗的遗迹。1936年3月25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炉霍,并在此地休整了半年之久,且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炉霍县现存的革命遗址有虾拉沱上章达红军渡口遗址、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遗址、雅德乡固里村红军总医院遗址、红军训练场遗址、觉日寺旧址等。红四方面军进驻甘孜后,与德格土司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此后红四方面军在康北休养生息,等待红二、红六军团在此会师,共同北上抗日。在此期间,红四方面军为接应红二、红六军团,由道孚、炉霍西进雅江,占领理塘,为甘孜会师做好准备。雅江县内的革命遗址包括呷拉乡红军渡口遗址、麻子石红军驻防地遗址、尼马宗红军驻地遗址、红军三道桥阻击战战场遗址以及白孜寺等。
1936年5月,红二、红六军团从云南中甸进入甘孜州,其中红二军团经得荣、巴塘、白玉到达甘孜。得荣县现存两座有纪念意义的桥,一座是位于得荣县子庚乡实南村的红军桥,贺龙元帅曾于1965年到此悼念牺牲的红军烈士,另一座是位于子庚乡瓦卡村的“贺龙桥”,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贺龙从此经过而修建的。红二军团进驻白玉县时,曾在白玉寺、噶陀寺进行休整,后向东前往甘孜县。6月30日,红二军团在甘孜县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六军团经乡城、稻城、理塘、新龙到达甘孜。1936年5月14日,红六军团到达乡城县,在此休整了七天,其间红军在桑披寺得到了活佛和僧侣的接待与物资供给,红军回赠了“扶助番族,独立解放”的红色绸缎锦匾,5月22日部队抵达稻城县,经过雄登寺,6月3日,在理塘县甲洼乡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红三十二军胜利会师,并在向阳寺设置临时指挥部,成立了甲洼博巴政府。1936年6月13日,会师后的部队到达今新龙县城,新龙县的革命战争旧址包括日里西沟红军战斗遗址、格日山红军战斗遗址、红军伤病员安置地遗址。此外县内还有土木寺、益西寺、博巴政府旧址等。6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大部队会师,并于7月2日在甘孜县城举行了会师大会,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甘孜县作为红军会师的重要地点,留下了甘孜会师遗址、甘孜镇朱德住地旧址、甘孜镇孔撒土司官寨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驻地旧址、甘孜寺、白利寺等革命旧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之后,分为三路离开甘孜州北上抗日。 1950年4月,十八军进藏部队陆续进入甘孜州,留下了泸定大渡河钢桥、道孚忠烈桥、甘孜县十八军窑洞、甘孜机场等革命旧址。
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一般是指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服饰、文具、书籍、货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文物。红军遗留在甘孜州的红色文物具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特点。其中遗留下来的武器包括迫击炮、轻机枪、机关枪、火药枪、步枪、驳壳枪、手榴弹、子弹、大刀、红缨枪、长矛、刺刀、火药袋等。红军遗留下来的服饰有斗笠、军帽、军装、羊毛大衣、羊毛袜子、布鞋、麻丝草鞋、绑腿带等。遗留下来的文具包括铜质弹壳筒钢笔、毛笔、公文箱、算盘、印章等。此外还有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如眼镜、军用水壶、茶壶、竹编温水瓶、食盐盒、罐子、饭盒、糌粑袋子、搪瓷盆、行李箱、针织器具、竹油灯、煤油灯、油伞、枕头套、毯子等。另外还有行军当中用到的小号、医药箱、军旗以及大量书籍和宣传资料。
二、甘孜州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甘孜州内革命旧址众多,但从保护现状来看,情况堪忧。由于有些革命旧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故并未开发成旅游景区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平日里人迹罕至,房屋损毁严重,有濒临倒塌和消失的风险。如甘孜县十八军窑洞,多年来在风雨的侵蚀下已十分残破了。相较于保存欠佳的革命旧址,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一般在甘孜州内的博物馆、纪念館或革命旧址中进行保存。甘孜州现有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乡城红军长征纪念馆、甘孜县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红色甘孜展厅。在博物馆、纪念馆当中保存与展出的红色文物被安放在玻璃展柜内,保存状态相对良好,但在一些革命旧址当中,红色文物被随意放置,缺乏基本的保护措施。如在乡城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居住旧址当中,许多革命文物被随意地挂在墙上或堆放在桌子上,缺乏保护措施。
在革命文物的利用方面,目前可移动的红色文物主要被作为展品在博物馆、纪念馆当中进行展出,而众多革命旧址或无人管理,日益衰败,或被整修后常年大门紧闭,有专人参观时才会开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甘孜州革命文物利用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很好地发挥出革命文物的社会价值。
三、甘孜州革命文物的活态化利用与保护
针对甘孜州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相结合,利用文创产品拉近人们与革命文物之间的距离,使文物活起来,进而通过革命文物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目前甘孜州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泸定桥景区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之外,其余革命旧址与革命历史纪念馆均未推出旅游文创产品。泸定桥景区在售的旅游纪念品多为针对儿童的望远镜、玩具枪、木质坦克、徽章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文创产品种类要丰富一些,有钥匙扣、手机壳、手机支架、卡套、汽车挂饰、水晶球、笔袋、帆布包、红包、小夜灯、人偶、地图、明信片、水杯等。这些产品上的图案主要有毛主席头像、Q版红军战士、Q版穿红军服饰的熊猫、Q版藏族人物、牦牛等。从甘孜州现有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来看,并未将州内丰富的革命文物元素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与高校协同合作,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进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在产品开发准备阶段,任课教师或项目指导老师需前往甘孜州各大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拍摄革命文物的高清图片资料,从中挖掘具有甘孜州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元素,并结合历史文献梳理革命文物当中蕴含的特殊意义、故事与情感。之后利用基础素描、版画创作、插画设计等课程,为学生讲解甘孜州的革命历史,并指导学生通过超精微素描、版画、插画等绘画方式对革命文物图片资料进行艺术化创作,以形成系列反映甘孜州红色文化的绘画作品,并将这些绘画作品运用在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当中,制作明信片、帆布包、文化衫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可以在甘孜州内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当中进行销售,使游客通过文创产品对革命文物产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
四、结 语
甘孜州革命文物具有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特点,但利用形式较为单一,不足以发挥其社会价值。将甘孜州革命文物与当地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是革命文物活态化利用的一种探索。打造爆款革命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还可以提高甘孜州红色旅游的热度,增加州内村寨百姓收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
(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刘成.金寨县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7.04.
[2] 高小平.红军长征中在甘孜藏区的革命工作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