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出苍莽的《白鹿原》,他等了五年;一场悠哉的度假,他漫游了九个月。生活的节奏和表演的分寸,正被他恰到好处地握在手中。现在的他,乐于拼杀和较劲,也享受阳光和微风。生活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他信命,却不屈从。他决定迈大步走走看,看还能蹚出什么辽阔来。
采访者手记
我决定坦诚一个真相。
午后落雨的夏季、愉悦顺利的封面拍摄、段奕宏专门从家乡带来给大家分享品尝的哈密瓜……这一切我统统无福消受。彼时,我正被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堵塞在三环路上,绝望到了顶点。段奕宏在摄影棚里等了我20分钟,最终,约定好的采访,我们没有见到面。
10天之后,在一通清晨的远程电话里,我们又说起这次错过。我问,在那20分钟里,你在想什么。他哈哈笑了,坦率地说,我没有想你,因为我不认识你。他说,他心里的两个小人儿,一个说,交通事故不是她的责任可以理解,另一个声音说,知道路况会有意外,为什么不早一点出来?……
不容我再解释,他又转话锋:“你看,现在这样不是很好?”他说,自己是个羞涩的人,我们没有面对面聊天,也许是一种恩赐,因此他才能得以在千里之外,面对着一片森林公园,与我通过电波交心。这是39岁的段奕宏与这个世界的和解方式。那些因为错过和过错而衍生的遗憾、苦难,经过时间的沉淀,反而能够成全生命的绽放。
我心里住着一头野兽。
● 五年前没有接下《白鹿原》,因为那时候依据我的生活阅历、生活技能和对人生的理解,我是没有把握去诠释和解释那个角色的。五年之后重读小说,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 一个电影和一个演员是互相成就的,五年前我对自己去成就他的能力没有把握,怕有损于这个人物。可能就是命吧。
● 我从角色黑娃一次次的追寻中,感受到的是生命张力的绽放,他身上好像住着一头狮子,来护着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家。
● 身处在今天的我,段奕宏,真的是很幸福的。每每都有把珍惜以及积极健康的信息带给自己和周围的人。
● 我心里住着一头野兽。若说猛虎嗅蔷薇,那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把她咬碎了,也许一阵花香沁过脾胃。
生活里那么多不如意,难道不是一样得活着吗?不要因一件事情的表象蒙蔽而放弃去追寻的念头。
我对电影有敬畏。
● 《一九四二》的拍摄之苦,我几乎都没受到。我非常佩服他们,零下20多度,在荒山野岭当中,涂抹着各种创伤和冻疮,身上脏兮兮的,诠释逃荒,我拍过《我的团长我的团》,我能想象得到!有时候听他们一说,我还有点儿惭愧。
● 我对电影有敬畏。这份工作就是这样的,大夏天拍冬天的戏,冬天拍夏天的。怎么办呢?你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选择承受这份疾苦和痛苦。这是对自己职业最基本的尊敬。
词儿说对,钱数对,回家。可我不行。
● 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哪怕是瞬间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172天,死过一次一样,让我忘记了《士兵突击》的成功。我会说,我得到的“乐”比“苦”多,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 我看到了生离死别、逝者和伤者的眼神,他们的神经。在情绪最低谷的时候我难以自拔,我问自己,坚持还是不坚持?我不怕别人说我是逃兵,我在意的是我留下来了,这代表对生命的敬重。成全生命的绽放,承担这个职业给我的责任。
停下来,并不难。你知道自己这个阶段想要什么,你就能停下来。我还在路上,我心安理得。
传递一些人的气味。
● 我在等一个开大智慧的人,修行很了得的人物。我走近他,能感受到他的能量。在工作中,我们都是孤独的。
● 我们习惯于别人赐予我们正能量,可能就是一些小事情、小细微,都能积蓄,只是我们会不在乎了。
● 回舞台是肯定的,其实也有在等的心理。我对自己的境况和阶段性的需求是很清楚的。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接触话剧导演了。我在等一个可以再次开启我不一样可能性的导演和作品。这块神圣的地方我不会放弃的。
● 在舞台上,我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和观众的能量交换。这是很难说的一个东西,就像一个磁场,你在台上发功发力,他本来瘫坐在观众席里,忽然坐起来,双眼不再离开你。这种东西会给演员一个回馈。
● 如果太太坐在观众席里,我表演的时候也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太在乎观众是对角色有失分寸的表达。
● 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指尖还有感觉,就是最完美的状态。然后才能精准地、神经性地、气质性地传递一些人的气味。
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我害怕和人交流。
● 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我不爱说话,是个过于认真和较真儿的学生。那时候,我会因为我们班女生谁迟到了大发雷霆。现在想想,不是这样,不应该是这样,这不是唯一的方式。
● 我要学会跟人打交道,不能一味根据我的方式去调频别人。还要学会面对糟糕的环境,依然保持个人的积极和愉悦。
● 刚开始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能和记者面对面三分钟沉默,她就问我:“你怎么不说话啊?”我之前确实欠缺与人交流的能力,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害怕和人交流。
爱情,我还在享受。
● 演过的那些爱情戏里,我最喜欢《爱有来生》里面一段台词。他说他不在乎是否能在一起,只要他爱她。我没想过男人在爱情里必须承担什么。还在享受和体味这种幸福感。
● 去年演完《白鹿原》,我休息了九个月,去阿维尼翁看了戏剧节,在欧洲度假,在巴黎,我就喜欢在小街小巷里转,在奥赛美术馆待了一天。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记得有一次在颁奖晚会现场,有人跟我说,你给我们演一个吧。我说我还是喜欢真实自然的自己。当时心里就想,生活当中我干嘛还迁就人呐?我觉得可笑。
● 我以前会羞涩,大概因为自卑,这种自卑带来对认同感的寻求。我现在的羞涩可能是因为还或多或少会有,知道我有,就不会当成负担了。
● 再去回看原来的自己的时候,我心里是很坦然的。我愿意用一种笑的脸孔去面对自己,面对大家。我还是在路上,朝着阳光和希望在走着的,这是我的希望。
采访者手记
我决定坦诚一个真相。
午后落雨的夏季、愉悦顺利的封面拍摄、段奕宏专门从家乡带来给大家分享品尝的哈密瓜……这一切我统统无福消受。彼时,我正被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堵塞在三环路上,绝望到了顶点。段奕宏在摄影棚里等了我20分钟,最终,约定好的采访,我们没有见到面。
10天之后,在一通清晨的远程电话里,我们又说起这次错过。我问,在那20分钟里,你在想什么。他哈哈笑了,坦率地说,我没有想你,因为我不认识你。他说,他心里的两个小人儿,一个说,交通事故不是她的责任可以理解,另一个声音说,知道路况会有意外,为什么不早一点出来?……
不容我再解释,他又转话锋:“你看,现在这样不是很好?”他说,自己是个羞涩的人,我们没有面对面聊天,也许是一种恩赐,因此他才能得以在千里之外,面对着一片森林公园,与我通过电波交心。这是39岁的段奕宏与这个世界的和解方式。那些因为错过和过错而衍生的遗憾、苦难,经过时间的沉淀,反而能够成全生命的绽放。
我心里住着一头野兽。
● 五年前没有接下《白鹿原》,因为那时候依据我的生活阅历、生活技能和对人生的理解,我是没有把握去诠释和解释那个角色的。五年之后重读小说,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 一个电影和一个演员是互相成就的,五年前我对自己去成就他的能力没有把握,怕有损于这个人物。可能就是命吧。
● 我从角色黑娃一次次的追寻中,感受到的是生命张力的绽放,他身上好像住着一头狮子,来护着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家。
● 身处在今天的我,段奕宏,真的是很幸福的。每每都有把珍惜以及积极健康的信息带给自己和周围的人。
● 我心里住着一头野兽。若说猛虎嗅蔷薇,那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把她咬碎了,也许一阵花香沁过脾胃。
生活里那么多不如意,难道不是一样得活着吗?不要因一件事情的表象蒙蔽而放弃去追寻的念头。
我对电影有敬畏。
● 《一九四二》的拍摄之苦,我几乎都没受到。我非常佩服他们,零下20多度,在荒山野岭当中,涂抹着各种创伤和冻疮,身上脏兮兮的,诠释逃荒,我拍过《我的团长我的团》,我能想象得到!有时候听他们一说,我还有点儿惭愧。
● 我对电影有敬畏。这份工作就是这样的,大夏天拍冬天的戏,冬天拍夏天的。怎么办呢?你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选择承受这份疾苦和痛苦。这是对自己职业最基本的尊敬。
词儿说对,钱数对,回家。可我不行。
● 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哪怕是瞬间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172天,死过一次一样,让我忘记了《士兵突击》的成功。我会说,我得到的“乐”比“苦”多,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 我看到了生离死别、逝者和伤者的眼神,他们的神经。在情绪最低谷的时候我难以自拔,我问自己,坚持还是不坚持?我不怕别人说我是逃兵,我在意的是我留下来了,这代表对生命的敬重。成全生命的绽放,承担这个职业给我的责任。
停下来,并不难。你知道自己这个阶段想要什么,你就能停下来。我还在路上,我心安理得。
传递一些人的气味。
● 我在等一个开大智慧的人,修行很了得的人物。我走近他,能感受到他的能量。在工作中,我们都是孤独的。
● 我们习惯于别人赐予我们正能量,可能就是一些小事情、小细微,都能积蓄,只是我们会不在乎了。
● 回舞台是肯定的,其实也有在等的心理。我对自己的境况和阶段性的需求是很清楚的。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接触话剧导演了。我在等一个可以再次开启我不一样可能性的导演和作品。这块神圣的地方我不会放弃的。
● 在舞台上,我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和观众的能量交换。这是很难说的一个东西,就像一个磁场,你在台上发功发力,他本来瘫坐在观众席里,忽然坐起来,双眼不再离开你。这种东西会给演员一个回馈。
● 如果太太坐在观众席里,我表演的时候也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太在乎观众是对角色有失分寸的表达。
● 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指尖还有感觉,就是最完美的状态。然后才能精准地、神经性地、气质性地传递一些人的气味。
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我害怕和人交流。
● 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我不爱说话,是个过于认真和较真儿的学生。那时候,我会因为我们班女生谁迟到了大发雷霆。现在想想,不是这样,不应该是这样,这不是唯一的方式。
● 我要学会跟人打交道,不能一味根据我的方式去调频别人。还要学会面对糟糕的环境,依然保持个人的积极和愉悦。
● 刚开始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能和记者面对面三分钟沉默,她就问我:“你怎么不说话啊?”我之前确实欠缺与人交流的能力,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害怕和人交流。
爱情,我还在享受。
● 演过的那些爱情戏里,我最喜欢《爱有来生》里面一段台词。他说他不在乎是否能在一起,只要他爱她。我没想过男人在爱情里必须承担什么。还在享受和体味这种幸福感。
● 去年演完《白鹿原》,我休息了九个月,去阿维尼翁看了戏剧节,在欧洲度假,在巴黎,我就喜欢在小街小巷里转,在奥赛美术馆待了一天。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记得有一次在颁奖晚会现场,有人跟我说,你给我们演一个吧。我说我还是喜欢真实自然的自己。当时心里就想,生活当中我干嘛还迁就人呐?我觉得可笑。
● 我以前会羞涩,大概因为自卑,这种自卑带来对认同感的寻求。我现在的羞涩可能是因为还或多或少会有,知道我有,就不会当成负担了。
● 再去回看原来的自己的时候,我心里是很坦然的。我愿意用一种笑的脸孔去面对自己,面对大家。我还是在路上,朝着阳光和希望在走着的,这是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