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才密集、管理规范、劳动关系和谐、培训体系健全等固有特点,但也存在如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薪酬激励和职业发展机制不尽合理等一些制约企业竞争力的瓶颈问题。伊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从转岗置换培训入手,在解决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的问题中,积极探索实践实现了人才配置的最优化。
刘涛,特克斯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基层检修人员,在经过40多天的转岗培训后,今年3月,他参加了公司统一组织的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成功实现转岗——步入公司综合部政工专责一岗。“转岗置换的创新培训方式让我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为我创造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刘涛说。
今年以来,伊犁电力公司通过转岗置换培训,让所有员工在由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最终通过竞争考核。实现“人尽其岗,岗尽其用”。目前,已“帮助”200多名主业辅助岗位人员成功转岗。伊犁电力公司置换培训这一创新模式,受到了新疆电力公司的肯定并在全疆电力系统推广。
军事化管理制度化培训
2009年12月24日,伊犁电力公司开始推行转岗培训,打破身份界定,破除论资排辈。让所有员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司机是最自由的职业。他们到处跑,见多识广,是最难约束的群体。但是,在这里——伊犁电力教育培训中心,他们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互助友爱……180度的改变源于培训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刚性的制度约束。
培训前,伊犁电力公司修订完善了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考试、考核、考勤、请假等制度,制定了班委会和学习小组职责,成立了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明确班委会权责,由班委自主管理学员的学习、生活。从按时点名、准时发车到学员统一着装、统一食宿,统一作息,整个培训以极其严格的刚性制度让来自基层的电力员工接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军事化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公司制定了《学员培训综合表现奖惩激励办法》,对培训期间学员的作业完成、劳动卫生,文体活动、纪律作风,民族团结等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推行“评学”,“考学”制度,实施鼓励自学、跟踪督学等措施。凡其中一项成绩为零者,将取消培训资格、考核当月全部绩效奖,所有培训费用自理,次月起执行待岗工资6个月。培训结束,对综合成绩排首位的给予奖励,末尾3名的考核,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技巧。公司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行培训综合成绩由培训纪律,考试成绩、作业完成、劳动表现和表现优秀班委推荐五个方面构成,激励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培训中还将42名学员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生活、纪律。劳动等方面的评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刚性制度确保培训质量。学员每天按时起床、就餐、培训、就寝。日常学习,生活起居,早操,内务整理,礼仪、列队训练严格执行部队规定。来自新源县的3名学员因为路途较远。来到集合点时晚了不到三分钟,但军事化的管理必须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为前提,“车不能等人”,3名学员只有自己包车前往30公里外的教培中心,不但自己掏腰包后来还因迟到受了处罚,这就是制度,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培训学员每天都需提交一千字的心得体会,一次,班上一名学员的心得体会少了5个字,培训班按规定给予了考核,并扣除作业完成分10分。有人不理解,很不以为然:不就少5个字么,何必那么较真呢。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纪律就是纪律,别说少5个字,就是少一个字都不行,在这里就是要较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纪律要求下,学员们收敛起散漫作风,扎扎实实做起了学生。
贾米娜是伊宁市供电公司的一名收费员,为了能参加此次培训,她为刚刚一岁的女儿断了奶。刚开始,她不习惯,倍感压力。想家,想孩子。暗地里流过泪。因为写的心得字数没达到要求被扣学分,情绪一度低沉到了极点。但随着一天天的培训学习,她的思想和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庆幸自己能参加此次培训。在总结培训收获时她这样写道:“我当收费员快10年了,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培训,把握现在才能拥有未来,我要抓住这次学习机会”。贾米娜最终通过了培训考核,成功转岗。
制度的严格不仅体现在对培训学员的各项要求上,为做好培训服务管理,培训中心的管理工作更是自觉围绕培训服务制度化运转。培训期间,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双休日。为了能使公司和参培学员单位了解员工的培训进展情况,中心每周出一期培训简报。及时反映培训动态和学员的学习、思想、劳动状况。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稿件都是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录入,有时为了按时出简报,常常加班至深夜4、5点。
全封闭培训锻炼让他们俨然成为一名“战士”:面对低起点不气馁,面对困难不畏惧……认真、执着、专心、投入,最终用辛勤和汗水为岗位培训交上了一封满意答卷。
置换培训激发单体效应
伊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驾驶员吴志国在多少年来的工作中习惯了听安排——开车——锁车的“程序”,但在结束了培训后,他与以往大不相同。开始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完成年初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如何细化规章制度,让‘安全就是效益’落到实处?”等以前不曾细想的问题,用吴志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开始学着思考,更操心了”。
今年33岁的吴志国作为公司本部的一名驾驶员,2009年底以来,先后两次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不近人情的考核制度……这让他和所有的参学人员一度牢骚满腹。“当你置身于那个环境,可能会一时无法适应、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来,是严格的制度让我们无法接受吗?不,真正让我们难以割舍的是以往散漫的习性和作风。”在认识到自身思想观念存在的不足后。吴志国开始更多的去思考培训内容对自己今后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结束了全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后,吴志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总结道;“培训是给自己加压充电的一种再学习,这种学习并不是在进行中给我们快乐,而是在结束后带给我们持续的永久的快乐。”这次培训学习让他终生受益。
和吴志国的经历相同,变电检修工区的高军在培训学习心得中这样写到:培训收获,一生享用不尽,学习一天、努力一天、负责一天,做好表率带好队伍,用学到的知识管理好供电所。
只有让培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才能挖掘出职工的内在潜能。培训工作的实践是检验人才的真战场。伊犁电力公司负责人说:“从基层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进而让这些人才从辅助岗位得以置换,成为发展壮大企业的生力军,这也是开展转岗 培训的真正目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转岗培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伊犁电力公司员工的活力。培训后,严格的时间观念、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在该公司上下蔚然成风。
单体效应的聚合力
伊犁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伊犁电力公司少数民族职工占33%,供电营业区域覆盖八县一市各边远农牧区。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职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伊犁电力公司新年的转岗置换培训,以创新的培训方式,全面的培训内容、全员的培训规模,打破身份界限,为所有想干事创业的人员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由变电检修工区驾驶员成功转岗步入伊宁县供电公司五一变电站站长岗位的杨金海,现在对“培训是最好的企业福利”有了更新的认识。他说:“在知识更新的时代,就要培养终身学习,岗位成才的意识。结合岗位所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伊犁电力公司的转岗培训工作打破身份界定,破除论资排辈,让所有人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刚性”的制度约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培训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来”的选人用人机制。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供电企业在人才成长开发上,必须树立人才成长开发投入是最具有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树立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实现制度创新。”公司总经理黄钢如是说。伊犁电力公司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知而行之,积极探索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转岗置换培训,着力提升人才层次:对工作多年的低学历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到知识型的升华;对新近分配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人才,实现能力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伊犁电力公司转岗置换培训,重在激发人才潜能:对新进人员实行岗前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实务技能;实施领导素质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力。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伊犁电力公司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刘涛,特克斯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基层检修人员,在经过40多天的转岗培训后,今年3月,他参加了公司统一组织的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成功实现转岗——步入公司综合部政工专责一岗。“转岗置换的创新培训方式让我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为我创造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刘涛说。
今年以来,伊犁电力公司通过转岗置换培训,让所有员工在由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最终通过竞争考核。实现“人尽其岗,岗尽其用”。目前,已“帮助”200多名主业辅助岗位人员成功转岗。伊犁电力公司置换培训这一创新模式,受到了新疆电力公司的肯定并在全疆电力系统推广。
军事化管理制度化培训
2009年12月24日,伊犁电力公司开始推行转岗培训,打破身份界定,破除论资排辈。让所有员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司机是最自由的职业。他们到处跑,见多识广,是最难约束的群体。但是,在这里——伊犁电力教育培训中心,他们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互助友爱……180度的改变源于培训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刚性的制度约束。
培训前,伊犁电力公司修订完善了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考试、考核、考勤、请假等制度,制定了班委会和学习小组职责,成立了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明确班委会权责,由班委自主管理学员的学习、生活。从按时点名、准时发车到学员统一着装、统一食宿,统一作息,整个培训以极其严格的刚性制度让来自基层的电力员工接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军事化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公司制定了《学员培训综合表现奖惩激励办法》,对培训期间学员的作业完成、劳动卫生,文体活动、纪律作风,民族团结等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推行“评学”,“考学”制度,实施鼓励自学、跟踪督学等措施。凡其中一项成绩为零者,将取消培训资格、考核当月全部绩效奖,所有培训费用自理,次月起执行待岗工资6个月。培训结束,对综合成绩排首位的给予奖励,末尾3名的考核,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技巧。公司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行培训综合成绩由培训纪律,考试成绩、作业完成、劳动表现和表现优秀班委推荐五个方面构成,激励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培训中还将42名学员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生活、纪律。劳动等方面的评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刚性制度确保培训质量。学员每天按时起床、就餐、培训、就寝。日常学习,生活起居,早操,内务整理,礼仪、列队训练严格执行部队规定。来自新源县的3名学员因为路途较远。来到集合点时晚了不到三分钟,但军事化的管理必须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为前提,“车不能等人”,3名学员只有自己包车前往30公里外的教培中心,不但自己掏腰包后来还因迟到受了处罚,这就是制度,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培训学员每天都需提交一千字的心得体会,一次,班上一名学员的心得体会少了5个字,培训班按规定给予了考核,并扣除作业完成分10分。有人不理解,很不以为然:不就少5个字么,何必那么较真呢。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纪律就是纪律,别说少5个字,就是少一个字都不行,在这里就是要较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纪律要求下,学员们收敛起散漫作风,扎扎实实做起了学生。
贾米娜是伊宁市供电公司的一名收费员,为了能参加此次培训,她为刚刚一岁的女儿断了奶。刚开始,她不习惯,倍感压力。想家,想孩子。暗地里流过泪。因为写的心得字数没达到要求被扣学分,情绪一度低沉到了极点。但随着一天天的培训学习,她的思想和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庆幸自己能参加此次培训。在总结培训收获时她这样写道:“我当收费员快10年了,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培训,把握现在才能拥有未来,我要抓住这次学习机会”。贾米娜最终通过了培训考核,成功转岗。
制度的严格不仅体现在对培训学员的各项要求上,为做好培训服务管理,培训中心的管理工作更是自觉围绕培训服务制度化运转。培训期间,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双休日。为了能使公司和参培学员单位了解员工的培训进展情况,中心每周出一期培训简报。及时反映培训动态和学员的学习、思想、劳动状况。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稿件都是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录入,有时为了按时出简报,常常加班至深夜4、5点。
全封闭培训锻炼让他们俨然成为一名“战士”:面对低起点不气馁,面对困难不畏惧……认真、执着、专心、投入,最终用辛勤和汗水为岗位培训交上了一封满意答卷。
置换培训激发单体效应
伊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驾驶员吴志国在多少年来的工作中习惯了听安排——开车——锁车的“程序”,但在结束了培训后,他与以往大不相同。开始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完成年初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如何细化规章制度,让‘安全就是效益’落到实处?”等以前不曾细想的问题,用吴志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开始学着思考,更操心了”。
今年33岁的吴志国作为公司本部的一名驾驶员,2009年底以来,先后两次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不近人情的考核制度……这让他和所有的参学人员一度牢骚满腹。“当你置身于那个环境,可能会一时无法适应、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来,是严格的制度让我们无法接受吗?不,真正让我们难以割舍的是以往散漫的习性和作风。”在认识到自身思想观念存在的不足后。吴志国开始更多的去思考培训内容对自己今后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结束了全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后,吴志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总结道;“培训是给自己加压充电的一种再学习,这种学习并不是在进行中给我们快乐,而是在结束后带给我们持续的永久的快乐。”这次培训学习让他终生受益。
和吴志国的经历相同,变电检修工区的高军在培训学习心得中这样写到:培训收获,一生享用不尽,学习一天、努力一天、负责一天,做好表率带好队伍,用学到的知识管理好供电所。
只有让培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才能挖掘出职工的内在潜能。培训工作的实践是检验人才的真战场。伊犁电力公司负责人说:“从基层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进而让这些人才从辅助岗位得以置换,成为发展壮大企业的生力军,这也是开展转岗 培训的真正目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转岗培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伊犁电力公司员工的活力。培训后,严格的时间观念、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在该公司上下蔚然成风。
单体效应的聚合力
伊犁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伊犁电力公司少数民族职工占33%,供电营业区域覆盖八县一市各边远农牧区。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职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伊犁电力公司新年的转岗置换培训,以创新的培训方式,全面的培训内容、全员的培训规模,打破身份界限,为所有想干事创业的人员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由变电检修工区驾驶员成功转岗步入伊宁县供电公司五一变电站站长岗位的杨金海,现在对“培训是最好的企业福利”有了更新的认识。他说:“在知识更新的时代,就要培养终身学习,岗位成才的意识。结合岗位所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伊犁电力公司的转岗培训工作打破身份界定,破除论资排辈,让所有人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刚性”的制度约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培训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来”的选人用人机制。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供电企业在人才成长开发上,必须树立人才成长开发投入是最具有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树立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实现制度创新。”公司总经理黄钢如是说。伊犁电力公司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知而行之,积极探索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转岗置换培训,着力提升人才层次:对工作多年的低学历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到知识型的升华;对新近分配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人才,实现能力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伊犁电力公司转岗置换培训,重在激发人才潜能:对新进人员实行岗前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实务技能;实施领导素质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力。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伊犁电力公司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