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木结构建筑专业的特点,强化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注重企业真实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竞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升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戴国梅,女,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5-0023-04
木结构建筑由于形式多样、无施工环境污染和木材可再生的特性,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绿色环保、舒适耐久、保温节能以及结构安全的诉求。2015年,住建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木结构建筑的要求,为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尤其在风景名胜区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木结构建筑研究与应用长期停滞不前,木结构建筑在建筑领域所占比重呈断崖式下降,导致国内高等院校无相关专业的设置,相关学科研究形同虚设。近年来,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木结构建筑专业,但依然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木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需要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如何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木结构建筑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近几年,随着国内木结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紧缺现象愈发凸显。当前,木结构建筑企业采取招收具有一定木工基础的工人来充实队伍,此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的应变能力,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木结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强化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注重企业真实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竞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有效地提升了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构建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市场调研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1)按照行业需要,统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以及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协调发展。(2)联合加拿大木业协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3)聘请加拿大行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借鉴加拿大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引入行业标准融入课程。(4)与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设立企业奖学基金、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形成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5)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向选择,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形成学生即学徒的“双元”身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快速掌握职业技能。(6)引入企业项目,以木结构建筑楼盖、墙体和门窗安装等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双方分类实施教学,构建了学生职业能力进阶式的提升通道。如此形成了“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的具有地方特点、硅湖特色的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的匹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构建木结构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职业基础(计算机、公共文化类课程)、职业通用(专业基础、创新创业类课程)、职业专项(专业方向课程)、职业拓展(职业专项发展、职业横向迁移)4个学习领域。
借鉴专业群建设或专业大类人才培养的经验,重构知识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搭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见图2)。底层共享,即将职业基础和职业通用知识设置为土木工程类专业与木结构建筑专业共同学习的职业基础课程;中层分立,是将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相关专项知识和木结构建筑专项知识作为两个职业领域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高层互选,是指两个专业方向均设置职业专向提升和职业横向迁移的课程模块,学生可以再次自主选择,以确定其知识技能结构及职业发展生涯,以期实现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构建职业能力进阶式提升的实践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构建以木结构建筑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能力主导、四层递进”的实训项目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力主导、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由单元项目、小型模拟项目(一层木结构建筑物)、中型模拟项目(两层木结构建筑物)、单体木结构别墅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以单元项目为主体,通过“基本素质拓展”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与协同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职业化的“外语情境”的项目演练,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实训平台”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层次以小型模拟项目(一层小型木结构建筑)为载体,通过对楼盖单元施工、墙体单元施工、门窗施工等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制作安装楼盖、墙体及门窗的能力。
第三层次以中型模拟项目(两层木结构建筑物)为载体,通过上述中型项目实训,进一步熟练掌握楼盖单元、墙体单元的施工及门窗安装等技能。
第四层次以企业真实项目(单体木结构别墅)为载体,通过对木结构别墅建筑整体设计、施工、安装項目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专项能力,使其胜任木结构建筑岗位的要求。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针对木结构建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困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安排老师到加拿大学习考察、聘请加拿大木业协会专家来校任教、通过项目一对一指导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现场指导能力;定期与木结构建筑行业举办专题研讨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技术指导,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建立了一支“内外合作、校企双栖”的教学团队。
三、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KJRY)理念
“国际合作、校企雙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学院 “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行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三针对”办学思路的具体表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信息的眼光和快速反应的机制(K)、借力国外成功培养人才经验的意识(J)、融合木结构建筑行业的标准(R)、发扬民办院校专业方向调整灵活,迅速顺应市场需求的优势(Y),通过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的“KJRY”的理念,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德国“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等现代先进职业教育体系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领域本土化的具象表现。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企业设置人才培养基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校企分层培养学生,以人才供求、资金为纽带形成校企“双元”办学主体。以学生团队为学习单元、以单体别墅木结构建筑为载体,通过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形式,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
在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行、校、企三方通力合作。(1)行业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提供专家教学团队,支持工具书、实训器材、教学录像等资源;(2)木结构建筑企业提供大量的木结构建筑别墅的设计、施工、装修等诸多案例、素材;(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概论》等多部适合高职类学生的教材;(4)学校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木结构建筑教学资源库,为培养木结构建筑人才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木结构建筑专业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对木结构建筑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参建的苏州昆仑绿建重型木结构办公大楼项目获得加拿大木业协会颁发的“中国优秀文化旅游木结构工程评选优秀办公楼奖”称号;学生创新团队的《低碳环保节能的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主体工程》方案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会展示交流;学生参加江苏省建筑CAD制图大赛、工程造价技能大赛、BIM算量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二、三等奖,充分展示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学院获住建部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联合工作小组颁发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对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总之,在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结合行业和地区的发展需要,以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形成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适合高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保质保量地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2-84.
[2] 陈文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4):44-47.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戴国梅,女,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5-0023-04
木结构建筑由于形式多样、无施工环境污染和木材可再生的特性,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绿色环保、舒适耐久、保温节能以及结构安全的诉求。2015年,住建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木结构建筑的要求,为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尤其在风景名胜区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木结构建筑研究与应用长期停滞不前,木结构建筑在建筑领域所占比重呈断崖式下降,导致国内高等院校无相关专业的设置,相关学科研究形同虚设。近年来,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木结构建筑专业,但依然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木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需要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如何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木结构建筑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近几年,随着国内木结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紧缺现象愈发凸显。当前,木结构建筑企业采取招收具有一定木工基础的工人来充实队伍,此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的应变能力,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木结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强化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注重企业真实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竞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有效地提升了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构建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市场调研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1)按照行业需要,统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以及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协调发展。(2)联合加拿大木业协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3)聘请加拿大行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借鉴加拿大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引入行业标准融入课程。(4)与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设立企业奖学基金、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形成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机制。(5)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向选择,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形成学生即学徒的“双元”身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快速掌握职业技能。(6)引入企业项目,以木结构建筑楼盖、墙体和门窗安装等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双方分类实施教学,构建了学生职业能力进阶式的提升通道。如此形成了“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的具有地方特点、硅湖特色的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的匹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构建木结构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职业基础(计算机、公共文化类课程)、职业通用(专业基础、创新创业类课程)、职业专项(专业方向课程)、职业拓展(职业专项发展、职业横向迁移)4个学习领域。
借鉴专业群建设或专业大类人才培养的经验,重构知识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搭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见图2)。底层共享,即将职业基础和职业通用知识设置为土木工程类专业与木结构建筑专业共同学习的职业基础课程;中层分立,是将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相关专项知识和木结构建筑专项知识作为两个职业领域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高层互选,是指两个专业方向均设置职业专向提升和职业横向迁移的课程模块,学生可以再次自主选择,以确定其知识技能结构及职业发展生涯,以期实现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构建职业能力进阶式提升的实践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构建以木结构建筑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能力主导、四层递进”的实训项目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力主导、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由单元项目、小型模拟项目(一层木结构建筑物)、中型模拟项目(两层木结构建筑物)、单体木结构别墅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以单元项目为主体,通过“基本素质拓展”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与协同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职业化的“外语情境”的项目演练,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实训平台”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层次以小型模拟项目(一层小型木结构建筑)为载体,通过对楼盖单元施工、墙体单元施工、门窗施工等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制作安装楼盖、墙体及门窗的能力。
第三层次以中型模拟项目(两层木结构建筑物)为载体,通过上述中型项目实训,进一步熟练掌握楼盖单元、墙体单元的施工及门窗安装等技能。
第四层次以企业真实项目(单体木结构别墅)为载体,通过对木结构别墅建筑整体设计、施工、安装項目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专项能力,使其胜任木结构建筑岗位的要求。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针对木结构建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困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安排老师到加拿大学习考察、聘请加拿大木业协会专家来校任教、通过项目一对一指导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现场指导能力;定期与木结构建筑行业举办专题研讨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技术指导,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建立了一支“内外合作、校企双栖”的教学团队。
三、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KJRY)理念
“国际合作、校企雙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学院 “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行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三针对”办学思路的具体表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信息的眼光和快速反应的机制(K)、借力国外成功培养人才经验的意识(J)、融合木结构建筑行业的标准(R)、发扬民办院校专业方向调整灵活,迅速顺应市场需求的优势(Y),通过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的“KJRY”的理念,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德国“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等现代先进职业教育体系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领域本土化的具象表现。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企业设置人才培养基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校企分层培养学生,以人才供求、资金为纽带形成校企“双元”办学主体。以学生团队为学习单元、以单体别墅木结构建筑为载体,通过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形式,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
在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行、校、企三方通力合作。(1)行业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提供专家教学团队,支持工具书、实训器材、教学录像等资源;(2)木结构建筑企业提供大量的木结构建筑别墅的设计、施工、装修等诸多案例、素材;(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概论》等多部适合高职类学生的教材;(4)学校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木结构建筑教学资源库,为培养木结构建筑人才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高职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木结构建筑专业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对木结构建筑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参建的苏州昆仑绿建重型木结构办公大楼项目获得加拿大木业协会颁发的“中国优秀文化旅游木结构工程评选优秀办公楼奖”称号;学生创新团队的《低碳环保节能的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主体工程》方案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会展示交流;学生参加江苏省建筑CAD制图大赛、工程造价技能大赛、BIM算量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二、三等奖,充分展示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学院获住建部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联合工作小组颁发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国际合作、校企双元、项目载体”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对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总之,在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结合行业和地区的发展需要,以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形成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适合高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保质保量地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2-84.
[2] 陈文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4):44-47.
[责任编辑 秦 涛]